首页 百科知识 长叶莴苣霜霉病

长叶莴苣霜霉病

时间:2024-11-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症  状 幼苗、成株均可发病,以成株受害重,主要为害叶片。病情由植株下部叶片向上蔓延,最初叶上生淡黄色近圆形或多角形病斑。发生规律 病菌在北方以菌丝体在种子内或秋播长叶莴苣上越冬,也有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的,在南方气温高的地区病菌无明显越冬现象,翌年条件适宜时产出孢子囊,借风雨或昆虫传播。收获后和种植前彻底清除病残落叶集中处理。

长叶莴苣霜霉病

症  状 幼苗、成株均可发病,以成株受害重,主要为害叶片。病情由植株下部叶片向上蔓延,最初叶上生淡黄色近圆形或多角形病斑。潮湿时,叶背病斑长出白霉,有时白霉会蔓延到叶片正面,后期病斑枯死变为黄褐色并连接成片,致全叶干枯。

img83

长叶莴苣霜霉病叶片发病初期症状

img84

长叶莴苣霜霉病叶背发病初期症状

img85

长叶莴苣霜霉病叶片发病后期症状

img86

长叶莴苣霜霉病叶背发病后期症状

病  原 鞭毛菌莴苣盘梗霉(Bremia lactucae),称鞭毛菌亚门真菌。

发生规律 病菌在北方以菌丝体在种子内或秋播长叶莴苣上越冬,也有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的,在南方气温高的地区病菌无明显越冬现象,翌年条件适宜时产出孢子囊,借风雨昆虫传播。地势低洼,土质黏重,种植密度过大,田间通透性差,经常大水漫灌,田间管理粗放,偏施氮肥,植株徒长,夜间结露时间长或春末夏初或秋季连续阴雨均可发病。

防治方法 选择土质较好的壤土进行栽培;采用高畦、高垄或地膜覆盖栽培,适当稀植,勤浇小水,严禁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出田间积水,合理施用氮、磷、钾肥,保护地雨天注意防漏。收获后和种植前彻底清除病残落叶集中处理。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采用72%霜脲氰·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25%甲霜铜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甲呋酰胺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800~1 0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64%恶霜灵·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视病情隔7~10天喷1次。

田间病株较多时要加强防治,发病普遍时,可采用687.5克/升霜霉威盐酸盐·氟吡菌胺悬浮剂800~1 200倍液,或25%双炔酰菌胺悬浮剂1 000~1 500倍液,或66.8%异丙菌胺·丙森锌可湿性粉剂700~1 000倍液,或25%吡唑醚菌酯乳油1 500~2 000倍液,或52.5% img87 唑菌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剂1 500~2 000倍液,或60%氟吗啉·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或72.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800~1 000倍液+10%氰霜唑悬浮剂2 000~2 500倍液,或69%烯酰吗啉·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70%甲呋酰胺·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1 000倍液喷雾防治,视病情隔5~7天喷1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