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长叶莴苣菌核病

长叶莴苣菌核病

时间:2024-11-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症  状 本病为塑料大棚、日光温室长叶莴苣常发病害。主要为害叶柄、茎;在近地面的茎部及叶柄上产生褪色水浸状斑,后逐渐扩大并软腐,长出白色绵毛状菌丝,后菌丝扭结成黑色菌核,病部以上茎叶萎蔫枯死。长叶莴苣菌核病只要土壤湿润,平均气温5~30℃、相对湿度85%以上,均可发病。保护地放风不及时,灌水不适时、不适量,均容易诱发此病。

长叶莴苣菌核病

症  状 本病为塑料大棚、日光温室长叶莴苣常发病害。主要为害叶柄、茎;在近地面的茎部及叶柄上产生褪色水浸状斑,后逐渐扩大并软腐,长出白色绵毛状菌丝,后菌丝扭结成黑色菌核,病部以上茎叶萎蔫枯死。

病  原 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img95

长叶莴苣菌核病发病症状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核随病残体遗落在土壤中,或混杂在种子中越冬。翌年条件适宜,释放子囊孢子,成为当年的初侵染源。长叶莴苣菌核病只要土壤湿润,平均气温5~30℃、相对湿度85%以上,均可发病。保护地放风不及时,灌水不适时、不适量,均容易诱发此病。

防治方法 进行水旱轮作,或夏季把发病田灌水浸泡半个月,或收获后及时深翻,深度要求达到20厘米以上,将菌核埋入深层,抑制子囊盘出土。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采用25%菌核净悬浮剂500~1 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0~1 000倍液,或50%乙烯菌核利干悬浮剂800~1 000倍液+70%代森联干悬浮剂800~1 0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50%灭菌丹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45%噻菌灵悬浮剂1 0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防治,视病情隔7~10天喷1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