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或以分生孢子在病组织内,或黏附在种子表面越冬。借气流或雨水传播,成为翌年初侵染源。遇高温、高湿易流行,特别是经常大水漫灌或连阴雨天后扩展迅速,缺肥缺水,植株长势差等发病重。棚室栽培在温度允许条件下,延长放风时间,降低棚内湿度,发病后控制灌水。
长叶莴苣黑斑病
症 状 本病主要为害叶片,在叶片上形成圆形至近圆形褐色至深褐色病斑,具有轮纹。
病 原 链格孢(Alternaria cucumerina),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长叶莴苣黑斑病发病症状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或以分生孢子在病组织内,或黏附在种子表面越冬。借气流或雨水传播,成为翌年初侵染源。遇高温、高湿易流行,特别是经常大水漫灌或连阴雨天后扩展迅速,缺肥缺水,植株长势差等发病重。
防治方法 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做底肥,增施磷、钾肥,适时适量浇水。棚室栽培在温度允许条件下,延长放风时间,降低棚内湿度,发病后控制灌水。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采用25%嘧菌酯悬浮剂1 500~2 500倍液,或50%福·异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5%啶氧菌酯悬浮剂800~1 000倍液,或50%噻菌灵悬浮剂800~1 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防治,视病情隔7~10天喷1次。
田间病株较多时要加强防治,可采用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或50%咪鲜胺锰络化合物可湿性粉剂800~1 5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或43%戊唑醇悬浮剂3 000~4 000倍液+70%代森联干悬浮剂500~800倍液喷雾防治,视病情隔5~7天喷1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