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菜细菌性角斑病
症 状 本病主要发生在苗期至莲座期。初在叶背出现水渍状凹陷斑,后呈不规则角斑,病斑大小不一,叶片病斑铁锈色或灰褐色油渍状。湿度大时,叶背病斑溢出乳白色菌浓;干燥时,叶片开裂或穿孔。
病 原 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 syringae),属细菌。
发生规律 病菌在病残体、土壤、未腐熟的农家肥中越冬,成为重要的初侵染源。通过雨水、灌溉水、肥料、土壤、昆虫等多种途径传播,由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不断发生再侵染。发病适宜温度为25~27℃。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苗期至莲座期连续高温阴雨,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质黏重,发病后大水漫灌,水肥不足,植株长势差,地下害虫多等都会加重病情。
小白菜细菌性角斑病叶片发病症状
防治方法 可与豆类、麦类、水稻等作物轮作。适时播种。增施底肥,及时追肥。采用高垄栽培。雨后及时排水。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精细翻耕整地,暴晒土壤,促进病残体分解。
种子处理。播种前可用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1%拌种。
发病前至发病初期,加强预防性防治,可采用12%松酯酸铜乳油600~800倍液,或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200~400倍液喷雾,视病情隔7~15天喷1次。
田间发现病情后应加强防治,发病普遍时,可选用88%水合霉素可溶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2 000~4 000倍液,或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视病情隔5~7天喷1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