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小白菜黑斑病

小白菜黑斑病

时间:2024-11-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症   状 黑斑病在小白菜外叶发病最为严重,下部老叶发病早且重。该病菌在10~35℃均能正常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17~25℃。小白菜收获后及时清除田园病残体,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减少田间病源。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可减少田间发病率。用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上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可以按种子重量的0.2%~0.3%拌种。田间较多株发病时,应选择高效品种加强防治。

小白菜黑斑病

症   状 黑斑病在小白菜外叶发病最为严重,下部老叶发病早且重。叶片上的病斑圆形,褐色或深褐色,有明显的同心轮纹,周缘有时有黄色晕圈,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病部穿孔,发病严重的,致半叶或整叶枯死。叶柄上病斑呈纵条状,暗褐色,稍凹陷。潮湿时病斑上产生黑色霉状物。

病    原 芸薹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icae),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或种子上或冬贮菜上越冬。翌年产生出孢子从气孔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借助风雨传播。该病菌在10~35℃均能正常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17~25℃。华北地区秋季初发期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病害流行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一般10月中旬以后发病比较平缓。病害流行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降雨天数有关,特别是连续阴雨天气,发病会加重。山东省一般在9~10月开始发病。广东省可周年发生为害。一般播种较早的发病较重,播种晚的发病轻。种植密度过大,地势低洼,经常大水漫灌,管理粗放,缺水缺肥,植株长势差,抗病力弱,连续阴雨或大雾等,发病较重。

img147

小白菜黑斑病叶片发病症状

img148

小白菜黑斑病叶背发病症状

防治方法 可与豆科、瓜类、茄果类作物轮作2~3年。按小白菜生长需要配方施肥,多施腐熟的优质有机肥,并增施磷、钾肥。合理灌水,苗期小水勤灌。小白菜收获后及时清除田园病残体,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减少田间病源。

种子处理。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可减少田间发病率。用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上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可以按种子重量的0.2%~0.3%拌种。

加强田间调查,在小白菜黑斑病发病前至发病初期,可选用25%溴菌腈可湿性粉剂500~1 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硫黄悬浮剂800~1 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或50%福美双·异菌脲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70%丙森锌·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64%氢氧化铜·福美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47%春雷霉素·氧氯化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代森联干悬浮剂800倍液喷雾,视病情隔7~10天喷1次。

田间较多株发病时,应选择高效品种加强防治。发病较普遍时,可选用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60克/升嘧菌酯·百菌清悬浮剂800~1 000倍液,或20%唑菌胺酯水分散粒剂1 000~1 500倍液,或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 000~3 500倍液喷雾,视病情隔5~7天喷1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