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果实及叶片的节肢动物害虫

果实及叶片的节肢动物害虫

时间:2024-11-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每年的柑橘生产可变成本中,很大一部分被用于减少或防止节肢动物种群对树的地上部分的为害。本章讨论栖居在树冠上的几大类节肢动物害虫及其综合防治措施。因而,栖息在树冠中的节肢动物害虫造成的经济影响很难评估,要把它与影响树体健康状况的其他因素区别开来也非常困难。评估叶片节肢动物害虫引起的潜在经济损失时,销售标准起着重要作用。最后一个考虑因素是树龄和生产力,它们会大大影响柑橘叶片节肢动物虫害的防治。

第11章 果实及叶片的节肢动物害虫

佛罗里达大学莱克阿尔佛莱德柑橘研究与教育中心

Harold W.Browning(哈罗德·布朗宁)

在每年的柑橘生产可变成本中,很大一部分被用于减少或防止节肢动物种群对树的地上部分的为害。当一个或多个害虫种类的种群大量积聚在叶片、花、果实或树枝上并影响果实产量和质量,有些情况下影响树的健康及存活时,就发生了经济损失。多数为害与各代节肢动物的长期累积有关,这段累积时间使我们有机会做出针对性决策,监测其种群并适时采取各种适宜的病虫害综合防治(IPM)措施。这些决策涉及许多其他因素,如果园位置、树龄、栽培品种、使用的耕作技术、季节性天气类型、果园管理结构及采收时果品目的地(加工还是鲜销)等。本章讨论栖居在树冠上的几大类节肢动物害虫及其综合防治措施。害虫品种只占所有节肢动物群落的小部分,所有群落中有许多品种对柑橘生产不重要,而有些则对生产有益,有益生物包括授粉者如蜜蜂以及取食群落中其他节肢动物的天敌。

一、节肢动物对柑橘树冠的影响

(一)节肢动物对柑橘树冠的为害

节肢动物影响树的健康及生产力的手段,大概与害虫类别一样多。本章介绍节肢动物造成的较常见为害,并举例说明如果不加防治,可能造成经济损失的品种及类别。为了简洁和具有普遍性,重点介绍为害性最大的种类和类别,也就是在全世界柑橘业中分布最广泛、最有代表性的那些种类和类别(表11.1)。

表11.1 栖居在树冠上的昆虫及螨虫的繁殖时间及其原发侵扰和继发侵扰部位(基质)

img58

注:1代表原发侵扰,2代表继发侵扰。

有几个节肢动物种类或类别与柑橘地上部的每一个器官—花、果实、叶片、嫩枝、枝条及树干都有关。许多节肢动物栖居在树的多个部位,因而它们的种群动态和影响是多维的。如柑橘锈壁虱是果实最重要的害虫,但没有果实时它取食叶片。我们将讨论被重点种类利用的、树体地上部最重要的部位及有季节重要性的其他部位。

柑橘花为昆虫集群提供了短期的食料,取食花瓣及正在发育的幼果可引起果实脱落。开花后的果实生长发育期,有的只取食发育早期的幼果,有的则为害成熟的果实。

柑橘叶片是昆虫和螨类非常合适的另一种食料,许多在整个生长期及长期在树上生活期间都为害叶片。嫩梢、枝条和树干是以木质为生的几个蛀干性害虫的寄主。

果实的外观品质是受昆虫及螨类侵扰影响的关键特性,在防治体系中最受关注。鲜销果品需要注意由螨类引起的表皮细胞上的小孔、害虫取食引起的不规则及昆虫尸体造成的物理污染。取食时间长短、类型及果实发育的阶段,决定对果皮损伤的程度及类型。同翅亚目昆虫取食柑橘叶片汁液,分泌蜜汁,继而诱发烟霉病。果品的内在品质同样可因某些害虫的侵扰而受到影响,害虫刺入果实为害组织或产卵,孵化出的幼虫取食内部组织,可能引起腐败、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成熟前落果及果汁含量、颜色和风味的改变。

有的地方,某些害虫在整个季节都形成种群,并通过为害叶片削弱树的光合作用能力,或因取食引起成熟前落果及产量损失。

(二)对树冠造成损害的经济意义

树的总体健康状况受到节肢动物虫害和病害日积月累的影响,它们削弱光合作用能力,减少叶片数量,为害枝条、树枝及树干的构造。树的健康状况也受到许多其他与树冠有关因素的影响,包括与气候、肥力、水的关系及与其他作物品种的竞争,还受根系发育制约因素的影响。因而,栖息在树冠中的节肢动物害虫造成的经济影响很难评估,要把它与影响树体健康状况的其他因素区别开来也非常困难。

评估叶片节肢动物害虫引起的潜在经济损失时,销售标准起着重要作用。加工成果汁及其他产品的外观标准低,而鲜销果品则必须符合当地消费者的审美标准。有些柑橘市场要求严格,使人们对节肢动物虫害和病害防治的期望难于满足,防治费用高。但在有些国内市场或当地市场,果品的外观标准要求没那么严格,因而就能以更低的费用实现病虫防治的目标。

柑橘果品的潜在市场,对病虫害防治的目标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最好尽早做出营销决定,并相应地制定病虫害综合防治计划。许多柑橘生产者在种植时就制定营销计划,有些则根据整个季节中的价格波动、季节性气候及其他因素来决定营销计划。许多柑橘生产者的目标就是尽可能多产可包装的果实,达不到鲜销级别的果品用于加工果汁。因此,制定栖息在树冠上的节肢动物害虫综合防治计划时,市场目的地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因为多数虫害为害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果品的外观。

最后一个考虑因素是树龄和生产力,它们会大大影响柑橘叶片节肢动物虫害的防治。有些树产出的果品还未达到商品化销售量,有些则达到了,两者的虫害防治技术和要求就不一样。前者要采取能促进营养生长的技术,而后者则要采取能促进生殖生长的技术。

未挂果树的虫害防治应当促进叶片的生长发育和光合作用能力,因而其为害评估就与影响营养生长的虫害有关,如柑橘潜叶蛾。

挂果果园的虫害防治除了要促进叶片生长及树的健康外,还必须使其免受果实产量及外观品质带来的经济损失。例如,佛罗里达褐圆蚧,是成龄树的一种重要虫害,集结在正在发育的果实表面为害,因而降低果实的外观品质,还因损伤叶片和树枝而影响树势。当树龄增加,产量因气候、病害及虫害日积月累的影响而降低时,树的生长及树的健康状况变得特别重要,因而老龄果园的病虫害防治目标要根据经济效益因地制宜地作出调整。要重视维持鲜销果品质量标准而采取的集约化或高成本防治带来的经济效益,如在生产力或树的健康状况下降造成防治成本高,而鲜销果市场价格的差异不一定能弥补树势减弱果园中保护果实而产生的额外费用时,则应放弃防治,及时更换果园。

二、主要的节肢动物害虫

(一)柑橘锈壁虱

柑橘锈壁虱(Phyllocoptruta loeivora)是全世界柑橘中最重要的螨类害虫。

锈壁虱常年活动于柑橘园中,因在主要生长季节增加大量种群的能力和在种群密度大时对果皮造成大量损伤而成为重要害虫。先取食柑橘叶片并在叶片上繁殖,再转移到幼果上,以刺吸式口器穿透果皮细胞,摄取细胞内容物。叶片、果实被害后,油胞破裂,内含的芳香油溢出,经空气氧化,使果皮和叶片变成污黑色。这种损害可加速果实中水分的丢失,但主要是影响果皮的外观品质,从而降低鲜果价值。只有在锈壁虱种群持续存在并长期攻击果实时,积累的损伤才会引起果实明显变小,有时引起成熟前落果。锈壁虱取食叶片出现的症状一般不被人注意,只有对锈壁虱中度或高度易感的某些柑橘栽培品种可能容易感染看得见的退绿病,被害叶片提早脱落。

在锈壁虱发育的高峰期,当气温高、湿度中等时,可迅速繁殖,10天内就完成一代。它们微小的身体(长度小于1毫米或1/32英寸)在裸眼下看不见,使种群繁殖不被人注意。

(二)柑橘红蜘蛛

红蜘蛛也是全世界柑橘重要的害虫。与锈壁虱不同的是,红蜘蛛主要取食叶片,只是偶尔取食果实。在干旱条件下,红蜘蛛为害叶片造成的损伤可引起大量叶片脱落,严重时枝条发生顶枯。裸眼可看见红蜘蛛,它们在叶片的正反两面形成群落。红蜘蛛种群在生长季节的任何时候出现,条件有利时迅速增加。繁殖代数与柑橘锈壁虱所报道的差不多,夏季从卵到成虫的发育在10天内完成。

(三)介壳虫及粉蚧

柑橘的许多有害昆虫都属于同翅目几个科中一组相关的种类,在多数柑橘产区出现,有几个共同特点:

●一般都是坐生的,多数生命阶段都或多或少是坐着的。

●雌性成虫保持不成熟形式,雄性则变为有翅的成虫形式。

●除盾蚧外的所有品种都分泌蜜露,作为取食植物树液的副产品。

●它们取食果树的各个部位,包括果实、叶片、树枝及树干的树皮。

这些昆虫中更具损伤性的有加利福尼亚褐圆蚧,这是干旱柑橘种植区果实、叶片及树枝的一种严重害虫。黑盔蚧是在果实及叶片上产生大量蜜露的一组软介壳虫品种。柑橘粉蚧呈世界性分布,为害世界许多地区的鲜果,引起果皮污点,在一串串果实中群集时产生大量的树蜜。

(四)粉虱

粉虱是同翅目害虫的另一个科,在柑橘园中有广泛的代表性。只侵扰叶片,叶片损伤可造成经济损失,果实也可受烟霉污染。与介壳虫一样,粉虱若虫也是坐生的,主要栖居在叶片的背面,但雌、雄虫都发育成有翅成虫。粉虱在其他作物体系中传播植物致病性病毒,在土耳其是柑橘退绿矮化病的媒介。

更普遍的品种有柑橘粉虱(彩图53)、绵粉虱和黑刺粉虱。不同粉虱品种喜欢选择不同的叶片产卵,有些只限于在新萌发的叶片上产卵,如杨梅粉虱。有些则能在成熟叶片上产卵和发育,如柑橘粉虱和柑橘黑刺粉虱。

(五)果蝇

实蝇科果蝇在柑橘生产与销售中引起一些担忧,它们在正在发育的果实中产卵,孵化的幼虫则在果实内挖洞取食。果实中的幼虫引起直接损伤,从而导致局部腐烂,最终造成成熟前落果。然而,更令人担忧的是果蝇幼虫出现在采收后的果实中,有可能被传播到未感染果蝇区。特别应引起关注的是地中海实蝇,寄主范围广,是水果蔬菜等许多重要农作物的一个重大威胁。

其他果蝇的分布及寄主范围有限(如佛罗里达州的加勒比海实蝇),比地中海实蝇造成的经济损失及威胁更小。

(六)蚜虫、叶蝉与木虱

蚜虫、叶蝉和木虱,不仅通过取食柑橘叶片或果实造成直接为害,而且能传播许多植物病原。这类昆虫品种多数寻找新萌发的嫩叶作为主要取食地点,但有个别品种的种群可停留在成熟叶片及树枝上。柑橘蚜虫有许多品种,多数品种的季节性种群与新梢萌发密切相关。种群中的个体(常常是怀孕雌虫)被吸引到新萌发的叶片上,进入新的萌发周期时形成新的种群。以前取食了某些病原感染树的种群,能把病原传播给健康树。不同媒介与病原的传播详情、效率及确切传播机制不同,但其结果即疾病传播一般比取食果树造成的损伤更严重。

这一组媒介中多数品种的种群随时间发生巨大变化,在一个柑橘园内随柑橘树的物候期呈季节性波动,多变的萌梢方式可引起媒介种群出现具有地点特异性的重大差异。然而,疾病的传播常常发生在集群期间,媒介在树间移动或在果园间移动期间,传播的风险增加。因而,该组害虫的种群监测与防治,必须考虑集群与传播的特点,该组中有名的媒介有橘二叉蚜和亚洲柑橘木虱。

橘二叉蚜在柑橘生产国家广泛分布,是柑橘衰退病毒最主要的传播媒介,在短期的有利条件下能发生惊人的种群爆发,两周内完成一代。叶片成熟时有翅雌性发育,之后又在新的嫩梢集群。在转移到新叶后,雌虫不交配就繁殖,生出活的幼虫。

柑橘木虱的生物学更常规,在新萌发的叶片上单个产卵或少量成群产卵。孵化的幼虫在叶片和多汁茎上取食和发育。雌雄两性的成虫都有翅,并从一个取食点移到另一个取食点,木虱成虫的移动引起黄龙病的传播。

(七)取食叶片的昆虫

多种昆虫取食柑橘叶片时,通过咀嚼式口器吃掉部分或全部叶片材料,其中包括蟋蟀、蚱蜢、螽斯、蟑螂、切叶蚁及鳞翅目昆虫。多数情况下它们不是关键的害虫,但对柑橘苗圃及幼龄果园的损害特别大,造成的损伤对树的生长影响更大。这组昆虫包括属于几个不同目不同科的品种,因而它们的生命周期也不同。多数情况下,幼龄阶段最具损伤性,成虫可能取食柑橘叶片,也可能不取食。

(八)蓟马

直接产生为害,是柑橘访花昆虫的几个品种之一。常引起小果脱落或使小果的花蒂端出现疮疤,随着果实的增大发育成熟,疮疤扩大成环绕果肩的一个环。蓟马的为害可能引起果品质量下降,特别是鲜销果品的质量下降。

柑橘蓟马及蓟马科的其他品种,把卵产在花组织内,孵化的幼虫取食柑橘的花,取食一旦结束,成熟的幼虫就弹落在土壤表面的枯枝落叶层中化蛹。这一特性及几代蓟马的世代重叠,限制了在植株上使用抑制技术的效果,也说明了有效种群监测的必要性。

(九)天牛

热带地区的柑橘园,易遭受天牛类害虫的为害。天牛类害虫以幼虫在枝条或树干内完整的、活跃的木质部取食,成虫可能采食柑橘树皮,在木质部产卵。孵化的幼虫在树枝或树干内蛀食,常常从死亡或将要死亡的木质部开始,随后移到活的组织。这种损伤引起枝条或树干枯死,也可能为病原微生物提供入口。

(十)潜叶蛾与潜皮蛾

潜叶昆虫中的几个品种是柑橘的害虫,其中柑橘潜叶蛾在世界许多地方最重要。幼龄阶段,潜叶蛾采食嫩叶的叶肉组织,而潜皮蛾采食果皮的表皮。这些鳞翅目害虫趋向于在季节内零星发生,一般在气温增加、萌梢抽生期间发生。在全年都萌发新梢的热带条件下,潜叶蛾可形成极多种群,对树造成的损伤可能降低生长发育与产量。

潜叶蛾繁殖时间较短,在适宜条件下13天内完成发育。成虫在夜间活动,在刚萌发的新芽上产卵,孵化的幼虫钻入叶片表皮层取食。取食贯穿三个龄期,每个龄期持续一天多一点。生命周期中只有短短的一段时间用于采食,这一习性对采取什么防治措施有意义。化蛹发生在叶上表皮下,通常在丝状化蛹室附近伴随有叶片边缘卷曲现象。当为害叶片比例超过正在发育的新萌发叶片的25%时,可看见种群。随着受侵扰的叶片比例增加,每片叶片上的潜叶蛾数量也增加。

潜皮蛾的生命周期及种群发育与潜叶蛾差不多,种群发育时间取决于有多少大小适宜的果实可以被侵扰。

三、环境条件的影响

世界各地栽培柑橘的各种环境条件,使栖居在树冠上的节肢动物害虫的反应也大不相同,短期内的温度、湿度、风及降雨类型影响节肢动物害虫的发育速度及成活率。环境类型与害虫生物学的相互作用,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框架,可以预测达到一定数量害虫品种的潜在影响及其采食损伤会造成什么样的为害。

例如,节肢动物害虫生命周期的长短(从卵发育到有繁殖力的成虫的时间长短)取决于温度。夏季每日最高气温达29~35℃,柑橘黑刺粉虱在约60天时间内完成一代。冬季最高气温只有10多度,使黑刺粉虱种群的繁殖时间延长到100多天,因而严重限制了它的繁殖。

除气温外,其他环境条件也影响害虫的动态。风在树间及树冠内叶面害虫的传播中起作用,空气干燥时它可能成为一个致死因素。此外,湿度或降雨量与气温的相互作用,也影响节肢动物的发育速度及成活率。在气温相同的情况下,有些害虫品种在低湿度下发育快,有些则在潮湿条件下大量繁殖。

影响节肢动物害虫种群的另外一个气候因素是气温和湿度对天敌的影响,粉虱、螨及介壳虫也非常易受真菌病原的感染(彩图53)。在有利于真菌孢子形成、萌发和感染的湿度条件下,可能发生易感害虫的某些自然抑制现象。但在干燥条件下,即使真菌病原出现在果园中,同样的害虫却可能不受感染。

从以上概括性介绍中,很容易认识到天气对栖息在柑橘叶片上的节肢动物害虫种群、动态、为害及发生季节的重要性。

在干燥温暖或潮湿亚热带柑橘种植区,可能会间断出现某些害虫发育的最适宜气温、湿度及降雨量,最典型的是北半球的温暖地区,寒冷的冬季及凉爽的春季过后,春末夏初最适宜害虫繁殖。如潜叶蛾、蚜虫和介壳虫等,在冬季因生长速度慢、活动减少而生存下来,春末夏初又开始活动并在树冠内和果园内重新分布。随着夏季的来临,种群达到高峰,秋季发育速度及对树生长的影响又受到天气的制约而使种群减少。在温暖或亚热带气候条件下的冬季,害虫种群常常受到天气的严重制约,这是年度种群动态中的一个瓶颈。严重感染只是偶尔发生,加上冬季气温低可严重制约害虫繁殖的潜力,使其在生长季节不足于造成经济损失。

在潮湿热带柑橘种植区,有利于害虫发育并造成为害的条件,比在温暖亚热带地区持续时间更长。在热带环境下,气温不会低于适宜害虫发育的最低温度,因而叶片害虫一年到头都能旺盛生长。害虫繁殖一代所需时间更短,使每年的代数增加,感染压力更大。由于没有寒冷期,每年的周期更容易预测,害虫品种的组合也更广泛。

影响害虫种群的环境因素也影响柑橘树,并决定旺盛生长、开花、坐果及其他物候现象发生的时间。柑橘树生长的周期性决定新萌发的多汁叶片或嫩枝的数量,某些害虫要利用它们才能旺盛生长。柑橘潜叶蛾几乎专一在新萌发的、不到2.5厘米长的叶片上产卵,因而它与树的季节性萌梢密切相关。气候因素决定栖息在叶片上的节肢动物害虫的生长速度,促使植物物候现象的发生,为害虫提供营养基和营养,最终与病原、捕食者及寄生物相互作用,形成柑橘生态系统中的第三个滋养层。理解这些关系就能够制定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初步计划,其中包括关键害虫和致病微生物的发生时间、生态学及为害潜力的具体特征。

节肢动物害虫采食叶片引起的相对为害,可受当时的环境条件影响,遭受环境压力的树,最易受节肢动物采食的损伤。例如,缺水的树受红蜘蛛采食的影响更大,红蜘蛛损伤加上干燥的风,常常引起叶片脱落。同样,柑橘潜叶蛾日积月累的损伤可在干旱条件下导致掉叶,而在供水状况良好的条件下,有大量潜叶蛾损伤的果树几乎不掉叶。

四、栖居在树冠上的节肢动物害虫的防治

栖居在叶片上的节肢动物害虫和病原的抑制策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重点是抑制其侵扰或感染,使其不会造成经济为害,而不是将其完全永久地控制或灭杀。一种节肢动物害虫种群一旦在有利的柑橘生产环境中立足,要消灭它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而,灭杀不应成为多数害虫品种防治的首要目标。

世界各地柑橘产区出现的主要节肢动物害虫组合,存在很大的地理位置上的重叠,因为在实施检疫措施前,它们在国与国间和洲与洲间通过被感染植物材料而广泛传播,实施检疫措施后又意外引入。由于实施了检疫措施,防止引入节肢动物害虫,所以并非任何一个柑橘产区都会同时出现所有这些害虫。柑橘潜叶蛾最近被引入到许多柑橘产区,说明节肢动物害虫与病原一样,能够侵入更广泛的地理区域,扰乱病虫害防治计划。因而,防止引入病虫害就成为柑橘病虫害防治计划的一个重要特征,但这通常不是柑橘生产者的职责。

热带柑橘种植区全年都有害虫侵扰,导致以经济效益为基础的环保防治计划更复杂,因为一年当中有8~10个月的时间需要重视其防治。果实长时间易受柑橘锈壁虱侵扰,叶片全年易感染螨虫、介壳虫、粉虱及其他害虫,进一步说明了害虫防治的难度。

考虑到以上这些因素,监测果园中节肢动物害虫的种群密度至关重要,必须非常具体地说明造成为害的种群密度的动态特征,才能因地制宜地制订最佳防治方案。必须了解涉及的害虫品种,估计在普遍条件下目前已达到的种群密度及预计可能达到的种群密度,以预计产量和果实用途作为考虑的重点经济因素,这些都是确定行动阈值必不可少的。行动阈值是害虫种群密度发育中的一个点,在这个点实施某种防治措施将阻止种群密度继续增加而造成经济损失。在最新的害虫防治术语中,行动阈值取代了经济阈值,但两者代表相似的概念。

(一)检疫措施

全世界都采取检疫措施来保护柑橘业免受外来节肢动物害虫的入侵。在排除植物材料作为外来节肢动物害虫的寄主时,重点放在柑橘产区入境港口的检疫工作,防止潜在害虫通过商业运输、娱乐旅行及感染果品等各种运输渠道被引入。栖居在叶片上的多数害虫可通过柑橘树的无性材料或果实而传播,有几个组要引起特别注意。果蝇因藏匿在果实内而造成巨大威胁,美国的入境港口截获的果蝇数量之多,足于说明被感染的果实在全世界造成的威胁有多大。

某些害虫品种在佛罗里达州的分布有限,人们正在采取措施建立无害虫区域和防止受侵扰区域的扩大。在实施防止引入措施或检疫措施后认定为“无害虫”的区域,允许采收和销售鲜果,“无果蝇区”的鲜果出口普遍采取这样的做法。而且,为了减少感染了橘二叉蚜及根部象鼻虫等害虫的母株传播风险,在佛罗里达州的柑橘苗圃业也实行防止引入或指定无害虫区的做法。检疫工作之所以能成功地限制呈局部分布的害虫的传播,是因为人们增强了风险意识,并采取自愿或强制性的防治措施。

(二)节肢动物害虫的抵抗力与易感性

在防治栖居在树冠上的害虫时,并没有广泛使用依赖柑橘栽培品种抗性的差异来防治的方法,尽管有证据说明不同柑橘品种对害虫发育的适宜性存在一些差异。节肢动物害虫在不同种类、品种(如甜橙与葡萄柚)造成的为害不同,但这类情况涉及为害阈值及市场方面的考虑因素,而不是种类、品种是否适宜害虫发育的问题。节肢动物害虫是否为害某一柑橘品种并对叶片或果实造成损伤,取决于几个因素,即抽梢期的长短、新叶汁液的多少及果皮特点方面的差异。目前,病虫害综合防治的主要策略不是提高寄主植物的抵抗力,但不同栽培品种对由害虫传播的病毒的易感性不同,从这方面来说寄主植物的抵抗力就是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三)生物防治

作为生物防治法研发和实施的试验场所,柑橘病虫害防治闻名世界。生物防治法利用天敌来减少叶片害虫种群数量及其对树的影响。柑橘生产系统的几个特点,决定了生物防治法的研究和实施能够取得良好效果。柑橘的多年生性质和常年栖居在这一系统中的多数害虫品种的种群,为寄生物、捕食者及节肢动物害虫的共存提供了稳定的资源。此外,柑橘中许多昆虫都是坐生的,其分布具有高度传染性,特别是同翅目昆虫,因而利用生物媒介很容易减少其种群数量(彩图53~57)。

柑橘害虫的生物防治,利用了节肢动物害虫防治中普遍使用的几个方法,包括保护利用现有天敌品种、引进外来天敌品种和适时释放大量寄生性或捕食性天敌来定期补充现有天敌。

我们对这些方法做了点调整,就是采用与常规杀虫剂相类似的方法,在田间施用昆虫或螨虫病原生物杀虫剂,使害虫染病致死,从而达到控制害虫种群的目的。实际上,生物杀虫剂对害虫的影响与常规杀虫剂类似,施用后害虫种群数量马上就会大大减少。生物防治法与杀虫剂技术交叠使用的例子,还有使用含苏云金杆菌的各种产品抑制幼虫,用白僵菌素抑制潜叶蛾和其他叶片害虫。

生物防治技术主要用于防治有亲缘关系害虫的一个或几个品种,因此可根据具体情况使用。捕食螨或有害昆虫生物体的生物学与其捕食物有密切关系,这就是生物防治法能持续控制种群数量,使其不会造成经济损失的原因所在。

1、原生地天敌的保护

保护原生地天敌,是当今柑橘病虫害综合防治中生物防治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因为过去许多重要的害虫都是通过引进外来媒介实施生物防治法,且得到成功控制。佛罗里达州通过引进外来天敌实施部分或完全的生物防治法,防治了柑橘业的许多害虫,包括佛罗里达赤圆蚧、紫蚧、柑橘黑刺粉虱和褐软蚧。要成功保护这些媒介和长期栖居在柑橘生态系统中的其他天敌,需要谨慎使用杀虫剂来防治其他的害虫品种,在选择杀虫剂防治螨虫、昆虫和疾病时,必须考虑杀虫剂的选择性及其对目标害虫寄生物及捕食者的影响。

2、典型生物防治法

典型生物防治法,包括外来天敌的引进、推广及定居非常成功,部分原因是柑橘的多数害虫都是外来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已与世界各地的柑橘树结合成一个整体。在引入新的害虫时,最好确定在其起源地或气候概况类似的其他地区,哪种寄生物、捕食者或病原能使寄主上的害虫种群数量保持在低水平。表11.2列出了使用引进的捕食者及寄生物防治害虫的典型生物防治法的著名案例。

3、加强型生物防治法

使用加强型生物防治法,即反复使用生物防治媒介的方法,提高了栖居在柑橘树冠上的一些害虫的防治效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加利福尼亚州中部流域,季节性引进攻击加利福尼亚红蚧的岭南黄蚜小蜂(彩图54)和印巴黄蚜小蜂。当害虫种群与现在的天敌品种间呈现季节性或空间性不同步时,这一技术最有效。冬季干扰它们的生命周期或害虫种群的其他弱点,可使天敌根据害虫数量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及时释放饲养在养虫室或田间苗圃的寄生物或捕食者,可促进重建适当的平衡。这种技术在上面列出的案例中已被证明经济实用,还是一些柑橘生产者长期综合防治柑橘病虫害的内容。

表11.2 柑橘树冠上栖居的有害昆虫及螨虫生物防治的成功实例

img59

(四)耕作技术

改善树的健康状况和生产力的园艺技术,在决定叶片和果实上栖居的节肢动物害虫的影响上,也起着一定的作用。例如,施用化肥和灌溉促进树的生长,反过来有利于许多柑橘害虫的采食与繁殖。长时间大量抽梢,有利于依靠新叶发育的害虫增加种群数量。柑橘潜叶蛾、蚜虫和许多粉虱品种,都受到可利用的新梢数量的限制。因此,影响可利用新梢数量的园艺技术,也可能影响害虫种群数量。杂草防治计划也对果园内植物多样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有证据表明柑橘园内及周围,除柑橘树外的其他植物可能为柑橘害虫的天敌提供可选择的捕食物、花粉和花蜜来源及藏匿地。修剪下垂枝梢可通过限制某些害虫从土壤转移到树冠,从而影响其防治。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柑橘园,修剪下垂枝梢减少树冠与土壤的接触,是防治蜗牛及限制蚂蚁进入树冠这一防治计划的组成部分,因为蚂蚁妨碍生物防治媒介。

正如第10章果实及叶片的病害中所讨论的那样,可能采取特殊的耕作技术来减少或消灭树冠害虫的影响。在某些情况下,通过选择性修剪掉树冠受损害部分(如因介壳虫致死的枝条),或通过消灭昆虫本身来防止它们造成更多的损害(如遭受天牛为害的主枝或枝条)。适当疏剪树冠内膛及徒长枝,可调节树冠内小气候,改变光的穿透率,使其条件更不利于害虫发育。同样,种植时做出的耕作决定(行距、株距及灌溉方法)也影响树冠内小气候,最终决定害虫是否能攻击与为害果树。尽管果园中实施的园艺技术主要目的可能不是为了防治害虫,还是有必要了解这样的技术对树冠害虫会产生什么影响。

(五)用杀虫剂抑制种群数量

喷施杀虫剂减少害虫数量及其影响,在柑橘病虫害综合防治中非常重要。在全年都要使用杀虫剂时,病虫害防治成本可占总生产成本的大部分。喷施杀虫剂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是其他病虫害防治方法不可比的,因而是柑橘生产者广泛接受的一种防治方案。柑橘为多年生常绿植物,果园中全年出现节肢动物,包括有益生物(授粉者及天敌)和害虫。因此,在考虑使用杀虫剂时,必须在更广义的综合防治病虫害背景下进行考虑。

柑橘使用杀虫剂的目标,就是有选择性地减少处于季节发育动态关键期目标害虫的种群数量,使其不会造成为害。常见的短期目标是消灭或迅速减少现有的害虫种群数量,从而停止正在发生的损害。然而,很少杀虫剂能彻底消灭一种害虫,应当把喷施杀虫剂作为减少害虫种群数量,而不是消灭它们的一种方法。因此,杀虫剂必须在最合适的时间喷施才有效。意识到需要喷施叶面杀虫剂时,害虫对叶片或果实已造成为害。所以,为了防止害虫造成损害,必须通过密切监测对喷施杀虫剂做出计划。

为了达到最佳防治效果,必须确定喷施杀虫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目标。用喷气式喷雾器在树冠已完全发育的叶面上喷药,不能有效地覆盖全部叶片。能否与药液直接接触决定它能否成功地抑制害虫,坐生害虫如介壳虫及粉虱,不会与沉积在叶片上的残留杀虫剂主动接触,只有施用时与它们直接接触的杀虫剂才有效。喷施设备、喷施量及药液的分布,受喷嘴形状、拖拉机速度及其他因素控制,选择时应当考虑害虫种群在树冠内的位置(树冠内膛与外围,叶片正反两面,内膛的果实串等)(图示11.1),周详地考虑喷药的针对性与选择杀虫剂材料和喷施时间同等重要。

喷施杀虫剂的时间应当主要由重要害虫目前的种群数量来决定,也应当考虑综合病虫害防治的其他因素,如病害防治。应当进行田间监测或观察,以确定是否符合喷施杀虫剂的条件。在决定是否喷药及何时喷药时,还要综合考虑柑橘在市场中的销售情况、果实负荷、到目前为止害虫造成的损害有多大及抑制害虫的预计回报等因素。

柑橘业能使用的杀虫剂很多,其作用方式、对目标害虫的针对性、效果、残留及成本差异很大,选择杀虫剂时应当考虑许多因素,做出的选择不仅要反映立即喷施的必要性,还要反映这一季节的综合病虫害防治计划。

人们主要关心的是针对一种或多种目标害虫选择的杀虫剂的防治效果,并期望它能提供合理的经济回报。杀虫剂的使用还必须与产品标签上注明的注册状况及使用条件一致,佛罗里达州柑橘业中使用的许多杀虫剂标签上都标明适用柑橘品种、使用地点、使用时间等条件。另外,批准在已挂果柑橘园中使用的有些杀虫剂,不允许用于苗圃中的苗木或果园中的幼龄未挂果树;批准在幼龄树中使用的有些杀虫剂,则不能用于已挂果树。

选择杀虫剂时考虑的另一个因素是它对果园中其他病虫害的影响,柑橘喷施乳油对许多螨虫、昆虫及叶片疾病有效。因此,针对柑橘锈壁虱喷施油剂可能有许多辅助效果。另一种可能是几种特异的杀螨剂对抑制锈壁虱有效,而对其他有害螨虫的效果却差些。

最后,喷施杀虫剂抑制害虫种群数量时,要认真考虑的一个因素是由于反复使用效果相同或相关的杀虫剂,害虫的敏感性可能降低(产生抗性)。害虫对杀虫剂产生抗性,已成为许多农业系统中日益关注的问题。在柑橘业中,常年都需要解决许多节肢动物问题,使它们更有可能对杀虫剂产生抗性。在每次选择要喷施的杀虫剂时,应当考虑害虫对它是否有抗性,更为重要的是要站在柑橘综合病虫害防治的角度,考虑全年的杀虫剂喷施计划。

img60

图示11.1 树冠内节肢动物害虫的位置及叶面喷施杀虫剂的位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