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枸杞栽培现状与分布
枸杞原生长于我国北方。河北、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新疆、青海各省、自治区都有野生,而中心分布区域是甘肃河西走廊、青海柴达木盆地及青海至山西的黄河沿岸地带。常生于土层深厚的沟岸、山坡、田埂和宅旁。约在17世纪中叶引种到法国,后来在欧洲、地中海沿岸国家以及北美洲国家都有栽培。
枸杞有6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宁夏枸杞种植范围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主要集中在原产地中宁县,其他地方栽培甚少。宁夏枸杞最早在原产地以外试种成功是天津静海县,约在清末庚子年间。经有关专家1991年赴天津考查得知,清代中宁人在天津惠源长货栈住庄销售,当时有一位天津静海人在中宁枸杞销售店工作,把生虫的枸杞带回家中试种,结果试种成功,先后在天津静海、河北大城县进行种植。而全国其他省市引种宁夏枸杞在1958年以后。宁夏枸杞的发展最早是在1932年,当时主政宁夏的马鸿逵,为了扩大税源,在宁夏推广枸杞和棉花两种经济作物,见《宁夏资源志》,但效果很差。截至1954年,宁夏枸杞总面积只剩下1605亩,总产量50吨,且主要集中在中宁县,仅壤接中宁县的中卫县宣和乡有少量分布。解放后随着我国对外贸易对枸杞需求的扩大和国内医疗卫生事业对枸杞的需求,原产地生产的枸杞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20世纪60年代以后,除宁夏以外,河北、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河南、新疆、青海、安徽、四川、湖北、江苏、浙江、辽宁、黑龙江等省、自治区到宁夏中宁县引种宁夏枸杞。而宁夏境内大面积引种,种植最早的是芦花台园林场,1961年引种,当年试种成功。
枸杞的发展基本上有三个大的过程,第一个过程是1960年到1981年,在这期间枸杞的经营管理全部为集体管理经营,所种植的苗木全部为种子繁殖的苗木和根孽苗,管理技术除了枸杞病虫害防治引进化学防治技术外,其他栽培技术主要是推广中宁传统的栽培经验,尤其是一些刚开始引种的地方不能改变枸杞自然生长习性,多干丛生,产量上升很慢。分布的区域主要以宁夏、新疆、内蒙古、青海、甘肃和陕西。截至1981年,全国枸杞栽培面积12.5万亩,总产量7000余吨。1~3龄无产量,成龄枸杞每亩平均产量30公斤~75公斤,在枸杞原产地中宁县平均亩产65公斤~85公斤,小面积管理最好的亩产91.1公斤~142.5公斤。第二个过程是从1981以后到1998年,在这期间枸杞的经营管理在农村全部实行了一家一户管理,国营农林场逐渐实行了职工承包。这一时期在品种方面,宁夏农林科学院在传统优良品种——大麻叶的基础上新育成宁杞1号、宁杞2号新品种。宁夏中宁县在大麻叶品种基础上,通过群体选择,选育出了宁杞4号优良新品种。育苗方法普遍推行了无性扦插育苗技术。栽培技术上,改进了栽植密度,由传统的每亩栽植100~166株提高到220~330株。在栽植上采用捆绑主干支撑物的办法,增加主干支撑能力,多留枝,利用枸杞枝条在一个生长季节多次生长的习性,把传统的修剪重点以秋剪为主变为以夏剪为主,充分发挥夏季修剪作用,多次对强壮枝,徒长枝进行修剪,加速了骨干枝的培养,催生出大量的结果枝,实现快速成形,保证了幼龄早果丰产。在树冠培养上淘汰了一把伞,普遍推广了三层楼和圆柱形优质高产树形。第三个过程是从1998年至今,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绿色食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宁夏枸杞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质量大幅度提高,产量逐年上升。仅中国枸杞之乡中宁县枸杞种植面积就从1998年的8700亩发展到目前的15.8万亩,全国枸杞种植面积也发展到120余万亩。
在枸杞高产栽培方面,枸杞原产地宁夏中宁县1999年已创造了联片万亩一龄枸杞亩产25公斤,二龄枸杞亩产85.07公斤,三龄枸杞亩产140公斤,四龄及成龄枸杞亩产300公斤的全国最高记录。中宁县舟塔乡舟塔村二队联片150亩成龄枸杞自1998年以来连续5年平均每亩产量在500公斤以上。在中宁县栽植当年每亩最高单产记录是300公斤,成龄枸杞每亩最高单产记录是556公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