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基地建设的要求

基地建设的要求

时间:2023-11-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绿色食品枸杞基地建设要求能够稳定、高效、可持续地生产出营养安全的绿色食品枸杞,单一的传统生产模式很难达到这一要求。绿色食品枸杞生产基地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环节多的系统工程。基地办须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人员,具体承担基地技术指导和生产管理工作。基地办应建立统一的田间生产管理记录,并下发到茨农。

绿色食品枸杞基地建设要求能够稳定、高效、可持续地生产出营养安全的绿色食品枸杞,单一的传统生产模式很难达到这一要求。因此,建立绿色食品基地首先要选择无污染的大环境,从建立生态型生产系统出发,做到因地制宜,集中连片,规模发展,排灌方便,交通便利;通过建立相关的生态工程,构建物质、能量、信息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满足枸杞商品化、产业化、现代化、长效化要求,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通过经济利用系统内的光、热、水、气、土壤及生产资料等资源,实现资源的多级利用和循环再生,达到持续、高效生产绿色食品枸杞的目标。

一、建立综合协调组织管理体系

绿色食品枸杞生产基地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环节多的系统工程。区、市、县级人民政府应成立主管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统一指导和协调基地建设工作。基地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基地建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基地办”),负责基地技术服务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并具体承担基地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基地办须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人员,具体承担基地技术指导和生产管理工作。基地各有关乡(镇)、村应明确基地建设责任人和具体工作人员,建立健全基地建设目标责任制度。

二、建立完善的生产管理体系

绿色食品基地办统一负责基地生产管理。基地应建立县、乡、村、户生产管理体系,县、乡、村三级技术管理簿册齐全,茨农应有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有绿色食品生产者使用手册、有基地投入品清单、有田间生产管理记录和生产收购合同。

基地办应按照绿色食品技术标准制定统一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操作规程要下发到乡(镇)、村和茨农。基地应建立“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生产操作规程、统一投入品供应和使用、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的“五统一”生产管理制度。

基地应在显要位置设置基地标识牌,标明基地名称、基地范围、基地面积、基地建设单位、基地栽培品种、主要技术措施、有效期等内容。

建立生产管理档案制度和质量可追溯制度。建立统一的茨农档案制度,绘制基地分布图和地块分布图,并进行统一编号。茨农档案应包括基地名称、地块编号、茨农姓名、枸杞品种及种植面积。基地办应建立统一的田间生产管理记录,并下发到茨农。田间生产管理记录由茨农如实填写,内容应包括生产地块编号、种植者、作物名称、品种、种植面积、栽植时间、土壤耕作及施肥情况、病虫草害防治情况、收获记录、仓储记录、销售记录等。田间生产管理记录应在产品出售后10日内提交基地办存档,并完整保存三年。

三、建立行之有效的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

建立基地用农业投入品公告制度。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定期公布并明示基地允许使用、禁用或限用的农业投入品目录。

建立基地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制,从源头上把好投入品的使用关。

有条件的基地应建立基地农业投入品专供点,对农业投入品实行连锁配送和服务。

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基地办要组织力量对基地生产中投入品使用及投入品市场进行监督检查和抽查。

四、建立完善的科技支撑体系

依托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组建基地建设技术指导小组,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研成果,提高基地建设的科技含量。

根据需要配备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推广员,建立推广网,负责技术指导和生产操作规程的落实。

制订培训计划,加强对基地各有关领导、生产管理人员、技术推广人员、营销人员的培训工作,做到持证上岗。

组织基地茨农学习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技术,保证茨农每户至少有一名基本掌握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的人。

五、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

建立基地保护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应选择在无污染和生态条件良好的地区。基地选择地点应远离工矿企业3公里以上,远离公路、铁路干线50米以上,与常规生产茨园保持间距100米以上,周围无污染源,生态环境良好。不得在基地方圆5公里和上风向20公里范围内新建有污染源工矿企业,防止工业和城市“三废”污染基地。基地内的畜禽养殖场粪水要经过无害化处理,施用的农家肥必须经高温发酵,确保无害。

加强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不断改善和提高基地的生产条件和环境质量;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逐步实现旱能浇、涝能排的农田水利化;加强基地道路建设。

建立检验检测体系或依托具有一定资质的检测机构,加强对基地投入品、基地产品和基地环境的检验检测。

建立信息交流平台,配备相应的条件,实现与中国绿色食品网(www.greenfood.org)链接,做到生产、管理、储运、流通信息网上查询。

绿色食品基地环境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1-2000)的要求。

(一)空气环境质量要求

对于枸杞的生长发育,空气中最重要的是氧气(O2)和二氧化碳(CO2)。但空气污染能导致枸杞发生病虫害,使土壤酸化,农药变质,破坏枸杞的生产并减产,降低果实品质,使食品中含有有毒物质。生产绿色食品枸杞对产地空气中的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氟化物等有严格的限制。绿色食品枸杞产地空气中各项污染物含量不超过NY/T391-2000规定的指标要求(表17)

表17空气中各项污染物的指标要求(标准状态)

注:1.日平均指任何一日的平均指标;

2.1 小时平均指任何1小时平均指标;

3.连续采样三天,一日三次,晨、午和夕各一次;

4.氟化物采样可用动力采样滤膜法或用石灰滤纸挂片法,分别按各自规定的指标执行,石灰滤纸挂片法挂置7天。

AA级绿色食品的大气环境质量评价,采用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 3095-1996)中所列的新国标一级标准,主要评价因子包括总悬浮微粒、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氟化物等。

(二)农田灌溉水质要求

水是生命活动的重要因素,是枸杞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的原料,营养吸收、运输的介质,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污染和空气污染一样会造成不良的后果。除科学灌溉水外,生产绿色食品枸杞灌溉用水对有害元素的含量有一定限制,灌溉水中各项污染物含量不应超过NY/T391-2000规定的指标要求(表18)。

注:灌溉鲜果用的地表水需测粪大肠菌群,其他情况不测粪大肠菌群。

农田灌溉用水评价采用国家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92)和《地面水质标准》,其限值定在地表水标准III类至IV类之间;水的评价因子主要包括化学性质(pH、溶解氧)、重金属及类重金属(Hg、Cd、Pb、As、Cr、F-、CN-)、有机污染物(BOD5)、有机氯等和细菌学指标(大肠杆菌、细菌)。

(三)土壤环境质量要求

土壤是枸杞栽培的基础,良好的土壤能满足枸杞对土、肥、气、热的要求。土壤的污染同水体污染一样,同样可带来不良后果。土壤按照耕作方式的不同,分为旱田和水田两大类,每类又根据土壤pH值的高低分为三种情况,即pH<6.5,pH=6.5~7.5,pH>7.5。绿色食品枸杞生产基地不同土壤中的各种污染物含量不应超过NY/T391-2000规定的限值(表19)。

注:1.果园土壤中的铜限量为旱田中的铜限量的一倍;

2.水旱轮作用的标准值取严不取宽。

(四)土壤肥力要求

土壤肥力是土壤能持续供给和调节枸杞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生活因素的能力,肥力是土壤的本质,主要看有机质的含量。土壤肥力分为3级:1级为优良,2级为尚可,3级为较差(表20)。按照NY/T 391-2000要求,生产绿色食品枸杞要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生产AA级绿色食品枸杞时,土壤肥力要达到土壤肥力分级l~2级指标;生产A级绿色食品枸杞时,土壤肥力作为参考指标。

在进行绿色食品枸杞基地环境质量评价时,土壤评价采用该土壤类型背景值(见《中国土壤环境背景值》)的算术平均值加2倍标准差。要求周围没有金属或非金属矿山,没有农药残留污染,土壤肥力较高,土壤质量符合绿色食品土壤质量标准。

A级绿色食品的环境质量评价标准与AA级相同,但其评价方法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绿色食品产地的大气、土壤和水等各项环境监测指标的综合污染指数均不得超过1。

基地应有专业的人员和队伍负责基地生产档案记录的管理。

六、建立监督管理制度

基地办应成立由相关部门组成的监督管理队伍,加强对基地环境、生产过程、投入品使用、产品质量、市场及生产档案记录的监督检查。

基地内部应建立相互制约的监督机制和奖惩制度。

七、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

绿色食品生产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优生环境为前提,以规模化、商品化生产为基础,以现代科技为支撑,以标准化、集约化生产为手段,依托企业、行政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强食品质量安全检控,实现从茨园到餐桌的全程质量跟踪,确保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持续、高效生产绿色食品枸杞。

(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要根据枸杞不同品种的特性,选择营养丰富、抗病虫、抗逆性强的枸杞,尽量减少生产环节农药和化肥污染,同时避开重茬地,保持枸杞处于最佳优生区进行生产,充分发挥土地和枸杞的生产潜力,生产高质量绿色食品枸杞。

(二)规模发展,统筹规划

绿色食品枸杞生产基地要求规模至少达到333公顷。以上,果园集中成片有利于统一规划、经济利用土地,同时便于食品销售和机械化管理,有利于技术培训和采后流水线处理,有利于建立生产—加工—销售系列化商品生产体系,并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食品效益。

(三)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

随着我国枸杞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世界不同地区对枸杞的要求不同。因此,应根据市场定位,确定深受该市场欢迎的栽培品种,按照特定生产方式进行标准化生产,达到进口国家对枸杞产品的具体质量。绿色食品枸杞是一个由产地环境标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食品包装储运标准等标准支撑的规范化生产,这是绿色食品枸杞实现产业化的基础保障条件之一。同时,绿色食品生产还涉及科技服务、生产资料营销,食品包装、运输,绿色食品枸杞基地认证、食品标志使用、茨农组织协调等相关企业和部门。因此,只有多方联动,围绕绿色食品枸杞生产开展社会化服务,才能保证绿色食品枸杞产业化发展要求。

基地应依托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特别是在产品收购、加工和销售中的组织保障作用。基地、果农应与龙头企业签订收购合同(协议)。有条件的地方可鼓励枸杞加工、营销及出口企业采取“公司+基地+标准化”的机制和“反租到包、自主经营”方式建设绿色食品枸杞标准化生产基地。

八、基地园址选择的具体要求

枸杞虽然是适应性强和耐旱性的植物,但建园后要使早成园、早丰产,必须根据枸杞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具体环境条件,认真做好适宜于种植土地的调查和选择工作。

(一)土壤

土壤条件与枸杞根系的生长和养分吸收有直接关系。土层较厚的沙壤、轻壤和中壤土最适于栽培枸杞。据调查,栽培枸杞90%以上的根系分布在80厘米以内的土层里,选作茨园的土层深度应在l00厘米以上为宜,土层深厚、质地适宜,有利于根系生长。根系生长良好,地上部分生长结实就好。土层浅薄、质地黏重的土壤,枸杞生长不良,产量不高。此外在耕作层以下如有一层不透水的胶泥层,灌水后不下渗,易积水,这种土壤也不宜于枸杞生长。

(二)地下水位

地下水位在1.2米以下为宜。枸杞生产要有灌有排,排除地上多余积水,以降低地下水位。灌区常年水稻或稻旱轮作区以及鱼池周围不宜选作茨园,因这些地区常年用水,势必造成周围地下水位上升,不利枸杞生长。

(三)盐碱

要使枸杞生长结实良好,土壤盐碱含量要有一定限度,可溶性盐不能大于0.30%。一般来说,产量越高它的土壤含盐量也越少。枸杞园中土壤盐分的阴阳离子分别不能高于各自当量的90%和80%,氯离子含量不能高于70%,土壤酸碱度以PH7.5~8为宜。枸杞较耐盐碱,可在较重盐碱地上生长,但若要丰产,应选含盐量0.2%以下,氢离子浓度为31.63~3.16mol/升(PH7.5~8.5)的土地建园。

(四)灌溉水源

宁夏枸杞灌溉水源以黄河水为主,完全符合绿色食品枸杞生产用水标准。

(五)大气环境质量

枸杞园必须远离重工业污染区及城市生活垃圾污染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