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蒿原是湖汊、野滩上的一种杂草,故其生命力极强,耐湿、耐寒、耐平瘠,但不耐旱。它的食用部位主要是地上茎和地下茎,因其鲜嫩可口,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深受市民喜爱。
藜蒿从茎杆颜色可分为红杆藜蒿和绿杆藜蒿,红杆藜蒿生长速度较慢,收获次数少,产量低,销售时间集中在春节前后,但其香味浓厚,口感好,深受市民青睐;而绿杆生长速度快,产量高,每年可收4~5茬,商品藜蒿可达20厘米左右,一年四季均可销售,但其香味较淡,炒食后颜色好,宾馆、酒店、市民都可消费。两种藜蒿栽培技术大同小异,现将藜蒿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品种选择 藜蒿品种选生长速度快、商品性好、产量大的云南绿杆或南京八卦洲绿杆藜蒿。
地势选择 藜蒿喜湿、怕旱,一次种植多次采收,故种植藜蒿要选择排灌方便、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以3%以上为佳。
整地施肥 种植藜蒿地块要深耕耙细,便于藜蒿生根发芽。由于藜蒿生长期、采收期较长,故需长效肥较多,结合整地每亩施腐熟有机肥3 000千克,或优质生物有机肥150~300千克。畦面宽1.2米,太宽不便于沟水渗透,太窄又不利于地块保湿。作畦同时最好喷施除草剂以防杂草,可选用72%都尔,每亩用量60毫升,或48%氟乐灵,每亩用量100~150毫升。
扦插定殖 高产高效栽培一定要合理密植,藜蒿一般亩需种苗250~300千克。7月上旬待留种田成株木质化后,去掉上部幼嫩部分及叶片,每小段顶端保留2个未萌发的饱满腋芽,剪成8~10厘米左右长的插条,开浅沟,按株距7~10厘米靠放在沟的一侧(注意:生长点朝上,不能放反),边排边培土,培土深度达插条的2/3,扦插完毕,浇1次透水,覆盖遮阳网,降低田间温度,保持土壤湿润,3~4天即有小芽萌发。
田间管理
(1)追肥:出苗后当幼苗长到2~3厘米,用清粪水提苗,粪水千万不要太浓,以免引起烧根,粪和水的比例为1∶8,当幼苗长到4~5厘米时,每亩追施尿素10千克提苗,以后每收1次,施1次肥,方法同上。
(2)灌水:藜蒿耐湿性极强,不耐旱,所以要经常保持畦面湿润,浇水施肥同时进行,每施1次肥灌1次透水,灌水宜多勿少,以沟灌渗透为好,尽量不浇到畦面,以免引起土壤板结,影响出苗和透气。
(3)中耕除草:定植后,由于经常浇水,土壤容易板结,出苗后中耕1~2次,便于土壤疏松和透气,如有杂草一定要及时清除,以免影响幼苗生长。
(4)间苗:幼苗长到3厘米左右时要及时间苗,使每蔸保持3~4株小苗,幼苗过多,造成拥挤从而影响藜蒿的商品性。
(5)保暖防寒:当气温在5℃以下时侧芽开始萌发,当气温在10℃以下或霜冻时,茎叶枯萎,藜蒿生长缓慢,为保证供应元旦、春节市场,取得最高的效益,应在11月下旬气温降至10℃之前及时搭盖竹中棚保温,防霜冻。棚内晴天白天保持18~23℃,阴雨天比晴天下降5~7℃。气温高的中午应打开竹中棚两头通风,以免因湿度过大、通风不良造成藜蒿腐烂或变黑。春节以后气温上升及时揭除盖膜。
(6)病虫害防治:藜蒿本身抗病虫能力极强,病虫发生率一般很低。但近两年也发现美洲斑潜蝇、蚜虫危害较重。美洲斑潜蝇用1.8%的爱福丁2 000倍液,蚜虫用10%的四季红2 000倍液进行防治;病害主要是白绢病,发病初期可用40%五氯硝基苯1千克或350克地菌净加细干土40千克混匀后撒施茎基部土壤,或喷洒40%五氯硝基苯400倍悬浮液或20%粉锈宁乳油2 000倍液,隔7~10天喷1次即可。
科学采收 藜蒿第1茬一般生长在高温季节,木质化程度快,纤维多,商品性差,而此时地下茎营养贮备尚不充分,若这一茬急于上市,一是由于商品性差影响价格,二是由于地下茎营养储备不够,将会严重影响下几茬的产量,导致减产减收。故头茬一般任其生长,进入9月中旬,地上茎和地下茎同时生长,藜蒿植株显蕾开花,地下茎为下几茬贮藏了丰富的养分时,平地割去茎杆,清除田间枯枝落叶,用锄头刨平地面,灌1次透水,促地下根茎腋芽萌发,抽生嫩茎。
10月中下旬,藜蒿长到10~15厘米左右,根据市场需求,地上茎未木质化便可采收供应市场。收割时,将镰刀贴近地面将地上茎割下,去叶后扎把上市,或直接将毛藜蒿上市。气温适宜时30天收割1次,气温低时50天左右收割1次。上市期一直到来年的3月份,共可采收4~5茬。
留种 留种田一般在3月份收完最后1茬,追肥灌足水后,任其生长,待成株木质化后,成为下季栽培的插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