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花梨的芽是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临时性器官,枝、叶、花、果都是由芽生长发育而成的,芽与地上部分各个器官的生长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金花梨的芽按性质可分为叶芽、花芽与中间芽。叶芽萌发后,长出枝条和叶片;花芽萌发后,开花结果并长出果台枝及叶片。中间芽介于叶芽和花芽之间,不能开花,本质为叶芽。
(1)叶芽。叶芽按照其着生的位置和当年是否萌发,又可分为顶芽、侧芽、副芽和隐芽。着生在枝条顶端的芽称为顶芽;着生在叶腋间的芽称为侧芽;在顶芽或侧芽的两侧有两个隐藏在皮下的芽称为副芽;副芽在一般情况下当年不萌芽,它与枝条基部当年不萌发的侧芽通称为隐芽。金花梨的顶芽发育饱满,生长力强;侧芽自上而下生长力逐渐减弱;副芽和隐芽在主芽受到损伤或经修剪强烈刺激后才能萌发。
(2)花芽。金花梨的花芽是混合芽,即花芽萌发后,可成为叶和花的芽。按着生位置分为顶花芽和腋花芽。顶花芽着生在枝条的顶端,腋花芽长在叶腋间。也有少量纯花芽,这种花芽萌发后,只开花结果而不发出枝叶,采收后形成一个“无枝果台”。这种果台在休眠期修剪后,遇到适宜条件,次年尚可在其基部发出叶丛枝或短枝。
(3)中间芽。芽形介于叶芽和花芽之间,芽大,呈三角形,不十分饱满。当营养充实时,中间芽很容易转化为花芽;当营养不良时,中间芽本质为叶芽,不能开花结果。
金花梨当年萌发的芽,是在上一年的枝条顶端或叶腋间形成的。
叶芽萌发后,在长出枝叶的同时,其叶腋部分就开始形成新一代芽的原始体。除夏冬两季休眠外,直至新一代的芽萌发前,发育过程都在持续进行。在芽内分化出枝、叶的原始体。
花芽是叶芽在分化过程中,遇到适宜的技术优势经过质变而形成的。在武汉地区梨花芽分化较早,5月下旬开始花芽分化,一般年份金花梨在6月上中旬开始出现花序原始体;6月下旬至7月底8月初出现花萼原始体;9—10月花器官基本形成,但花粉粒及胚珠细胞要到翌年花前才能完善。落叶后到开花前,雄蕊、雌蕊继续形成,所需养分全靠贮藏的有机营养。
通过对花芽的解剖观察,看到的是花芽的形态分化。在形态分化前有一生理分化阶段,从栽培角度讲,这一阶段是很重要的。为了便于应用,可以用新梢停长期来判断一个叶芽形成顶花芽的可能性。
从解剖生理来讲,叶芽分化成花芽要具备一定的鳞片、苞片和过渡性叶的数量。金花梨中长枝花芽形成需14~16个鳞片、苞片和过渡性叶的数量;短枝花芽形成需17个左右,腋花芽形成约需14个。这就是说,当新梢停长后,只有具备上述数量的鳞片、苞片和过渡性叶,才能形成花芽。这样,把新梢停长期作为顶芽开始分化鳞片的起点,到开始形成花序原始体作为顶芽鳞片分化的终点,这段时间叫做鳞片分化期。经多年观察,鳞片分化期需要一定的时间,出现花序原始体也局限在一定的时期内。它一般出现在6月中下旬。中短枝花芽出现较早,长枝花芽略晚,腋花芽最晚。金花梨短枝花芽均是5月中旬停长后才出现的;而长枝顶芽直至6月上旬停长时,才有少量花芽出现;腋花芽与长枝顶芽类似。金花梨各类枝5月上旬停长后能够形成花芽,至5月下旬停长时,成花极少,而长枝上着生的腋花芽,其新梢停长推迟至6月上中旬时,还可以形成花芽。由此可以看出,金花梨形成顶花芽,新梢需在5月中旬停止生长。腋花芽的形成对新梢停长的要求可略晚,但不能晚于6月上旬。这就需要在栽培技术上,为花芽的形成创造新梢及时停长的条件。
叶芽在形成期通过一系列内部分化后,经冬季休眠,次年春季萌发,2002—2007年在湖北武汉调查,金花梨叶芽萌动期出现在2月底至3月中旬;展叶初在3月下旬,并在5~6天内全部展开;全树各种枝条叶片的展叶期则需两个月左右,新梢停长期在6月上中旬。从小叶分离开始仅需十几天的时间,叶片便全部展开。由于展叶集中,营养消耗量大,因此,从栽培技术上就需要创造有利于展叶的营养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