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花卉栽培与环境条件

花卉栽培与环境条件

时间:2023-11-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花卉栽培与环境条件十分密切,不同的花卉对环境的要求不同。环境条件分为温度、光照、水分、空气、土壤等,其中任何一项不利于某种花卉的生长,都会影响其花卉生长。花卉在某个或整个生育期内的有效温度总和,称有效积温。这种昼夜长短交替变化的规律,称为光周期现象。土壤酸碱度指土壤溶液的酸碱程度,用pH值表示。不同的植物对土壤的pH值范围要求不一样,但大多数都适宜于在中性或微酸性、微碱性条件下生长。

二、花卉栽培与环境条件

花卉栽培与环境条件十分密切,不同的花卉对环境的要求不同。环境条件分为温度、光照、水分、空气、土壤等,其中任何一项不利于某种花卉的生长,都会影响其花卉生长。各项环境条件对花卉的生长发育的影响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所以必须在适合的环境里栽培合适的花卉。

(一)温度

1.气温对花卉的影响

不同的植物对温度的要求不同,温度是最重要的环境条件,影响着花卉植物的生长发育。花卉植物长期在原产地气候条件的影响下,已形成各自的感温特性,其生长和发育都受限于温度。

花卉在其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所需要的温度可用三个温度指标来表示,即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称为生物的“三基点”温度。最低温度是开始生长和发育的下限温度,最适温度是维持生命最适宜及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温度,最高温度是维持生命能忍受的上限温度。

每种花卉都有其生长的下限温度。当温度高于下限温度时,它才能生长发育。这个高于下限温度对花卉生长发育起有效作用的温度值,称有效温度。花卉在某个或整个生育期内的有效温度总和,称有效积温。只有在满足花蕾发育所需要的有效积温时,花才能开。

各种花卉生长的最适温度不同,大多数原产温带地区的花卉,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25 ℃,最低温度10 ℃,最高温度35 ℃;原产热带的花卉较温带花卉温度要求偏高,耐寒性较弱。寒带花卉对低温有一定适应性,高温影响它的生长发育。按不同花卉对温度的需要,将花卉分为耐寒花卉、半耐寒花卉和不耐寒花卉三种类型。

(1)耐寒花卉:原产于温带及寒带,抗寒能力强,一般能耐0 ℃以下的温度。例如,蜀葵等多年生宿根花卉,一般早春萌发枝叶,夏秋开花,深秋地上部分枯萎,次年早春再度萌发;百合、郁金香等球根花卉,其鳞茎可在露地越冬;榆叶梅、丁香、月季等木本花卉极耐严寒。

(2)半耐寒花卉:原产于我国长江流域。抗寒能力较强,一般能耐-5 ℃的低温。例如,金盏菊、紫罗兰、金鱼草等二年生花卉,在秋季露地育苗,次年春夏开花结实,秋冬枯死。桂花、夹竹桃等木本花卉抗寒能力较强。

(3)不耐寒花卉:一般不能忍耐0 ℃以下的低温,冬季则需移入不低于5 ℃的温室中进行越冬的花卉。例如,绿萝、变叶木、发财树、散尾葵等热带观叶植物,以及鸡冠花、半枝莲、凤仙花等大多数一年生花卉。

2.温度对花卉的危害

(1)冻害:花卉在生长期中,气温降到0 ℃以下时,会造成植株脱水、枯干,严重的会造成植株死亡。秋季,出现第一次霜冻,称作初霜或早霜;次年春季,出现最后一次霜冻,称作终霜或晚霜。春季正逢萌芽,秋季正逢成熟,因此,早、晚霜对花卉危害最大。

(2)寒害:气温在0 ℃以上,但低于花卉当时生育阶段所能忍受的最低温度,引起根的吸收能力衰迟,出现嫩枝和叶片萎蔫等现象。例如,原产于热带和亚热带的喜温花卉,所忍受的最低温度是12 ℃,当气温降到3~5 ℃时就会造成嫩枝和叶片萎蔫。

(3)灼伤:夏季气温过高,高温和强日照常使植物叶片和果实出现灼伤,导致叶片枯黄、变焦、脱落。在露地花卉中常用遮阳网等措施减少光照,降低温度。

(二)光照

光照是植物生存的必要条件。大多数花卉植物只有在充足的光照条件下才能生长强健,枝繁叶茂。

1.光照时间

光照时间影响着花卉的生长发育,光照时间是指在一天中,从日出到日没,太阳所照射的时间。北半球, 4—10月昼长夜短,其中:夏至白天最长,夜最短;11—3月昼短夜长,其中冬至白天最短,夜最长。这种昼夜长短交替变化的规律,称为光周期现象。自然界中,各种花卉开花时间都有定期,主要是受光周期所制约。花期对光周期的反应,主要取决于它对黑夜长短临界值的反应。根据花卉的光周期特性,可分为长日照花卉、短日照花卉和中日照花卉三类。

2.光照强度

光照强度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接受可见光的能量。一天中以中午照度最大,早晚最小;一年中以夏季最大,冬季最小。例如,夏季晴天的中午,露地的照度约为10万勒克斯,冬季约为2.5万勒克斯,而阴雨天的照度仅占晴天的20%~25%。叶片在照度光为3 000~5 000勒克斯时即开始进行光合效应,但一般植物生长需在18 000~20 000勒克斯。如果阳光不足,可用电灯等人造光源代替。

(三)水分

水分是影响花卉生长的重要因素。如果水分供应不足,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都不能进行,更不能开花结果,严重缺水还会造成凋萎以至全株枯死。水分过多,会造成植株徒长、烂根、抑制花芽分化、刺激花蕾脱落,严重时造成植株死亡。

1.花卉需要水分的类型

花卉因原产地的生态条件不同,对水分的要求有很大差异,大体分为四种类型。

(1)旱生花卉:大部分是原产于沙漠及半荒漠地区的仙人掌及多肉植物。它们由于常年处于干旱的环境下,已从生理上、形态上适应了干旱的环境,蒸腾作用慢,茎叶能储存大量的水分,如仙人掌、仙人球等。栽培中若土壤水分过大,则会烂根、烂茎而死亡,在栽培管理中应掌握宁干勿湿的原则。

(2)湿生花卉:这类花卉原产于热带雨林地区,大部分为观叶植物,叶片大而质薄、柔软多汁。适合在空气较湿润的环境中栽培,在栽培管理中应掌握宁湿勿干的原则,如龟背竹、旱伞草、蕨类植物等。

(3)水生花卉:这一类花卉原产于水塘中或沼泽地上。由于它的根系常年生长在水中,假若一旦失水,茎叶很快枯萎,如荷花、睡莲、凤眼莲等。在栽培管理中应掌握有水不干的原则。

(4)中性花卉:这一类花卉原产于温带。喜疏松透气,有一定温度的土壤环境,如一、二年生的草花,宿根花卉和球根花卉。在栽培管理中应掌握干透浇透的原则。

2.花卉栽培对水分的要求

花卉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水分的要求不一样。播种时,土壤水分多,有利于种皮吸收膨胀、发芽;出苗后土壤水分偏少,可防止幼苗徒长倒伏;开花时水分偏少,能延长花期。花卉扦插繁殖时,需80%以上的空气湿度,使繁殖材料处于保湿状态,易成活。

(四)土壤

土壤是花卉生长的物质基础,土壤质地直接影响花卉植物的生长发育。不同的花卉对土壤的要求不同,如杜鹃花、山茶花、兰花要求酸性土壤;牡丹、菊花却能在中性或石灰性土壤中生长。花卉的原产地不同,土壤要求不同。在花卉栽培中要根据花卉的生物学特性,改良和调节土壤条件,创造适宜其生长发育的土壤环境进行栽培。

适合花卉栽培的土壤,一般应具有良好的团粒结构,肥沃,排水与保水性能良好,有丰富的腐殖质,酸碱适度,不含杂草种子,不带病虫害。

土壤酸碱度指土壤溶液的酸碱程度,用pH值表示。不同的植物对土壤的pH值范围要求不一样,但大多数都适宜于在中性或微酸性、微碱性条件下生长。土壤的酸碱度可进行调节,如白云石、碳酸钙等石灰材料能使pH值增高。而硫黄粉、硫酸亚铁等酸性材料则可降低pH值。通常,酸性或碱性肥料也能改变pH值。酸碱度是植物根系重要生活环境条件,它影响植物营养元素的有效性。若pH值增高时,铁、锰的溶解度降低,磷在较酸、较碱性的条件下易产生沉淀。pH值的高低还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从而影响有机质的分解和营养元素的转化。根据花卉对土壤酸碱度的要求不同,可将花卉分为三种类型。

(1)酸性土花卉:喜酸性土壤的花卉,如杜鹃花、山茶花、栀子花、兰花、茉莉花等。

(2)微碱性土花卉:喜碱性土壤的花卉,如月季、菊花、瓜叶菊、石竹等。

(3)中性土花卉:喜中性土壤的花卉,如君子兰、报春花、凤仙花、球根花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