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三 电热温床、自动喷雾装置
学习目标
XUE XI MU BIAO
任务提出
◎电热温床结构及使用
◎自动喷雾装置类型及使用
任务分析
◎电热温床的结构
◎自动喷雾装置的使用
一、温床
温床是利用太阳辐射热和人工补热来维持栽培畦内的温度,多用于温室花卉繁殖及一、二年生草花的提前播种,耐寒花卉的促成栽培。
温床有单面式、双面式及不等式三种,其中单面式最为普遍,由床框、床孔及玻璃窗组成、床框宽1.3~1.5 m,长约4 m,前框高20~25 cm,后框高30~50 cm。为了操作方便,可做成拆卸式的。床孔是床框下面挖出的空间,大小与床框一致,深度依床内所需温度及酿热物填充量而定,玻璃窗用以覆盖床框。床框及玻璃窗框应刷以油漆或桐油防腐,也可用塑料薄膜代替玻璃。
(一)电热温床的铺设
1.场地选择
电热温床的场地选择对电能的消耗量影响很大,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地温和气温。要节约电能,电热温床应设在有保护设施的场地。如设在温室或拱棚里,山东、东北等地早春育苗最好设在加温温室或日光温室内,且应离开前角(前角无加温设备)一定距离,并离门远些,以免气温低加大耗电量。
2.电热温床面积的计算
计算电热温床面积有两种情况。
(1)根据已有的电加温线根数算出可以铺设的面积。面积=电加温线根数×每根的功率÷选定功率。如有3根1000瓦电加温线,功率选定120瓦/平方米,则可以铺设电热温床面积=3×100÷120=25(平方米)。
(2)根据育苗总面积确定电热温床的面积。电热温床面积=播种面积÷播种次数。
3.功率的选定
电热温床的功率是指每平方米铺设的电加温线的瓦数,用瓦/平方米表示。功率过大,虽然升温快,但设备成本增加,电路频繁通断,容易缩短仪器寿命;功率过小则达不到设定温度。在功率一定时,增温值愈高,通电时间愈长,如果在一定时间内要达到设定温度,则要求电加温线供给足够的热量,这就要增加功率或者提高基础地温以减少增温值。显而易见,增温值愈高,基础地温愈低,功率选择应愈大。基础地温指在铺设电热温床时还未加温时的5厘米土层地温。设定地温指在电热温床通电时应达到的地温,如果在较短时间内达到设定温度,每平方米则应增加10瓦左右,如有隔热层功率可降低10%~20%,当日均增温值大于2℃时一般不必设电热温床。
4.布线间距
布线间距功率选定后,根据不同型号的电加温线,可以用计算方法求得布线间距。在具体铺设时,要适当缩小温床两边的布线间距,增大中间的布线间距,使整个电热温度均匀。
用计算法求布线间距,需先求出每米长的电加温线的瓦数,如800瓦线长100米,则每米长的电加温线瓦数为8瓦,根据选定功率按下式算出布线间距:布线间距=每米线的瓦数(瓦/米) ÷选定的功率(瓦/平方米),其结果为间距的米数。如用上述规格线铺电热温床;功率选择100瓦/平方米,则布线间距=8÷100=0.08(米),即8厘米。
5.隔热层
电热温床的下面和四周设隔热层可以节约电能,又有利于迅速提高地温。我国目前在温床四周用木板等隔热的不多,在北方寒地,许多地方都在床下面使用隔热层,隔热层可用旧草帘铺两层或铺几层,用碎稻草、稻壳、锯末等隔热材料也可以。但用旧草苫比较省工,用后起出方便。用发泡塑料板作隔热层效果也很好,但成本较高。当基础地温相对较高,一般达到10℃以上时,也可不设隔热层。
6.布线方法
布线前先确定电热温床的面积、功率、布线间距等,然后作床。床深度应考虑床土厚度、隔热层厚度、覆土厚度等。做床后铺隔热层,再用土将隔热物盖好,然后用木板刮平。用旧竹棍、架材棍等直接钉入土中作挂线柱。布线时两人在两端拉线,一人在中间往返放线。布线后要逐步拉紧,以免松动绞住。一根线在铺设时不一定正好铺到床的一头,此时将其固定在竹棍上,用导线部分打结,另一根电加温线的导线也如此打结固定在这个竹棍上,竹棍钉入土中,接着继续布线,注意不许用电加温线打结。
7.覆土厚度
电加温线上面覆土厚度对气温、地温、土壤水分蒸发、种子发芽出土和幼苗生长都有较大的影响。覆土厚度有两种。一种是布线后,上面不覆土,直接播种,使种子与电加温线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然后覆土盖种子和电加温线,起出电加温线时只要轻轻地将线起出床面即可,既省工又不伤线。多点试验证明,即使是撒播的,起线时也伤不着秧苗,起线后马上浇水效果更好。另一种是反复在同一电热温床上播种,电加温线上覆床土厚度8~10 cm,然后在上面播种。
二、自动喷雾装置
在容器苗圃逐步发展的今天,容器育苗技术成了容器苗圃发展的主要技术,只有完全掌握这个技术,才能更好地生产花卉容器苗。在目前育苗主要采用的技术是全光照喷雾扦插育苗技术,在管理的方式、育苗周期有一定的差别,下面作详细介绍。
(一)全光照喷雾扦插育苗技术设施要求
1.全光照喷雾控制系统的设备组成
(1) MI ST扦插雾控器。MI ST扦插雾控器是喷雾系统实现程序化自动控制的主要设备,方便了管理。
(2)喷雾喷头。喷雾喷头的种类很多,根据扦插植物的不同也有差别。有三种喷头可根据扦插植物对雾化效果的要求不同供选择。
①GM弯月形鸟嘴喷头雾化效果最佳,雾粒极细,易随风而动,喷雾半径为60~70cm,缺点是易被水中大颗粒杂质堵住,可能产生喷雾不均匀。
②GM弯月形平嘴喷头,雾粒较大,喷雾均匀,喷头出水量是鸟嘴喷头的3倍,喷雾半径120 cm。
③GM圆盖喷头,雾粒较大,喷头出水量是鸟嘴喷头的2~3倍,可单个控制喷与不喷,喷雾半径120 cm,缺点是在喷头底下半径20 cm的范围内会形成喷雾空白。
(3)加压系统。进水经过1~2级自动加压泵加压,以保证喷头喷出水的雾化效果和喷雾半径。
(4)遮阴系统。喷雾系统一般建在连栋温室大棚内,备有可收缩的遮阴网1~2道,一般外遮阴一道,内遮阴一道,目的是降温,防止扦插环境温度过高,扦插枝条失水过快。如果在室外场地安装,除了上部要有遮阴网外,还需要在四周用遮阴网围好,以避免刮风影响到喷雾效果。
(5)场地的排水。由于频繁地喷雾,产生了较多的余水需要及时地排除,否则直接摆放在地上的穴盘苗会因为积水而造成插穗霉烂和烂根。
2.全光照喷雾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扦插雾控器是一个时间控制装置,电磁阀是一个水路开关装置,细雾喷头是理想的雾化装置,加压泵是保证雾化所需要的水压。
通过设定的程序,控制各路在设定的时间点(段)的电压的产生,这个电压就是控制所连接的相应的电磁阀的开启,电磁阀是接在水路管道上的,电磁阀接通电压,阀门就开启,该管道就通水,高压的水就通过细雾喷头喷雾出去。
(二)扦插操作
全光照喷雾扦插的密度以插穗的叶片相互不重叠为宜,确定插穗深度的原则是只要能固定插穗,宜浅不宜深,插的太深,插穗基部会由于通气不良而造成腐烂,而且生长缓慢。通常根据介质特征,插在介质的通气透水性好的中上层内,一般为2 cm左右。扦插开始开启自动喷雾,为尽量减少插穗在扦插过程中失水,在扦插时最好使插穗的叶片统一朝向,这样扦插既方便、美观,又便于喷雾均匀和苗木生长一致。此外,同一个苗床插同一个树种,便于管理。
(三)喷雾时间的控制
对不同树种不同时期对水分的要求不同进行合理地喷雾。特别在扦插初期,插穗刚离开母体,仍有较大的蒸腾强度,插穗基部下切口的吸水能力极弱,保证插穗不失水主要是靠频繁的间歇喷雾,在扦插早期,愈伤组织形成之前应多喷,使叶面经常保持一层水膜,可待叶片上水膜蒸发减少到1/3开始喷雾;愈伤组织形成之后,可适当减少喷雾,可在叶面水分完全蒸发完后稍等片刻再进行喷雾;大量根系形成后(3 cm以上)可以只在中午前后少量喷雾,但是介质需定期浇水。全光照扦插育苗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能否根据扦插的不同时期进行喷雾。
在扦插的过程当中会有一条苗床有好几个品种的插穗,而且枝条的叶片对水分的持留时间也不同,这样,就会对喷雾时间的控制带来麻烦。因此要求做到:持留水时间长的不烂枝烂叶,持水时间短的不过干。
(四)大棚温、湿度控制
植物生长发根最适宜的温度是25℃~35℃,为保证枝条的活性最理想的湿度是90%以上。所以扦插的大棚四周要求是封闭的,大棚内温湿度才能达到最佳。经常观测大棚内温湿度,如果温度超过植物需要的适宜温度就要打开天窗降温,并及时关闭天窗;如果大棚内湿度达到90%以上就可以适当降低喷雾频率,如果湿度不够也需要提高喷雾频率。
教学任务提示
花卉育苗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引导性思考
电热温床提供了花卉育苗的环境,理解花卉育苗的关键因素。
任务要求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热温床、自动喷雾装置在花卉育苗生产中的管理技术,并能在实践中得以应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