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一 地被植物概述
一、地被植物的概念和分类
(一)地被植物的概念
地被植物是指覆盖在地表的低矮植物,不仅包括多年生低矮草本和蕨类植物,还有一些适应性强的低矮丛生、枝叶茂密的灌木和藤本、矮生竹类等。
(二)地被植物的分类
1.按生态习性分类
(1)喜光地被植物。这类地被植物在全光照下生长良好,遮阴条件下茎细弱、节伸长、开花减少、长势不理想。常见的喜光地被植物有石竹、千日红、半枝莲等。
图9-1 石竹
图9-2 千日红
图9-3 半枝莲
(2)耐阴地被植物。该类植物在遮阴处生长良好,全光照条件下生长不良,表现为叶片发黄、叶变小、叶边缘枯萎,严重时甚至全株枯死。常见的耐阴地被植物有虎耳草、玉簪、八角金盘等。
图9-4 虎耳草
图9-5 玉簪
图9-6 八角金盘
(3)半耐阴地被植物。此类植物喜阳光,但也有不同程度的耐阴能力。常见的半耐阴地被植物有常春藤、杜鹃、石蒜等。
图9-7 常春藤
图9-8 杜鹃
图9-9 石蒜
2.按能否耐旱分类
(1)耐湿类地被植物。此类植物在湿润的环境中生长良好。常见的耐湿类地被植物有再力花、蓝花梭鱼草、菖蒲等。
图9-10 再力花
图9-11 蓝花梭鱼草
图9-12 菖蒲
(2)耐旱类地被植物。此类植物在比较干燥的环境中生长良好,耐一定程度干旱,常见的耐旱类地被植物有紫鸭跖草、佛甲草等。
图9-13 紫鸭跖草
图9-14 佛甲草
二、地被植物的种植选择
选择种植地被植物的标准,需多年生、常绿性植物、绿叶期长;植株低矮、覆盖度大,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生长快速、耐修剪、繁殖容易;适应性强,养护管理粗放,全部生育期在露地栽培,种植以后不需经常更换,能够保持连年持久不衰。
三、地被植物的繁殖技术
(一)种子播种繁殖技术
用种子进行播种繁殖育苗的方法,如彩叶草等。
(二)分株分根法
将宿根株丛从根部分开,分株成新植株,如沿阶草、吉祥草、萱草、石菖蒲、宿根鸢尾等用此方法。
(三)分植鳞茎或种球法
将小鳞茎或小种球与母株分离,分鳞茎、分种球成为新植株,如石蒜、葱兰、韭兰、水仙、酢浆草等用此法繁殖。
(四)扦插法
剪取植物的茎、叶、根、芽等插入土中或沙等基质中,培养到生根后,使之成为独立的新植株,如彩叶草、常春藤、络石、垂盆草等。
四、地被植物的栽培管理技术
通常情况下,地被植物大面积成片栽培,一般不用精细养护,只需以粗放管理为原则。其养护管理技术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加强前期管理
前期管理的优劣,是种植地被植物成败的关键,无论用播种、移苗或其他方式种植地被植物,植后都应及时浇水,并使土壤经常保持湿润,直至成活。
(二)抗旱浇水,积水排涝
天气干旱应及时进行浇水,下雨积水时又要及时排涝。
(三)及时补充土壤肥力
据植物的不同特性,结合浇水补充肥料,观花地被植物在花期前后施肥尤为重要;地被植物如缺肥生长不良,观赏性差。
(四)填沟堵洞,防止水土流失
每年检查一两次,发现沟或洞应及时修复,尤其是暴雨过后要仔细查看有无冲刷损坏。
(五)查缺补植,防止空秃
地被植物死苗缺株应及时补植,保持地被植物的覆盖度。
(六)适时修剪平整,保持美观
时常检查修剪,保持植株高矮相宜、枝叶密集;花后剪去残枝、衰弱枝,促发壮枝,维护高覆盖;保持观赏效果。
(七)清除杂草
地被植物刚栽没有完全覆盖时,易长杂草,要及时清除杂草。
引导性思考
1.如何使学生理解地被植物分类的不同依据。
2.学生通过对当地地被植物的调查,掌握其生态习性与其种类间的关系。
任务要求
1.识别当地常见的地被植物20种以上。
2.掌握地被植物繁殖技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