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主栽温室花卉的栽培管理

主栽温室花卉的栽培管理

时间:2023-11-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如夜间温度高达20℃,叶丛生长繁茂,会影响开花,形成的花蕾也会枯黄。为避免伤口感染,可涂以硫磺粉或炭粉。当前主要采用组织培养繁殖。培养条件温度为24℃~26℃,光照强度为1 000~1 800勒克斯,光照时间12~14 小时/日。催花时间为第三年的6~10月。光照强度要大于1.5万勒克斯,昼夜温差要大于10℃。

第二节 主栽温室花卉的栽培管理

一、大花蕙兰

别名“虎头兰”,又叫“洋兰”,是兰科兰属植物中的一部分附生种类。现引进的大花惠兰为多年杂交选育出来的优良品种,叶长碧绿,花大,花多,花型规整丰满,色泽艳丽,花茎直立,花期长,生长健壮,栽培容易,是世界著名的“兰花新星”。(图6-8)

img40

图6-8 大花蕙兰

(一)形态特征与品种

假鳞茎椭圆形,粗大,叶宽而长,下垂,浅绿色,有光泽。花葶斜生,稍弯曲,有花6~12朵。花大,色泽艳丽,花色主要有红色、紫红色、桃红色、白色、黄色、淡绿色,花略带香气。常见栽培的有黄蝉兰、碧玉兰、西藏虎头兰和大量杂交种的优良品种。目前主要的流行品种有粉色系列“贵妃”、“粉梦露”、“梦幻”,绿色系列有“碧玉”、“幻影”(浓香)、“华尔兹”(清香)、“玉禅”,黄色系列有“夕阳”(清香)、“明月”,白色系列有“冰川”(垂吊)、“黎明”等。

(二)生物学特性

生长适温为10℃~25℃,夜间10℃左右较好。叶片呈绿色,花芽生长发育正常,花茎正常伸长,在2~3月开花,若温度低于5℃,叶片呈黄色,若温度在15℃左右,可在1~2月开花,花茎柔软不能直立。如夜间温度高达20℃,叶丛生长繁茂,会影响开花,形成的花蕾也会枯黄。其花芽形成、花茎抽出和开花,都要求白天和夜间温差大。盛夏遮光50%~60%、秋季多见阳光,有利于花芽的形成与分化。

大花惠兰的根系直接从假球茎上生出同形的丛根或散根,根细胞表皮内有兰菌形成共生关系。

(三)繁殖方法

通常用分株法繁殖。分株时间在植株开花后,新芽尚未长大之前进行。生长健壮者通常2~3年分株一次,分切后的每丛兰苗应带有2~3枚假鳞茎,其中1枚必须是前一年新形成的。为避免伤口感染,可涂以硫磺粉或炭粉。放干燥处1~2日再单独盆栽,即成新株。分栽后放半阴处,不可立即浇水,发现过干可向叶面及盆面少量喷水,以防叶片干枯、脱落和假鳞茎严重干缩。待新芽基部长出新根后才可浇水。

当前主要采用组织培养繁殖。该方法出苗快,质量好,纯度高,适宜工厂化批量生产。茎尖培养最适初代培养基为MS+6-BA 1.5毫克/升+NAA0.2毫克/升+香蕉汁100克/升+活性炭0.5克/升,原球茎诱导率达到90%,并且每个茎尖分化出4~5个原球茎;原球茎增殖的培养基为MS+6-BA0.1毫克/升+NAA0.1毫克/升+10%香蕉汁;生根培养基为1/2 MS+NAA0.2毫克/升+10%香蕉汁活性炭4.0克/升。培养条件温度为24℃~26℃,光照强度为1 000~1 800勒克斯,光照时间12~14 小时/日。

(四)栽培管理

由于大花惠兰喜阳怕太阳暴晒,目前生产中大都采用大棚盆栽方式。

1.栽培周期

通常从组织培养苗出瓶到开花需3~4年时间。组织培养苗出瓶后放入50孔或66孔穴盘,基质采用水苔,培养2个月。转入8厘米×8厘米黑营养钵,基质采用树皮。培养5个月,转入12厘米×12厘米黑营养钵,基质采用树皮,底垫石子。培养7个月,再转入15厘米×18厘米黑营养钵,基质采用树皮,底垫石子,培养5~7个月。最后定植于18厘米×22厘米硬质塑料盆,基质采用树皮,底垫石子,培养12~15个月。

2.栽培技术

(1)组织培养苗移栽

水苔需用800~1 000倍甲基托布津、甲福硫或多菌灵浸2小时~4小时,旧水苔暴晒1~2个中午后浸药也可用。生根苗带瓶在温室锻炼1~3天,去除培养基,清水洗净,随后在800倍多菌灵溶液中清洗,并将苗分成大中小三个等级,采用50孔穴盘,上穴盘后半个月可于叶面喷肥,电导度值0.8~0.9,上穴盘后15天内需要经常喷雾,并经常补水,叶面肥以氮∶磷∶钾=20∶20∶20即可,组培苗生长一年达到中苗标准。穴盘苗培养2~3个月,即可上8厘米×8厘米营养钵,此时即可采用细树皮作为基质,树皮应用标准:幼苗时用2~5毫米的树皮,中苗时用5~10毫米的树皮,大苗时用8~18毫米的树皮。树皮一定要购买含盐量低的,若盐分过多从老叶的尖端逐渐往下变黄,施肥浓度过大也是同样症状。

(2)疏芽

在8厘米×8厘米和12厘米×12厘米营养钵中,只留春芽,不留秋芽(9~12月为最佳疏芽时间),用疏枝剪刀疏芽,留芽2个/盆,对称留效果最佳,当芽长到5厘米进行疏芽最为合适。

(3)成株苗培育

15厘米×18厘米和18厘米×22厘米的营养钵,这个阶段的苗子每月施有机肥15克/盆,随着苗子长大,每月18~20克/盆,换盆12个月后只施骨粉,并在10月份前不断疏芽,11月~次年1月要决定开花球数量。大型花:可培养中间茎1枚,开花茎2枚;中型花:可培养中间茎2枚,开花茎3枚。

(4)开花株培养

(第三年)1~6月夜温为15℃~20℃,日温为23℃~25℃,以氮为主,钾为辅。6~10月夜温为10℃~15℃,日温为20℃~25℃;11月以后夜温为10℃~15℃,日温为20℃。2~4月每月施有机肥10克/盆(豆饼∶骨粉=2∶1),4月以后每次施有机肥14克/盆。6~10月加大温差,主要施骨粉,每盆15克左右,花芽出现后立即停有机肥,11月后花穗形成,花箭确定后抹去所有新发生芽,大部分品种9~10月底可见花芽,如果氮肥营养过多会长出叶芽应折断,花箭用直径5毫米包皮铁丝作支柱,当花芽长到15厘米时竖起。绑花箭的最低部位为10厘米,间隔6~8厘米,一般选择80厘米和100厘米长、粗0.45厘米的包皮铁丝。

(5)花期调控技术

①温度

6~10月,白天20℃~25℃,夜间10℃~15℃,高温不利于花芽分化,开花期养分不足或高温或温差大于10℃易造成落花落蕾,弱光下容易出现垂叶现象。

②光照

较强光照可提高开花率,但太强会导致幼嫩花芽的枯死。

③控水

花芽发育期间适当控水能促进花芽分化和花序的形成。

④碳/氮比

全年抹芽并提高磷、钾比例。

⑤选择性施肥

1~6月,施氮、磷、钾平衡肥;6~10月增加磷、钾比例。

⑥催花

催花时间为第三年的6~10月。有机肥用纯骨粉,无机肥中增加钾肥比例。光照强度要大于1.5万勒克斯,昼夜温差要大于10℃。大多数品种需要在海拔1 000米以上的高山催花(少数品种如“贵妃”、“玉蝉”、“华尔兹”等不需高山催花即可越夏开花)。

3.日常管理

(1)温度

生长适温为10℃~30℃,但耐高温能力高于蝴蝶兰,昼夜温差最好在8℃以上。

(2)光照

生长最适光强在1.5万~4万勒克斯,最大光强最好小于7万勒克斯。当光照量能最佳地满足兰株的需求时,则兰株生长发育健全、挺拔,叶片短而宽,叶质较厚,叶色淡绿或黄绿,假球茎充实饱满,开花率很高,花朵数多,花色很鲜艳,有光泽。夏秋季节,须防止直射光。冬春两季,应该摘去遮光网,尽量使光照进入兰棚,在长期阴雨季节,必要时采用日光灯灯光弥补光照不足。

(3)空气湿度

非常喜湿,但要注意通风,否则易得炭疽病,小苗湿度应在80%~90%,中大苗湿度应在60%~85%。

(4)肥水管理

①施肥

生长期施肥氮、磷、钾比例为1∶1∶1,催花期比例为1∶2∶2~3,肥液pH值为5.8~6.2。一般而言,小苗施肥浓度为3 500~4 000倍,中大苗为2 000~3 500倍。夏季每天1~2次(水肥交替施用),其他季节通常3天施一次肥。从组培苗出瓶到开花前都要每月施一次有机肥,豆饼∶骨粉的比例为2∶1,催花期施用纯骨粉。有机肥不能施于根上,且不能高于营养钵口。骨粉如含盐量太大可先用水冲洗后再施用,冬季最好停止施用有机肥。不同时期施用量如下:

A.50孔/66孔:0.5克/穴,8厘米×8厘米营养钵:1~2克/盆

B.12厘米×12厘米营养钵:7~9克/盆

C.15厘米×18厘米营养钵:12~15克/盆

D.18厘米×22厘米花盆:15~20克/盆

长效缓释肥在大花蕙兰上的应用也非常广泛,通常采用氮∶磷∶钾=13∶11∶13的型号,有效期为3~6个月。用量一般为小苗2~3克、中苗6克、大苗18克不等。

②浇水

5月和9月每天浇一次水,7~8月一天浇2次水,10月~次年4月每2~3天浇一次水。浇水应在中午进行,浇水次数视苗大小和天气状况随时调整。

(5)通风

注意通风透气,空气新鲜,可减少病虫害和生理病害。大花惠兰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都要求和风,也就是可见到植株叶尾能飘动为准,这样可以使叶片蒸发出来的水汽和污染的气体,马上被和风吹走,促进根系的吸水与叶片的蒸腾顺利循环进行,使植株快速生长。

(6)矮化剂应用技术

叶片在50~60厘米长时最为适宜,若不用矮化剂叶可长至70~80厘米。当叶片长到30~40厘米时,用10~30毫克/千克的多效唑浇灌,特殊品种要处理2次,多数品种处理1次即可。可抑制叶片伸长10厘米左右,使花高于叶片10~20厘米,花茎也会相应降低,突出花的比重,平衡感强,观赏效果更佳。

(7)花后管理

花谢后新芽开始萌发,移至室外,每两天浇水一次。随着气温的回升,日照逐渐增强,将其移于半荫处,每天早上浇足一次水。每月施肥一次,前期以氮肥为主,6月后要适当增施磷钾肥,促使花芽分化。为使养分集中,有利花芽生长,每个鳞茎上最多只能留二芽,多余的新生芽一定要及时抹除。当花芽抽出时应遮阴并注意通风,过迟过弱的花芽也应及时抹除。只要细心养护,到翌年春节前,大花惠兰又将盛开。

(五)病虫害防治

1.炭疽病

常用药剂1 000倍代森锰锌、1 000倍可杀得、1 000倍百菌清、800倍瑞毒霉、800倍甲霜灵等防治。

2.软腐病

重茬、长期栽培时,发病严重。常用药剂6 000倍农用硫酸链霉素、800倍井冈霉素防治。

3.虫害

介壳虫类、粉虱用速灭松乳剂和除虫菊酯1 000 倍液,红蜘蛛、黄蜘蛛用三季螨、螨虫清、速灭螨等1 000~1 500 倍液喷施,每周一次,连续三次;蚜虫用氧化乐果、除虫菊酯、敌杀死等1 000倍液轮换喷洒;蛞蝓用蛞克星(诱杀)防治,也可在砖缝中撒石灰,然后喷水,可杀死大量成虫。

(六)产后处理

大花惠兰开花期多在冬末春初,花开寿命特长,整串花朵可维持开放50~80天,室温10℃时,有长达3个月的花期。此时管理主要是温度和水的控制,浇水不能太多,3天浇水一次。要施足肥料,保持室内通风。若长时间2℃~3℃的低温,花箭发生冻害,花苞变黄,不能开放。运输温度保障在5℃以上,否则会发生冻害。大花惠兰分级标准:

A级:株高80~120厘米,4~5个花箭,每支箭15~20朵花。

B级:株高60~80厘米,3~4个花箭,每支箭10~14朵花。

C级:株高40~50厘米,1~2个花箭,每支箭6~9朵花。

也可依据花径的大小不同分成大花系列(花径8~10厘米)、中花系列(6~8厘米)、小花系列(4~5厘米)。

(七)园林应用

开花时间大都在元旦至春节且花期长(2~3个月),作盆花种植,布置和美化居室、庭园。洋兰叶型美观,既可观花又可赏叶,亦可作为切花,是观赏价值极高的花卉植物之一,在中国有极大的发展前途。

二、蝴蝶兰

蝴蝶兰为兰科蝴蝶兰属兰花,易栽培,花型奇特,花姿优美,花色艳丽、高雅,花期特别长,而且品种繁多,深受人们的喜爱,素有“兰花皇后”的美称。(图6-9)

img41

图6-9 蝴蝶兰

(一)形态特征与品种

蝴蝶兰是单茎性附生兰,茎很短,常被叶鞘所包。叶片稍肉质,常3~4枚或更多,椭圆形;花序侧生于茎的基部,长达50厘米,不分枝或有时分枝,常具数朵花由基部向顶端逐朵开放。作为商品栽培的蝴蝶兰多是人工杂交选育品种。

(二)生物学特性

喜高气温、高湿度、通风半阴环境,忌水涝气闷,要求保持湿度60%~80%,并且保持空气流通,最好有微风吹拂,忌干热风吹拂。越冬温度不低于15℃,生长适温为18℃~30℃。冬季15℃以下,就会停止生长,低于10℃容易死亡。但高于35℃也会影响生长并容易患病。开花需经历一个月的15℃~18℃低温才能促成花芽分化,此后如果继续持续低温则花梗萌发迟缓。在四川省要进行批量生产,必须要有防寒设施,实行保护地栽培。如果家庭小量种植,在遇冷时立即移入室内保持温度便可以安全过冬。通气是养好蝴蝶兰的关键,质料需疏松透气则根生长强健。

(三)繁殖方法

常用组织培养繁殖。利用蝴蝶兰花梗侧芽、叶片、茎尖等外植体,经消毒处理后接种到培养基MS+BA3.0毫克/升+NAA1.0毫克/升,继代培养中以MS+BA5.0毫克/升+NAA1.0毫克/升,生根培养基MS+活性炭0.6克/升。这样就可培养出大量的植株。

在蝴蝶兰开花时进行自交或杂交人工授粉,授粉成功的花朵3~4个月后果荚便可进行试管无菌播种。其操作步骤如下:

将发育成熟的蝴蝶兰果荚用75%酒精擦洗干净,用0.1%的氯化汞消毒8~10分钟,无菌水冲洗5次,吸干。用刀片将果荚内细如粉尘的种子取出,置于MS+BA3毫克/升的培养基中,播种15天可见淡绿色的已膨大了的胚,50~60天形成1.5~2毫米的原球茎。然后,转至MS+BA1毫克/升的培养基中,50~60天后长成2~3片叶的小苗。再转至MS+活性炭0.6克/升生根培养基中,约60天后长成叶片间距6~8厘米的有根小苗。蝴蝶兰从播种至出瓶约需5~6个月。

健壮的试管苗在瓶内叶片光亮且厚、不徒长、没有黄化叶、根系生长旺盛。将苗从瓶内移出,分成大小两级,苗株用湿水苔包根至底叶叶梢为止,小株置入120格穴盘里,大株直接种植在4厘米盆内,再放入30格穴盘中固定。

移植完后,喷洒杀菌和杀虫剂,先置于光线较弱(1 000勒克斯以下)的温室(20℃~25℃),3~4周后将光线提高到正常种植的栽培光度(15 000勒克斯)。空气相对湿度不宜低于80%。在此过程中应随时清除病叶,并根据植株生长情况,及时调整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小苗用4厘米盆,4~6个月后长至中苗,换成7厘米盆;3~6个月后长成大苗,再换成11厘米盆,经4~6个月的栽培,换成15厘米盆,此时可催花处理作商品花生产。

(四)栽培管理

在栽植蝴蝶兰前,要设计出最适合其生长的环境,那么蝴蝶兰的生长及减少疫病感染都能收事半功倍之效。一般在温室或塑料大棚中栽培。栽培介质有水苔、草炭土、碎石、木炭、椰子纤维、蛭石、蛇木屑、碳化稻谷、龙眼树皮及珍珠岩等,选用黑色塑料盆,且盆钵底部留有漏水孔,填料用1/4四分碎石,1/4二号蛇木屑,1/2椰子壳纤维;亦可用1/4三分碎石,1/2二号蛇木屑,1/4泥炭苔;也可各用1/3的碎石、木炭、蛇木屑为填料。

蝴蝶兰对12℃~34℃的栽培温度皆能接受,但最适宜生长温度在20℃~30℃之间,而且所有栽培环境通风需良好,光照适度,假若温度太高,光线太强,湿度不够,会损伤蝴蝶兰的生长机能,使其萎蔫不振。夏季温度过高,需要设法降低正午时分36℃以上的高热,最经济简便的方法便是用水喷洒温室的屋顶及室内地上,并保持良好通风,以防高温多湿空气不流通,而让真菌有机会滋长,若通风不良,用送排风机加水帘的方法强制通风降温。冬季只要不低于10℃,且空气中的湿度较低,要停止浇水或减少浇水次数。

蝴蝶兰要全年施肥,除非低温持续很久,否则不应停肥。施肥原则为薄肥勤施,切忌施过浓化肥。浓度以化肥包装说明上标准浓度再稀释1倍左右为宜。即在1 500~2 000倍左右,也可用蝶兰专用肥。在生长期施氮钾肥,催花期施用磷钾肥,每周或半月施用一次即可。开花期休眠期不施肥,但在花前期和花后期应注意适当补充肥料。施肥的时间在下午浇水以后,施肥数次后,要用大量水冲洗兰盆及兰株,以免残留的无机盐类危害根部。

蝴蝶兰适宜生长的空气湿度为60%~70%。蝴蝶兰新根伸长旺盛期要多浇水,花后休眠期少浇水。春秋两季每天下午五时前后浇水一次,夏季植株生长旺盛,每天上午9时和下午5时各浇一次水,冬季光照弱,温度低,隔周浇水一次已足够,宜在上午10时前进行。如遇寒潮来袭,不宜浇水,保持干燥,待寒潮过后再恢复浇水。浇水的原则是见干见湿,当栽培基质表面变干时再浇一次透水,水温应与室温接近。当室内空气干燥时,可用喷雾器直接向叶面喷雾,见叶面潮湿即可,但注意,花期喷水不可将水雾喷到花朵上。自来水应贮存72小时以上方可浇灌。需随时注意植株干湿的情形,若介质仍很湿,室温过高时,可喷洒大量水分在地上,除了可降低温室内的温度外,亦可增加湿度,若这种情况下通风不良,必须借用抽风送风机,使温室内的空气流通。

蝴蝶兰的光照强度,为太阳光的40%,屋顶的遮盖物亦可依此比例调整遮光网。若人工补光,光照时间为每天16个小时。

蝴蝶兰从瓶苗到开花出售分5个生长阶段:瓶苗、小苗、中苗、大苗、开花阶段。栽培管理要点如下:

1.前期管理

瓶苗生长阶段,最适生长温度白天为25℃~28℃,夜间为18℃~20℃。小苗阶段生长适温为23℃,35℃以上或10℃以下,生长停止。刚出瓶的小苗温度应低于20℃,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0%~80%,光线控制在1 000勒克斯以下。通过一段过渡期后,光照逐渐提高到1万勒克斯,最高可达1.5万勒克斯。

小苗生长阶段的肥水管理,组培苗出瓶后3~5天内不宜灌肥、浇水,可用多菌灵1 000倍液叶面杀菌,隔天喷生根粉,喷3次。经30~50天过渡期后,第1次灌肥,用花多多10号(氮∶磷∶钾比例为30∶10∶10)1 800倍液喷施,以水苔全湿为标准。隔5天再用花多多10号(30∶10∶10)2 500倍液喷叶面。1周后,据小苗干湿情况第3次灌肥,此时以高氮、低磷、低钾为施肥原则。

经4个月培育后,小苗长成中苗,此时应换盆。中苗时期管理基本和小苗阶段相似,但光照可提高到2万勒克斯。施肥以花多多8号、1号(氮∶磷∶钾比例分别为20∶10∶20,20∶20∶20)交替使用。中苗时期要注意新叶的走向与长势,一般按东西走向放置,并定期对叶片进行反转。此时施肥原则为低氮、高磷、高钾。

中苗经4~6个月培育后进入大苗阶段。管理方法与中苗一样,但施肥采用1号花多多(氮∶磷∶钾比例为20∶20∶20)。

2.后期管理

蝴蝶兰开花是低温促成的,应控制好温度。首先保持温度在20℃以上2个月,以后将夜间温度降至18℃以下,45天后形成花芽。花芽形成后夜间温度保持在18℃~20℃,白天保持在25℃~28℃。3~4个月后可开花,花期温度略为降低,但不低于15℃,花芽伸出后必须竖立支柱,即在花茎伸展而尚未倒伏前竖立支柱,并将花茎绑在支柱上,留给花茎伸长增粗的空间。

浇水宜在上午10时实施,避免将水直接洒到花朵上。浇水后采用抽风机通风,保持棚内空气新鲜,使残留水分尽快散失。此时施肥以花多多2号(氮∶磷∶钾比例为10∶30∶20)1 000倍液为佳。

(五)病虫害防治

适当的卫生处理与每周去除染病的植株则可防止大部分的病害传播。

1.叶斑病

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小斑点,以后发展成近圆形的病斑,病斑边缘有水渍状黄色圈,界限明显。防治方法:加强通风,降低空气湿度,剪除病叶。发病期用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洒,每10天喷1次,连喷3次。

2.灰霉病

发生在春季低温高湿时,一般在白花花瓣上出现褐色的小斑点,严重时发生软腐现象。防治方法:加强通风,降低湿度,立即剪除发病花朵。发病初期用75%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洒,每10天喷1次,连喷2次。

3.褐斑病

发生在夏秋高温多湿天气,发病初期叶片出现圆形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成大斑,病斑黑褐色,严重时叶片变黑枯萎。防治方法:注意通风、透光。发病初期用10%多抗霉素80倍液每半月喷洒1次。

4.软腐病

传染性极快,一旦发现立即将病株隔离。病株可用代酸锰锌或必绿2号防治。通常15天杀菌1次。

5.虫害防治见大花蕙兰的防治方法。

(六)产后处理

当花枯萎后,须尽早将凋谢的花剪去,这样可减少养分的消耗。如果将花茎从基部数4~5节处剪去,2~3个月后可再度开花。但这样植株养分消耗过大,不利于来年的生长。如想来年再度开出好花,最好将花茎从基部剪下,当基质老化时,应适时更换,否则透气性变差,会引起根系腐烂,使植株生长减弱甚至死亡。一般在新叶生长出的5月份换盆为宜。

(七)园林应用

花期一般在春节前后,观赏期可长达2~3个月。中国常作盆花栽培,摆放在室内或庭院观赏,国外多作切花,作为捧花和襟花。

三、红掌

红掌又名花烛、安祖花、火鹤花,为天南星科花烛属植物。色彩丰富,花叶俱美,娇红嫩绿,鲜艳夺目。因花朵独特,应用范围广,经济价值高,是目前全球发展快、需求量较大的高档热带切花和盆栽花卉。(图6-10)

img42

图6-10 红掌

(一)形态特征与品种

红掌为多年生草本。茎矮,叶簇生,革质,长椭圆形,浓绿色。佛焰苞阔卵形,鲜红色,佛焰花序橙红色,圆柱形,稍下弯。常见品种有“高山”,佛焰苞白色,佛焰花序粉色,常用14~20厘米盆;“粉安廷克”,佛焰苞和花序均为鲜粉红色;“亚利桑那”,佛焰苞鲜红色,花序黄色,用17~20厘米盆,从栽植至开花需11个月;“安托洛尔”,佛焰苞深粉红色,用17厘米盆需栽培10个月开花,用20厘米盆需栽培12个月;“甜蜜”,佛焰苞橙红色,用17~20厘米盆,从栽植至开花需9月~11月;“红艳”,佛焰苞红色,叶片红色,耐低温。

(二)生物学特性

红掌喜高温多湿半阴环境,不耐寒,怕干旱和强光暴晒。生长适温为20℃~30℃,冬季温度不低于15℃,低于15℃则形成不了佛焰苞,13℃以下出现冻害。因此需高温温室栽培,一般日光型温室和大棚栽培比较困难。红掌以空气湿度80%~90%最为适宜。生长期应经常向叶面和地面喷水,增加空气湿度。盆栽红掌除强光时适当遮阴外,还需明亮光照,对茎叶生长和开花有益。常用保水性好、肥沃疏松的腐叶土和水苔作盆栽基质。

(三)繁殖方法

常用分株、播种和组织培养繁殖。

分株繁殖:春季选择3片叶以上的子株,从母株上连茎带根切割下来,用水苔包扎移栽于盆内,经20~30天萌发新根后重新定植于15~20厘米盆内。

播种繁殖:红掌种子较大,采用室内盆播,发芽适温为25℃~28℃,播后20~25天发芽。播种苗需培育3~4年才能开花。

组织培养繁殖:以叶片、芽、叶柄为外植体,经消毒后接种在添加6-苄氨基腺嘌呤1毫克/升的MS培养基上,形成愈伤组织,再转移到添加6-苄氨基腺嘌呤2毫克/升的MS培养基上,可分化成小苗,将3厘米高的试管苗转入6-苄氨基腺嘌呤0.5毫克/升和萘乙酸0.5毫克的1/2MS培养基上,诱导出根后便可移栽。

(四)栽培管理

红掌常见种苗有组培苗、切株苗、穴盘苗和盆栽苗。一般选择株高10~15厘米的盆栽苗,有足够经验时,可选用株高6~10厘米的穴盆苗。

盆栽红掌可根据品种和商品要求选择15~25厘米不同规格盆钵。栽培基质目前最多使用的为水苔、泥炭、腐叶土、陶粒、稻糠和树皮颗粒等,常用2~3种配置的混合基质。肥料可用硝酸钾肥。一般品种定植后栽培9月~12月开花。如保持高温和高湿条件下,盆栽红掌可开花不断。一般每2年换盆1次。

1.温度和光照

红掌对温度较敏感,适宜生长温度为14℃~35℃,最适温度为19℃~25℃,昼夜温差3℃~6℃,即最好白天21℃~25℃,夜间19℃左右,在这样的温度下,有利于红掌养分的吸收和积累,对生长开花极为有利。长时间低于13℃左右,植株虽不会死亡,但很长时间难以恢复生长;当温度高于35℃,且光照较足,叶面易出现灼伤。

红掌属耐阴植物,忌阳光直射,较适宜的光照强度范围是1万~2万勒克斯,主要依据不同的品种、不同生长期的不同生长情况而定,在任何情况下要确保光照不可长时间超过2.5万~3万勒克斯。

在集约化生产条件下,遮阴常采用双层遮阴网,温室外用一层40%的固定遮阴网,温室内架一层可移动的60%遮阴网,每天视光照强度自由调节,其固定遮阴网是相对的,有能力也可做可移动式的遮阴网。

家庭养护,在夏季可放在房间的阴面或厅内有散射光的位置,也可放在室外阳光直射不到的地方,如树荫下、花丛下或阴凉处。在冬季应放在房间的阳面。

2.肥料

红掌栽培建议缓释肥和水溶性肥料结合使用。在基质配制时混入魔力康16-8-27缓释肥,使用量为每立方米基质混入2千克(幼苗),3.5~4千克(半成品苗),开花期可在盆内施用魔力康13-14-27,20厘米盆每盆放3~4克。可使用宝力丰17-10-27作为水溶性肥料,该配方的氮、磷、钾的比与荷兰的红掌配方极为相似,但需另外使用硝酸钙作为钙肥。可使用17-10-27宝力丰1 300倍和硝酸钙3 000倍交替使用。红掌开花期可使用宝力丰17-10-27(14-7-21)与宝力丰15-15-30交替使用。

(五)病虫害防治

盆栽红掌主要的病虫害有细菌性枯萎病、叶斑病、根腐病、线虫、红蜘蛛、蚜虫、鳞翅目害虫、白粉虱、介壳虫、蜗牛等。病害用等量式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虫害有介壳虫和红蜘蛛危害地上部分,可用50%马拉松乳油1 500倍液喷杀。

1.生理性病害

盆栽红掌有时会出现花早衰、畸形、粘连、裂隙及玻璃化和蓝斑等现象,这多为施肥、盆土和空气湿度管理不当或品种原因引起的生理性病害。防治方法是改善栽培管理,合理施肥,适当通风。

2.炭疽病

是红掌常见病害之一。症状是沿叶脉形成圆形棕色病斑,之后病斑连在一起,形成具有棕黄色边缘的大病斑,病部最后干枯,会引起花腐,在肉穗花序上形成黑色坏死斑点。高湿是发生该病的主要原因。防治方法为药剂防治和加强栽培管理,要经常通风透光,避免浇水或空调冷凝水溅在叶片上,及时摘除病叶。

3.细菌性枯萎病

发病初期,叶部形成水渍状、半透明的不规则小斑,之后变为黑色,外有一鲜黄色边缘,病斑周围失绿。该病菌可造成系统性侵染,表现为老叶变黄,叶柄折断,维管束变黄。防治的方法是加强栽培管理,辅以药剂防治,及时清除并烧毁病株残体。栽培管理过程中,尽量减少植株损伤,尽量减少使用铵态氮肥。发病初期喷施农用链霉素或新植霉素。

4.细菌性叶斑病

在叶和花的背面初期可见水渍状斑点,后期就是叶缘出现棕褐色斑点,还伴有黄色晕环。另外一种细菌侵染开始在茎上,通过维管束侵染细胞迅速扩大到整个植株。在初期可以发现新叶叶色暗淡,叶片发黄,在较短的时间内该类型侵染就会导致花梗和叶片从植株脱落,生长点迅速腐烂并有菌浓流出。该病以预防为主:加强温室的温度(细菌理想的繁殖条件是30℃左右)控制、搞好环境卫生,减少生产区人员、作业工具的流动等;在植株生长中尽量不用高铵态的氮肥;去除或隔离病株。

5.红蜘蛛

防治药剂有三季螨、虫螨杀星、氧化乐果和氟氯菊酯等。

6.叶枯线虫病

病状为沿叶脉形成坏死斑或棕色斑点,根部膨大,最后整片叶干枯。防治方法主要是加强种苗检疫,选用健壮种苗,做好栽培基质的消毒。

(六)产后处理

植株具2~3朵花时即可上市,以18℃~21℃保存时间最长,每天向叶面喷雾,保持80%以上空气湿度。

(七)园林应用

红掌是热烈、豪放的象征,盆栽摆放客厅和窗台,显得异常瑰丽和华贵。用它点缀橱窗、茶室和大堂,格外娇媚动人,效果极佳。红掌可吸收空气中对人体有害的苯、三氯乙烯。花期长,切花水养可长达1个月,切叶可作插花的配叶。盆栽单花期可长达4~6个月。

四、一品红

又叫圣诞花、猩猩木,为大戟科大戟属常绿灌木。为著名的盆栽花卉,世界各地广为栽培。(图6-11)

(一)形态特征与品种

img43

图6-11 一品红

常绿或半常绿灌木,盆栽时株高0.5~2米,在亚热带地区可长到6米以上。茎直立而光滑,全身具乳汁。单叶互生,卵状椭圆形至阔披针形。开花时枝顶的节间变短,上面簇生出红色苞片,是主要观赏部位。在品种分类上,以茎的高矮可分为高型(宜作切花)和矮型(宜盆栽);以自然花期分早花种(11月中下旬开花)、中间种(12月上旬开花)和晚花种(12月中旬开花)。目前普遍采用按苞叶的颜色分类,大致上分为红苞、粉苞、白苞和重瓣一品红。

(二)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生长适温为18℃~25℃,4~9月为18℃~24℃,9月~翌年4月为13℃~16℃。冬季温度不低于10℃,否则会引起苞片泛蓝,基部叶片易变黄脱落,形成“脱脚”现象。当春季气温回升时,从茎干上能继续萌芽抽出枝条。

一品红为短日照植物。在茎叶生长期需充足阳光,促使茎叶生长迅速繁茂。要使苞片提前变红,可将每天光照控制在12小时以内,促使花芽分化。如每天光照9小时,5周后苞片即可转红。

对土壤要求不严,耐干旱、瘠薄,但喜酸性土壤,pH值5.5~6最适宜生长。

(三)繁殖方法

常用扦插和组培繁殖。

扦插繁殖:4~5月选取上年健壮枝条,长10厘米,剪取后,洗净切口流出的乳汁,或沾草木灰,待插穗稍晾干后即可插入排水良好的土壤中或粗沙中,土面留2~3个芽,保持湿润并稍遮阴。在18℃~25℃左右温度下2~3周可生根,再经约两周可上盆种植或移植。如用0.1%~0.3%的吲哚丁酸粉剂处理插穗,生根快而根系发达。作切花栽培,扦插时期4月下旬~7月下旬均可进行。

组培繁殖:目前采用花轴、茎顶为外植体,经常规消毒后,接种在添加6-苄氨基腺嘌呤0.2毫克/升和吲哚乙酸0.2毫克/升的MS培养基上,45~50天后将不定芽转移在添加吲哚乙酸0.2毫克/升的1/2MS培养基上,10~14天生根,形成小植株。

(四)栽培管理

1.栽培养护

(1)培养土的配制

用菜园土3份、腐殖土3份、腐叶土3份、腐熟的饼肥1份,加少量的炉渣混合使用。

(2)温度

每年9月中下旬进入室内,要加强通风,使植株逐渐适应室内环境,冬季室温应保持15℃~20℃。此时正值苞片变色及花芽分化期,若室温低于15℃以下,则花、叶发育不良。至12月中旬以后进入开花阶段,要逐渐通风。

(3)光照

一品红喜光照充足,向光性强,属短日照植物。一年四季均应得到充足的光照。长期放置阴暗处,则不开花,冬季会落叶。为了提前或延迟开花,可控制光照,一般每天给予8小时~9小时的光照,40天便可开花。

(4)施肥

除上盆、换盆时加入有机肥及马蹄片作基肥外,在生长开花季节,每隔10~15天施一次稀释5倍充分腐熟的麻酱渣液肥或卉友17-5-19一品红专用肥。入秋后,还可用0.3%的复合化肥,每周施一次,连续3~4次,以促进苞片变色及花芽分化。在栽培过程中,严格控制氮素肥,避免茎叶徒长,并加入适量钙、镁肥,使红色苞片更加鲜艳。

(5)浇水

一品红不耐干旱,又不耐水湿,要根据天气、盆土和植株生长情况灵活掌握,一般浇水以保持盆土湿润又不积水为度,但在开花后要减少浇水。

(6)整形修剪

在清明节前后将休眠老株换盆,剪除老根及病弱枝条,促其萌发新枝,在生长过程中需摘心两次,第一次于6月下旬,第二次于8月中旬。5月每盆留3~4个分枝。随茎干的伸长,用细竹设架进行曲枝绑扎,至苞片现色时停止。待枝条长20~30厘米时开始整形作弯,使株形短小,花头整齐,均匀分布,提高观赏性。

2.株高控制

目前最常用的矮化剂是矮壮素、B9和多效唑。矮壮素适合使用浓度在1 000~2 000毫克/千克,整株喷施。通常于摘心前10天喷施一次,摘心后15天再喷施一次。B9通常与矮壮素混合使用,矮壮素使用浓度为500~1 000毫克/千克,B9的使用浓度为1 500~3 000毫克/千克。在花芽分化前使用,需施用两次以上。多效唑通常使用浓度为5~15毫克/千克。

3.花期调控

自然光照条件,一品红在11~12月开花。若在国庆节开花需用黑幕遮盖,每日14~15小时,即每日下午5时~6时起,到第二天上午8时左右。一定要注意夜温不能超过23℃,否则就达不到预期效果。可在夜晚时将黑幕打开,帮助散热,然后在日出前把黑幕盖上,也可采用通风设备和水帘降温。同时避免漏光而降低花的品质。若需在春节开花则要通过夜晚加光延长日照的方式,使植物维持营养生长。一般只要植株周围有100勒克斯左右的光照就能阻止花芽分化、发育。通常采用日光灯或碘钨灯,在晚上10时到次日凌晨2时进行加光,效果很好。例如,“自由亮红”品种(感应时间8周),如果要求1月20日出售,开灯时间(11月20日)=出售时间(1月20日)-感应时间(8周)。另外,一品红要求15℃~18℃的夜温,低温会使苞片发育和转色变慢,这一点在计算出售日期时也要考虑到。

通过黑幕处理和加光处理,只要注意夜温不超过23℃,就可以做到周年生产一品红成花。

(五)病虫害防治

主要易发生叶斑病、灰霉病和茎腐病。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洒。虫害有介壳虫、粉虱,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 000倍液喷杀。

(六)产后处理

一品红在贮运过程中,应喷洒硫代硫酸银溶液(浓度为0.3~0.8毫摩尔/升)。在10℃条件下,包装贮运至解开包装不超过48小时,温度在12℃~18℃最适合,低于10℃会发生冻害,超过18℃,会使叶片苞片下垂现象加剧。若长时间在2℃~10℃的条件下运输会出现寒害,包括叶片苞片萎蔫、掉叶,苞片颜色发蓝等症状。

(七)园林应用

元旦和圣诞节前夕正值一品红独特娇艳的红色苞片夺目诱人之时,用它盆栽或吊盆装饰公共场所的室内环境,顿时满堂生辉,呈现一片热烈、欢乐喜庆的气氛,极受喜爱。数盆点缀窗台、阳台或书房,铺红展翠,娇媚动人,也可作切花。

五、长寿花

又称圣诞伽蓝菜、寿星花,是景天科伽蓝菜属的一种多年生肉质多浆植物,是一个矮生性状较强的园艺杂交品种。长寿花花色艳丽,有深玫瑰红、粉红、橙红、大红和黄色等。花期从12月~次年4月底,长达4月之久,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并成为国际花卉市场中发展最快的盆花之一。(图6-12)

img44

图6-12 长寿花

(一)形态特征与品种

茎直立,株高10~30厘米。叶肉质交互对生,长圆状匙形,深绿色有光泽,边略带红色。圆锥状聚伞花序,花色有绯红、桃红、橙红、黄、橙黄和白等,花期2月~5月。迷你系列株形小巧、精致,生产周期短且单位面积产量高,主要用于6厘米盆径的生产,很适合生活节奏快的上班族栽植。垂吊系列长成丰满茂盛的垂吊花篮,只需简单的养护便可良好生长,也有很广泛的市场销路。常见品种有卡罗琳,叶小,花粉红。西莫内,大花种,花纯白色,9月开花。内撒利,花橙红色。阿朱诺,花深红色。米兰达,大叶种,花棕红色。块金系列,花有黄、橙、红等色。四倍体的武尔肯,冬春开花,矮生种。

(二)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稍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不耐寒,生长适温为15℃~25℃,夏季高温超过30℃,则生长受阻,冬季室内温度需12℃~15℃。低于8℃叶片发红,花期推迟。冬春开花期如室温超过24℃,会抑制开花,如温度在15℃左右,长寿花开花不断。长寿花为短日照植物,对光周期反应比较敏感。生长发育好的植株,给予短日照(每天光照8小时~9小时)处理,3~4周即可出现花蕾开花。在全日照或60%~70%散光下生长良好。炎热夏季适当遮阴,但光线不足易使植株徒长,枝条细长,叶片薄而小。秋末光线不足则影响花芽分化,减少花朵数量。

(三)繁殖方法

常用扦插和组培繁殖。

扦插繁殖:一般在5月~6月或9月~10月进行。选择稍成熟的肉质茎,剪取5~6厘米长,带3对叶片的枝条,去掉下面一对叶,插于沙床中,浇水后用薄膜盖上,室温在15℃~20℃,插后15~18天生根,30天能盆栽,常用10厘米盆。如种苗不多,可用叶片扦插。将健壮充实的叶片从叶柄处剪下,待切口稍干燥后斜插或平放沙床上,保持湿度,约20天,可从叶片基部生根,并长出新植株。

组培繁殖:用长寿花的茎尖、叶、茎、花芽等作为外植体,用MS培养基加2毫克/升激动素和0.1毫克/升萘乙酸,诱导不定芽。再用1/2MS培养基加1毫克/升吲哚丁酸诱导生根。在室温25℃~27℃、光照16小时下,经4~6周就能长出小植株。

(四)栽培管理

长寿花喜欢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用1∶1的泥炭和珍珠岩混合的培养土较合适,基质pH值在5.8~6.5之间。每隔3~4天浇透一次水,保持盆土略湿润即可。最好中午前浇水,入夜前叶片一定要保持干燥。水质要求为电导度值高于0.75,pH值6.5左右,含盐量不超过140毫克/千克。冬季低温时和雨季要控制浇水,以免烂根。注意通风,若高温多湿,叶片易腐烂,脱落。过于干旱或温度偏低可使生长减慢,叶片发红,花期推迟。生长旺季可每隔2~3周施一次稀薄复合液肥,促其生长健壮,开花繁茂。11月份花芽形成后增施1~2次0.2%磷酸二氢钾或0.5%过磷酸钙液,则花多色艳花期长。为了控制植株高度,要进行1~2次摘心,促使多分枝、多开花。长寿花定植后2周,用0.2%比久喷洒1次,株高12厘米再喷1次,这样能有效地控制植株高度,达到株美、叶绿、花多的效果。冬季需注意防寒,室温不能低于12℃,以白天15℃~18℃、夜间10℃以上为好。长寿花具有向光性,应注意调换花盆的方向,调整光照,使植株受光均匀,促使枝条向四周各方匀称生长。利用短日照处理调节花期,可达到全年提供盆花的目的。

(五)病虫害防治

主要有白粉病和叶枯病危害,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洒。虫害有介壳虫和蚜虫危害叶片和嫩梢,可用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喷杀。

(六)产后处理

10月以后至开花前,注意加强通风和光照,可保持较长花期。花谢后要及时剪掉残花。一般于每年春季花谢后换一次盆,盆土选用腐殖质土4份、园土4份、河沙2份,另加少量骨粉混合配制而成。这种培养土疏松肥沃、排水性能好,呈微酸性,有利于长寿花生长发育。

(七)园林应用

长寿花植株小巧玲珑,株型紧凑,叶片翠绿,花朵密集,是冬春季理想的室内盆栽花卉。花期正逢圣诞、元旦和春节,布置窗台、书桌、案头,十分相宜。用于公共场所的花槽、橱窗和大厅等,其整体观赏效果极佳,也可用于花坛、花台和立体装饰等。由于名为长寿,故节日赠送亲朋好友长寿花一盆,大吉大利,寓意美好。

六、新几内亚凤仙

别名五彩凤仙花,叶片亮泽,四季开花,色泽艳丽,花形大而圆整,花期长,适应性强且易造型,品种丰富,生长快而整齐,适合工厂化育苗,也是一种近年来很受欢迎的新潮花卉,倍受消费者青睐。(图6-13)

img45

图6-13 新几内亚凤仙

(一)形态特征与品种

为凤仙花科凤仙花属多年生草本。株高25~30厘米,茎肉质,光滑,青绿色或红褐色,叶轮生,叶披针形,叶色黄绿至深绿色,叶脉及茎的颜色常与花的颜色有相关性。花多单生叶腋,花色丰富,有红、白、紫、粉、橙以及复色等,花期6~8月。主要品种有:佳娃、波尼奥、探戈、维拉、舞裙等。

(二)生物学特性

新几内亚凤仙性喜温暖湿润,不耐寒,怕霜冻,冬季室温要求不低于12℃;光照要求3万~5万勒克斯。夏季要求凉爽,忌烈日暴晒,并需稍加遮阴。栽培适宜温度为16℃~24℃,温度低于15℃或高于32℃将影响正常生长。若温度适合,可周年开花。不耐旱,怕水渍。在疏松肥沃土壤中生长良好,土壤配制以泥炭3份、砂1份、园土1份为宜,pH值5.8~6.5。

(三)繁殖方法

常采用扦插和组织培养繁殖等。

扦插繁殖:以春、夏、初秋为宜,温室条件可周年繁殖。插穗可直接采自叶腋间的幼芽,也可将当年生枝条截成几段,每段2~3节。扦插基质用素砂或蛭石均可。温度控制在白天24℃,夜间21℃~22℃,基质温度为22℃~24℃时效果最好。插穗用ABT生根粉速蘸处理后,5~6天即有新根产生,2周后,当根长2~3厘米时,即可上盆。

组织培养繁殖:适宜诱导芽分化的培养基为MS+6-BA 0.5~1.0毫克/升+NAA 0.3毫克/升,增殖的适宜培养基MS+6-BA 0.5~1.5毫克/升+NAA 0.1毫克/升,适宜的生根培养基1/2MS+NAA 0.3毫克/升,适宜的移栽基质为蛭石∶粗砂为1∶1。组织培养繁殖方法已获得成功,并已开始规模化生产,但组织培养苗成本高。

(四)栽培管理

1.栽培基质

粗泥炭+30%珍珠岩,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加适量蛭石、发酵树皮、锯木屑或岩棉等,用石灰将pH值调至6.0~6.3(不应低于5.8,防止微量元素中毒)。每立方米基质可加入过磷酸盐2千克,并加入少量微量元素复合肥。

2.上盆

生产采用12厘米盆,每盆可种植1株,15厘米盆和20厘米盆的盆花视市场需求而定。15厘米盆中的植株数目为1~2株,20厘米盆的植株数目为1~3株,具体的数目根据植株成本和生产周期而定。

3.温度

白天22℃~25℃,夜间20℃~21℃;5周后高大植株要求白天24℃~26℃,夜间18℃;紧凑植株白天20℃~21℃,夜间18℃;白天温度超过28℃~29℃,应当遮阴,否则会减小花的大小。

4.光照

需要光照4.32万~4.86万勒克斯,当大于5.4万勒克斯时应遮光,否则会使花变小,户外种植需天天浇水,否则会使花变小。

5.肥水管理

最好以滴灌的方式提供肥水。在植株冠幅达到栽培容器的边缘以前不要施肥或仅少量施肥,施肥时氮肥与钾肥的浓度大体相当。如果栽培基质中使用了过磷酸盐,则氮钾肥的浓度为150~200毫克/千克,否则施肥时应含有磷50~75毫克/千克。前期对氮素要求不多,但生长后期(40~70天以后)要求有充足的氮肥供应,在其整个生长期内吸收的总氮量为0.5克/株,而且硝态氮的吸收量大于氨态氮。每隔7~10天喷一次叶肥或每隔半月施一次沤制的稀薄肥水,或每浇水三次以后施一次营养液,浓度为:氮300~350毫克/千克、磷100毫克/千克、钾300~350毫克/千克。新几内亚凤仙微量元素过量导致中毒,下部叶片或叶缘出现坏死斑,顶梢枯死或腐烂,顶部叶片发育障碍。每月施一次硫酸镁,浓度为每100升水加硫酸镁600克。肥水管理好,新几内亚凤仙植株叶片鲜亮厚实,硬挺伸展,叶面积大,否则叶片薄而皱缩,植株生长缓慢。

6.生长调节

不必摘心,否则会使开花延迟三周左右,如果昼夜温差大于12℃,或植物长得过快过于茂盛,应根据光照条件和温度,喷0.5~2毫克/千克多效唑1~3次,可抑制节间伸长。

另外,随着栽培地区、花盆大小、品种、气候条件的不同,盆花成品时间也不同。比如,将植株定植于12厘米盆中,在阳光充足的温暖季节8~9周即可形成成品花,而在光照较弱、温度较低的季节则需10~16周才可形成成品花。因此应因地制宜安排周年生产,以提高生产效益。

(五)病虫害防治

温室栽培极易患灰霉病,在气温较低(低于22℃)、空气湿度较大的情况下,灰霉病发病严重。灰霉病引起叶片与插穗腐烂,植株下部叶片染病,形成水渍状斑,湿度大时呈黑色腐烂,产生灰色霉层,迅速扩大至茎基部,并向植株上部发展。灰霉病一旦浸染到茎部,植株存活的可能性极小。以3~4月、11~12月发病严重。管理过程中应注意及时清除残败花叶。

常见的害虫是红蜘蛛、粉蚧、蚜虫。

新几内亚凤仙病虫害均可采用常规方法进行预防与治疗。

(六)园林应用

新几内亚凤仙花色丰富、娇美,可作为盆花周年供应装饰案头墙几,也适宜园林中的花坛、花镜布置,以及悬垂栽植,庭院中容器种植美化和组合盆栽。

七、非洲菊

又名扶郎花,是重要的鲜切花种类之一。(图6-14)

img46

图6-14 非洲菊

(一)形态特征与品种

非洲菊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株高30~45厘米,叶基生,叶柄长,叶片长圆状匙形,羽状浅裂或深裂。头状花序单生,高出叶面20~40厘米,花径10~12厘米,总苞盘状,钟形,舌状花瓣1~2个或多轮呈重瓣状,花色有大红、橙红、淡红、黄色等。通常四季有花,以春秋两季最盛。

非洲菊的品种可分为三个类别:窄花瓣型、宽花瓣型和重瓣型。常见的有玛林,黄花重瓣;黛尔非,白花宽瓣;海力斯,朱红花宽瓣;卡门,深玫红花宽瓣;吉蒂,玫红花瓣、黑心。尤以黑心品种受人们喜爱。

(二)生物学特性

非洲菊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富含腐殖、土层深厚、微酸性的沙质壤土,pH值为6.0~7.0。

喜冬暖夏凉、空气流通、阳光充足的环境,不耐寒,忌炎热。最适生长适温20℃~25℃,冬季适温12℃~15℃,低于10℃时则停止生长,属半耐寒性花卉,可忍受短期的0℃低温。

(三)繁殖方法

非洲菊可采用种子繁殖、分株繁殖。现代栽培常采用组织培养的种苗。

种子繁殖:种子细小,一般盆播,以过筛的腐叶土或泥炭土为基质,将种子均匀播上,然后薄薄盖上一层粗沙或过筛的泥炭,置于20℃~22℃空气湿度较大的遮阴处,8~12天发芽,播种后3~3.5周进行疏苗。3~4个月,小苗长有4~5片真叶时可移栽。播种繁殖用于矮生盆栽型品种或育种。

分株繁殖:每个母株可分5~6小株。

组织培养:选择品种纯、花色好、无病虫害的健康植株的花托作为外植体材料。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1/2 MS+6-BA4.0~8.0毫克/升+NAA 0.1毫克/升+IAA 0.1毫克/升,增殖培养基为MS+6- BA2.0~4.0毫克/升+NAA 0.1毫克/升,诱导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1毫克/升,均加3%蔗糖、0.7%琼脂,pH值5.8~6.0,培养温度25±2℃,光照度1 500~2 000勒克斯、光照12小时/日的条件下培养,继代培养周期为20~25日。由诱导、继代增殖到生根,需90~95天。当瓶内组培苗根长1.5~2厘米时,将苗瓶放置到栽植处3~5天,开瓶使小苗完全适应栽植地环境。然后将瓶苗取出,洗净根部培养基,按4厘米×3厘米栽于假植床里。假植床下层为粗沙、中层为筛细的腐殖土、上层为细沙,并用0.4%高锰酸钾消毒。栽后用微喷法浇透水,前10天湿度保持80%,温度18℃~22℃。非洲菊苗长出3~4片叶后,按5厘米×10厘米株行距移栽到土质疏松肥沃的假植床内。待苗高10厘米时,按25厘米×20厘米定植,进行正常管理。从组培到定植,需7~8个月时间。

(四)栽培管理

采用人工培养土栽培非洲菊可明显提高产量和质量,参考配方:腐殖质5份;珍珠岩2份;泥炭3份,但此法生产成本相对较高。

1.土壤准备

种植前深耕一次(30~40厘米),将化肥和厩肥(每亩施腐熟厩肥2 000千克,5立方米腐殖土,过磷酸钙65千克,复合肥50千克),施入土壤后深翻(15~25厘米)。附近开70~100厘米深的排水沟(根据水位高低而定),起45厘米的高畦,畦宽1.0米,沟宽40厘米。采用甲醛等化学药品消毒。以40%工业甲醛消毒为例:稀释浓度为1%,均匀喷洒土壤,喷洒后迅速盖好塑料薄膜密闭闷熏,2~3天后揭膜,风干土壤两周后淋水冲洗,再过两周方可定植。不同的消毒药品根据使用说明和试验决定。第一次种植的土壤不必消毒。

2.种苗选择及定植

(1)种苗选择

选择苗高11~15厘米、4~5片真叶的种苗定植。优质种苗标准:种苗健壮,叶片油绿,根系发达、须根多、色白,叶片无病斑、虫咬缺口和机械损伤。

(2)定植时间

全年均可定植,但从生产及销售的角度考虑,4月~6月较为理想。

(3)定植规格

每畦种3行,中行与边行交错定植,株距30厘米,每平方米定植9~10株。

(4)定植方法

种植前2~3天,给土壤浇透水;种植时间在阴天或晴天的早晨和傍晚进行。栽种时要深穴浅植,根颈部位露于土表1~1.5厘米,否则,植株易感染真菌病害,如果植株栽得太浅,采花时易拉松或拉出植株。栽完后及时浇透水。

3.栽培管理

(1)苗期管理

定植后用70%的遮阳网遮光7~10天,待苗成活后再逐渐增加光照;昼温保持在22℃~25℃,夜温20℃~22℃,温度超过25℃时应及时通风降温,持续1个月;这个时期用喷淋浇水,浇水时间在早晨为好。水分不宜过干和过湿,浇水频率5天1次,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土壤结构、天气状况等具体来定。每天逐株检查,及时剔除带病植株,补上健壮小苗。两周即可成活,四周长出新叶,一旦成活,即可施一点淡薄的营养液,以加快生根长叶。

(2)成苗期管理

种植后1个月左右,非洲菊就进入旺盛生长期,一般7~10天长一片新叶。光照过强时需适当遮阴;温度调为夜间14℃~16℃,白天18℃~25℃;每隔1周用0.1%的复合肥(氮∶磷∶钾的比为15∶15∶15)浇1次,每2周用0.1%的磷酸二氢钾喷施一次叶面肥;若已进入夏季高温或冬季低温,则应以保根促壮为主,适当控制浇水,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及时剥除老叶。喷施广谱杀菌剂,如甲基托布津800~1 000倍液2~3次防病。

(3)花期管理

定植后3~4个月左右即进入花期,一年生植株单株叶片数达30~40枚,二三年生的植株叶片数达50~60枚。花期管理应以“以促为主,促控结合”。肥水管理以促为主,以磷钾肥为主,有限制地搭配施用氮肥。若叶片过多,应及时打去老叶,否则会造成“隐蕾”,每一株叶片、花蕾和花茎数,应有一个合理的比例,如一个花蕾能正常发育开花,一般需3~4片叶给它提供光合产物,一株一年生非洲菊植株能在盛花期的一个月里产5~6朵花,则单株合理的绿叶数为15~20枚;二三年生非洲菊植株能在盛花期的一个月里产7~8朵花,则单株合理的绿叶数为20~25枚,过多的叶片应人工摘除。在此期间,及时摘除过多的幼小花蕾和花茎。低温季节,土壤的湿度不能太大,否则极易感染“茎腐病”一类的真菌病害,还应防治灰霉病。

每隔1周施用氮∶磷∶钾=12∶12∶17的复合肥1次。采用叶面喷施微肥,一般25天1次,每次用0.1%~0.2% 硝酸钙,0.1%~0.2%的螯合铁加0.1%~0.2%的硼砂加5~10毫克/千克的钼酸钠进行叶面交替喷施;浇水采用滴灌,浇水原则是“不干不浇,浇则浇透”,切忌不要从叶丛中浇水。棚内相对湿度保持在80%~85%。及时拔草,清除病叶、枯叶,拔出病株并用生石灰进行植穴的土壤消毒。夏季花期,要注意遮阳及通风降温,冬季花期,注意保温及加温,尤其应防止昼夜温差太大,以减少畸形花的产生。

(4)肥水管理

发育正常的非洲菊单株,两年内可产花50~65枝,其营养消耗中,氮是磷的3~4倍,钾的消耗量是磷的4~4.5倍。故从非洲菊的小苗阶段,随着其生长的加快,所需氮素增多,春夏季节,对成年植株应注意施足氮肥,进入晚秋和冬季,用肥量应减少,但钾肥的比例需要增加,降低氮的用量。

(五)病虫害防治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1.疫病

连作土壤必须用地菌灵和甲醛等消毒,使用方法和用量参照使用说明。种苗应浅植,根颈露于表面1厘米;防止土壤过湿,表土10厘米以下土壤放入手心用力捏紧后不成团,即可以浇水;发病初期,叶片部分发红,开始出现萎蔫,用58%乙磷铝锰锌400倍液灌根,尔后7天用64%杀毒矾粉剂500倍液灌根,施药在早晚气温低时进行,温度高于28℃时停止施药,每隔7天用药1次,连续3次。

2.白粉病

保持棚内通风低湿;及时清除病叶;发病时喷施70%甲基托布津1 500倍液或用20%菌克烟雾熏烟防治,每隔7天熏1次,连熏2~3次。另外用硫磺熏蒸,每个熏蒸器每次投放硫磺粉20~30克,于每日17时放帘后,保持棚内密闭,通电加热2小时,每隔6天更换一次硫磺粉,连续熏蒸15天。在白粉病发病期间,每天熏蒸8小时~10小时,10天左右即可消除白粉病。

3.斑点病

发现病叶及时摘除,集中销毁;发病初期喷施2.5%腈菌唑乳油3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7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4.灰霉病

控制湿度是防治灰霉病的关键。将密植的、生长过密的叶片疏除;增加通风透气,空气湿度保持在75%~85%;从植株冠丛以下浇水;为防止水蒸气在花朵上凝结,晴天早晨10时以后,要逐渐拉开侧棚,避免棚内温度急剧升高;发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1 500倍液叶面喷雾,并结合烟雾剂进行防治。

5.白粉虱

彻底清除杂草;插黄板进行随时监测,一旦发现虫害,要及时采取措施;用氯氰菊酯、阿维菌素、吡虫啉等防治白粉虱,必须轮换用药。喷药时间选在黎明,喷后密闭大棚4~5个小时,第二天早晨再喷药1次。

6.蓟马

及时剪除有虫花朵,从而减少温棚(室)内的虫源;用80%敌敌畏300~400毫升熏蒸1小时或用5%吡虫啉1 500~2 000倍液喷雾后关闭大棚8小时~10小时,熏蒸时间可以在早上10时或傍晚5时温度稍高时进行,以达到良好药效。

7.菜青虫

幼虫,用10%虫除尽2 000~2 500倍液喷雾防治;高龄幼虫可采用氯氰菊酯1 000倍液进行防治,7天1次,连续3次。

8.生理病害

一是幼叶上出现浓绿色斑点,严重时幼叶及生长点先发生枯死,而老叶却还能保持正常状态,用0.15%硝酸钙叶面喷施,25天一次。二是老叶的叶肉部分出现“花叶”,叶片基部形成一个倒“V”形的绿色部分,其顶部也可一直延伸接近叶片顶端。叶片变脆、弯曲,甚至发红,新叶长得又少又细,叶柄细长,幼叶叶脉突出,花序的形成受抑制,花梗细,花朵变小,用0.2%镁肥喷施2次。三是叶片变成淡黄色,甚至几乎发白,叶脉初期保持绿色,但最终也会变色,用0.02%的螯合铁喷施,25天一次。四是小叶弯曲,变厚、变脆,生长点枯死,花蕾败育或产生畸形不育花序,用0.05%的硼砂喷施,25天一次。

(六)产后处理

采收:单瓣品种的花朵当2~3轮雄蕊成熟后可采收,重瓣品种要成熟一些才采收。花朵采摘时,应用手抓住花茎,向外拉掰,使花茎从根颈处断离。采后剪去2~5厘米毛状木质化的底部花梗后放入清洁水中,并运送到凉爽的地方。

采后预处理:预处理过程中,水的pH值要用氯化物(漂白粉)调整为3.5~4.0,漂白粉的加入量以50~100毫克/升为宜,处理时间不能超过4个小时。作长时间处理时,漂白粉的浓度要降低,低于3毫克/升时,应补充漂白粉。处理地点不能有阳光照射。

保鲜液处理:预处理完成后,将花梗浸入保鲜液中处理6小时~24小时后,用专用花桶装清洁水插养。花梗浸入长度以10~15厘米为宜,环境温度以10℃~15℃,相对湿度提高到70%为宜。在整个采后处理过程中都要避免干燥和吹风。保鲜液成分组成:硝酸银20毫克/千克、硫酸铝80毫克/千克的水溶液浸渍花茎基部5小时~6小时,或蔗糖3克/升、箑柠檬酸150毫克/升、磷酸氢二钾75毫克/升。

包装运输:运输温度降到6℃~9℃。非洲菊运到目的地以后,要用干净小刀斜切去一点花梗,再浸入干净保鲜液或用低浓度的漂白粉溶液中。

八、香石竹

又名康乃馨,麝香石竹,石竹科石竹属植物。它具备品位高、花色娇艳、色彩丰富、芳香、花期长、装饰效果好,单位面积产量高,适于工业化生产、运输、贮藏,保鲜容易,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大,销售额最高的切花。(图6-15)

img47

图6-15 香石竹

(一)形态特征与品种

香石竹为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多分枝,整株被有白粉,呈灰绿色,茎秆硬而脆,节膨大。花单生或2~3朵簇生,花冠石竹形,花萼长筒形,花瓣扇形,花杂内瓣多呈皱缩状。常见盆栽用品种有极爱系列的“金块”,花纯黄色;“雪花”,花白色;“甜头”,花紫色具白边;“板球”,花淡橙色;“标枪”,花鲜红色;“壁画”,花红色;“小精灵”,花白色或红色;“丘比特”,花粉红色;“蒂斯凯特”,花粉红色具橙红深条纹;罗曼司系列的“CFPC梦”,自然矮生种,花淡紫色,边缘深紫色。最近,荷兰又推出纯黄色的“阿维”,自然矮生种和粉红色的“戴奥吉恩斯”大花种。

(二)生物学特性

喜凉爽,不耐炎热。理想的栽培环境是夏季凉爽、湿度低,冬季温暖的地区。喜光,需要选择阳光充足、通风的场所。香石竹根系较浅,适宜生长在疏松肥沃、含丰富腐殖质,湿润而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壤pH值6.0~7.5为宜。怕水渍,忌连作。生长适温14℃~21℃,白天温度20℃左右,晚间温度15℃。在14℃以下,温度越低,生长越慢,甚至不开花。对白天25℃以上的高温适应性差,温度高,生长快,茎秆细弱,花小。日温差要控制在12℃以内,否则容易花萼开裂。温室栽培可四季开花。

(三)繁殖方法

常用扦插、播种和组织培养繁殖。以扦插繁殖为主,因香石竹极易患病毒病,2~3年后即发生退化,应采用组织培养法进行茎尖脱毒培养。

扦插繁殖:温室以1月~3月和9月~10月为宜,露地以4月~6月和9月~10月为好。插床用苗床或塑料箱,基质以40%膨胀珍珠岩和60%泥炭苔藓的混合物最好。选插穗的母株应有良好的根系,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取枝条中部二三节生出的侧芽为好,长度10厘米~12厘米。采插穗时,要与母株茎的对生叶形成直角,容易掰下而不伤母株茎。掰下的侧枝立即浸水防止萎蔫。插前先将插条基部2片叶去掉,留上部2~4片叶,并用0.2%吲哚丁酸浸泡基部1~2秒,生根效果显著。生根适温为10℃~13℃,超过32℃会损害插条和抑制生根。插后即浇一次透水,用60%~70%遮阳网遮光,插后20~25天生根。冬季扦插,插床要用电热丝加温,使基质保持20℃左右。炎热的季节要遮阳,通风换气,喷水以量少次多为好,以防烂根。

播种繁殖:以秋播为好,播种适温为18℃~20℃,播后7~10天发芽,正常发芽率约60%。幼苗需经过移植,培育2~3个月可成为种苗。

组织培养繁殖:外植体可采用优质无毒的茎尖,用0.1%升汞消毒灭菌10分钟,用无菌水冲洗4~5次,切成0.2~0.5厘米,接种到MS+6-BA 0.5~2.0 毫克/升+NAA 0.1~1.0毫克/升固体培养基上,3天后颜色转绿,3~4周茎尖伸长,7周后形成丛生苗。将丛生苗分割转移到新鲜培养基上继续培养,待苗高2~3厘米时可转移到1/2MS培养基上,培养20天左右可生根。发根后可出瓶移栽。3个月可成为优良采穗母株种苗。

(四)栽培管理

温度条件适宜,可以露地栽培,否则需栽植在大棚或温室中。选择优良品种的健壮无病虫害的优质种苗定植,栽植时不要埋住心叶,只要盖住根,不倒即可,以利幼苗成活,且发根发棵快。栽后第一遍水要浇透,栽培密度视栽培条件和品种而异,一年生栽培行株距为17厘米×20厘米或15厘米×17厘米,二年生栽培为20厘米×25厘米或17厘米×20厘米。

定植的时间:取决于市场,一般9月~10月定植,采花时间为4月~5月;5月~6月定植,采花时间为冬季及春节。

摘心与掰侧芽:根据栽植时间及市场供应时间进行一次摘心或一次半摘心或二次摘心。植株长到5~6对叶可摘心,留3~4对叶将心叶及茎顶部分掐去,分枝留3~4枝,若将一部分侧枝再行摘心,即为一次半摘心,若将全部侧枝再行摘心,即为二次摘心,要及时掰侧芽,摘心可控制花期和切花产量。例如要使12月~翌年1月开花,可在7月底停止摘心。小苗摘心后每隔10天施一次稀薄液肥。

拉网:为保证植株直立不倒伏,共需拉网3~4层,第一层网距地面10~15厘米,以后随植株长高再拉第二层、第三层,每层网距20~25厘米。拉网时一定要绷紧不松弛。

温度:7月~9月温室或大棚内温度过高,要注意通风降温。10月中旬以后,当夜温在10℃以下,则要注意保温。11月上旬起,夜间密闭,白天仅在中午通风换气,有条件的可开始加温,使夜温保持在13℃~15℃,使第一次盛花期在12月中下旬~1月上旬,第二次盛花期在3月中旬~4月上旬。

施肥:基肥以鸡粪或其他有机肥为主,一般每亩施厩肥2 000千克。生长期每15~20天追化肥或稀粪水、豆饼水等,特别是9月~10月和3月~4月,生长旺盛,需要大量养分,如发现土壤表面板结,可结合施肥浅锄,促进根系生长,也可进行叶面追肥。

及时去蕾:待茎端生有几个花蕾时,留中间一个大的花蕾,其余的应及早摘除,若是多头香石竹则不能去蕾。

香石竹常会出现裂萼现象,防止裂萼一是选择不裂萼品种,二是控制昼夜温差不宜过大。

(五)病虫害防治

香石竹生长期易遭病、虫的侵害,以预防为主,严格控制病虫害。

病害主要有叶斑病、白绢病、枯萎病和病毒病。5月~9月高温多湿时常发生茎腐病,一经发现应立即拔除。可用7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一般采用多菌灵与杀毒矾等交替使用,栽后第二天可用1 000倍杀毒矾喷施作第一次预防,以后隔7~10天一次。其他有效药剂有托布津、波尔多液和代森锰锌等。如日照不足、高温多湿、通风不好,会出现锈病,可用50%萎锈灵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喷洒。

常见虫害有红蜘蛛、斑潜蝇、蓟马、蚜虫、夜蛾类等,初发期用阿维菌素、吡虫灵等防治。对地下害虫,使用氧化乐果稀释1 000倍液进行灌根处理,地上部分均匀喷施,防治效果较好。

(六)产后处理

一般栽后90~120天鲜花就可上市销售。

采收与贮藏:采花宜在下午进行,当第一片花瓣刚露出一点时即可采收。剪取后的花要进行整理,剔除不合格的,将好的分级包装,翌晨即可上市。注意不能和蔬菜、水果、月季、郁金香、紫罗兰放在一起。一般50~60厘米枝长的20枝捆为一把,为一级花;40~50厘米枝长的20枝捆为一把,为二级花;40厘米以下枝长的20枝捆为一把,为三级花。捆好后,插在水桶中,放在4℃左右的冷藏室中贮藏。

切花贮藏保鲜:湿藏法是将花枝成束插入水中或保鲜液中,温度控制在1℃~4℃,相对湿度为90%~95%,可贮藏5~30天;干藏法是将花蕾尚未开放时采收,包装在聚乙烯薄膜袋或箱中,在冷室内经过预冷后转入贮藏冷库(0℃~4℃),可贮藏4~6个月。

(七)园林应用

香石竹切花是著名的“母亲节”之花,代表慈祥、温馨、真挚和不求代价的母爱,可做花篮、花束、花盘、花瓶及胸花。盆栽香石竹点缀居室、窗台、阳台,具有新鲜感和时代感。装饰宾馆、商厦、车站等公共场所,更显绚丽、明亮,惹人注目。

九、百合

百合为百合科百合属球根类花卉,花姿雅致,叶片青翠娟秀,茎干亭亭玉立,是名贵的切花新秀,已成为世界主要商品花卉。(图6-16)

(一)形态特征与品种

多年生球根草本花卉,株高40~60厘米,茎直立,不分枝,草绿色。地下具鳞茎,白色或淡黄色,外有膜质层。多数须根生于球基部。单叶,互生,狭线形,无叶柄,直接包生于茎秆上。有的品种在叶腋间生出紫色或绿色颗粒状珠芽,其珠芽可繁殖成小植株。花着生于茎秆顶端,呈总状花序,簇生或单生,花冠较大,花筒较长,呈漏斗形喇叭状,六裂无萼片,花的色彩多样,多为黄色、白色、粉红、橙红,有的具紫色或黑色斑点,极美丽。花瓣有平展的,有向外翻卷的,故有“卷丹”美名。有的花味浓香,故有“麝香百合”之称。目前用于观赏栽培的主要是三个杂种系:麝香百合、亚洲百合和东方百合。

img48

图6-16 百合

(二)生物学特性

百合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较耐寒,怕高温和湿度大。要求肥沃、富含腐殖质、土层深厚、排水性极为良好的砂质土壤。盆栽土壤以腐叶土、培养土和粗砂的混合土为宜。

百合的生长适温为15℃~25℃,温度低于10℃,生长缓慢,温度超过30℃,则生长不良。生长过程中,以白天温度21℃~23℃、晚间温度15℃~17℃最好。促成栽培的鳞茎必须通过7℃~10℃低温贮藏4~6周。属长日照植物,每天增加光照时间6小时,能提早开花。如果光照时间减少,则开花推迟。

(三)繁殖方法

常用分株、扦插繁殖。

分株繁殖:百合地下部或接近地面的茎节上会长出许多小鳞茎,让其充分长大后剥下贮藏或直接盆栽。

扦插繁殖:将花谢后的成熟茎切成小段,埋于湿沙中,叶面露出沙床,插后30天自叶腋间长出珠芽,再培养成小鳞茎。也可选取健壮鳞茎,选用中部充实鳞片扦插于沙床,在18℃~20℃和湿润条件下,当年可形成小鳞茎,培养2年即成为开花种鳞茎。一般采用此法解决品种退化问题。

此外采用组织培养脱毒繁殖,可快速培育出大量优质无病种苗。

(四)栽培管理

主要是常规管理和花期调控措施。

1.栽培技术

(1)选地

选择土质肥沃、腐殖质丰富、排水性良好,pH值6~7的砂质壤土地种植。

(2)选择种球

百合种球的大小与切花质量有关,一般采用周径15~20厘米左右的鳞茎种植,生产出的切花品质佳。

(3)种植密度

种植密度依百合的种系、种球大小及生产季节而定。种球小,开花时温度高及光线充足的月份,适当密植。周径12~16厘米的亚洲百合种球,种植密度一般为45~90个/平方米,周径14~22厘米的麝香百合种球,密度为25~60个/平方米。

(4)肥水管理

植前以农家肥混合适量过磷酸钙作基肥,花芽形成前的营养生长期每周施一次人粪尿或尿素。现蕾至开花的生殖生长期,每10天施一次氮、磷、钾复合肥,采花后追施一次含磷钾丰富的速效肥料,以促进鳞茎的增大充实。种球种植后15天内应多浇水,以利迅速长根发芽。苗期及采花后应适当控水。现蕾后至开花前应保持水分充足,促使花朵充分发育。

2.花期调节

百合鲜切花在消费习惯上多作为喜庆用花,因而节日期间需求量大,价格也较高。如能合理安排生产,保证节日期间用花及平时均衡供花,则可提高经济效益,一般采取如下措施:

(1)品种搭配

百合切花的品种很多,依生长期长短可分为早、中、晚花类,播种时三个类型种球应适当搭配。

(2)分批播种

因为花期受气温、日照、光强度等多种气候因素的影响,安排种植期时应考虑不同季节的气候情况,例如10月中旬前播种的种球因气温较高使花期提早,而11月上旬后播种的种球因气温较低使花期延迟。采用分期播种(一般每隔15天左右分批播种),并结合气候条件变化预测安排播种量,可保证均衡产花。

(3)补光促花

中国很多地区太阳光照一般可满足百合生长开花需要。如亚洲百合每8~10平方米,苗床悬挂400瓦白炽灯一盏,每天补光6小时~8小时,对防止盲花、提早开花有作用。

(4)切花冷藏保鲜

若因气候异常,造成大量百合花期提早,而市场需求又不旺,可采取冷藏的办法。百合切花的储藏温度为0℃~1℃,贮藏期2~3周,最高冻结点-0.5℃。亚洲型百合在贮藏温度0℃~3℃条件下,应于花蕾显色阶段采切,送置冷库前用聚乙烯薄膜紧密包装,竖放于容器中,避免挤压。

(五)病虫害防治

百合的主要病害有根腐病、基腐病、鳞茎及鳞片腐烂病、立枯病等。防治措施是在发病初期立即挖除病株,并用50%的多菌灵1.5克/平方米,进行灌根或同50%代森铵100倍液混合使用。栽培措施,一是选用无病健康种球及抗病品种,并在植前对土壤及种球进行消毒;二是实行轮作,同一地块避免球根类花卉连作。

(六)产后处理

采收切花:当第一朵花显色时可切剪,剪刀需用75%酒精消毒,留桩高度一般为10~15厘米,以利养球。采后先用净水或去离子水配制前处理液吸水,再整理和包装。分级标准按花数多少、茎的长度来划分。包装用瓦楞纸,平均每花茎2~3朵花,长75~90厘米,叶短而厚实为佳。

收挖鳞茎及处理方法:待地上部分枯萎后小心挖起鳞茎,勿损伤及散落仔球和鳞片。剥去外层感病、受伤鳞片,剪去过长须根,用800倍多菌灵及三氯杀螨醇浸泡30分钟,在阴凉通风处晾至外层鳞片有失水收缩现象时,分品种写好详细标牌后放入冷库,在0℃~10℃下贮存(最好为4℃~7℃)。无冷库的可用湿度为2%的河沙与百合分层装于竹箩内,置室内通风处或放入较干燥的地窖贮存,保持温度10℃以下。贮放场所务必事先用甲醛熏蒸消毒或喷洒杀菌剂。一般30~50天后可出库,进行再植或销售。

百合花朵对乙烯敏感,植株应喷洒硫代硫酸银溶液,防止在低温贮运过程中落花落叶。盆栽百合在0℃~3℃温度下可贮藏14~28天。

(七)园林应用

盆栽百合的品种繁多,花色多样。用它摆放宾馆大堂、机场候机厅、商厦橱窗,清新悦目、质朴自然。点缀居室或小庭园,绚丽夺目,富有质感。

十、凤梨

凤梨是当今流行的室内观叶植物,以奇特的花朵、漂亮的花纹,使人称奇,是一种有较大发展前景和名符其实的名优高档礼品盆花,近几年在国内的中高档盆花市场上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图6-17)

img49

图6-17 凤梨

(一)形态特征与品种

观赏凤梨叶为莲座状基生,硬革质,带状外曲,有的叶色具深绿色的横纹,有的叶褐色具绿色的水花纹,也有的绿叶具深绿色斑点等,叶缘有细锐齿,叶端有刺,叶片狭长形。特别临近花期,中心部分叶片变成光亮的深红色、粉色,或全叶深红,或仅前端红色。茎普遍较短。开出的花朵更是千姿百态。其花其叶都仿佛涂了一层蜡质,柔中带硬而富有光泽。常见的栽培品种有水塔花、姬凤梨、蜻蜓凤梨、金边凤梨、彩苞凤梨等。

(二)生物学特性

观赏凤梨为凤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附生种类为主,性喜温暖、潮湿的半遮阴环境。夏季喜凉爽、通风的环境,每天至少3小时以上的充足阳光照射,栽培介质要求通透性良好,腐殖质丰富,排水良好的酸性砂质壤土,pH值5.5~6.5,水质无污染,电导度值0.1以下。

(三)繁殖方法

通常用播种或分割蘖芽扦插,也用组织培养方法繁殖。

播种法:在25℃~30℃的条件下,用开花经人工辅助授粉得到的种子进行播种,约经4周左右可出苗,3~4年可长成开花植物。

分割蘖芽扦插法:凤梨花后母株即现枯萎,但在老植株的基部会长出一些蘖芽,待芽长至10厘米左右时,切离母体,剥去蘖芽最下部的叶片,晾置半天后即可栽植,盆土勿过湿,避荫保湿保温,当根系长至2~3厘米时,即可定植。一株母株每年大约能繁殖10株左右。

组织培养繁殖法:目前多采用组织培养法大量繁殖,多以幼叶为外植体,经愈伤组织诱导分化丛生芽,然后诱导生根成苗,从接种到幼苗移植约需4个月,栽植后2~3年开花。因其观赏凤梨品种不同,培养基也不相同,如丹尼斯凤梨采用开花后新长5片叶的侧芽作外植体,接种在MS+6-BA 3毫克/升+2ip 0.5毫克/升+IBA 0.1毫克/升培养基,暗培养10天后,在光照强度1 500勒克斯,光照时间由每天8小时渐增至14小时,温度为28±2℃条件下培养,增殖倍数达3.1倍,以1/2MS+NAA1.0毫克/升+IBA1.0毫克/升+IAA1.0毫克/升培养基生根数达5.5条。艳凤梨侧芽的茎尖和茎段为材料,MS+6-BA 2.0毫克/升+NAA 0.05毫克/升为诱导培养基,MS+6-BA 3.0毫克/升+NAA 0.1毫克/升为增殖培养基,1/2MS+NAA1.0毫克/升+IBA1.0毫克/升+AC 3.0毫克/升为生根培养基,移栽后试管苗成活率达90%~95%。星花凤梨组培苗移栽在珍珠岩∶水苔∶腐殖土为1∶2∶1的栽培基质中,均生长良好,移栽成活率达96%。采用组织培养繁育凤梨种苗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四)栽培管理

1.栽培土

盆栽宜用腐叶土加1/4的河沙配成培养土,也可全部用苔藓、树皮块裹扎栽植,盆栽用1/4填充颗粒状的排水物,以利根部透气和排水;如能在盆底放入少量腐熟鸡粪、饼肥末或骨粉等基肥则长势更好。幼苗期应每年换盆一次。

2.温度

生长适温为20℃~28℃。越冬温度夜间12℃~15℃,白天20℃以上,但一定不能低于10℃;冬季不施肥、少浇水、不遮光,保持盆土适度干燥,仅叶筒底部保持湿润,诱使其进入半休眠状态,但休眠期要注意避免日夜温度相等,或夜间温度高于白天。

3.湿度

凤梨生长旺盛期需较高的空气湿度,不可小于60%~90%。应经常保持盆土湿润,杯状凹面的叶筒中也需经常灌满清水,但夏季应经常换水,以防腐烂和污浊。

4.光照

凤梨喜半阴环境,春夏秋三季需遮去50%~60%的光,在较暗的室内,如每天定时补充较强的灯光,也可旺盛生长并开花,但长期置放在暗处,则叶片会失去光泽和花纹,甚至生长停顿。如长期在室内培育,置放地点每天接受1小时~2小时阳光,则叶色更鲜明,花色更艳丽。

5.施肥

每年4月~9月生长季节,应每两周施用液体肥一次,可施以发酵的有机肥,也可对叶片正反面喷施0.1%尿素加0.2%磷酸二氢钾溶液,还可以往叶筒内灌些极稀薄的液肥,由其基部鳞毛吸收,氮磷钾的比例为10∶15∶20。

6.催花

在自然状态下,凤梨在有足够叶片数、株龄合适或遇到低温时都会自然开花。在规模化的温室生产中,必须制订详细的生产计划,做好催花处理工作,使凤梨在市场热销时期开花。

(1)催花前改施高钾低氮的混合肥料,在催花前3周停施任何肥料,只浇清水,正式催花时,需将凤梨叶杯中的积水排空。

(2)最常用的催花方法是用乙炔饱和溶液进行催花处理。此法可用于除铁兰属以外的所有观赏凤梨。

(3)催花一般重复进行3次,每次间隔2~3天,催花温度宜控制在20℃左右,光照不能太强,因此最好在早上进行。催花结束后,3周内只浇清水。开始施肥后,钾肥要偏多些,光照可稍微加强,催花结束到凤梨出花所需时间因品种而异,为3~6个月不等。

(五)病虫害防治

凤梨一般生长健壮,很少有严重的病虫害。

主要病害有根腐病和心腐病,两者均属真菌类病害,有恶臭味。心腐病是危害植株心部,使中心部变软腐烂,呈褐色。感染根腐病的植株根尖呈黑褐色,同时长势变弱。防治方法:用75%的代森锰锌700倍液灌心或灌窝,每隔10~15天1次,连灌2~3次即可有效防治。

虫害主要是介壳虫、红蜘蛛和蚜虫。介壳虫危害后的植株叶片上呈黄褐色斑点,并逐渐枯萎。防治用氧化乐果1 000倍液喷施,喷施部位以叶背为主,每15~20天连喷3次即可完全防治。

被红蜘蛛危害后,凤梨叶片出现萎黄现象,肉眼可见许多红色小点布满叶背,危害严重时,整株会完全失去光泽。可用三氯杀螨醇2 000倍液每半个月喷1次进行防治,连喷2~3次便可达到较好效果。

蚜虫常群伏于植株的花序或花梗上吸取汁液,危害后植株的花序失色萎缩,提早凋谢。可用杜邦万灵2 000倍液每周喷1次,连喷2次即可,或用25%~50%的西维因可湿性粉剂加水400倍喷雾,忌用乳油剂农药。

(六)园林应用

凤梨四季常绿,花序美丽多姿,色彩丰富,花期较长,是冬春季室内观赏花卉,作为客厅摆设,既热情又含蓄,很耐观赏。

十一、比利时杜鹃(图6-18)

img50

图6-18 比利时杜鹃

(一)形态特征与品种

比利时杜鹃为常绿灌木。分枝多,叶互生,长椭圆形,深绿色。总状花序,花顶生,漏斗状。花有半重瓣和重瓣,花色有红、粉、白、玫瑰红和双色等。常见品种有“美洲”,花红色;“坎宁安白”,花白色;“海尔马特·沃格尔”,花深红色;“英加”,花深粉白边;“科斯莫斯”,早花种;“拉腊”,中花种;“玛丽”,早花种;“乔泽夫·霍厄塞尔小姐”,花大红色;“帕洛马”,花粉红色;“粉珍珠”,花粉白色;“罗莎莉”,晚花种;“赛马”,花白色,红边。

(二)生物学特性

比利时杜鹃为长日照植物,喜温暖、湿润和充足阳光,不耐寒,怕炎热和强光暴晒,喜半阴,遇直射强光,叶子反而失绿,叶边缘呈褐红色。最适光照为3万勒克斯,生长良好,大量开花,3万勒克斯以上或2 000~3 000勒克斯以下对比利时杜鹃生长均不利,7 000~8 000勒克斯杜鹃才能开花。

比利时杜鹃的生长适温为12℃~25℃,3月~9月为18℃~25℃,9月~翌年3月为12℃~18℃。春秋两季,气温凉爽,为比利时杜鹃的生长旺盛期。高温季节,温度超过30℃,生长缓慢,如长期处于高温环境,花芽不易形成。温度在15℃~25℃时花蕾发育较快,30~40天可开花。15℃以下开花需50天以上。5℃~10℃,杜鹃花生长缓慢。温度在0℃~4℃,比利时杜鹃处于休眠状态。

盆土时干时湿对根系生长不利,浇水过多,根易腐烂,导致落叶枯死,盆土缺水,叶色变黄,心叶卷曲,花瓣变软、打蔫,花朵枯萎凋谢,花期明显缩短。空气湿度以70%~90%为宜。生长发育期要喷水,维持较高空气湿度有利于比利时杜鹃生长和开花。

土壤以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酸性砂质壤土为好。盆栽土壤用腐叶土、培养土和粗沙的混合土,pH值在5~5.5为宜。

(三)繁殖方法

常用扦插、压条、嫁接繁殖。

扦插繁殖:通常在5月~6月进行。选择半成熟嫩枝为好,插条长12~15厘米,去掉基部2~3片叶,留下顶端叶片并剪去50%,插于腐叶土或河沙的插床中,扦插的深度为插条的1/2,插后压实,保持湿度,40~50天开始愈合,60~70天逐渐生根。如插条用0.2%吲哚丁酸溶液浸蘸基部1~2秒,可提高生根率。

压条繁殖:于4月~5月进行,用高空压条法。选择2~3年生成熟枝,在离顶端15~20厘米处用利刀进行环状剥皮,环宽1.5厘米,用塑料薄膜包扎,用苔藓或腐叶土填塞,并保持湿润,4~5个月愈合生根,根系多,剪下可直接盆栽。

嫁接繁殖:以梅雨季节为好。常用生长势旺的2年生毛杜鹃为砧木,接穗用生长健壮、当年萌发的比利时杜鹃嫩枝为好。以枝接为主,切口长3厘米,取接穗8~10厘米,留顶端2片叶,并剪去1/2,削成楔形,长3厘米,插入砧木,绑扎保湿,50天后愈合,成活率高。

(四)栽培管理

注意土壤和水质的酸化处理。盆栽比利时杜鹃常用15厘米盆。施肥不宜过浓,否则根部无法吸收,导致植株枯萎死亡。一般生长旺盛期,每半月施肥1次。同时,增施2次0.15%的硫酸亚铁溶液。在新叶生长期和花芽分化、花蕾形成阶段应保持盆土湿润。开花时适当控制浇水,以免水大掉花。生长期要进行修剪、整枝和摘心。剪除有损树姿的徒长枝和从根际发出的萌蘖枝。影响通风透光和交叉的过密枝条应适当疏稀。病株和枯枝应随时剪除,以利萌发新枝。比利时杜鹃花后必须换盆,因根系脆弱易断,操作时勿碰伤新根,补充肥沃、疏松的酸性土壤。

入秋后夜间温度低于10℃,将其移至室内置于向阳处。入冬后将其移至温度较低的阴处,不需光照,使其冬眠。这时的适宜温度为4℃左右,土壤不干不必浇水。早春二月,移至室温9℃左右的有散射光处,10天左右,再置于向阳处见光,1~4天浇一次水,4月左右就可开花。如果要想使杜鹃花提前至春节前后开花,可在入秋后将其置于温度为4℃左右的阴处休眠,并将植株提前一段时间移至温度10℃左右的有散射光处,让其解除休眠,恢复生机。经过1周左右,再移到室内向阳处,并罩透明塑袋保温保湿,晚上勿使罩内降温。杜鹃花宜在春季夜间温度不低于10℃时移置室外养护。出室前每天开窗通风,白天搬到室外见弱光1小时~2小时,连续锻炼1周后方可出室。出室后必须采取遮阴措施,可置于透光30%的荫棚下养护。

(五)病虫害防治

比利时杜鹃易受褐霉病侵害,尤其在高温多湿的梅雨季。可用等量式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喷洒。夏秋季易受红蜘蛛危害叶片,使叶片呈灰白色,可用40%乐果乳油1 500倍液或用40%氧化乐果乳油1 000倍液喷杀。

(六)产后处理

比利时杜鹃在贮运过程中对冷热空气流动敏感。乙烯会引起落叶和落花,贮运前10天应用浓度0.4~0.8毫摩尔/升硫代硫酸银溶液喷雾处理。贮运温度5℃~10℃,相对湿度90%,能忍受黑暗7天。

(七)园林应用

比利时杜鹃株形美观,叶色浓绿,花朵繁茂,花色艳丽。盆栽用于点缀宾馆、小庭院和公共场所,鲜明艳丽,娇媚动人,使人流连忘返。元旦、春节在窗台、阳台或客厅摆放1~2盆比利时杜鹃,灿烂夺目,异常热闹,增添欢乐气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