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普洱发展生态特色优质烟叶报告之一
生态烟叶何处寻,踏破铁鞋到普洱。
——题记
普洱长久以来以茶驰名世界。普洱茶是千百年来普洱最著名的产品、商品、品牌、名牌。
时下,普洱种植的烤烟,普洱生态烟叶,已开始以生态特色优质的面目风靡神州,享誉全球。
普洱生态烟叶的崛起,是偶然,更是必然。
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姜成康亲自命题:要加强研究普洱生态烟叶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烟草经济已经创造了连续10年增长的历史新纪录。2009年,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国家局党组针对近8年行业内部改革,实现了在一个省的范围内的资源配置,发展的动力及活力减弱的情况,提出了“卷烟上水平”。今年初又将其确定为行业一段时期发展的基本方针和战略任务。围绕卷烟上水平,推动卷烟品牌、原料、科技、营销、管理五个方面上水平。从产业链分析,原料上水平是重要的基础保障。
从国内烟草市场现状分析,从供给和需求来看,无论是卷烟还是烤烟都是总量饱和而质量不饱和。而解决好优质卷烟和优质烟叶供应不足是烟草经济的主要任务。
针对烟草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任务,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中国烟草总公司总经理姜成康作为中国烟草行业的最高领导,同时也是权威的专家,历来高度重视抓好原料生产的工作。作为中国烟草的最高决策者,2009年5月17日,姜局长深入云南烟区调研时对云南省烟草公司提出明确要求:“今后云南烟叶布局怎么更趋合理,怎么进一步发挥云南烟叶优势,你们要下功夫研究。像丽江金沙江河谷特色优质烟叶、普洱生态特色烟叶等,这方面要加强研究”。今年1月29日,姜成康局长在福建调研时又明确指出:“建设一流的优质烟叶基地,就是要好中选优、彰显特色、持续创新。过去我们讲云南都是优质烟叶产区,但云南最好的也就是玉溪、红河、普洱那片区域……”
普洱发展生态烟叶,具有独特的自然优势。具有极好的生态植被,水源清净无污染,空气清纯无污染,土壤健康无污染。
普洱市自然资源丰富,优越的光、热、水、土、气等自然生态条件造就了生物资源的多样性。全市森林覆盖率高达67%,分别是全国的3.8倍,云南省的1.4倍,被誉为祖国西南边陲的“绿海明珠”、“天然氧吧”。浩瀚迷人的林海,丰富的物种资源,使普洱成为云南的“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的缩影。
普洱市土地资源比较丰富:全市共有耕地面积1102.74万亩,其中最适宜种烟面积281.8万亩,现已规划出171.6万亩。按照三年轮作规划,每年种植57.2万亩,不影响粮食和其它作物的发展。烤烟主要分布在海拔1200—1600米的地域,其土壤主要以红壤、紫色土、黄壤、冲积土为主。煤炭资源丰富,能保证烤烟生产的需要。
丰富的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煤炭资源、劳动力资源以及四通八达的交通等基础条件,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优势,为普洱市烟草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普洱市宁洱县勐先基地单元建设、景谷县永平基地单元建设都是在河谷平川、山间盆地中连片种植,每年夏秋深入烟区,你能看到“林在地边生,烟在林中长”的独特风光,使你心旷神怡。
普洱市地域辽阔,气候温和。由于地形,海拔影响,垂直特点明显,全市主体气候属南亚热带山地湿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600毫米左右,年均相对湿度79%,平均气温 15.5℃—20.2℃,年平均日照时数2000小时。具有光量多、光时长、光质好、气候温和干湿分明以及四季不明显的气候特点。北部地区适宜于烤烟生长发育,普洱是烤烟生产的最适宜区。
近年来,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姜成康先后两次提到要加强对普洱生态烟叶的研究,并赞扬普洱属于最好的优质烟叶产区之一。这是中国烟叶公司张玉征副总经理2006年第一次到普洱时,看到了普洱生产的烟叶很兴奋,带了一些烟叶送给姜局长看。之后,姜局长开始注意对普洱烟叶的调查,不仅听到红塔集团对普洱烟叶好的反应,还听到了上海集团、湖南中烟、江苏中烟等集团对普洱烟叶的称赞。用张玉征副总经理的话说,像普洱这样低纬度、高海拔的生态条件优越的优质烟区全国并不多见。有的同志说普洱生态条件像津巴布韦。而他则认为,普洱市的生态条件更接近于巴西的三塔布露,不管是它的生态条件还是降雨条件都差不多,只不过普洱烤烟是种在山区,巴西的烟叶由于人口少、土地多,是种在平整的山地里。但是普洱生产的烟叶又更接近于津巴布韦的烟叶,颜色桔黄,柔韧度很强。
正是为了推动卷烟上水平,促进原料保障上水平,实现中国烟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姜成康局长明确提出了要加强对普洱生态烟叶研究的命题。
云南烟草工商研单位雷厉风行,合力破解发展普洱生态烟叶的命题
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局长、总经理余云东要求,普洱新烟区要按照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要求建设推进,要充分利用普洱生态优势,生产出工业最需要的生态烟叶。要率先破解烟叶资源配置方式改革难题。
普洱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党组书记、局长(经理)田泽华作为普洱烟草的领头人雷厉风行,按照余局长的要求,迅速组织党组一班人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国家局姜成康局长的指示精神。大家认为,普洱作为新烟区,如何转变烟草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市局党组分析,普洱地处北回归线,生物黄金走廊,生态条件优越,既出产上千年的普洱茶,更适宜烤烟生产发展。经过统一思想,明确提出要按照国家烟草专卖局“工业主导,商业主体,科研主力”的要求,引入红塔集团实行工商联手共建烟叶生产基地。同时,引入云南烟草科学研究院进行战略指导,引入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进行科技指导,引入云南省瑞升烟草科技集团股份公司进行技术服务。充分利用大自然慷慨赐予的优势,发挥生态自然地利条件,合力破解姜成康局长提出要加强对生态烟叶研究的命题,及为“卷烟上水平”和中国烟草“532”、“461”品牌战略作贡献。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千方百计变后发优势为跨越发展,努力探索生态特色优质烟叶发展之路。针对起步晚、基础差、缺人才、缺资金、基础薄弱的实际,于2009年11月5日与红塔集团签订共建红塔普洱生态烟叶示范基地协议,在宁洱县勐先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5000多亩的烟田,建立红塔普洱生态烟叶创新园。红塔集团柳万东董事长率领集团领导成员与普洱市委常委、副市长杨亚林率领的普洱市烟草公司领导班子进行会商,李穗明总裁代表红塔集团、田泽华经理代表云南省烟草公司普洱市公司签订了《工商协同开发建设烟叶基地战略合作协议书》,期限五年。
今年初以来,普洱市烟草专卖局党组又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紧紧围绕国家局党组提出的“卷烟上水平”的行业基本方针和战略任务,立足地处北回归线的特殊区位优势,以及优良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条件,以新烟区建设为载体,坚持新烟区“四位一体”的发展方向,根据国家局提出的“生态决定特色、品种彰显特色、技术保障特色”的要求,紧扣“生态普洱、科技普洱”主题和“生态、特色、优质”主线,以资源配置方式改革为动力,以基地单位建设为主要形式,以提升烟叶综合生产能力和资源保障能力、提升烟叶质量和特色水平为目标,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加快推动烟叶生产发展方式转变,更加注重规模、质量、效益的统一,注重当前和长远发展的协调统一,扎实推进新烟区建设。
普洱新烟区积极贯彻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工商协同共同促进“卷烟上水平”的要求,以打造“中国一流生态特色优质烟叶品牌—普洱生态烟叶”为目标,深入贯彻“工业主导、商业主体、科研主力”的烟叶资源配置方式改革要求,以工业需求确定生产,以品牌发展引导生产、以基地建设促进生产,积极探索工商研合作新模式。今年初以来,结合普洱实际,经认真研讨和沟通协商,创新性地提出了“1+4=1”模式,即由普洱市烟草公司联合红塔集团、云南烟草科学研究院、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及云南省瑞升烟草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充分整合烟草工商研的科技资源,以项目为切入点,开展生态烟叶开发与应用研究,按照生态烟叶示范基地建设的要求,在宁洱县勐先乡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率先建立了红塔普洱生态烟叶示范基地,率先破解烟叶资源配置方式改革难题,探索生态特色优质烟叶的发展之路。
在市政府的协调下,普洱市烟草公司与宁洱县选定了在勐先乡建立红塔普洱生态科技创新园。在勐先乡和平村、谦乐村、安宁村等村寨连片选定了近5000亩土地,整合县农业局基本口粮田项目经费202万元,县财政局农业综合开发260万元,县发改局以工代赈项目467.8万元,县人民政府国土整治项目358.85万元,共计1288. 65万元,烟草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生态特色优质示范基地,披星戴月、夜以继日整地、修路、建水池、铺管网,苦干、大干、实干、巧干,尽管遇上八十年不遇的大旱,还是抢抓节令,迅速掀起“抗大旱、保育苗、促移栽”的高潮,按时保质完成了育苗、移栽的任务,切实加强中耕管理和烟叶收购工作,夺取了抗旱移栽、中耕管理、烟叶收购“三大战役”的全面胜利,最终赢得了理想的效果。红塔普洱生态烟叶示范基地生产收购水平全国领先,专收专调红塔集团,赢得了高度评价。截至今年11月12日,全市烟叶生产收购水平全省领先。
中国烟草经济科技专家对普洱生态烟叶的评价
7月9日,“普洱生态烟叶开发及工业应用研究专家论坛”在绿海之中的普洱市宁洱县勐先乡红塔普洱生态烟叶科技创新园隆重举行。本次论坛就普洱生态烟叶的内涵、定义和重要性、开发模式、开发方式以及如何开发,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和探讨。充分证论了普洱区位优势和生态优势,进一步彰显生态特色烟叶水平,努力打造中国一流生态特色优质烟叶知名品牌,论坛达成了四点共识:一、生态烟叶开发是“卷烟上水平”工作中满足重点知名骨干卷烟品牌原料需求的必然趋势,也是行业特色优质烟叶开发的重要战略发展方向;二、普洱生态烟叶开发具有独特的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优势;三、生态烟叶是对减害降焦、提高烟叶质量和安全性、保障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有益探索和实践;四、生态烟叶的开发将进一步深入推进工商研深度合作,创新发展,为“卷烟上水平”作出新的贡献和努力。
国家烟草专卖局姜成康局长专门致电:“热烈祝贺普洱生态烟叶开发及工业应用研究专家论坛在普洱市举行。希望这次论坛取得丰硕成果,并以此推动我国生态烟叶开发及工业应用。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曹建方在致论坛的贺信中说:“普洱作为我省新烟区之一,具有发展生态烟叶的优越条件。此次论坛的召开是我省优化烟叶结构、提高烟叶质量、彰显风格特色的有益探索,也是我省充分利用区位和生态优势,加强烟草科技创新,完善全省烟叶布局,推动卷烟上水平的重要举措。”“希望省级有关部门、普洱市政府和烟草工商部门以此为契机,以区域特色定位为基础,进一步深化工、商、研紧密合作,努力构建以工业为主导,以商业为主体,以科研为主力,共同开发特色优质烟叶的模式,加快全省特色优质烟区发展。”
论坛由普洱市人民政府、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主办,普洱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红塔集团承办,云南烟草科学研究院、云南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云南瑞升烟草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协办。中共普洱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小平、国家烟草专卖局科技司副司长张虹、中国烟叶公司副总经理吴洪田和张玉征、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副局长高体仁、云南中烟工业公司副总经理李天飞、云南中烟工业公司副总经理、红塔集团总裁李穗明、云南烟草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程永照,普洱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局长田泽华等领导,以及来自上海烟草(集团)公司、湖南、江苏、浙江中烟等10余家工业公司和来自全国12所科研院校的专家、学者共120余人参加论坛。普洱市委常委、副市长杨亚林主持论坛开幕式。
普洱市市长李小平在致辞中说,普洱将坚持走规模化、质量、效益协调统一的产业发展之路,坚持“生态兴烟、科技兴烟、质量兴烟”,以质量为生命线,充分发挥“林在地边生,烟在林中长”的生态优势,生产具有浓郁普洱特色的生态优质烟叶,全力打造北回归线上的生态特色优质烟叶品牌,全面提升普洱烟叶的吸引力、竞争力。
国家烟草专卖局科技司副司长张虹就普洱生态烟叶开发及工业应用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坚持特色优质的发展理念,创一流知名品牌,推进“原料保障上水平”;二是坚持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建一流技术中心,推进“技术创新上水平”;三是坚持人才战略,建一流人才队伍,以有效支撑发展。
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副局长高体仁在作专题发言时表示,要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在各位领导和专家的精心谋划、潜心指导下,推动普洱生态特色烟叶开发向高水平发展。
红塔集团总裁李穗明在作专题发言时表示,红塔将按照“要更加重视突出特色、更加重视夯实基础、更加重视提升水平”的新烟区基地建设要求,用现代烟草农业的理念引领基地建设发展,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定位,注重实效,细化工作,扎实推进。经济学家、云南烟草科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程永照在《普洱发展生态烟叶大有可为》的演讲中,从经济学的角度、全国烟草供给情况及发展趋势,从天时、地利、人和以及内因、外因、行业决策层等方面对普洱发展生态烟叶进行纵论,认为:普洱具备建成“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生态特色优质烟区的天时、地利、人和条件及内外因基础,并就如何做好大力发展生态特色优质烟叶这篇大文章提出了五条建议,即成立政府牵头的指挥协调机构和专家咨询顾问团,精心制定好发展生态特色优质烟叶战略规划,着力建立产学研用结合机制,努力探索中国生态特色优质烟叶可持续发展之路,并探索一种成功模式。此外,来自上海、湖南、浙江、江苏、山东、安徽、福建的卷烟制造专家的发言,高度赞扬了普洱烟叶在“中华”、“玉溪”、“芙蓉王”、“苏烟”、“南京”等高端品牌中应用提质情况。纷纷表示要参与到普洱生态特色优质烟叶开发中来,并强烈要求增加普洱烟叶的供给量……
在为期两天的论坛中,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学者围绕普洱烟区生态特征和烟叶特色,以长远的政策眼光、专业的学术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普洱生态烟叶的开发及工业应用提出了不少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也为云南省烟草产业发展创造新优势、实现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这是中国第一次以“生态烟叶”为主题的论坛,论坛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出席2010年中国云南国际优质烟叶高级专家论坛的外国专家对普洱生态烟叶的评价
7月22日至23日,出席即将在昆明召开的2010年•中国云南国际优质烟叶高级专家论坛部分外国专家应邀到普洱参观考察普洱生态烟叶示范基地。
来自环球烟叶公司、联一国际烟草公司、菲莫国际公司、日本烟草公司、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英国沃尔夫汉普顿大学、津巴布韦烟草协会、津巴布韦研究院等国际知名烟草企业、科研院校协会的农艺总监、高级总监、总裁、教授一行共18位国际高级专家抵达普洱,受到普洱市委常委、副市长杨亚林的热情欢迎,并陪同考察。
外国专家们来到了宁洱县勐先乡红塔普洱生态烟叶示范基地及创新园,首先深入普洱生态烟叶基地考察烟叶大田长势,接着考察了联合科技实验推广中心、红塔普洱生态烟叶基地管理中心、烟农服务中心、育苗工场、烘烤工场,并详细了解了基地烟叶品种、烟叶生长情况、技术措施、烤烟GAP管理体系等措施的实施情况。专家们对综合运用生态农业技术和现代烟草农业技术,特别是烟叶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和全面推行烤烟GAP管理,生产出风格特色突出、可用性高、无污染、优质、安全的生态烟叶高度关注,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津巴布韦研究院院长伊诺克•马森格尔在现场接受电视采访时说,通过对示范基地的参观,印象深刻。田间烟叶长势非常好,有鲜明的云南特点。看了科技创新园非常震撼。他说最想学习的地方是科学的烘烤技术和现代编烟工艺。
环球烟叶公司美国农艺总监卡罗•米勒在接受采访时说,整个田间烟叶的长势整齐、清秀、无病虫害。这是生物防治搞得好。烟叶生长好,产量会很高。这里的所有做法都是有价值的,很有推广意义。
考察活动结束后,在创新园会议厅召开了座谈会。座谈会由市烟草专卖局(公司) 局长、经理田泽华主持。杨亚林副市长致辞。他说,参加国际高级论坛的外国专家亲临普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向国内外专家相互交流、借鉴经验的良机。希望各位专家为普洱开发生态特色优质烟叶多提宝贵意见。
联—国际烟草公司全球总农艺师享利•帕彭福斯说,通过考察非常震惊,你们做了非常出色的工作。看了田间烟叶、烘烤工场、田间实验室后,说明由于你们卓越的工作,取得了好成绩。你们推行烤烟GAP管理,选择了最先进的技术,不仅保证了烟叶质量水平,也降低了成本,烟叶生产持续发展,使农民得到实惠,同时也让环境得到保护。这一目标在你们的项目中得到很好的融合。
环球公司美国农艺总监卡罗•米勒说,你们在GAP管理体系中增加了新的规范,大田卫生清洁,没有病虫害,这在其它地方从未见到过。你们做得那么好,每一步都很正确,烟叶非常好,亲眼看了感到惊讶、很震撼。下一步的关键是烘烤以及把握好成熟度,烤出好产品。我深信你们一定能生产出好的高质量的生态烟叶。
专家们还为开发普洱生态烟叶提出许多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津巴布韦伊诺克•马森格尔院长希望与云南合作,选择最适合云南的烟草品种,共同发展。
环视中国烟田,瞭望全球烟区。在发展生态烟叶的方向和道路上,普洱已经捷足先登,取得的成效,为中外烟草专家所赞赏。面对未来,普洱烟草人志在必胜。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010年8月13日,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白恩培深入宁洱县勐先乡红塔普洱生态烟叶示范基地调研,他对普洱新烟区建设、工农商研合作新格局及把普洱建成全国最大最优最具特色的生态烟叶基地的战略目标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他说,普洱烟区建设水平很高,很振奋,一年比一年好,走出了一条新烟区发展的新路子。
从严格的意义上讲,生态烟叶在世界范围内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或从科学上讲,是一个新的概念,正在研究探索之中。但它与蜂起谈论的特色烟叶、绿色烟叶、有机烟叶等概念一样,需要科技界、学术界、烟草界共同来探索、研究、定义、理清。可不管怎么说,从生态农业引申出来的生态烟叶,在普洱是实实在在的发展了。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中国烟草总公司总经理姜成康提出的这个新命题,正在由普洱市烟草专卖局 (公司)、红塔烟草 (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烟草科学研究院、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以及云南瑞升烟草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共同联合在普洱的烟田中合力破解。可以说命题的答卷已经并正在普洱大地上书写,所有参与“1+4=1”模式的单位及人员正在全力以赴。普洱烟草在发展生态烟叶的工作上捷足先登,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局长余云东已明确提出要把普洱建成全国最大最优最具特色的生态烟叶基地。笔者坚信:探索出一条发展中国生态特色优质烟叶可持续发展之路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新区建设赞普洱
云南普洱发展生态特色优质烟叶报告之二
过去如雷贯耳普洱茶,今天蜂起夸赞普洱烟。
——题记
只道普洱茶出名,何曾想到烟更香。
亲到宝地走一遭,空气飘香真难忘。
省委书记白恩培指出:普洱最大的优势和资本在生态,希望和出路也在生态
在全国烟叶防过热的大背景下,从2009年起,普洱烤烟收购量每年新增20万担,2010年达到83.1万担。两年时间从2008年的年产43.1万担增加到2010年的83.1万担,翻了一番。为各级领导称赞的是在全国烟叶供大于求的情况下,普洱所产烟叶抢购一空。其发展创造的“普洱速度”在云南省四个新烟区中位居第一,也是全省种烟州、市中发展最快,增量最多的。国家烟草专卖局何泽华副局长今年7月24日深入普洱新烟区实地调研后称赞,近两年普洱烟叶发展实现了超常地发展。两年翻一番的成效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的。
2010年8月13日,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白恩培继2009年5月11日深入景东县调研烤烟基地单元建设,实地察看了该县文井镇四里坡烤烟基地单元项目区,在给予充分肯定,加以鼓励,提出要求后,又深入普洱市宁洱县勐先乡红塔普洱生态烟叶示范基地调研。白书记先后考察了红塔普洱生态烟叶示范基地、红塔普洱生态烟叶创新园育苗工场、烘烤工场、红塔生态烟叶基地管理中心和联合科技实验推广中心,详细了解了普洱新烟区建设、中低产田改造、工商联合共建基地、智能化网室育苗和“1+4=1”工商研协同推进基地单元建设新模式,国内首家在20多万亩烟田全面推广烤烟GAP管理体系建设等情况,现场听取了普洱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对示范基地规划与建设情况的汇报。
白恩培书记对普洱新烟区建设、工农商合作新格局及把普洱建成全国最大最优最具特色的生态烟叶基地的战略目标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说,普洱烟区建设水平很高,一年比一年好。构建了“基地共建、生产共抓、资源共享、品牌共创、发展共赢”的工农商合作新格局,走出了一条新烟区发展新路子。普洱最大的优势和资本在生态,希望和出路也在生态,一定要倍加珍惜。要坚持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育苗工场,白恩培对普洱烟草自主研发的智能化网室育苗工场建设和综合利用十分满意。他指出,智能化网室育苗,成本优势明显,育苗设施综合利用搞园艺花卉、香菇等农作物很好。要进一步挖掘现代烟草农业设施再利用问题,避免设施浪费,为烟农创造更多收益。在联合科技实验推广中心,白书记考察了国内首家田间第一车间实验室,听取“1+4=1”工商研协同推进基地单元新模式情况汇报后,给予了高度评价。在烘烤工场,他赞扬:“烘烤设施比较先进,烤出的烟很香,编烟机比以前先进!”
白恩培指出,普洱新烟区在这么好的生态环境下,通过建设现代烟草农业,进一步巩固了农业基础地位,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促进了农民增收。他赞扬工商研联合共建基地单元模式很好,生态烟叶示范基地做得不错。
白恩培要求,烟水配套每年要坚持高标准搞下去,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会有很大的改善,要让大小春作物、其它作物都受益。要积极发挥中低产田地改造的综合效益。要进一步深化工商研合作,以科技项目为载体整合推动工商研合作。普洱市要通过基地建设、新烟区建设一年推进一个新农村建设项目。
国家烟草专卖局何泽华副局长带领的调研组于2010年7月24日在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程映萱陪同下深入到普洱市宁洱县勐先乡红塔普洱生态烟叶示范基地调研。他们深入基地大田察看烟叶生长情况,全面考察了解普洱市公司、红塔集团、云南烟草科学研究院、云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云南省烟草瑞升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建立的联合科技实验推广中心、红塔普洱生态烟叶基地管理中心、育苗工场、烘烤工厂等,详细了解了“1+4=1”工商研协同推进基地单元建设新模式、国内首家在26.5万亩烟田全面推广烤烟GAP管理体系建设情况,何副局长给予了充分肯定。
在育苗工场,何副局长详细了解了智能化网室小棚育苗工场建设速度成本和综合利用情况。在烘烤工场,当工作人员一打开烤房,一股香气扑鼻而来。何副局长高兴地赞扬说:“这才是真正烤出来的香味。”并在基地召开了普洱新烟区工作汇报会,听取了市政府的汇报后,何副局长说,近两年普洱烟叶实现了超常规发展。一是快速发展,规模扩大。两年翻一番的建设在全中国烟草行业是没有的,没有现代农业的这种方式,没有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是很难做到的,这是各方面综合实力的体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二是水平提升,不论是生产水平、工作水平还是管理水平,各方面都有明显提升,烟叶的种和烤都非常好,真正体现了各方面水平的快速提高。三是特色凸显。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普洱烟叶的生态特色和产品特色十分显著,这个显著首先是你们打出了生态烟叶的旗号,通过与红塔的工商合作来实现的。这三个方面体现出普洱除了种出好烟,还能种出特色烟,这是普洱新烟区的希望所在,潜力所在。水平的体现包括GAP的实施、生物防治以及“1+4=1”模式开展课题研究等等,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程映萱在陪同何泽华带领的国家烟草专卖局调研组实地调研后说,近几年普洱新烟区特色优质烟叶的开发、烟叶资源配置方式的改革、工业基地化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最近,我两个星期跑了七个州市,今天看的这一片烟是我看的七个州市中最好的,这一点都不夸张。
2010年7月21日至22日,云南省烟草专卖局余云东局长调研普洱新烟区时指出:普洱生态烟叶的发展,这两年时间不长,但是成效非常明显。普洱坚持了新烟区开发的正确方向,依托普洱最有优势的生态,依托工商研合作开发的平台,抓住了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和新烟区开发的机遇,高标准地建设来打造生态烟叶基地。现在可以说,一个崭新的新烟区、一个高标准的新烟区、一个很有特色的新烟区已经基本形成。
普洱作为一个新烟区,短短两年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迅速崛起,创造“普洱速度”,刮起“普洱旋风”,引起行业内外的高度关注,受到中共云南省委、省人大、省政府领导、国家烟草专卖局领导的赞扬和肯定,不是吹出来的而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
7月29日,普洱市委书记沈培平到普洱生态烟叶示范基地调研,对普洱新烟区建设作了六个方面的肯定。他指出,普洱新烟区烤烟的“量”实现了飞跃、“质”有了较大的提升和突破、农民的素质得到提高、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综合效益迅速提升、提升了普洱的品牌形象。
9月1日,普洱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进行集中学习,学习组一行120余人专程到宁洱县勐先乡普洱生态烟叶示范基地调研学习,深入了解产业发展情况,高位谋划全市“十二五”发展思路、目标和重大举措。
合力探索生态特色优质烟叶发展之路
在中国经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在中国烟草行业大力推进“卷烟上水平”,致力抓好“原料保障上水平”的进程中,一场无声的变革在普洱悄然发生,科技力量的注入正逐步改变着传统的生产模式。普洱新烟区致力于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建立了科技创新体系,整合工商研科技资源配置,不断提高了烟叶科技贡献率。
普洱市烟草公司抢抓机遇,立足于地理区位和自然生态独特环境优势,按照国家局“工业主导、商业主体、科研主力”的要求,与红塔集团在宁洱县勐先乡共同建立了红塔普洱生态烟叶示范基地,并创新性地提出了“1+4=1”合作模式,即由普洱市烟草公司联合红塔集团、云南烟草科学研究院、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和瑞升烟草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充分整合烟草科研力量,在红塔普洱生态烟叶示范基地率先建立了红塔普洱生态烟叶创新园,率先探索出了烟叶资源配置方式改革的新路子。
红塔普洱生态烟叶创新园,是建立在普洱烟叶生态风格特色突出及工、商共同认可的基础上,通过“1+4=1”合作模式,利用普洱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优势,以基地建设为载体、市场需求为导向、生态特色为根本和实现生产服务专业化、科研推广相结合、农工商共赢为目标的创新科技园区,占地45亩,下设三中心两工场。
红塔普洱生态烟叶基地管理中心:内设红塔基地单元办公室和红塔基地单元生态烟叶收购线。红塔集团“51518”战略工程选择确定了具有最好生态环境和适宜生态烟叶生产的普洱新烟区作为优质原料基地之一进行开发建设。管理中心严格按照红塔集团原料需求,工商深度介入,共同分析研究普洱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从品种选择、种植、大田管理、烘烤、收购、调拨、复烤等环节进行科学管理,实现原料供应基地化。
联合科技实验推广中心:内设生物防治室、田间试验室和信息化控制室。按“1+4=1”的资源配置创新模式,充分整合、发挥工商研的优势,围绕红塔集团玉溪卷烟高端品牌原料需求,通过全面推行烤烟GAP管理,为生产普洱生态烟叶开展课题攻关,力争率先在新烟区破解烟叶资源配置方式改革难题,为原料保障上水平做出新贡献。
生物防治室:全面推进普洱烤烟生物防治体系建设。
田间实验室:为田间试验提供快速检测。信息化控制室:实现了烟叶生产主要流程信息化,为新烟区的管理现代化搭建管理平台。
GAP管理体系:在全市推行烤烟GAP管理,建立烟叶生产、加工和销售可追溯体系,实现烟叶从源头到终端的双向可追溯。已通过国家二级认证。为普洱生态烟叶提供了良好农业生产规范。
烟农服务中心:通过对种植专业户,种植合作社进行指导、管理,实现专业化服务、技术服务和物资保障等功能,切实为烟农做好服务。育苗工场:自主创新研发了智能化网室育苗设施,研发了普洱紫岩育苗技术,大大降低了育苗成本,同时又探索培育了玉米苗、香菇等农产品种植,发展循环农业经济,提高了设施利用率,减工降本在大旱之年发挥了极其显著的作用。
烘烤工场:致力于智能化操控的探索,提升烘烤专业化服务水平,提高烟农效益和整体生产水平。
7月18日,普洱市局(公司)及四家联合单位就创造性地提出“1+4=1”工商研协同模式,作为烟叶资源配置方式改革的典范,率先探索出了烟叶资源配置方式改革的新路子,按照要求向国家局科技司作了题为《努力探索生态特色优质烟叶发展之路——关于普洱新烟区“1+4=1”模式推进资源配置方式改革有关情况工作汇报》。汇报从“1+4=1”模式有力推进了原料保障上水平、对推进烟叶资源配置方式改革的积极探索、使工商研合作落到了实处、使科技创新出现新局面、“1+4=1”模式工作思路、工作历程以及2010年度科技项目和重点科技项目等方面作了全面详细的概述,得到了科技司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7月24日,国家局科技司司长金忠理实地调研后赞扬说,普洱的生态环境非常好,种出来的烟叶效果非常好,非常震撼。普洱新烟区已经体现了国家局的“四要”良好作风,理念非常好,措施非常好,效果非常好。GAP管理体系已经做了很好的探索。红塔普洱生态创新园非常有技术含量,工商研深度合作在全国是做得最好的,已从概念走向实际。特别是创新性地提出“1+4=1”的模式,形成了完整的整体,为全国烟草在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方面怎么提高科技含量做出了非常有价值的探索。
副司长张虹在出席普洱生态烟叶开发及工业应用研究专家论坛讲话中也赞扬,普洱新烟区充分发挥区位和生态优势,进一步彰显普洱生态特色烟叶水平,努力打造中国一流生态特色优质烟叶知名品牌,是普洱市烟草专卖局贯彻落实国家局提出的原料保障上水平和技术创新上水平两个方面相关要求的一次具体行动,也符合云南省烟草专卖局提出的战略构想,为全国新烟区开发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在烟叶科技工作方面,探索建设“田间第一实验室”,进行新技术和新成果开发、引进、组装、试验和示范推广,为促进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体现了“以科研指导生产、以生产促进科研”的工作思路。
7月9日,中国烟叶公司副总经理吴洪田考察了宁洱县勐先现代草农业示范区说,普洱新烟区开发是全国近几年最好的,今天看到的烟叶田间长势是我最近几年在国内看到的最好的。普洱新烟区烟叶生产增长速度是全国一流的,为卷烟工业企业“532”、“461”品牌战略作出了自己应的贡献。普洱的生态条件和新烟区建设水平非常高,在全国是少有的。在“三化”内容上红塔普洱生态烟叶创新园给全国烟草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为普洱烟草发展添上翅膀,做出了典范。
普洱烟草人:勇于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创新;善于抓住机遇,破解发展难题;善于整合资源,形成发展合力
一个全新的现代化生态新烟区正在迅速崛起!普洱新烟区的迅速崛起,是国家烟草专卖局、云南省委、省政府以及省烟草专卖局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的结果,她的崛起不仅展现了新烟区在“卷烟上水平”中的有力推动作用,而且为边疆民族欠发达山区的农民带来了脱贫致富的新希望,更有力的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中央“工业反哺农业”、“普惠制”的惠农政策。
为了把普洱新烟区建设成为全国最大最优最具特色的生态烟叶基地,普洱烟草人正在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行业价值观,践行着“利国惠民、至爱大成”的云南烟草核心价值理念,谱写着“原料上水平”的新篇章。
一个种烟起步晚,基础差,缺人才,缺技术,缺资金,人力资源也匮乏的地方,加之今年又遭遇普洱近80年来罕见的大旱,何以能两年实现翻番?人们在问。
深入到普洱市景东、镇沅、墨江、景谷、宁洱、思茅六个种烟县(区)调查,阅看有关文字资料,进行实地查看和访谈,参加“普洱生态烟叶开发及工业应用研究专家论坛”,访问市、县、乡、村干部,以及全国9家普洱烟叶的卷烟工业企业用户、13位参加对普洱生态烟叶进行过评吸的国家级评吸专家以及出席“2010•中国云南国际优质烟叶高级专家论坛的18位国际一流烟叶高级专家,经过比较研究,笔者得出了以下三条经验:
一是勇于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创新。普洱作为一个新烟区,之所以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就是不步人后尘,不走别人的老路,而是敢想敢干,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勐先乡红塔普洱生态烟叶创新园,就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成果。
二是善于抓住机遇,破解发展难题。普洱新烟区紧紧抓住国家发展新烟区的机遇,加快发展,每年增加20万担,两年翻番;再是按照姜成康局长提出的加强对普洱生态烟叶研究的命题,以新思维、大手笔、超常规的措施合力破解烟叶发展方式转变难题。
三是善于整合资源,形成发展合力。普洱新烟区作为缺人才、缺技术、缺资金的一个后进烟区,能够扬长补短,以生态优势为资本,去联合红塔集团,共建生态烟叶示范基地,并主动去联合云南烟草科学研究院、云南省烟草农业研究院以及云南瑞升烟草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形成发展合力,创新性的提出并创造了“1+4=1”的破解烟叶资源方式配置改革的命题,取得了共赢的成效。
普洱作为一个新烟区,也是一个后发烟区,连续两年年增长烟叶20万担,这样的成绩无疑是值得称赞和赞赏的。作为后发烟区,普洱不仅缺人才,尤其是烟草农业科技人才,缺技术、缺资金,但由于决策者的睿智、勇气和魄力,敢闯敢干敢试,勇于创新,善于整合行业内外的资源,积极推行产学研的新形式和新机制,尤其是勐先乡红塔普洱生态烟叶创新园的建立,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和效应。中外专家齐赞扬:新烟区建设,普洱真行!
后来居上看普洱
云南普洱发展生态特色优质烟叶报告之三
全国最具发展潜力的生态烟区——普洱新烟区
面对中国烟草“卷烟上水平”的新战略,面对中国烟草“532”、“461”卷烟品牌发展战略规划,面对全国烟草行业烤烟总量饱和而质量不饱和的现状,面对老烟区的萎缩,她正雄心勃勃,踌躇满志
——题记
普洱烟草人创造的两年翻一番的“普洱速度”,云南第一,全国罕见
2010年11月3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姜成康在全国烟草工作座谈会上指出:“风格体现差异,特色就是竞争力,突出风格特色是新形势下提高质量的主攻方向和重要任务。特色优质烟叶基地开发稳步推进。坚持‘生态决定特色、品种彰显特色、技术保障特色’的工作思路,按照‘风格表现突出、品质特征明显、配方作用独特、资源优势巩固’的要求,云南普洱、临沧、文山、保山、丽江、安徽皖南、四川凉山、河南许昌、湖南郴州、贵州黔西南等一批特色烟区加快发展,深受卷烟工业企业的欢迎,将对知名品牌加快发展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特色品种种植规模不断扩大。”
普洱新烟区建设启动两年,烟叶收购量每年以20万担递增,从2008年的43.1万担增加到2010年的83.1万担,实现了两年翻一番的发展;烟农收入从5.04亿元增长到6.16亿元,增长1个多亿;烟叶税从7719万元增长到1.33亿元,增长5500多万。
两年翻一番的“普洱速度”,不仅成为全省增量最多、发展最快的州市烟区,而且创造了全国增速第一。最值称赞的是烟叶供不应求,在全国烟叶防过热的大背景下,堪称一大奇迹。
两年翻了一番,云南第一,全国罕见。
两年时间,对于历史而言,只是倏然而逝,这一瞬间,普洱凝聚了全部力量,经历了一场浴火重生的洗礼,完成了一次脱胎换骨的蜕变,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奇迹。
目前,普洱烟叶已进入了“玉溪”、“芙蓉王”、“利群”、“苏烟”、“中华”等知名卷烟品牌配方。据统计,省内外卷烟工业企业对普洱烟叶的需求提报量2012年达到195万担,远远超出普洱现有的烟叶生产规模。
普洱具有发展生态特色优质烟叶的天赐优势,光、热、水等自然生态条件与烟叶生长发育规律非常适应,以“林在地边生,烟在林中长”的典型山地形态和生态优势,为生态优质烟叶生长提供了优良环境,全市适宜种烟面积广阔。
普洱种植烤烟的历史悠久。如果从种植土烟算起,应该说从清朝就开始了。而种植烤烟是从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开始的,是云南省实业公司从美国引种推广的,面积有限,时间较短,很快就夭折了。1985年局部地区引种烤烟、香料烟、白肋烟试种成功。烟叶经省烟草工业研究所、玉溪卷烟厂化验、分析,内含物质符合卷烟生产要求,但由于各种条件制约,烤烟生产发展缓慢。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思茅地委、行署的重视和支持下,加大了烤烟试验、示范力度。1992年思茅地区成立烟办和烟草公司,烤烟生产开始起步,当年全区种植面积9121亩,产烟叶332.6吨;到1997年烤烟种植面积156000亩,产烟叶14408吨,产值1.12亿元。1998年以后,国家对烤烟实行控制种植面积、控制收购总量的“双控”政策,以压缩种植面积和产量来提高质量。1999年至2000年烤烟种植面积一直在4万亩上下,年收购量在5000吨左右徘徊。2003年上升到56564亩,产烟叶6000吨;2004年上升到70260亩,产烟叶8250吨;2005年上升到98744亩,产烟叶12030吨;2007年上升到124852亩,产烟叶17157.7吨;2008年上升到16万亩,产烟叶21550吨(43.1万担)。同年,国家烟草专卖局站在烟草行业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调整全国烟叶生产布局、促进中式卷烟发展。作出了新烟区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
2009年,国家烟草专卖局、省委、省政府以及省烟草专卖局正式把普洱列入新烟区进行开发建设。普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抢抓发展新烟区的重大战略机遇,全面掀起了新烟区建设的热潮。并把发展新烟区和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作为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改善山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素质,富民强市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来抓,作为重点骨干产业进一步加大培植力度。制定了《普洱市新烟区建设与发展规划》和《普洱市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五年规划》。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普洱烟草公司在省烟草专卖局、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市烟叶种植收购量新增20万担,达到63.1万担,实现烟农收入5.04亿元,烟叶税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实现1.10亿元。普洱新烟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0年,普洱烟草继续坚持新烟区开发战略不动摇,紧紧抓住发展新烟区的重大战略机遇,紧紧围绕烟草行业“卷烟上水平”的工作方针和战略任务,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打牢发展基础,立足做优做强,积极应对80年不遇特大干旱的挑战,全力夺取了抗旱移栽、中耕管理、烟叶收购“三大战役”的全面胜利,实现了普洱烟草产业的又一个跨越式发展。
从2009年开发建设新烟区以来,普洱市按照国家烟草专卖局总体工作思路,围绕骨干卷烟品牌发展生态特色优质烟叶要求,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开发思路、坚持“四位一体”的开发模式、坚持“生态、特色、优质”的开发目标,紧紧围绕“科学布局、控制规模、主攻质量、突出特色”的工作主线,结合普洱实际,走特色路,打生态牌,努力将普洱建设成中国一流的生态特色优质烟叶品牌。通过实施特色优质烟叶开发重大项目,并取得明显成效。
普洱市特色优质烟叶开发项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原料供应基地化,烟叶品质特色化,生产方式现代化”和“532”“461”品牌发展战略要求,以满足卷烟工业重点骨干品牌原料需求为导向,坚持“提高质量、突出特色、保障供应”的工作方针,构建“基地共建、生产共抓、资源共享、品牌共创、发展共赢”的工、商、研合作新格局,进一步发挥工业主导、商业主体和科研主力的作用,努力推动原料保障上水平,受到烟农、领导、专家和厂方的一致好评。
普洱烟草已基本实现了“三个转变”:烟叶生产从追求数量规模向提质创牌转变,以满足工业一般生产需要向保障重点骨干品牌需求转变,以生产主导向工业需求转变
普洱新烟区建设在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和普洱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各部门团结拼搏,抢抓机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突出重点,有力有序推进新烟区建设各项工作,烟叶生产发展态势良好,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省委书记白恩培、国家局副局长何泽华,以及省局余云东局长等领导的充分肯定。2010年,全市种植烤烟26.5万亩,烟叶生产收购计划83.1万担(含09年丰产烟叶3.9万担,新增计划20万担),按照“择优布局、连片种植、合理轮作”的原则,烟叶生产任务分解落实到6个县(区)、53个乡(镇)、466个村、3452个组、13272户农户,户均种植规模19.97亩,户均承担量59.67担。其中特色优质烟叶开发项目种植面积10.87万亩,计划收购烟叶32万担,安排在景东、镇沅、墨江、景谷、宁洱县。各开发点烟叶质量进一步改善,风格特征更加突出,规模生产和供给对应重点骨干卷烟品牌优质烟叶原料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主要做法是:
第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首先是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认真抓好烟农的宣传动员、组织和发动工作;其次是建立强有力的组织机构和工作领导班子,成立了以普洱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党组书记、局长(经理)田泽华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和副经理杨明任组长的技术执行小组,制定了项目工作方案和技术实施方案,按项目工作方案进行工作分配和人员配置。
第二,工、商、研携手合作,建立工作机制。一是工、商、研精诚合作,推进烟叶资源配置方式改革。二是协调工业企业主动参与、深度介入,积极推进基地建设。景谷、景东、墨江、镇沅四个基地单元分别与浙江中烟、福建中烟、广东中烟、江苏中烟和安徽中烟对口衔接,根据对口工业企业骨干卷烟品牌需求为导向,共同制定烟叶质量目标;围绕骨干卷烟品牌需求,结合基地单元实际情况,开展配套技术研究,加大特色、特需品种的推广种植,生产出满足工业需求的优质烟叶;建立工业主导、商业主体、科研主力的工作机制,积极开展试验、示范研究;建立烟叶质量评价体系,做好烟叶的工业验证工作;工、商协同攻关,解决烟叶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总结基地建设的经验,不断探索工商共建品牌导向基地的新路子,共同打造“玉溪”、“芙蓉王”、“苏烟”、“利群”等卷烟品牌的优质烟叶原料基地,普洱烟叶已成为“玉溪”、“利群”主配方原料。
第三,认真落实各阶段生产技术措施。一是做好特色优质烟叶生产项目区选点及植烟地块规划工作。根据烟区的人口、劳动力、烤房、耕地、交通、水利等情况,优化布局,认真规划特色优质烟叶生产示范地块。二是坚持100%轮作,加大漂浮育苗推广力度,加强落实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强化机械化作业,确保适时移栽,加强大田中耕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实行科学采摘烘烤。三是加强收购管理工作。全面执行全等级对样收购和全等级调拨,严格执行单收、单储、单调,注明特色优质烟身份,实现了政府、烟农、工业企业、公司四满意。
第四,以“特色优质烟叶开发”项目为平台,认真开展区域特色烟叶的开发研究和先进技术的集成推广应用。国家局“典型生态植烟新区特色优质烟叶开发——云南普洱植烟区”课题项目,重点研究普洱植烟区域烟叶质量风格特色及综合配套生产技术,提高烟叶生产水平,改善烟叶质量,打造普洱特色优质烟叶品牌,建立适应中式卷烟发展需要的特色优质烟叶原料生产供应体系,满足卷烟工业企业对烟叶原料的需求。项目在6个县(区)安排27个田间试验点和1个烘烤试验点,均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云南省新烟区烟叶与津巴布韦烟叶比较研究”项目普洱烟区工作、省烟草公司“普洱市不同生态区烟叶质量及配套生产技术研究”课题,也取得了可喜成果。
2009年6月6日,召开“普洱市不同生态区烟叶质量及配套生产技术研究”项目烟叶评吸鉴定会,邀请了9家卷烟工业企业的13位国家级评吸专家,对普洱不同生态区烟叶单料烟内在质量进行评吸。评委会综合评价后认为,普洱烟叶清香型风格比较显著,清甜香特征明显,甜润感较好,香气质较细腻,香气量足、厚实、丰富,透发性好,有飘逸感,柔顺感较强、流畅,有较高的工业使用价值。
此外,2009年度,全市开展了酸性植烟土壤改良示范、砂培育苗试验、漂浮育苗基质替代物研究和新品种比较试验等工作。
2010年的特色优质烟叶开发项目工作在省烟草专卖局、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呈现了高水平谋划、高标准实施、高质量推进的良好发展态势,取得了显著成绩,景东、镇沅、墨江、景谷、宁洱8个特色烟叶项目开发点规模大、起点高、配套全,种植特色优质烟叶10.87万亩,收购烟叶32万担,初显成效,有力带动了全市烟叶生产整体水平的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第一,生产水平取得整体突破
一是烟区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普洱市烟草公司把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同中低产田地改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以烟水工程和机耕路项目为依托,加大项目和资金整合力度,全面开展土地整治,综合配套基础设施,高标准推进基本烟田建设。烟草行业共投入资金16306.46万元,建设烟叶生产基础设施项目4977件(座、台),其中:烟水项目458件,机耕路79条,卧式密集烤房3200座,烘烤工场附属设施2个,烟草农用机械1238台/套。
二是规模化种植水平明显提高。通过土地转让、租赁等形式,2010年全市户均种植规模达19.97亩,较2009年增加8.12亩,户均承担59.67担,较2009年增加24.73担。全市100~500亩连片的360片,种植面积82341亩;500~1000亩连片的16片,种植面积11120亩;1000~1500亩连片的11片,种植面积12933亩;1500~2000亩连片的1片,种植面积1780亩;2000~3000亩连片的1片,种植面积2662亩;3000~10000亩连片的1片,种植面积5090亩。
三是集约化生产组织形式得到提高。根据新烟区建设与发展要求,以烟农种植为主体,积极培育专业化种植大户,探索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全市发展种植专业大户5819户,种植面积14.3万亩;发展种植家庭农场12户、种植面积0.167万亩;发展种植合作社7个,涉及农户152户,种植面积0.325万亩;发展种植专业合作社3个,涉及农户121户,种植面积0.35万亩。全市户均规模19.97亩,比2009年增加8.12亩,大大提高了组织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提高了经营效益。
四是专业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按照“便于管理,用工少,成本低,惠及广大烟农”的建设思路,2010年普洱市成立烟叶生产综合服务中心3个,成立育苗服务社54个,成立机耕起垄服务社89个,成立植保服务社113个,成立烘烤服务社99个,成立预检分级服务社96个。专业化服务水平大大提高,真正做到了减工增效、降本体效。
五是机械化作业比例明显提高。全市2010年新购置各种农机具1170台套,机械化作业比例明显提高,机械深耕面积21.44万亩,占移栽面积的80.88%,比上一年提高8.48个百分点。深耕、起垄、植保机械的广泛应用,缓解了劳动力紧缺矛盾,加快了作业进度,提高了作业质量。
六是先进实用技术到位率明显提高。扩大工场化育苗规模,100%实现商品化育苗,育苗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烟苗整体素质及壮苗率大幅提高;100%实行轮作;2010年全市共送检土样250个,科学确定施肥配方;地膜覆盖面积22.35万亩,占移栽面积的84.35%;土壤改良施肥技术应用取得突破,施用农家肥15.09万吨,比2009年增加3.36万吨。施用面积24.16万亩,占全市移栽面积的91.17%。
第二,创新“1+4=1”模式,破解资源配置方式改革难题
普洱市烟草人经过反复思考、深入调研,按照当前烟草行业“调结构、上水平、保增长”的要求,针对如何适应“532”、“461”品牌发展战略规划、如何推动“原料保障上水平”、如何破解烟叶资源配置方式改革难题,与四家联合单位创新性地构建了“1+4=1”模式,即由普洱市烟草公司联合红塔集团、云南烟草科学研究院、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和云南瑞升烟草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整合烟草工商研各方力量,在宁洱县勐先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建立了红塔普洱生态烟叶创新园,成立了联合科技实验推广中心。“1+4=1”模式的产生,是工商企业在行业发展新形势下,贯彻国家局要求,解决新烟区发展面临的难题,推进资源配置方式改革,保障重点卷烟品牌持续发展的积极探索。“1+4=1”是工商研合作模式的创新,将“工业主导、商业主体、科研主力”的要求真正落到了实处。“1+4=1”模式围绕一个目标、搭建一个平台、成立一个组织、创建一个机制,通过协同创新、共谋发展,推进烟叶资源配置方式改革在新烟区的率先破题,推进新烟区建设科学发展。目前“1+4”合作项目工作正有力有序进行。
实践证明,“1+4=1”是践行国家局“工业主导、商业主体、科研主力”的具体体现;“1+4=1”模式是卷烟工业企业“主动参与、深度介入”工作的落实,促进了优质特色烟叶原料与知名卷烟品牌的协同发展;“1+4=1”模式搭建了科研服务烟叶生产的平台;“1+4=1”模式为进一步彰显普洱生态特色优质烟叶水平,努力打造中国一流生态特色优质烟叶知名品牌,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1+4=1”模式使烟叶资源配置方式改革有了新的突破。随着“1+4=1”模式的切实运行,工商研合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2010年普洱新烟区烟叶田间长势整齐清秀,发育良好,收购烟叶质量好、纯度高,尽管遇上了80年罕见的特大干旱,总体情况仍好于往年,基本实现了“三个转变”:烟叶生产从追求数量规模向提质创牌转变,以满足工业一般生产需要向保障重点骨干品牌需求转变,以生产主导向工业需求转变。
第三,培养了烟叶生产技术队伍
通过项目的实施,加强对技术员和辅导员的技术培训,全市各级生产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整体提高,打造了一支素质高、业务精、作风优良、工作高效的烟叶生产技术推广队伍,培养了一批种烟专业户和技术能手,烟叶种植管理、烘烤水平普遍提高;通过开展烟叶生产技能培训和相关业务知识培训,建立了一支“以烟为主、精于种烟,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烟农队伍,为提高普洱优质烟叶生产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推动普洱市烤烟生产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为普洱的烟叶生产积累了一笔宝贵的经验。
第四,取得了显著效益
实施特色优质烟叶生产项目,普洱烟叶品质逐步提高,经济效益逐步增加,普洱烟叶誉满国内外,普洱种植特色优质烟叶的自然优势、生态优势,正在向烟叶品质优势、效益优势转变。烟农通过种植特色优质烟叶,实现了增产、增质、增收。2010年全市累计收购特色烟叶32万担,完成收购计划100%,其中,上等烟收购18.3万担,占57.2%,较全市大面生产高出2.4个百分点;中等烟收购11.38万担,占35.57%,较全市大面生产高出0.33个百分点;下等烟收购2.32万担,占7.23%。
普洱烟叶生产走过的历程:从跟跑到领跑,从模仿到创新,从学习到创造
把普洱的烤烟生产发展放在云南全省乃至全国的烤烟生产发展中进行对比研究,不难看出,普洱烤烟生产的发展,所走过的道路呈现出三个明显特点:
一是从跟跑到领跑。不说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云南省实业厅烟草推广改进所在几个县选种烤烟,也曾到普洱推广种植的历史,就说上世纪九十年代种植烤烟的事,是发达烟区派出技术人员去指导,派有经验的烟农去传授育苗、移栽、施肥、理墒、封顶打杈、防治病虫害……以至采收、编烟、烘烤、分级……手把手教。
然而今天,普洱市的景东、镇沅、墨江、景谷、宁洱、思茅六个种烟县(区),个个都有了示范区,其中办得最有特色、最好,也是受到云南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人民政府和国家烟草专卖局、省烟草专卖局表扬的是宁洱县勐先红塔普洱生态烟叶示范基地及联合科技推广中心。其做法标新立异。
二是从模仿到创新。如果说,从1992年种植烤烟到2008年这16年间,普洱种植烤烟生产从种到收到烤到交售都是在模仿玉溪、昆明、大理、曲靖、红河等老烟区的成功做法的话,从2009年,普洱被列入新烟区建设以来,2009、2010年的景谷县永平镇烤烟示范基地单元项目的建设就是在超越创新了。国家烟草专卖局“典型生态植烟新区特色优质烟叶开发-云南普洱植烟区”项目,在6个县(区)安排了27个田间试验点和一个烘烤试验点,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了各试验点试验烟叶取样工作。“云南省新烟区烟叶与津巴布韦烟叶比较研究”、“红塔品牌导向的普洱上部烟叶品质及工业验证研究”、“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推广应用”、“砂培育苗示范推广”等试验示范项目,对进一步彰显普洱烟叶特色品质,提高普洱烟叶品牌形象,巩固普洱烟叶市场地位,实现普洱烟叶生产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此外,“普洱市不同生态烟叶质量及配套生产技术研究”项目已经完成。多个科技项目的成果取得原创性的创新成果,不仅在普洱适用,一些创新成果在其它烟区也有积极作用。重要的是大大增强了烟草干部职工、烟区基层干部、烟农科学种烟的意识。
三是从学习到创造。应该承认,作为一个后发地区,作为一个新烟区,普洱从种烟开始一直是向全省、全国的老烟区学习,学习并移植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也有些小的创新和突破。但真正体现出普洱人在发展烤烟上的创造性,是2010年,宁洱县勐先乡红塔普洱生态烟叶创新园的建立及联合科技实验推广中心的建立。权威专家认为,在此有四项在全国是重大突破:一是正式打出了发展生态烟叶的旗号;二是与卷烟工业企业红塔集团共建,工商携手建立生态烟叶创新园;三是创新性地提出并创造了“1+4=1”的发展生态烟叶的新模式;四是率先实现了GAP管理,使烤烟种植生产供应形成了可追溯的机制。不仅勐先的示范区做到,全市26.5万亩烟田都做到,这在全国是第一家,在世界上这样做的也绝无仅有。
普洱积极探索发展生态特色优质烟叶及新烟区建设取得的成效,受到了国家烟草专卖局、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以及省烟草专卖局的充分肯定。2010年8月24日,全省2010年新烟区建设与发展工作会议在普洱市召开。云南省普洱、保山、文山、临沧四个新烟区州市政府分管领导、烟草公司及省烟草专卖局(公司)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了会议。与会人员参观了普洱市宁洱县勐先新烟区基地单元建设规划、基础设施、大田生产、育苗工场、烘烤工场和工商研联合科技实验推广中心,异口同声赞扬:有突破,有创新。有的说,根本没想到!云南省烟草专卖局余云东局长明确提出,新烟区要通过相互学习,统一思想、鼓舞干劲,坚定信心、明确目标,进一步提高新烟区建设水平,充分发挥自然环境优势,全面推进“三化”建设,着力提升质量、着力树立品牌、着力打造特色,努力把新烟区建成全国最具影响力的生态特色烟叶战略基地,打造黄金走廊生态特色烟叶品牌。
在普洱经济发展中,作为支柱产业的是茶、林、电、矿,烟草产值虽在2009年达到5.04亿元,可还排不上。但随着全国“十二五”规划的实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产业发展区域分工的推进,尤其是烤烟种植将从老烟区向新烟区转移,向最适宜区转移,普洱新烟区发展至年产200万担烤烟,加之价格改革和优质优价实行,烟草将有可能成为普洱市的一大支柱产业。
后来者居上,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普洱烟区正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现在,普洱与玉溪、大理、曲靖等老烟区相比,差距较大;就是与其它新烟区相比,也还有一定距离。当然,不必要也不应当在两者之间进行机械类比。但是,可以肯定,只要思路理清,目标明确,扬长补短,发挥独特的生态优势,再加大投入,同时把“1+4=1”的科技威力发挥出来,把人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勇于解放思想,坚持不懈创新,发扬苦干、实干、巧干的精神,怀抱“不到长城非好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凌云壮志,普洱烟草一定能够“后来者居上”!
历史在前进,后来者居上。
记者深入到宁洱、景谷、景东、镇沅、墨江调查,与县、乡、村干部座谈,与烟草职工聊天,访问烟农,了解到不少新典型、新经验、新问题。“自来水修通了、水泥路也修好了、乡亲们的腰包鼓了、摩托车普及了、建好和正在修建的小洋楼随处可见、汽车开进了烟农家里……烤烟产业让全村起了大变化。”这是景东县文龙乡瓦罐窑村杨应生对记者说的话。从普洱烟农、村、乡、县、市的干部,以及烟草职工身上,我们看到普洱新烟区发展灿烂的前景。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用发展的眼光和辩证的眼光来看,普洱新烟区是完全有可能后来居上的!让我们衷心祝福她,并为她鼓掌,为她加油!
(来源:烟草在线专稿 作者:程永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