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典型设施温棚的建造技术
下面以某高效节能日光温棚为例说明其建造技术
一、设施温棚的基本设计参数
某高效节能日光温棚基本性能参数如下。
矢高3.6~3.9米;跨度7.5~8.5米。
前屋面倾角为上沿12°~14°,中部23°~25°;前坡26°~30°,前坡角30°~35°;后屋面仰角为90°+40°=130°或90°+45°=135°。
后墙内侧高度:2.6米(以内地平为±0);后墙外侧在2.6米的基础上作厚50厘米,高1米的女儿墙(以内地平为±0);后墙厚度:地脚1.5米,随高度不断收缩最后收至1米厚。
山墙最高点3.7米或3.9米,前坡和温棚前棚面弧度一致。
后屋面坡长分为以下三种。
一是长后坡温棚:坡长3米(一般在冬季平均温度低于-25℃地区使用)垂直投影1.8米。
二是中长后坡温棚:坡长2.4~2.6米,垂直投影1.2~1.4米。
三是短后坡温棚:坡长1.8~1.6米,垂直投影1~0.8米。
后屋面厚度:后屋面中部草层厚度为70厘米,前沿为20厘米。上覆盖5厘米厚草泥;后屋面外坡度≤10°;后屋面8#铅丝密度间距15厘米;前屋面8#铅丝密度间距40厘米;前屋面毛竹密度间距60厘米。
后沿设一排立柱或不设立柱,平面开间3.6米,立柱面间距3.6米。
材料规格:毛竹的小头直径不小于1.5厘米;铅丝为8#;立柱木质的直径不小于15厘米(小头);混凝土材料为10厘米×12厘米内设4根Φ8钢筋;金属材料为用DN32厚壁管。金属桁架按图纸绘制的前屋面倾角弧度制作。
无立柱温棚桁架材料上沿DN32管材,下沿DN25管材。桁架内高40厘米到底角均匀收缩止25厘米,后屋面上沿DN32管材,下沿DN32管材,桁架内高40厘米,桁架间用Φ10-Φ12的钢筋人字型焊接。
有立柱温棚后沿可设一排立柱,间距3.6米,桁架材料上沿DN32管材,下沿Φ18麻花筋,其他做法同上。
后屋面混凝土预制板宽500毫米、厚40毫米按正规预制件加筋。长度随后屋面坡长。
二、设施温棚的建造技术
(一)后墙体建造
地基下挖50厘米,地槽宽度1.5米,素土夯实30厘米,上用3∶7灰土夯实20厘米至±0.000,处理好地基后在室内地表起去20厘米肥土后,用下层素土打墙至要求的高度,并作外侧女儿墙,待土墙晒干后,若需包砖,可在内外侧用12厘米砖墙包砌,每开间设24厘米砖柱连接,砖柱嵌在土墙内,墙面平整。
(二)屋面金属桁架制作
按图纸要求,在地面做放大样模具,在模具控制下,用要求的材料制作弧型桁架,焊点要牢固。
(三)桁架安装
在后墙体要求的高度上,确定桁架入墙点,桁架要入墙50厘米,在桁架入墙落脚处,做50厘米×50厘米×60厘米的素混凝土支撑,并固定桁架。桁架落地前脚,作支撑点,可用50厘米×50厘米×60厘米的素混凝土地座支撑,也可在前沿做24厘米×24厘米的混凝土地梁支撑。支撑点设预埋件,把桁架前脚固定在预埋件上。
(四)后屋面制作
在最高点东西方向通长设一根50号槽钢,南北方向用DN32管材一头焊在槽钢上,一头搭在墙上,1.8米间距,等距离设置,并在后屋面中部东西方向通长设一根DN32管材,后在桁架上沿东西方向15厘米等间距通长设置8#铅丝,两端在山墙外设地堡固定。在8#铅丝上铺塑料膜,在膜上压麦草,达到要求厚度,草上用5厘米草泥抹平再用3厘米土泥收光或用3厘米草泥抹平后,搭上混凝土盖板。
(五)前屋面制作
桁架固定好后在桁架上沿东西方向40厘米等间距通长设置8#铅丝,两端在山墙外设地堡固定,或在山墙内侧设桁架后,铅丝固定在桁架上。再用细铁丝把8#铅丝固定在桁架的各个接触点上。后用毛竹南北向同桁架平行以60厘米间距等距离设置在8#铅丝上,并固定毛竹和铅丝的所有接触点,形成网络状结构即琴弦结构。
(六)台阶设置
在两端山墙外侧设置台阶踏步,台阶宽度60厘米,高度20~25厘米一阶,内侧留40厘米弧面,台阶用砖混凝土设置。
(七)上塑料膜
塑料膜按实际尺寸粘接后平铺在前屋面上,待太阳晒热发软后,拉紧、铺平后,上沿固定在8#铅丝上,下沿压在土中,左右固定在山墙上。
塑料膜按大小片设置,大片上沿距后屋前沿40厘米,下沿在棚前地脚落地,一般宽度7.5~8米,小片宽度1.5米,前端焊一小筒,内串绳子,和大片重叠10厘米压在大片上,绳子两端固定在东西山墙上,小片后端固定在后屋面上。在建造时,可在后屋面外侧,距前沿20~25厘米处东西方向5米间距设预埋件,东西方向通长设一根Φ6-Φ8钢筋,固定在预埋件上。小片直接固定在钢筋上即可。
(八)草帘上棚
按一米一个草帘布设,用绳子拉帘,每个草帘两根绳,每根绳长度约20米,绳子一端固定在后屋面钢筋上,一端从草帘底部铺设后,再从草帘上面拉回来,活扣固定在钢筋上。
(九)蓄水池设置
一般在日光温棚内应设能容5立方米水的蓄水池一个,使灌溉水提前预热,便于在生产中使用。水池要求:地基及周边要夯实,砂石要洗净,水泥比例适中,拌和要均匀,使其不崩裂,不渗漏水。
(十)挖防寒沟
在温棚前沿外10厘米处,东西向挖一条宽50厘米深1米的沟,沟内填柴草或树叶,或沟内架空,沟上铺树枝秸秆再覆盖薄膜,抹上草泥压实。
(十一)拉防寒裙
有条件时可拉防寒裙。在温棚内前沿处,东西向拉1米宽地膜,距离棚膜10厘米,下边埋入土中,上边挂在铁丝上,也可以用无纺布代替地膜。
(十二)设进出口与缓冲间
1.筑墙时,在一侧山墙北侧,对着室内走道的位置,在高1.5米处,预先横放长1.2米的过木,在过木下挖一个宽0.7米,门槛高0.3米的洞,门框向里倾斜20度,门向外开,可自动关门,门口要严密保温。
2.在山墙门外,建一门向南开的小房间,以缓冲室内外较大温差。为方便管理和运输,一般建在靠近道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