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农药药害发生后的补救措施

农药药害发生后的补救措施

时间:2023-11-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防治指标是根据害虫发生的数量估计可能造成的危害损失而制定出来的。应用防治指标指导施药,可避免使用农药的盲目性。使用保护性杀菌剂,应在病菌侵入作物组织之前施药。因此,每种农药对某种防治对象都有一个有效用量范围。清洗药械的污水应选择安全地点妥善处理,不准随地泼洒,防止污染饮用水源和养鱼池。农药用量任意加大,使烟草容易产生药害。研究农药残留的目的是

(三)农药的安全使用

1.农药科学使用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根据防治对象和农药的性能选择农药。不同类别的防治对象(害虫、病菌、杂草等)对农药的反应各不相同,同一类防治对象中不同种(如某一种害虫或某一种病菌)对药剂的反应也不相同,甚至同种中不同种群或生理小种,对药剂的敏感性也不一样。因此,使用农药首先必须明确防治对象的种类。当一种防治对象有多种农药可供选择时,应选用高效、经济、安全的品种。

(2)根据防治对象的发生情况及环境条件,确定施药适期。防治害虫应按“防治指标”进行施药。防治指标是根据害虫发生的数量估计可能造成的危害损失而制定出来的。应用防治指标指导施药,可避免使用农药的盲目性。防治作物病害的施药适期,大多在病害将要发生或发病初期开始喷药。使用保护性杀菌剂,应在病菌侵入作物组织之前施药。防除杂草可根据药剂性能、作物和杂草不同生育期对药剂的敏感性决定施药适期。如使用触杀性除草剂应掌握在杂草幼苗期施药为宜。

(3)掌握有效用药量,适量施药。农药的有效用药量(或浓度)是通过田间试验获得的,一般要求首次防治效果在90%以上。随着季节、环境条件等的改变,或者防治对象、生长发育阶段的不同施药,要达到同样的防治效果(如90%),其有效用药量也就必然有变化。因此,每种农药对某种防治对象都有一个有效用量范围。

2.农药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配药时,配药人员要戴胶皮手套,必须用量具按照规定的剂量称取药液或药粉,不得任意增加用量。严禁用手拌药。

(2)拌种要用工具搅拌,用多少,拌多少,拌过药的种子应尽量用机具播种。如手播或点种时,必须戴防护手套,以防皮肤吸收中毒。剩余的毒种应销毁,不准用作口粮或饲料。

(3)配药和拌种应选择远离饮用水源、居民点的安全地方,要由专人看管,严防农药、毒种丢失或被人、畜、家禽误食。

(4)使用手动喷雾器喷药时应隔行喷。手动和机动药械均不能左右两边同时喷。大风和中午高温时应停止喷药。药桶内药液不能装得过满,以免晃出桶外,污染施药人员的身体。

(5)喷药前应仔细检查药械的开关、接头、喷头等处的螺丝是否拧紧,药桶有无渗漏,以免漏药污染。喷药过程中如发生堵塞,应先用清水冲洗后再排除故障。绝对禁止用嘴吹吸喷头和滤网。

(6)施用过高毒农药的地方要竖立标志,在一定时间内禁止放牧、割草、挖野菜,以防人畜中毒。

(7)用药工作结束后,要及时将喷雾器清洗干净,连同剩余药剂一起交回仓库保管,不得带回家去。清洗药械的污水应选择安全地点妥善处理,不准随地泼洒,防止污染饮用水源和养鱼池。盛过农药的包装物品,不准用于盛粮食、油、酒、水等食品和饲料。装过农药的空箱、瓶、袋等要集中处理。浸种用过的水缸要洗净,集中保管。

3.农药使用对环境有影响吗?

施用农药时,一般只有10%的农药黏附在作物上,其余约90%的农药通过各种方式向环境扩散,易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污染。随着农药使用量的增加以及滥用、误用农药,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已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农药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大气、水域和土壤等生态环境的影响。农药施用过程中,粉剂农药的粉尘、烟剂农药的有毒气体会随风飘浮在空中污染空气;施在农田、森林里的农药,也会随着雨水冲刷或灌溉水排放进入江河湖泊,破坏水质,甚至直接污染饮用水及水产品;农药除直接施入土中外,附着在作物及散布于大气中的药剂也会随雨水淋入土中,对土壤造成污染。

(2)对天敌的影响。化学农药在杀灭有害生物的同时,也会杀伤大量的天敌,破坏了生态平衡,在施药后的一段时期,可能发生害虫的再猖獗,从而导致生态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下降。

(3)滥用农药对养蜂业、家蚕业和渔业的影响。蜜蜂、家蚕均属于昆虫,多数杀虫剂对蜜蜂、家蚕有较强的杀伤作用,鱼类生活在含有毒物质的水域内,也易出现一系列生理病态,导致死亡。

(4)生物富集作用。生物体从生活环境与食物中不断吸收的低剂量物质,逐渐在体内积累浓缩的过程,也称为生物浓缩。生物富集农药能力的大小,与农药的性质及生物物种有关。

(5)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是调节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农药的使用对土壤生物有一定的影响。使用农药后地表几厘米土层内农药浓度一般可达到几毫克/千克,此浓度通常对土壤微生物总活性影响不大或是短暂的,但施用熏蒸剂和某些药剂时,对一些与土壤肥力有密切关系的敏感性菌种,如硝化菌、固氮菌、根瘤菌等仍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多数农药在正常用量下对蚯蚓无影响,但一些有机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蚯蚓毒性很大,而且在蚯蚓体内有蓄积作用,在整个食物链中,蚯蚓是鸟类的食物来源之一,在土壤生物与陆生生物之间起着传递农药的桥梁作用。

4.为什么严禁随意提高农药使用量?

施用农药时,任意提高农药使用量,会带来很多副作用。

(1)农药用量任意加大,使烟草容易产生药害。药剂浓度若超过烟草所能忍受的最大浓度,就容易导致药害的产生,轻者减产,重者可导致绝收。

(2)加大用药量能增强有害生物的抗药性。长期使用高药剂浓度的农药,选择压力加大,诱发有害生物抗性不断增加,使防治难度加大。

(3)增大药量,会浪费药剂,加大生产成本。

(4)增加施药人员中毒的机会。

因此施用农药时,应选用最低的有效浓度,不可盲目提高药液浓度。

5.哪些气候条件对农药药效有影响?

气候条件可以直接影响药剂性能的发挥,能使药效提高或者降低,能够较显著影响药效的气候条件有温度、湿度、光照、降雨、风以及土壤含水量等。

6.温度条件是如何影响农药的药效的?

温度是影响农药药效的重要因素,在一定范围内,温度的升高能够增强害虫的活动能力,并增强其呼吸频率,提高了害虫与药剂的接触概率,有利于药效的发挥;而对负温度系数的药剂(即随着温度的降低药效提高的药剂),则效果相反,如氯氰菊酯和鱼藤酮。另外,温度同时还影响着药剂代谢速度和挥发能力,有时会明显降低药效,可见适宜温度可以使农药发挥良好的药效。

7.湿度条件和降雨是如何影响农药的药效的?

湿度主要影响药剂的水解速度,而且湿度大易造成结块;下雨易造成叶面药液流失,从而影响药效,还可能造成一些药剂产生药害。

8.光照条件是如何影响农药的药效的?

有些农药见光易分解,从而降低了药效,缩短了施药后的持效期;也有一些农药在光照较强的情况下,药效提高,如氟磺胺草醚等,会因施药后光照的增强而提高药效。

9.农药使用时出现问题怎么办?

农药使用时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1)药效差。要将药品及时送到农药检验单位检验。

(2)产生药害。药剂对叶面产生明显药害症状的,要增施肥料,来减轻药害程度;对于抑制植物生长的除草剂药害,可喷洒赤霉素来缓解。

(3)发生农药中毒事故。要及时采取急救措施或送医院抢救。

10.雨季如何使用农药?

夏季多雨季节正是烟草病虫害多发期,所以施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用速效性农药,施药后几小时即可发挥作用。

(2)选用内吸性农药,使作物很快吸收药剂。

(3)改进施药方法,可适当应用拌毒土法将农药施入烟株根系土壤中。

(4)在药液中加黏着剂,如洗衣粉、皂角液等,以提高叶面的附着药量。

11.什么是农药残留和农药残留量?

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生物体、农副产品和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残存的数量叫做残留量,以每千克样本中有多少毫克(或微克、纳克等)表示。农药残留是使用农药后的必然现象,只是残留的时间有长有短,残留的数量有多有少,但残留是不可避免的。研究农药残留的目的是通过合理用药以减少农药残留量和残留农药对人类和环境、生态系统的不良影响。

12.农药残留有什么危害?

农药使用后,残存的农药主要在农副产品和环境中,其危害也就体现在这两方面。

(1)对农副产品的危害。大多数农药按照推荐的剂量、施用方法和时间、使用次数,农副产品中农药残留量不会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即不会产生危害性。但是事实上农药残留量超过标准(即允许的量)仍时有发生,其原因:①未按规定施药,造成农药过量残留。②农药残留量为农药原体及其有毒代谢物和杂质的总残留量,如普通六六六中含杂质乙体六六六;2,4,5-涕中剧毒杂质二英、滴滴涕代谢物滴滴依;杀虫脒代谢物4-氯邻甲苯胺等,所以残留的时间很长。③残留农药可以通过食物链富集到农畜产品中,例如滴滴涕、六六六,我国早在1983年就停止生产和使用了,而过去残留在环境中极微量的滴滴涕和六六六,至今仍会通过食物链富集到畜禽体内。

(2)对环境的危害。喷洒的农药除部分落到作物或杂草上,大部分落入土壤中或漂移落至施药区以外的土壤或水域中;土壤杀虫剂、杀菌剂或除草剂直接施于土壤中。这些残留在土壤中的农药,虽不会直接引起人畜中毒,但它是农药的贮存库和污染源,可以被作物根系吸收;逸失大气中,可被雨水或灌溉水带入河流或渗入地下水。涕灭威、克百威、莠去津、甲草胺、乐果等在水中溶解度较大的农药,更易被雨水淋溶而污染地下水。有的地区地下水温低、微生物活动弱,被渗进来的农药分解缓慢,如涕灭威需2~3年才降解1/2。

残存在土壤中的农药,还可能对后茬作物产生药害。如酰脲和咪唑啉酮类除草剂在土壤中残留时间很长,有的品种可达2~3年,若连年施用会在土壤中累积,极易对后茬敏感作物产生药害。

13.什么是最大允许残留限量?

最大允许残留限量是指供消费的食品中可允许的最大限度的农药残留浓度。它是一种从食品卫生保健角度考虑,防止遭受残留农药引起毒害的安全措施。某种食品中某一农药允许的残留含量标准是有法律意义的。它是根据医学科研单位提出的允许含量,考虑到农业、经济、外贸、政治等方面的因素而制定的,并经过国家有关部门共同批准后实施。

14.确定农药的安全间隔期有何实际意义?

农药的安全间隔期是指农作物最后一次施药的时间距离收获的天数。有些农药的性质稳定,如使用时间不当,则会在作物收获期前不能完全分解,而使一部分毒性高的农药残留在农产品内,甚至会使农产品不能食用或发生中毒事故。因此,确定安全间隔期,是最大限度地避免农产品的农药残留,减少残毒的重要环节之一。

15.影响农药在土壤中残留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农药在土壤中残留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农药的种类不同,其理化性质不同,在土壤中的残留情况也不同。在同一类农药中,挥发性大的、易分解的、水溶性高的、用量少的、浓度低的农药在土壤中消失速度快,残留就少;反之,残留就多。在同一农药的不同剂型中,残留情况也不同,如可湿性粉剂比乳剂和颗粒剂消失速度快,残留也少。

(2)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如酵母菌可使某些农药还原成无毒的氨基化合物,所以土壤中酵母菌数量越大,这类农药的残留期越短。

(3)土壤的性质和性状。偏碱性的土壤,农药易消失,残留就少;潮湿的土壤比干燥的土壤残留低;土壤耕翻后或没有植物覆盖的土壤表面的农药残留则少。

(4)气象条件。降雨量大和温度高,农药易挥发、分解或流失,残留就少。

16.残效和残毒是不是一回事?

残效是指农药施用后,其有效成分对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毒力效果所持续的时间,残效期长,说明该农药保持毒性作用的时间长;残毒则是指农药在环境及农产品中积累后,对人类或有益生物所产生的毒害。因此,残效所反映的是对有害生物的毒害作用,而残毒反映的是对人和有益生物毒力的大小。

17.怎样根据残效期的长短合理用药?

根据农药残效期的长短,适时安排施药时机,可以充分发挥农药的药效。残效期短的农药,用药适期的选择要严格些。残效期长的,用药时间可提前一些;残效期短的,则稍微晚些用药较好。安排施药次数有时也要考虑到农药残效期,残效期长,打药次数可相应地少些。但是,施药时不要一味地选择残效期长的农药,要根据烟草不同的生长时期而定,烟株接近成熟时,不应选用残效期长的农药。

18.什么是农药混用技术?有什么优缺点?

农药混用技术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农药在田间使用时混配在一起施用。而为使用方便,由工厂加工制备出的含两种或两种以上有效成分的农药制剂叫做农药混剂。绝大多数农药的防治范围是有限的,一般只针对一种或几种病虫害发挥作用,而在烟草整个生长期内可能同时发生不同类别和不同品种的病虫害,农药混剂可一次用药兼治几种同时发生的病虫害,也可以防止和克服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合理混用农药是充分发挥药效、节省劳动力、降低成本、及时防治的重要手段。

19.农药混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混用品种之间不能发生不良化学反应(如水解、碱解、酸解或氧化还原反应等),也不能影响农药的物理性状(如使乳化性、悬浮率降低等)。

(2)不同农药品种混用后,不能使烟草发生药害。

(3)农药混合后,不增加毒性,保证对人、畜安全。

(4)混用要合理,农药混用是为了省工省时,提高经济效益,如制成混剂后,使成本提高,是不可行的。

(5)注意农药之间的拮抗作用,能够保证正常药效或增效。

20.农药混用类别有哪些?

农药混用产生的效果原因是复杂的,目前,都是按照扩大防治范围型、消除抗药性型、增加药效型而混用,主要类型如下:

(1)杀虫剂混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杀虫剂混配而成。我国已应用的杀虫混剂品种有甲敌粉、乙敌粉、辛敌乳油、复果等。对于混剂应严格管理,避免粗制滥造。

(2)杀虫剂与杀菌剂混用。由一种或多种杀虫剂与一种或多种杀菌剂混配而成。我国已应用的混用剂有啶虫脒加甲基硫菌灵、敌杀死加嘧肽霉素等,多数都是现用现配。

(3)杀虫剂与除草剂混用。由一种或多种杀虫剂与一种或多种除草剂混配而成,品种较少。

(4)杀菌剂混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杀菌剂混配而成,品种较多。我国应用的混剂品种有拌种双、甲霜灵锰锌等。

(5)杀菌剂与除草剂混用。由杀菌剂与除草剂混配而成,品种较少。

(6)除草剂混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除草剂混配而成,品种很多。我国主要应用配方有百草敌加2,4-滴丁酯在小麦田应用,莠去津加杜耳、莠去津加2,4-滴丁酯在玉米田应用等。

(7)植物生长调节剂混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植物生长调节剂混配而成,品种较少。

(8)农药与化学肥料的混用。由不同类别的农药与不同类别的化学肥料混配而成,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较快,已出现的品种也较多,如杀草丹与化肥混拌或杀草丹加呋喃丹再加尿素等混用。

21.农药制剂为什么不能随便混用?

(1)有些农药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应,致使烟株出现药害。

(2)常用农药一般分为酸性、碱性和中性3类,农药混用不当会发生酸碱性反应。

(3)有些农药混合会破坏乳剂稳定性,例如含钙的农药石硫合剂等,一般不能同乳剂农药混用,也不能加入肥皂。

(4)杀菌剂农药不能与微生物农药混用,杀菌剂农药对微生物有直接杀伤作用,若与微生物农药混用,微生物即被杀死,微生物农药因而失效。

22.农药和肥料能混用吗?

不同类别的农药与不同类别的化学肥料混配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较快,已出现的品种也较多,农药和肥料混用时,往往会随着其成分的改变而产生不同效果。因此,在进行混配使用前必须详细地阅读、研究产品说明和注意事项,根据土壤肥力含量与病、虫、草害程度做出正确的选择。农药和肥料混用一定要当心,只要掌握了科学的使用方法,追肥也好,除草、杀虫、灭菌也好,就一定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23.农药用完后空瓶或包装应如何处理?

农药使用完后,盛药的空瓶、空桶、空箱及其他包装,一般都沾污了农药,若处理不当,就可能引起中毒事故。因此,要注意以下几点:

(1)禁止乱丢乱放。田间喷药后,切不可把空药瓶丢在田埂路边。空容器或包装品随时集中、清点,由保管农药的人收藏。

(2)统一回收利用。有些可以再利用农药的包装物,应主动回收,由有关部门清洗处理,再送给农药厂。切忌:任何农药包装放食品或人体可接触的物品等。

(3)集中焚烧。回收利用价值不大的,要集中焚烧,不能当做燃料,防止有害物质扩散。

24.残剩农药应如何进行处理?

残剩农药是指农药空包装容器中所残剩的或沾附在容器壁上的农药、施药器械中未喷净的剩余药液或药粉。首先,空包装瓶(袋)中的残剩农药,应在最后一次配制喷洒液时,采用“少量多次”的方法,用清水冲洗3~5次,将冲洗液全部倒入喷雾器中。其次,是采用深埋办法,选择离生活区较远且地下水很深的地方,挖不浅于1米的坑,将包装容器投入坑内,捣碎、填土踏实。

25.施用农药后的田块应怎样管理?

施药后的烟田,烟株、杂草上都沾附着一定量的农药,一般需要经4~5天后才会消失大部分,有些化学性质较稳定、降解速度较慢、毒性又高的农药,则需要更长一些时间。因此,施过药的田块,在规定时间内不得入内从事各种劳动活动等,以防沾染农药引起中毒。对施过药的田块,特别是施过毒性较高的农药,应插牌标明“已喷农药,××天内不得入内”字样。

26.撒毒土的防毒要点是什么?

田间撒施毒土,因农药吸附在细土中,污染比喷雾或喷粉为少,但仍须注意防毒。首先,配制的毒土湿度要适中,一般以手捏成团、手松开后能自然散开为较好。毒土过干易造成粉尘飞扬,过潮则撒布不匀,影响药效。其次在撒施时,人要位于上风方向,向下风方向撒施。数人同田撒施时,两人间要相距5米,排成梯形前进。这样施药人员不在自己施药区行走,也不会相互污染。

27.什么是农药的毒性?农药的毒性怎样划分?

农药对人、畜、禽及其他有益微生物产生的毒害作用,称为农药的毒性。

农药一般都是有毒的,其毒性大小通常用对试验动物的致死中量、致死中浓度表示。我国农药的毒性分级标准为4级,即剧毒、高毒、中等毒和低毒。

28.什么是农药中毒?分为哪几类?

由于农药的作用使高等动物的生理机能受到明显抑制或破坏,乃至发生生命危险,这便叫农药中毒。根据中毒时间长短分为急性中毒、亚急性中毒、慢性中毒。急性中毒是指人体一次口服、吸入或皮肤接触摄入较大剂量的农药后,在24小时内出现的中毒症状,中毒潜伏期较短;亚急性中毒是指入体摄人较低农药剂量,在24~48小时内出现的中毒症状,中毒潜伏期较长;慢性中毒是指人体长期、连续低剂量摄入农药,农药在人体内积累而产生的中毒症状,这种中毒症状出现缓慢,病程较长,一般3~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诊断困难,一经出现症状,已难以挽救。

29.哪些人不能参加施药工作?

田间施药人员必须是工作认真、身体健康的青壮年,并经过一定的技术培训。下列人员不能参加施药工作:

(1)少年和老年人。少年身体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尤其是神经系统尚未完善,而老年人生理机能逐渐减退,这两种人对农药的耐受力、解毒力都比较差。施药人员最好是年龄在18~50岁之间。

(2)为保护妇女、胎儿和婴儿的身体健康,禁止月经期、怀孕期、哺乳期妇女参加。

(3)患精神病和皮肤病者、皮肤破损者、农药中毒尚未完全康复者、体弱多病者,一律不能参加施药工作。

30.如何进行施药人员的个人防护?

施药人员打药时必须戴防毒口罩,穿长袖上衣、长裤、鞋和袜子。在操作时禁止吸烟、喝水、吃东西,不能用手擦嘴、脸、眼睛,绝对不准互相喷射嬉闹。每日工作后喝水、抽烟、吃东西之前要用肥皂彻底清洗手、脸,用清水漱口,有条件的应洗澡。被农药污染的工作服要及时换洗。操作人员如有头痛、头昏、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立即离开施药现场,脱去被污染的衣服,漱口,擦洗手、脸和皮肤等暴露部位,及时送医院进行治疗。

31.施药人员的工作时间应如何安排?

施药人员不论防护多么好,也会或多或少地受到农药的污染,如时间过长,同样可能导致中毒,为确保施药人员的安全,必须规定一定的工作时间。据室内和田间试验测定及中毒事故实地调查的结果表明,施药人员在田间打药的实际时间应是:一天不超过6小时,连续施药3~5天应休息1天;使用背负式机动喷洒机具,需两人轮换;使用高毒农药时,每天工作还应适当短些,并安排两人轮换;在炎热高温季节施药,由于农药挥发快,田间空气中农药浓度大,加之人体散热时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农药经皮肤和呼吸道吸入多,产生中毒的机会增加,所以禁止在高温期间(中午)打药,一般安排在早晚进行。

32.施药人员在打药期间为什么不能饮酒?

施药人员在打药期间饮酒,很容易导致农药中毒,这是因为:

(1)饮酒后,人的神经系统受到较强刺激,毛细血管扩张,汗腺孔张大,增加了农药通过皮肤吸收的量。

(2)饮酒后,人的血液循环加快,吸入的农药很快就会被运送到全身,中毒作用来得快。

(3)饮酒量稍多,人兴奋,思想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违章操作,造成失误,引起中毒。因此,施药人员在打药期间禁止饮酒。

33.为什么施药人员在打药过程中严禁吸烟、喝水、吃东西?

在打药过程中,口腔、鼻腔和手都容易受到农药的污染,如果这时手拿烟吸、拿食物吃或喝水,农药也会随着进入体内,从而引起中毒。同样道理,也不能用手擦汗、擦脸、揉眼睛。工作休息或工作完毕后,一定要彻底清洗脸和手,用清水漱口,然后才可喝水、吸烟、吃东西。

34.农药中毒事故为什么多发生在高温季节?

据卫生部门调查,每年在7—8月的高温季节发生的农药中毒事故约占全部中毒事故的90%,其主要原因有二:其一,7—8月是烟草生长旺季,也是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最多的季节,农药中毒的可能性增加;其二,这个季节的天气很热,施药人员往往不愿使用皮肤防护用品,皮肤暴露面积大,被农药污染的机会多。天气热,人体的散热机能增强,皮肤的毛孔张开度大,血流加快,血液循环量增加,因而易吸收药剂,发生中毒。为此,在7—8月高温季节施药,应选在早晚凉爽时间进行。

35.田间施药为什么要做好皮肤保护?

农药施用过程中,容易通过皮肤进入人体内,尤其经皮毒性比较大的农药,进入皮肤后很容易引起中毒。因此,在施药过程中,要注意不要污染皮肤,据调查,目前90%的农药中毒事件是农药由皮肤进入人体而引起的,所以,施药过程中千万不要赤膊上阵,要穿戴防护服,不要让皮肤露在外面。

36.农药从哪些途径进入人体引起中毒?

农药进入人体主要有3条途径:

(1)经皮肤进入。喷药人员或其他直接接触农药的人员,皮肤受农药污染是引起急性中毒的主要原因。

(2)经呼吸道吸入。超低容量喷雾,药液浓度高、雾粒细,比常规喷雾吸入量多。在常温下容易挥发成气体的农药,吸入后危险性更大,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必须十分注意安全。

(3)经消化道进入。食品中的残留农药能随食物进入消化道,如果农药过量残留就会引起中毒,可表现为急性中毒,也可引起慢性中毒。

37.施用农药过程中,引起农药中毒主要有哪些原因?

(1)施药人员选择不当,不注意个人防护。

(2)配药不小心,药液污染皮肤,又没有及时清洗,或药液溅入眼内。人在下风配药,吸入农药过多。甚至有人用手直接拌种,拌毒土。

(3)喷药方法不正确,如下风喷药,或几架药械同田、同时喷药,又未按梯形前进下风侧先行,引起粉尘、雾滴污染。

(4)发生喷雾器漏水、冒水,或喷头堵塞等故障时,徒手修理,甚至用嘴吹,农药污染皮肤或经口腔进入人体内。

(5)连续施药时间过长,经皮肤和呼吸道进入体内的药量较多,加之人体疲劳,抵抗力减弱。

(6)施药过程中吸烟、喝水、吃东西,或是施药后未洗手、洗脸就吃东西、喝水、吸烟等。

以上列举的几种情况,不管哪个环节疏忽,都有可能发生农药中毒,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38.农药中毒后有哪些不良反应?

由于不同农药中毒作用机制不同,所以有不同的中毒症状,一般表现为恶心呕吐、呼吸障碍、心搏骤停、休克、昏迷、痉挛、激动、烦躁不安、疼痛、肺水肿、脑水肿等。为了尽量减轻症状和死亡,必须及早、尽快、及时地采取急救措施。

39.农药中毒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1)尽快脱离中毒现场,中止毒物的继续吸收。

(2)解毒治疗,给予解毒剂,拮抗、解除或加速排出已进入机体内的毒物。

(3)对症治疗,控制病情发展,减轻或解除各种症状,其目的是促进受损害的器官恢复正常功能。

(4)支持治疗,保护或增强中毒者的抵抗力,提高自身抗毒能力,促进早日恢复健康。

40.发现农药中毒患者应怎样进行抢救?

(1)对于皮肤中毒者,应立即脱去其被污染的衣裤,迅速用温水冲洗干净,或用肥皂水冲洗(敌百虫除外,因敌百虫遇碱后会变为更毒的敌敌畏),或用4%碳酸氢钠溶液冲洗沾药的皮肤。若眼内溅入农药,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20次以上,然后滴入2%可的松和0.25%氯霉素眼药水,疼痛加剧者,可滴入1%~2%普鲁卡因溶液。严重者送医院治疗。

(2)对于吸入引起中毒者,立即将其带离现场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并解开衣领、腰带,保证呼吸畅通,除去假牙,注意保暖,严重者送医院抢救。

(3)对于经口引起中毒者,应及早对其引吐、洗胃、导泻或对症使用解毒剂。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①引吐。先给中毒者喝200~400毫升水,然后用干净手指或筷子等刺激咽喉引起呕吐。用1%硫酸铜溶液每5分钟喂一匙,连用3次。然后用浓食盐水、肥皂水引吐。再用中药胆矾3克、瓜蒂3克研成细末一次冲服。砷中毒用鲜羊血引吐。引吐必须在人的神志清醒时采用,人昏迷时绝不能采用,以免因呕吐物进入气管造成危险,呕吐物必须留下以备检查用。

②洗胃。引吐后应早、快、彻底地进行洗胃,这是减少毒物在人体内存留的有效措施,洗胃前要去除假牙,根据不同农药选用不同的洗胃液。神志清醒者,自服洗胃剂;神志不清者,应先插气管导管,以保证呼吸道畅通,要防止胃内物倒流入气管,在呼吸停止时,可进行人工呼吸抢救;抽搐者应控制抽搐后再进行洗胃;服用腐蚀性农药的不宜采用洗胃,引吐后,口服蛋清及牛奶等以保护胃黏膜;最严重的患者不能插胃管,只能用手术剖腹洗胃,这是在万不得已时才可采用的措施。

③导泻。毒物已进入肠内,只有用导泻的方法清除毒物。导泻剂一般不用油类泻药,导泻可用硫酸钠或硫酸镁30克加水200毫升一次服用,再多饮水加快导泻,避免镁离子大量吸收加重了呼吸抑制。磷化锌中毒不能用硫酸镁。

41.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急性中毒的症状是什么?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品种,大多数对人的毒性较小,易导致人们放松警惕,生产、贮运、使用时忽视应有的防护措施。短期内接触较大量的菊酯类农药后,可引起以神经系统兴奋异常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中毒。中毒较轻者表现为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精神萎靡、流口水、视物模糊、睡眠不好和肌肉震颤等。严重中毒者可有频繁抽搐、意识不清、肺水肿等。皮肤接触药剂后,可发生皮炎,表现为栗红色或暗红色丘疹,并瘙痒,少数中毒者有荨麻疹样。

42.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急性中毒怎样救治?

菊酯类农药急性中毒的治疗,首先应脱离有毒环境,脱去被污染的衣服,用肥皂或2%~4%碳酸氢钠(小苏打)水溶液清洗污染的皮肤。经口中毒者应立即催吐,用2%~4%碳酸氢钠溶液或清水洗胃。菊酯类农药中毒至今还没有特效解毒药,主要是对症治疗。应该强调提出的是,菊酯类农药急性中毒时的抽搐,用常用的镇静药、解痉剂的效果不佳,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刺激、加强护理、防止意外伤害十分重要。

43.什么是农药药害?

农药都具有某些生物活性,如对烟草有刺激、抑制或毒杀等作用,农药对烟草表现出的这些生物活性,凡是不符合人们希望的,影响到农产品的产量或品质的现象,就称为农药药害。

44.常见药害有哪些种类?

农药不正确使用后,会使烟草出现不同程度的药害,根据药害出现时间的快慢,可分为急性药害和慢性药害两种。急性药害指在施药后几个小时至几天内表现出异常现象,急性药害表现症状明显,如器官脱落、枯萎、褪色,甚至死亡等;慢性药害指在施药后较长一段时间内才表现出异常现象,慢性药害往往隐蔽性强,表现症状不明显,多数在烟草生长末期才有所表现。

45.造成烟草药害的因素有哪些?

(1)农药选用不当。如由于农药标签不清或记错药名或认为只要是除草剂什么草都能用,往往会造成严重药害。

(2)农药浓度不当。农药使用浓度越大,越易产生药害。

(3)农药稀释不均匀。当喷到烟株上时某些部位浓度过大,产生药害。

(4)残留药害。由于长期连续使用某一种残留性强的农药,或由于逐年累积而产生药害。

(5)飘移药害。使用农药时粉粒飞扬或雾滴飘散会对周围敏感作物产生药害。

(6)烟草的品种和生育期不同。烟草的品种和生育期不同,对药剂的敏感性也不同。

(7)环境因素对农药的影响。一般气温升高,农药的药效增强,药害也容易发生。

46.从农药施用技术方面怎样预防烟草产生药害?

防止烟草药害的发生,关键在于科学、正确掌握农药的使用方法,正确掌握药剂的使用方法和技术是防止药害发生最关键的一步。

(1)称取药量要准,使用浓度要准,施用药量要准,配置的药液要均匀。

(2)稀释农药的水质要好,特别是乳油农药所用的稀释水,要选用江、湖、河水,不能用井水和污水。

(3)农药混合要科学合理,连续使用要注意间隔时间。

(4)正确掌握施药时间和气温等天气情况。施药一般在上午8—11时、下午3—7时为最佳。

农药能够有效地防治各种烟草病、虫、草害,但若施用不当,技术掌握不严,防治目标不明确,药剂特性不清楚等,也可能造成药害,所以在施用过程中要十分注意。

47.作物药害如何识别?

农药在烟草上发生药害,包括病害因素、缺肥因素及生理障碍等多种因素,因而鉴别难度增大。判断烟草是否发生药害,首先考虑烟株是否在施药后短期内出现异常症状,核实所用药剂品种、使用时期、用量与用法是否正确;其次调查邻近用药烟田是否有相同症状;最后熟悉烟草病害、药害和营养缺乏的症状及发生规律,加以区别。总之药害的鉴别诊断是复杂的。一靠经验,二靠手段,不能凭空猜测。

48.药害出现后应怎样缓解?

烟草产生药害时,若药害过重造成烟株不能恢复生长,只有补种或改种其他作物,药害较轻时可采取以下补救措施:

(1)对于触杀型等除草剂产生的药害,通常追施化肥等可恢复烟株的生长。

(2)用于土壤处理的除草剂药害,可通过灌水、排水、松土等措施,加速除草剂的降解,尽量减少残存除草剂的药害。

(3)激素型除草剂造成的药害,使用赤霉素或草木灰、石灰、活性炭等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药害症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