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国小麦生产趋势
1.中国小麦生产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小麦总产量最高的国家,小麦产量是世界总产量的15.35%;种植面积最高达到450000千亩,占世界小麦总种植面积的13.3%;是单产较高国家,平均单产达到285千克/亩(见表1)。
表1 2005年中国小麦主产区生产情况
中国小麦的主要产区在河南、山东、河北、安徽、江苏、四川等地。从表1可以看出,河南、山东、河北3省是中国小麦生产大省,其小麦产量占到全国小麦产量的50%以上。由于种植优质专用小麦效益比常规品种高出10%~20%,近年来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全国优质专用小麦面积已达106999.5千亩,占总播种面积的34%。河南、山东、河北等小麦生产基地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的生产,3省优质专用小麦面积占全国58%。
2.中国小麦生产特点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中国小麦生产情况见表2。
表2 近年来中国小麦生产情况
由表2可以看出,近年来中国小麦种植面积减少,产量有逐年下降的趋势,2004—2005年间稍有提高。小麦减产的主要原因有:小麦需求减弱,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中国小麦人均消耗量逐年下降,库存量庞大。比价效益较低,由于其他竞争性农产品价格相当好,导致小麦播种面积下降,如玉米价格上扬,农户将增加玉米播种面积;水资源匮乏,制约了以北方生产为主的小麦生产。为了缓解国内小麦供过于求的局面,政府逐步减弱对小麦保护价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南方劣质小麦,取消了保护价格,因而种植面积减少。近几年,中国的小麦需求基本在1亿吨以上,2002年虽然有所下降,但仍达到1.056亿吨,并且进口量相对较低,供需缺口体现在国内库存不断减少上。
国内小麦生产的另一种趋势是种植结构调整,优质小麦产量不断增加,但与国际优质麦相比仍存在许多差距和制约因素。中国生产面包用强筋小麦,虽然面筋含量不低,但筋力不强;而弱筋小麦则主要存在蛋白质含量偏高和延伸性不足等问题;对中筋小麦(适于做中国以及东亚地区传统主食,如馒头、面条等),研究不系统;由于盲目追求面积的扩大,种植地区和栽培条件不当,导致品质不稳定,多数品种稳定时间差距可达2~3倍。中国优质小麦的生产规模除优质弱筋麦外,总量上已超过需求量,但是优质小麦转化成优质专用粉的还不足生产量的1/3。
我国的小麦生产还存在不少问题。优势区域基本形成,但质量不稳,结构、规模不够合理。中国小麦生产分布广泛,除海南省和港、澳、台地区以外,其他30个省(区、市)均有小麦种植,但生产区域相对集中,其中黄淮海麦区所占比重最大。随着中国专用小麦优势区域发展规划的实施,已经构成了黄淮海专用小麦优势产业带、长江下游专用小麦优势产业带、大兴安岭沿麓专用小麦优势产业带。中国小麦生产区域布局更趋合理。但中国商品小麦质量不稳。由于地区差异较大,种植分散,标准化生产技术普及率低,农民生产过程中重品种、轻管理,使专用小麦的品质潜力不能充分发挥,加上混收、混储、混销,影响了商品小麦质量的稳定。中国现有小麦品种品质类型偏多,既缺少制作面包的强筋小麦,又缺少制作饼干、糕点的弱筋小麦。农村实行的是以单个家庭承包为主体的经营模式。经营规模小,投资能力非常有限;经营手段和方式落后、经营分散;手工操作,机械化程度低,成本高;科学技术应用难,信息渠道闭塞,抗风险能力差,不能适应市场变化,竞争力不强。自然灾害多,抗灾能力差。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且频繁发生的国家,尤其是旱灾,几乎每年都会发生,严重影响中国粮食生产。中国不仅自然灾害多,而且抗灾能力弱,在一定程度上仍是靠天吃饭,实际上中国粮食产量波动较大的年份基本上都是与气候有关。中国有一半以上的耕地没有水利设施,农业生产仍然没有摆脱受制于天的局面,而现有的水利设施老化,失修严重,灌溉没有保证,一遇大旱就会遭受重大损失。
3.加快中国小麦生产业发展的对策
建立专用小麦良种“育繁推”示范中心。在三大专用小麦优势产业带内建设一批高标准专用小麦良种“育繁推”示范中心。建立专用小麦品质检测监测中试中心。目前中国小麦品质检测数据都是实验室结果,在正确指导产销方面存在较大误差,亟待成立全国专用小麦品质检测中心。在完善农业部谷物质检中心的基础上,将其建设成国家级小麦质量中试中心,为中国专用小麦生产和开发服务。建立专用小麦保优节本栽培技术体系。通过品种品质标准体系、肥水运筹技术体系、机械化生产体系、无公害生产技术体系等方面的建设,进一步提高标准化、科学化生产水平,提高技术的普及率和到位率,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的稳定性。大力发展加工业,延长小麦产业链条。发展小麦加工业,延长小麦产业链条,提高小麦的附加值,是许多发达国家的经验。目前,中国农产品加工业还相当薄弱,因此,应重点培育一批起点高、技术含量高、规模大的面粉和食品加工企业,积极开发优、精、深和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小麦加工新产品,拓宽加工层次和加工深度,拓宽增值途径,最大限度地扩大小麦转化利用。
提供政策保证。小麦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因此应该加大支持和保护小麦生产力度。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和科技的投入,控制小麦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同时要建立小麦市场风险基金,深化农业保险体制改革,推行农业保险制度,提高农业和农民抵御风险能力;政府应给予政策性保险,以及政策和财政上的支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