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辽宁小麦的生产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
1.辽宁小麦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辽宁小麦有250余年栽培历史,种植面积较少,分布虽广泛,年际间变化较大,产量不高不稳。新中国成立以来,辽宁小麦发展几起几落,多时几百万亩,少时十几万亩。2005年,辽宁省小麦总产量8万吨,收获面积33.45万亩,单产236.2千克/亩。
辽宁小麦生产几起几落,产量不高不稳的原因:①生长时节缺雨。辽宁小麦以旱地小麦为主,靠雨养栽培小麦,在小麦生长的4—6月份正是降雨淡季,所以小麦生长期长期供雨不足,产量不高不稳。②收获时节逢雨。辽宁小麦7月初收获,正逢雨季来临,收获不及时,遇雨损失严重,丰产不丰收。③缺乏下茬配套作物。小麦是夏收作物,7月初收获,缺乏下茬作物与其配套。现有的组合往往两茬效益不高,不如种一季玉米省工省力,也不如种一季水稻有较高的产量和效益。尽管如此,还应该看到,辽宁气候资源属于“一季有余,两季不足”,发展以小麦为前茬的间套复种仍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辽宁小麦生产发展既不能忽视小麦生产,也不能盲目地扩大种植面积。
2.辽宁小麦发展的趋势及对策
(1)选育和选用优质专用小麦品种
选育和选用优质专用小麦品种是当前生产发展及市场的需求,优质小麦品种的选育和选用在辽宁省已有一定的基础,如育成的辽春10号、沈免85、辽春13号与铁春3号等,其中辽春10号1992年参加中国首届农业博览会获银质奖,是优质面包麦品种。2002年辽春10号种植面积177.7万亩,占全省小麦种植面积的65.96%,是辽宁省小麦的主栽品种;沈免91是适于加工馒头、面条、饺子用粉的品种;铁春4号是优质面包粉品种,但不能满足需要。选育和种植高产与优质兼备的专用型小麦新品种(面包麦、面条麦、饼干麦))是当前农业生产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辽宁发展专用小麦生产的当务之急。同时要求在种植优质专用小麦品种时应采用相应的栽培配套技术。
(2)发展以优质专用小麦为前茬的间套复种
辽宁的无霜期相对较短。小麦是辽宁地区充分利用光热资源的主要作物,发展以小麦为前茬的间套复种,是辽宁小麦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冬麦北移的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并选育出一些强冬性的小麦新品种,在以小麦为前茬的间套复种中占有重要地位。冬麦品种生育期较春小麦早5~7天,辽春10号是极早熟品种,这些品种进行间套复种可以缓解农时紧张。生产上常用的120+80(厘米)米麦间作模式、20+40(厘米)间套通用小麦种植模式,同时配合肥料、播期、密度等的配套栽培技术措施。只有在增加复种指数的同时提高效益,才能有效地扩大小麦种植面积。
(3)开拓新思路,采用新的栽培技术
发展麦苗生产是一个全新的途径。小麦麦苗生产是可以利用辽宁10—11月和3—4月光热资源的主要作物。小麦苗期收获可以为家禽提供新鲜的饲料(例如作为养鹅的饲料),麦苗收获后可以种植大田作物,冬麦米808就是适合这种用途的小麦新品种。这种生产方式,既可以充分利用光能和土地,同时也缓解了饲料价格上涨的问题,并且不影响大田作物的生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