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小麦新品种

小麦新品种

时间:2023-11-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辽宁省农科院作物育种所通过品种间杂交途径育成的优质春小麦品种。轻度感染叶锈病和白粉病。由于早熟,可躲过上述病害对产量的影响。该品种各项品质指标均超过了国内一级优质小麦标准和世界发达国家标准。该品种由于对水、肥条件比较敏感,适合水浇地栽培。

(二)小麦新品种

1.赤麦6号

由内蒙古赤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品种来源,赤8204/赤8517//赤麦1号。2007年通过国家审定。

特征特性:春性,中早熟,全生育期83天左右。幼苗直立,叶片绿色。株高90厘米左右,株型紧凑。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硬质。平均亩穗数38.0万穗,穗粒数29.4粒,千粒重36.8克。抗旱性鉴定:抗旱性较好。接种抗病性鉴定:高抗秆锈病,慢叶锈病,高感白粉病。2004年、2005年分别测定混合样:容重800克/升、768克/升,蛋白质(干基)含量16.34%、16.88%,湿面筋含量36.9%、36.4%,沉降值40.8毫升、43.6毫升,吸水率61.6%、62.1%,稳定时间4.5分钟、4.7分钟,最大抗延阻力358拉伸单位(1拉伸单位等于12.0~12.6毫牛顿,1牛顿为1千克的物体产生1米每平方秒的加速度需要的力)、440拉伸单位,拉伸面积88平方厘米、101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04年参加东北春麦早熟旱地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76.9千克,比对照辽春9号增产7.1%;2005年续试,平均亩产252.7千克,比对照辽春9号增产2.4%。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61.6千克,比对照辽春9号增产3.7%。

栽培技术要点:清明前后播种为宜,每亩适宜基本苗38万~40万株。该品种适宜在东北春麦区的辽宁、内蒙古赤峰和通辽、河北张家口种植。

2.辽春17号

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选育,2003年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通过国家审定。品种来源:铁春1号//82-7231/中8354。

特征特性:春性,早熟,全生育期83天左右。幼苗直立,叶色浓绿,成株叶片数8片。株高85厘米左右,株型紧凑,剑叶稍宽,稍披散。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子粒硬质,千粒重37克左右。抗倒伏能力强。抗旱性鉴定:抗旱性较好。接种抗病性鉴定:中抗秆锈病,慢叶锈病,高感白粉病。2003年、2004年分别测定混合样:容重810克/升、818克/升,蛋白质(干基)含量15.57%、15.67%,湿面筋含量33.4%、36.5%,沉降值46.3毫升、48.2毫升,吸水率55.1%、56.4%,面团稳定时间7.9分钟、9.8分钟,最大抗延阻力630拉伸单位、650拉伸单位,拉伸面积152平方厘米、150平方厘米。属强筋品种。

产量表现:2003年参加东北春麦早熟旱地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77.7千克,比对照辽春9号增产8.9%(不显著);2004年续试,平均亩产294.0千克,比对照辽春9号增产13.7%(显著)。2004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06.0千克,比对照辽春9号增产16.7%。

栽培技术要点:适时播种,每亩适宜基本苗40万~45万株。播种前用粉锈宁拌种,防治小麦锈病、白粉病和黑穗病。及时防除杂草、防治蚜虫和黏虫。蜡熟末期要及时收获,防止麦穗遇雨发芽、霉变。

适宜在东北春麦区的辽宁省、吉林省南部和西北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和通辽市、河北省张家口市旱肥地种植,也适宜在天津市作春麦种植。

3.哲麦10号

由内蒙古通辽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2005年通过国家审定。品种来源:哲7401/哲7513。

特征特性:春性,中熟,全生育期87天左右。幼苗叶色浓绿,苗壮,分蘖力强。株高80厘米左右,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子粒硬质,千粒重34克左右。抗旱性鉴定:抗旱性较好。接种抗病性鉴定:秆锈病免疫,慢叶锈病,中感白粉病。2003年、2004年分别测定混合样:容重786克/升、794克/升,蛋白质(干基)含量16.30%、15.82%,湿面筋含量33.6%、35.3%,沉降值61.5毫升、65.5毫升,吸水率58.1%、59.2%,面团稳定时间13.2分钟、23.7分钟,最大抗延阻力1025拉伸单位、775拉伸单位,拉伸面积232平方厘米、230平方厘米。属强筋品种。

产量表现:2003年参加东北春麦早熟旱地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80.6千克,比对照辽春9号增产9.8%(显著);2004年续试,平均亩产266.2千克,比对照辽春9号增产2.9%(不显著)。2004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00.3千克,比对照增产1.8%。

栽培技术要点:适时播种,每亩适宜基本苗42万~45万株,播种时亩施氮磷钾复合肥20千克。生育时期根据土壤墒情灌水,及时防除杂草、防治蚜虫和黏虫,成熟时及时收获。

该品种适宜在东北春麦区的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和通辽市、河北省张家口市旱肥地种植,也适宜在天津市作春麦种植。

4.辽春9号

由辽宁省农科院作物育种研究所选育,母本为申62,父本为辽春7号。

特征特性:春性,幼苗直立,叶色浓绿,叶耳白色,顶叶披散,较宽、长。株高100厘米,小穗数16~18个,多花性好。穗大粒多,呈纺锤形,有芒,白壳,红粒。穗长8~9厘米,子粒长卵圆形,千粒重40克左右,粒饱满,半硬质,品质好。在沈阳生育期83天,抗秆锈病,轻感叶锈和白粉病,叶枯性病害较轻,耐干热风,成熟时落黄好。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强,抗倒伏较差。子粒含粗蛋白16.4%,湿面筋42.7%,沉降值为36毫升。

在无灌水条件下栽培不易倒伏,适宜无灌水的米麦套种(朝阳地区除外),省区试验平均亩产261千克。

适宜在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等地区的春麦产区种植,尤其适合水资源匮乏和降水量少的旱作地区种植。

5.辽春10号

辽宁省农科院作物育种所通过品种间杂交途径育成的优质春小麦品种。母本是杂种子一代1048(克71F370-10/墨巴66//UP321),父本是70181-2(辽春6号/京红1号)。

特征特性:极早熟品种,出苗至成熟约75天。株高90厘米。纺锤形穗,有小穗14~15个。长芒,白壳,红粒,子粒卵圆形,硬质,粒大饱满,千粒重38~40克。麦穗口稍松,收割过晚易落粒。茎秆有弹性,较抗倒伏。轻度感染叶锈病和白粉病。由于早熟,可躲过上述病害对产量的影响。耐干热风。该品种各项品质指标均超过了国内一级优质小麦标准和世界发达国家标准。粗蛋白18.6%,沉降值64.9毫升,湿面筋42.4%,面团形成时间10.3分钟,面团稳定时间13.6分钟,评价值79.5,面包评分92。一般产量300~350千克/亩。

栽培技术要点:种植中,保苗40万~45万株/亩。该品种由于对水、肥条件比较敏感,适合水浇地栽培。每亩施农肥3000~5000千克,播种时施磷酸二铵10~15千克/亩(或其他氮肥适量)和磷酸钾5千克/亩。二叶一心时追施尿素20千克/亩,追肥后要及时灌水,宜早不宜迟。此后要在拔节期过后、孕穗期和灌浆期灌水,每次灌水要轻灌。为提高小麦品质,孕穗期以前施硫酸铵10千克/亩(或尿素5~10千克/亩)。如追施尿素,追肥时期还要提前。

辽春10号适合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等地春播。在河南省以南地区可秋播。

6.辽春11号

该品种是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春小麦品种,1992年经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该品种属早熟种,在沈阳生育期81天,株高85厘米,叶色浓绿,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红粒,子粒饱满、卵圆形,千粒重35~38克,轻感叶锈病和白粉病。苗期耐旱,灌浆期耐湿,耐干热风,成熟落黄好。根系发达,秆强,抗倒伏,耐肥水,分蘖穗较多,且整齐。亩保苗45万株,一般亩产350千克,高产地块可达400~500千克。

该品种适应性较强,水浇地、旱地均可种植。

7.辽春12号

品种来源: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于1991年采用品种间杂交的途径育成,母本为辽春6号,父本为铁春1号。

特征特性:春性,株高85厘米,叶色浓绿,叶耳淡紫色。穗长方形,有小穗16个左右。长芒,白壳,红粒,子粒卵圆形,饱满,千粒重35~38克。根系发达,分蘖多且整齐。生育期80天,属早熟品种。轻感白粉病和叶锈病,叶枯性病害较轻;苗期耐旱,灌浆期耐湿。抗干热风,成熟时落黄好。秆强,抗倒伏,既耐肥水也耐干旱,适应性强。品质较好,含蛋白质14.2%,含湿面筋33.8%,沉降值34.1毫升。

产量表现:辽宁省内及中国其他春麦区多年多点试种结果,一般亩产400千克。

栽培要点:春播在3月上中旬;用麦乐1号种衣剂拌种,可以有效防治地下害虫;一般每亩保苗45万株,播量20千克左右。

适应范围:该品种可在辽宁省及中国其他春麦区种植。

8.辽春13号

该品种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所用铁8013为父本,6005为母本杂交选育而成。1999年经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

特征特性:春性,株高70~80厘米,穗长7~8厘米,呈纺锤形,小穗13~15个,每个小穗结实3~4粒,千粒重43~45.6克。生育期80~82天,比铁春1号早熟1~2天,比辽春10号晚熟3~5天。茎秆强壮,耐肥水,抗倒伏,耐干热风。轻感叶锈病和白粉病,叶枯病较轻,抗旱能力较强。亩保苗45万株。

产量表现:在辽西地区一般亩产400千克左右。

适应范围:该品种可在辽宁省及中国其他春麦区种植。

9.辽春14号

辽春14号是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育成的适于旱作栽培的春性小麦新品种,已于2001年12月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幼苗直立,叶片绿色,叶耳淡紫色。根系发达,叶片绿色,剑叶直立,株型紧凑,株高90厘米左右。穗纺锤形,长8~9厘米,有16~37个小穗,长芒,白壳,红粒。子粒卵圆形,饱满,千粒重37~39克。据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的子粒品质检测分析结果显示,辽春14号含蛋白质15.0%,含湿面筋31.8%,拉伸面积为57.4平方厘米,吸水率为66.0%。主要指标都已达到或优于国家中筋类小麦标准,适于制作面条、饺子和馒头等多种食品。该品种从出苗到成熟约需80天,比对照品种辽春9号早熟2天左右。苗期耐旱,灌浆期耐涝,生育后期既耐旱又耐干热风,抗倒伏,成熟时落黄好。

辽春14号的高产性和稳产性较好,平均亩产285.9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12.7%。在旱作栽培的条件下,最高亩产达到331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28.9%,增产潜力较大。

辽春14号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广泛的适应性,在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等地区的半湿润无灌水条件的地块都可用于旱作栽培。

10.辽春15号

辽春15号是辽宁省农科院以79069为母本,用代186/6508作父本杂交育成的优质、高效、多抗、强筋,适于旱作栽培的春性小麦新品种,于2002年经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株高90厘米,株型紧凑,穗纺锤形,穗长8~9厘米,小穗数16~17个,着生密度中等,长芒,白壳,红粒,子粒椭圆形,腹沟较深,硬质,千粒重37克。子粒含粗蛋白16.8%,湿面筋32.7%,沉降值51.2毫升,吸水率64.8%,面团形成时间4~5分钟,面团稳定时间24分钟。高抗秆锈病,中抗叶锈病,轻感白粉病、叶枯病和根腐病,抗旱能力很强,耐干热风,抗倒伏。生育期80天左右。平均亩产238.5千克,比对照增产17.6%。

适宜在“三北”地块旱作栽培。

11.辽春16号

品种来源:辽春16号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从辽春10号中系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在沈阳地区生育期78天左右,春性。株高105厘米左右,主茎叶片数为7片。穗纺锤形,穗长9~10厘米,长芒,白壳,红粒,子粒椭圆形,硬质,千粒重38~42克。粗蛋白含量17.95%,湿面筋41.3%,沉降值37.4毫升,稳定时间4.5分钟。品质指标达到国家中筋小麦标准。抗性鉴定:叶锈病免疫,中抗条锈病,高感白粉病。

适应范围:该品种可在辽宁省及中国其他春麦区种植。

12.辽春18号

小麦新品种辽春18号为辽春10号系选品种,2004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

辽春18号,株高85厘米左右,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红粒,穗长8厘米左右,有小穗14~15个,子粒椭圆形,硬质,千粒重40克左右。小穗着生密度中等,顶部稍密,落粒性适中,春性,特早熟,在沈阳地区出苗至成熟75天,子粒饱满,粒质好。千粒重比辽春10号高5克左右。为特早熟品种。

2001年品比试验单位面积产量238.0千克/亩,比辽春10号增产10.4%。2002年、2003年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27.9千克,比对照品种辽春10号增产9.4%。含粗蛋白20.8%,湿面筋40.9%,沉降值52.0毫升,稳定时间12.9分钟,达到了中国优质强筋类小麦一级标准。

13.辽春19号

辽春19号,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于1991年用铁岭市农科院育成的铁春2号作母本,内蒙古哲盟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品系/86N15450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经过6个世代的系谱法选择育成。1997年为F6代时,其主要性状基本稳定一致,于1998年进行品系鉴定试验(品系编号为98鉴250),表现植株较繁茂,耐旱性较好,较抗倒伏,穗大粒大,粒质好,增产幅度大,1999—2001年在旱作条件下进行了3年品种比较试验,2002—2003年进行了2年区域试验,2004年进行了生产试验,同时测试了品质,试验结果均表现优异。

特征特性:株高90厘米左右,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穗长10~12厘米,小穗17~18个,小穗着生密度较稀,落粒性适中,子粒椭圆形,硬质,千粒重38~40克。春性,中早熟,在沈阳地区出苗至成熟82天左右,与辽春9号相近,较抗倒伏,抗倒性优于辽春9号,耐旱性较好,耐干热风,成熟时落黄好,高抗秆锈病,轻感叶锈病,感白粉病,叶枯性病害较轻。含粗蛋白18.85%,湿面筋33.8%,沉降值52.5毫升,吸水率58.3%,面团稳定时间35.7分钟,含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Glu-A12,Glu2-B17+9,Glu2-D15+10。

产量表现:省区域试验旱作组试验结果:2003年折合产量311.1千克/亩,比对照品种辽春9号增产9.8%,居参试品种第1位,2年平均产量303.0千克/亩,比对照品种辽春9号增产16.5%。

适宜辽宁省半湿润无灌水条件地区旱作栽培及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地种植。

14.沈免91

由沈阳农业大学植物免疫研究所通过品种间杂交和7个世代的系统选育而成。杂交组合为铁春2/4/铁春1/3/IRN68-181/洛夫林13/加瑞尔/辽春6。

特征特性:春性早熟品种。生育期80天左右。幼苗直立,分蘖力中等。半矮秆,成株高80厘米左右,株型紧凑,根系较发达。主茎叶片8个左右,叶片深绿,微有蜡被,白叶耳,剑叶略下披。纺锤形穗,长芒,白壳,红粒,小穗着生密度适中。穗长7~9厘米,小穗数15~17个,中间小穗结实3~4粒,穗粒数30~35粒,单穗粒重1~1.3克。子粒卵圆形,饱满,硬质,千粒重40~42克。喜肥水,高产,多抗。茎秆强壮,耐密植,抗倒伏。高抗秆锈病,中抗叶锈病和白粉病,叶枯性病害轻。耐高温、高湿,抗干热风。收获时不易落粒。子粒含粗蛋白16.1%,湿面筋37.7%,沉降值33.2毫升,吸水率58.6%,面团稳定时间3.5分钟。其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均达国家强筋小麦标准,其他指标达中筋小麦标准。适于加工馒头、面条、饺子用粉。

一般产量350~450千克/亩,最高可达563千克/亩。

该品种适宜辽宁省除东部以外的春麦区水浇地种植。

15.铁春1号

该品种系铁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春麦品种,株型紧凑,叶短宽,旗叶上冲,叶色浓绿,红叶芽,秆壮,根系发达。纺锤形穗,穗粒重1~1.3克,千粒重35~40克,子粒饱满度中上等,出粉率80%,株高65~85厘米,耐密植,喜肥水,口紧不易落粒,不易穗发芽。高抗叶锈、秆锈、条锈病,抗散黑穗病和赤霉病,无检疫性病害,感白粉病,耐高温、高湿,抗干热风,成熟落黄好,抗倒伏,生育期80~85天。一般亩产量250~350千克,灌水条件下亩产量350~450千克。

该品种适宜在灌水条件下,中上等肥力土地上种植,不宜于漏肥、漏水的沙土地上种植。

16.铁春3号

品种来源铁岭市农科院1986年以79069(铁春1号×鉴7052)为母本、82-7231为父本进行有性复合杂交,经多世代系统选育而成的春麦品种。1999年11月经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推广。

特征特性:幼苗直立,叶色浓绿,叶耳白色,株型紧凑,株高85~90厘米,主茎叶片7~8片。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穗长7厘米,穗粒数25~35粒,穗粒重1.1~1.3克,千粒重35~40克,卵圆形粒,饱满度上等。粗蛋白含量15.8%,湿面筋含量36.8%,沉降值39.25毫升,面团稳定时间为3.75分钟。春性。生育期为80天左右,抗倒伏,不易落粒,抗叶锈、秆锈和条锈病,抗叶枯性病害,抗高温、高湿,抗干热风。

产量表现:两年省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41.7千克,比对照辽春9号增产10.5%;两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79.3千克,比对照辽春9号增产13.8%。一般亩产250千克左右。

栽培要点:选择地势平坦、保墒能力强、土质好、肥力较高的地块为宜。3月中旬播种,亩播种量18~20千克,行距15~20厘米,播幅3~5厘米,播种深度不超过5厘米,亩保苗45万株,亩穗数46万。基肥2~3立方米,种肥20~25千克/亩,三叶前期追尿素20千克/亩。该品种属水旱兼用型小麦,无灌水条件可种植,有灌水条件可根据需要进行节水灌溉。5月上中旬用甲胺磷防治蚜虫,6月中下旬用敌杀死、敌敌畏等药防治黏虫。人工收获在乳熟后期,机械收获在完熟期。

适宜半干旱地区、河滩地及平肥地种植。

17.铁春4号

铁岭市农科院1982年冬在海南以高产早熟的铁春2号为母本,以[铁7231(纽瑞×墨巴66)×铁7426(垦224×墨叶)]中间品系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过8个世代选育而成。原系谱号为铁83001-9-19-21-5-15-4-14,2001年经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

特征特性:株高一般75~85厘米。幼苗半直立,株型紧凑。叶色灰绿,有蜡被,白叶耳。长方形穗,穗长7厘米左右,长芒,白壳,白粒。子粒饱满,卵圆形,穗粒数30~40粒,千粒重30~40克。耐旱性强,适应性广。容重825克/升,蛋白质含量15.8%,湿面筋含量36.6%,沉淀值63.5毫升,稳定时间8分钟,面包评分90.5分,是优质面包粉小麦。

年平均产量242.3千克/亩,比对照辽春9号增产11.9%。栽培上要求秋翻秋整地,土地要平,无坷垃。适时顶凌早播,最佳播期3月10日—15日。合理密植,每亩保苗45万株左右。施足底肥,适时追肥,以肥促大穗。每亩施优质农肥3~5立方米,底肥磷酸二铵20~25千克,三叶期追施尿素20~25千克/亩。按需科学灌水,前重后轻。适时防虫和除草,用敌杀死、甲胺磷等农药及时防治蚜虫和黏虫。4~5叶期用2,4-D丁酯进行除草。掌握好收获时机,人工收获要蜡熟前期进行,收后及时脱粒。机械收获要在完熟前期进行。

适宜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种植。该品种在河北的涿鹿县、承德县,吉林的梨树和辽宁省的黑山、台安、新民、铁岭、昌图、法库等县进行大面积试种、示范。商品价值高,经济效益好。

18.铁春5号

小麦原代号铁85124,2002年经辽宁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铁春5号,正式推广。

铁春5号属于灌水种植品种。生育期一般75~80天。幼苗直立,叶色较深,株型紧凑。株高一般80~85厘米,主茎叶片数7~8片。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穗粒数30~40粒,穗粒重1.1~1.3克,千粒重35~40克。子粒卵圆形,子粒饱满度中上等,子粒容重832克/升。1995年在全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上获得银质奖,品质化验分析结果为粗蛋白16.38%,湿面筋33.8%,沉降值37.3毫升,形成时间7分钟,稳定时间12分钟。

铁春5号是较理想的优质面包小麦品种。抗三锈、赤霉病和根腐病,轻感白粉病。抗高温、高湿,成熟时熟相好,落粒性中等。耐密植,喜肥水,抗倒伏,适合机械化收获。

1992—1993年参加院内产比试验,两年平均产量为462.7千克/亩,两年平均比对照铁春1号增产13.4%。1996—1997年参加辽宁省春小麦区域(水地组)试验,两年平均产量为345.2千克/亩,平均比对照铁春1号(平均产量328.4千克/亩)增产5.5%。1998—1999年参加辽宁省春小麦生产试验,两年平均产量为336.8千克/亩,平均比对照铁春1号(平均产量314.3千克/亩)增产7.4%。

该品种适宜在辽宁、吉林、内蒙古东部及河北省承德地区等地灌溉种植。

19.铁春8号

品种来源:铁春1号/雁北5号//84014。

特征特性:春性,早熟品种,全生育期82天。苗期叶色浓绿,苗壮,叶片上冲。株高97厘米。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硬质。平均亩穗数37.6万穗,穗粒数26.9粒,千粒重42克。中度倒伏。抗旱性鉴定:抗旱性2级(抗旱性较好)。接种抗病性鉴定:条锈病免疫或中感(抗性分离),中抗叶锈病,中感白粉病。2001年、2002年分别测定混合样:容重780克/毫升、779克/升,蛋白质含量17.0%、16.2%,湿面筋含量37.5%、36.8%,沉降值42毫升、35毫升,吸水率61.1%、61.5%,面团稳定时间5.3分钟、2.6分钟,最大抗延阻力185拉伸单位、240拉伸单位,拉伸面积51.4平方厘米、54.0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01年参加东北春麦早熟旱地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98.4千克,比对照辽春9号增产6.8%;2002年续试,平均亩产288.5千克,比对照辽春9号增产8.2%。2003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58.3千克,比对照辽春9号增产1.8%。

栽培技术要点:适时播种,一般在3月15—25日播种为宜,亩保苗42~45万株;有条件地方可亩施2~3立方米有机肥,专用复合肥20~30千克,三叶期追施尿素15千克;生育期间根据旱情节水灌溉,及时防除杂草,防治蚜虫和黏虫,适时收获。

适宜在东北春麦区的辽宁省、内蒙古赤峰市和通辽市、河北张家口市旱肥地种植。

20.丰强7号

品种来源:丰强5号/敦7608,1994年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春性,中熟品种,全生育期88天。幼苗直立,叶片鲜绿色。株高93厘米。穗纺锤形,红壳,颖壳无茸毛,红色角质粒,硬质。平均亩穗数34.8万穗,穗粒数28.9粒,千粒重40.6克。重度倒伏,抗旱性3级(抗旱性中等)。接种抗病性鉴定:叶锈病免疫,中抗条锈病,中感叶锈病、白粉病。2001年、2002年分别测定混合样:容重788克/升、804克/升,蛋白质含量16.9%、16.7%,湿面筋含量37.7%、35.8%,沉降值47.0毫升、48.2毫升,吸水率61.4%、64.1%,面团稳定时间7.5分钟、5.7分钟,最大抗延阻力365拉伸单位、335拉伸单位,拉伸面积109.2平方厘米、89.7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01年参加东北春麦早熟旱地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08.4千克,比对照辽春9号增产12.2%;2002年续试,平均亩产280.8千克,比对照辽春9号增产5.3%。2003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61.9千克,比对照辽春9号增产3.2%。

栽培技术要点:4月5日前后播种,亩保苗30万株,播前用腈菌唑拌种,防止散黑穗病发生,每亩施磷酸二铵和硼酸铵各12千克,混合均匀做种肥。在麦苗达到拔节盛期以前,用2,4-D丁酯小麦专用除草剂喷施麦田,以消灭田间宽叶杂草。小麦生育期内注意防治叶锈病,注意控制株高,防止倒伏。后期应注意防治黏虫,及时收获。

适宜在东北春麦区的辽宁省、吉林南部和西北部旱肥地种植。

21.长春7号

品种来源:76110/垦北1号,2000年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春性,全生育期85天。株高105厘米。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硬质。平均亩穗数34.7万穗,穗粒数26.9粒,千粒重40.9克。重度倒伏,抗旱性5级(抗旱性差)。接种抗病性鉴定:条锈病免疫,慢叶锈病,中感白粉病。2001年、2002年分别测定混合样:容重780克/升、784克/升,蛋白质含量18.7%、19.1%,湿面筋含量35.0%、34.2%,沉降值65.3毫升、71.4毫升,吸水率58.8%、61.5%,面团稳定时间25.2分钟、15.6分钟,最大抗延阻力598拉伸单位、942拉伸单位,拉伸面积177.0平方厘米、196.6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01年参加东北春麦早熟旱地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82.1千克,比对照辽春9号减产1.9%;2002年续试,平均亩产254.8千克,比对照辽春9号减产4.4%。2003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56.8千克,比对照辽春9号增产1.2%。

栽培技术要点:3月下旬至4月初适时早播,亩保苗30~34万株。重施种肥,亩施磷酸二铵、硝铵各20千克,拔节期追硝铵5千克,加强田间管理,注意控制株高,防止倒伏,及时防治病、虫、草害,适时收获。

适宜在东北春麦区的辽宁省、吉林南部和西北部旱肥地种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