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箭筈豌豆优良品种的筛选与利用
舒秋萍 包兴国 刘生战 杨文玉 李全福
(甘肃农科院土肥所 甘肃兰州 730070)
摘要:自1991—1998年从国内外引进的157份箭筈豌豆种质资源中筛选出苏箭3号、333/A、陇箭1号三个综合性状特别优异的品种供生产中应用。与此同时,筛选出77-56-1、岷786两个高蛋白资源(茎叶含粗蛋白质达25%以上);7502-2箭豌、7502两个高磷钾资源(茎叶含磷在0.4%以上,含钾3.0%以上),可作为高蛋白和富含磷钾作物推广种植或作为亲本材料进行杂交育种利用。
关键词:箭筈豌豆;筛选;生产应用
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是豆科优良粮饲兼用绿肥作物,欧洲在公元前就开始应用,目前世界上温暖地区均有栽培。我国自20世纪40年代中期引进甘肃、江苏等省试种,60年代中期在甘肃开始生产,70年代中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至80年代以来我国西至新疆、青海,北及哈尔滨,东至闽浙,南至五岭均有种植。近10多年来,甘肃省每年种植面积达100多万亩。箭筈豌豆除系肥、饲兼用外,还是良好的蜜源,子实可加工制作淀粉。它对甘肃省农牧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其品种长期以来串联调运,致使品种资源不清,品种混杂,影响其生产的发展。甘肃省农科院土肥所1991—1998年列题进行箭筈豌豆品种资源征集、鉴定、整理,为建立人工优质绿肥饲草基地,摸清现有品种资源,肯定其利用价值,并为选育新品种提供亲本材料和其良种供大面积推广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自70年代至90年代中期甘肃省共引进箭筈豌豆品种157份。据资料,这些品种大多来自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部分引自江苏、陕西、青海、新疆、河南。
1.2 试验地点
1991—1998年本项研究分设于河西走廊东部平川灌区武威市白云村,海拔1504m,年均温7.7℃,年降水量150mm,土壤系灌漠土,土壤肥沃,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含量12.0~18.0g/kg;兰州黄河谷地川水地
注:本文发表于《中国草食动物》,2002,32~34.
的甘肃省农科院试验地,海拔1520m,年均温9.3℃,年降水量324.8mm,土壤系灌淤土,耕作层土壤有机质10.0~15.0 g/kg。
1.3 试验及测定方法
试验采用随机排列,小区面积6m2(2m×3m),行距0.4m,小区间距0.5m,亩播种量5kg。播前结合翻耕亩施N 5kg、P2O58kg作基肥,生育期内适时灌水、除草。箭筈豌豆盛花期采用1/2区收割法测定鲜草产量,种子成熟后测定种子产量。营养成分于1995年在盛花期取地上部全株样风干粉碎后取混合样由甘肃省农科院测试室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参试的各品种于每年3月28至30日播种,4月中旬出苗,6月下旬达到盛花期,8月初种子成熟,其生育期为83~131天(n=157)。以麦积山窄叶箭豌生育期83天最早熟,以尤皮(黄白)箭豌生育期131天最晚熟。据统计,生育期≤90天的早熟品种有13份,生育期在91~110天的中熟品种有118份,生育≥110天品种有26份。
2.2 鲜草产量
据对供试的157份品种测定结果,8年平均亩产鲜草为1929.5±615.9kg,平均亩产鲜草超过2500kg的品种有32份,占供试材料的20.4%,其中平均亩产鲜草超过3000 kg的品种有苏箭3号(3082.3kg)、葡2105-8(3036.9kg)、陇箭1号(3003.7kg)、西牧820箭豌(3131.9kg)、尤皮(黄白)箭豌(3055.6kg)5份品种;据不同熟性与鲜草产量的分析,早熟品种的鲜草产量较低,晚熟品种鲜草产量较高(表1)。
2.3 种子量及千粒重
据对1991—1998年8年157份箭筈豌豆种子产量的测定,平均亩产为96.7±69.7kg(n=157),平均亩产种子超过200kg的品种有13份,占8.3%;平均亩产种子超过250kg的品种有苏箭3号(250.9kg)、81-144箭豌(306.1kg)、333/A(294.7kg)、陇箭1号(286.3kg)四份品种。经不同熟性产子量分析结果,各品种随着熟期的延长而种子产量降低(表1)。各品种平均千粒重为50.9g±12.1g,平均千粒重超过60.0 g的品种有27份,超过70g的品种有6份。
表1 箭筈豌豆熟性与鲜草、种子产量的分析
2.4 高蛋白种质的筛选
据1995年在盛花期(6月12日)取全植株样风干粉碎后取混合样测定结果:参试的157份箭筈豌豆品种茎叶粗蛋白质平均含量为17.79%±4.6%。从表2看出,粗蛋白质含量在15%以下的品种有33份,占21.0%,粗蛋白质含量20%以上的品种有57份,占36.3%;筛选出含量达25%以上的高粗蛋白质种质2份,即77-56-1箭豌(26.31%)和岷786(25.36%),是北方箭筈豌豆品种资源中粗蛋白含量最高的优异资源。
表2 箭筈豌豆粗蛋白质含量分布
2.5 肥分资源的筛选
据盛花期取全株样分析,平均干草含氮2.62±0.81%,以77-56-1含氮4.21%最高,岷786含氮4.06%次之,花皮74-2含氮3.99%居第三位;平均植株含磷0.296±0.062%,以7502-2箭舌豌豆(0.477%)、7502箭豌(0.442%)、日本333(0.420%)、77-56-1箭豌(0.40%)、879-2箭豌(0.413%)5份品种含磷量最高,超过0.4%,是优异的高磷资源;平均植株含钾为2.30±0.33%,含钾2.5%以上的品种有18份,其中7502箭豌(3.14%)和7502-2箭豌(3.10%)两份品种超过3.0%,是优异高钾种质资源。
2.6 优良品种评价
经过8年的观察鉴定、综合评估,苏箭三号、333/A、陇箭一号、葡2105-8、西牧820、81-144箭豌、山西春箭豌等品种,同时兼有生长速度快,产草、产子量高,品质优良等特性,在生产中可大力推广应用。其中苏箭三号、333/A为目前甘肃省推广面积最大的两个品种。筛选出的77-56-1、岷786、7502-2、7502 4份高蛋白、高肥分含量的品种,可作为亲本材料加以利用。
3 几种优良品种的利用
3.1 苏箭3号
系江苏省农科院从澳大利亚引入的Languedoc品种中选育的,“七五”期间甘肃省引进。该品种速生早发,叶长而宽,分枝性强,抗旱,耐寒性好,适应性广。据在兰州、武威试验观察,耐阴、再生性强,麦田套种麦收后9月中旬已值秋末低温时节再生株花繁殷盛,由此可见,完成世代的活力强,是其他箭筈豌豆品种所不能比拟的。为使这一良种快速在生产中应用,曾分别在兰州刘家堡、张掖市的安阳、花寨、小满和民乐县的六坝等乡、村扩大繁种和示范推广。实践证明,苏箭3号适应性广,丰产性好,据多点测定麦田套种亩产鲜草2654kg(n=25),高者可达4000kg以上;春播留种亩产种子可达252kg(n=28),高者达300多kg。千粒重达60~65g,全生育期95~105天,系中早熟品种。据花期取样分析,粗蛋白含量为17.93%、全氮3.27%。其种植范围可延伸至祁连山北麓海拔2600 m的歇煞地,在晚春播种,秋末尚可结实青荚,用作冬、春青饲草之用,农民喜爱备至。而今,该品种在河西走廊中部与东部灌区作为更新品种利用等生产,成效甚佳。该品种在甘肃河西灌区、沿黄灌区及干旱地区推广面积达20万亩以上。如今在闽、湘、浙、苏、川、黔、黑龙江等省用作经济林肥或粮、油、肥等轮作倒茬作物进行大面积种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3.2 333/A
由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所70至80年代从日本333的变异株系中选育而成。在形态特征上与其他品种有明显的不同,幼苗叶片呈线形,在低温下叶片多呈紫色,种子颜色为灰褐色,无斑纹。生长发育迅速,分枝至花期的生长量约占全量的90%~95%。在河西内陆灌区、祁连山北麓高寒地带、兰州沿黄川水地种植,出苗至成熟需75~90天,较其他品种早熟10~45天;抗寒性强,生长期间遇零下5~10℃的短暂低温不受冻害。因其生育期短,耗水时间短,在生长期内对水分消耗少,适宜于干旱地区种植。麦田套、复种亩产鲜草1900~2300 kg,春播亩产种子200~290kg,千粒重48.6g。盛花期茎叶含氮2.98%、粗蛋白22.53%、粗脂肪1.61%,是高产、优质的肥、饲兼用的优良品种。在甘肃省河西灌区、东部干旱地区每年推广种植25万亩左右。
3.3 陇箭1号
系甘肃省农科院土肥所绿肥室于70年代从新疆箭筈豌豆变异株中系选育成。抗旱、耐寒性强,其营养体健壮、茎粗、生长茂盛,且根系发达。全生育期105~110天,系中熟品种。经甘肃省区域试验盛花期亩产鲜草2580kg(n=20),春播亩产种子220kg(n=25),千粒重55.0~60.0g。据分析茎叶含氮3.186%,磷(P2O5)0.629%,全钾(K2O)2.74%;含粗蛋白21.0%、粗脂肪1.07%、粗纤维28.9%、无氮浸出物33.73%。该品种在甘肃河西灌区、沿黄灌区推广种植面积达10万亩以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