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稻田养河蟹,经济效益高

稻田养河蟹,经济效益高

时间:2024-11-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河蟹,学名中华绒鳌蟹,是咸水生淡水长的两栖动物。稻田养蟹是根据水稻与河蟹的生态特性,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而成的合理组合。1992年,辽宁盘锦市稻田养蟹750亩,平均亩产扣蟹100千克,每千克售价60元,亩产值6000元,纯收入4500元;产水稻600千克;田埂豆20千克。实践证明,农户利用稻田养蟹,可亩产扣蟹120千克左右,纯收入可在2000~3000元,加上水稻和黄豆的收入,每亩总的纯收入在3000元左右。由于稻田不宜深水灌溉,因而稻田适于养扣蟹。

(六)稻田养河蟹,经济效益高

河蟹,学名中华绒鳌蟹,是咸水生淡水长的两栖动物。河蟹生长迅速,适应性强,我国沿海北起鸭绿江,南至北仑河都有分布。蟹肉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近年来,人工养蟹蓬勃兴起。

稻田养蟹是根据水稻与河蟹的生态特性,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而成的合理组合。水稻群体为河蟹生活提供了良好的隐蔽场所,稻地里的杂草嫩芽为河蟹提供了青饲料;河蟹的活动及排出的粪便等又促进了水稻的生长发育。

1.经济效益

1992年,辽宁盘锦市稻田养蟹750亩,平均亩产扣蟹100千克,每千克售价60元,亩产值6000元,纯收入4500元;产水稻600千克;田埂豆20千克。合计每亩纯收入4655元。1993年,该市稻田养蟹面积增加到15 000亩。实践证明,农户利用稻田养蟹,可亩产扣蟹120千克左右,纯收入可在2000~3000元,加上水稻和黄豆的收入,每亩总的纯收入在3000元左右。

2.适用条件

由于河蟹在咸水中交尾产卵孵化,所以沿海附近水质清新的稻田适于养蟹。而不适合养蟹的稻田有:距离繁育蟹苗基地太远(超过500公里),因地面运输时间太长,蟹苗成活率低;污水灌溉及受污染的稻田;灌、排水困难及保水性差的稻田;寒冷地区及生长期短的地区。

3.具体做法

(1)品种的选择用来养蟹的稻田宜选择植株较矮、抗倒、抗病、优质、高产的水稻品种;河蟹要选择中华绒鳌蟹。由于稻田不宜深水灌溉,因而稻田适于养扣蟹。

(2)搞好养蟹稻田的工程设施要修建一个蟹苗暂养池。利用养蟹稻田的上、下水沟或稻田的边角,另设一个小型池塘作为蟹苗暂养池,其面积约为养蟹稻田的8%~10%。北方早期气温低,暂养池内的蟹苗要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温,暂养池周围要设置围栏以防逃跑和防敌害。还要加高田埂至60厘米,顶宽50厘米,内侧坡度为1:3,稻田四周要挖一条宽50厘米、深40厘米的沟。四周田埂上也要增设防敌防逃围墙。围墙材料可选用0.12毫米厚的农膜,宽60厘米,埋入地下10厘米,地上部围墙高50厘米。每隔1米要用支棍固定,以防围墙倒伏。

(3)河蟹养殖技术要点①选择蟹苗。蟹苗要选用经过降温与淡化处理的5日龄大眼肉体,个体整齐健壮、色泽青灰、活力较强、没有杂质。②暂养方法。运回的蟹苗先经过适温处理后,再分散多点地放入暂养池内。在暂养期间要做好防敌防逃工作,未放苗之前一定要清除敌害(水鼠与青蛙等),增设围墙,用纱网封好上、下水口,严防蟹苗逃跑;调节暂养池水温,采用开闭式覆膜法,把池内水温控制在15~30℃之间;经常换水,使池内水质始终保持清新状态,池内还应放些隐蔽物;加强喂饲,未变态前最好多喂些活体动物饲料(水虱子等),也可喂血羹、水豆腐、豆腐渣等。变态后的幼蟹以水生生物为最佳饵料,也可喂鱼粉、豆饼粉及少量麦麸子。随着蟹体的增大,饵料的颗粒也要逐渐加大,每天喂2次,喂量视饵料的剩余情况酌情增减,喂量一般为蟹重的30%左右。③投放蟹苗的时期与投放量。投放蟹苗的时期是在施完分蘖肥之后,辽宁可在6月25日前后,南方可提前。每亩投放2.5~4万个。④养蟹稻田应加强管理。

4.蟹苗投放后的田间管理技术

(1)看好水层蟹苗投放前稻田地要彻底换水,保持水层10厘米左右,选择好天气多点投放。随着蟹体的增大,田间水层应逐渐加深。盛夏季节水层应保持15~20厘米,要5~10天换一次水。

(2)加强饲养管理蟹苗入田后食量逐渐增加,在喂饲上要以全价饵料为主。如果是自己搭配饵料,就以豆饼粉为主,适当搭配玉米面、糠麸及动物性饵料。如果喂臭鱼烂虾及猪、鸡下水等,一定要切碎煮沸后再喂。每天上午喂饲全天饵料的1/3,下午17时左右喂余下的2/3。

为了促进蟹苗增壳与蜕壳,每隔5~10天要喂些青菜和少量脱壳素。在饲养过程中要做到前期不脱荤,高温不断青,精、粗、青、荤相互搭配的喂饲方法。

(3)防逃经常检查防敌防逃设施工程,发现漏洞及时处理。

(4)收获河蟹的收获时间应在水稻收获前后。收获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在水稻收获前收蟹,即在收割水稻前利用田间排水的机会,采取陷阱或袖网方法捕捉,剩余部分及洞穴内的河蟹由人工捕捉;另一种方法是在水稻收割后,即带水收割水稻,边割边把水稻运到田外,割完一池排一池水,结合排水用陷阱或袖网捕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