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稻田成蟹养殖

稻田成蟹养殖

时间:2023-11-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稻田成蟹养殖的扣蟹暂养是整个养殖期的最重要的环节。暂养池设在单元格的中间,以方便扣蟹放出时均匀散开。有条件换水的暂养稻田可适当加大投饵量,促进扣蟹蜕壳生长,延长成蟹的养殖期,以获得大规格商品蟹。养成蟹的稻田,插秧时间最好稍早于一般稻田,促进稻苗早扎根分蘖,达到放养扣蟹要求,实现提前放养扣蟹,以缩短扣蟹在暂养池内的时间,可以促进河蟹生长。

(二)稻田成蟹养殖

成蟹养殖的稻田准备等前期工作与扣蟹养殖基本相同。

1.暂养

稻田成蟹养殖的扣蟹暂养是整个养殖期的最重要的环节。最好的暂养方式是在养蟹的原稻田中设暂养池。成蟹养殖也是以每4~5亩为一个单元比较合适,应在每个单元中设一个暂养池,暂养池的暂养能力以50千克/亩计算,根据养殖稻田要投放的扣蟹总量来设计暂养池的大小,一般每5亩的单元格暂养面积不超过半亩。暂养池设在单元格的中间,以方便扣蟹放出时均匀散开。暂养稻田周围的埝埂要加高、加厚并夯实,架设好防逃墙。暂养稻田最好要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以免正常养殖稻田施肥或施药时渗入其中致害。暂养稻田要先进水,在水质稳定后放入扣蟹,然后开始观察投喂,饵料的种类以小杂鱼、大豆箔、高粱、人工配合饲料等精饲料为主,控制投饵量以不污染养殖水质为原则。有条件换水的暂养稻田可适当加大投饵量,促进扣蟹蜕壳生长,延长成蟹的养殖期,以获得大规格商品蟹。还有一种暂养方式是在养殖稻田以外的池塘中暂养,有的养蟹户进苗较早,无法在稻田内暂养,可以放入蟹田附近的池塘中,但这种方式在出苗向稻田放养时,总是赶上有部分扣蟹蜕壳,蜕壳期前后的扣蟹经不起捉拿和运输,会影响成蟹养殖的成活率,这点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分苗时要小心操作,同时放苗时要预留出蟹苗的损失数量,以免影响养殖产量和效益。

2.养成蟹稻田的准备和成蟹放养

养成蟹的稻田,插秧时间最好稍早于一般稻田,促进稻苗早扎根分蘖,达到放养扣蟹要求,实现提前放养扣蟹,以缩短扣蟹在暂养池内的时间,可以促进河蟹生长。在不影响水稻产量的前提下,稻苗要合理密植,蟹苗的投放密度依稻田的供水条件和饵料条件而定。近年来蟹农们总结出两种密度模式,一种是加大密度,求得稳定产量,保证一定效益的模式,每亩放扣蟹1000只,回捕率为70%左右,秋季养成后的平均规格达到75克左右,平均亩产50千克左右,效益比较稳定。但这种模式养殖的河蟹,总体规格偏小,品质低,销价低且不稳定。另一种模式是稀放大规格,每亩投放密度在200只左右,回捕率可达70%~80%,平均规格达到100克,平均亩产15千克左右,大规格蟹销价较高而且稳定,养殖的效益能够接近高密度养殖模式。放苗的时机选择以水稻充分分蘖,且封地的农药过了残效期,施过缓青肥5天后为宜,如果放苗过早,水稻秧苗还没有充分分蘖,河蟹会摄食或钳断秧苗,影响水稻生长。放苗的方法就是扒开暂养田与稻田相隔的埝埂,河蟹便可自行爬出,分散到养殖稻田中。如果扣蟹是在池塘中暂养,在放养时要尽量缩短运输的时间,并且在早晨或晚上温度较低时操作,减少这些环节中扣蟹的损失,扣蟹入稻田前用3%~5%的食盐水浸洗20分钟消毒,放养时把扣蟹集中放在靠近埝埂的水中,以方便观察,待健康的扣蟹爬走后,观察计数伤残和死亡的扣蟹,根据情况补足数量。

3.暂养用田的管理

由于暂养期间无法插秧,而且分苗时间晚,暂养田在分苗后重新栽种水稻比较困难,栽不上水稻就会影响稻田的效益。所以稻田养殖成蟹时,要为暂养稻田专门准备晚插秧的稻苗,保证在分苗后栽种,然后精心管理,实现正常水稻产量。

4.大面积养殖的饲养管理

在扣蟹放入养殖稻田后即进入大面积养殖管理阶段。

(1)饵料管理。根据投放密度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投饵方式,低密度养殖方式在养殖前期少投饵料,主要靠自然饵料提供河蟹的营养,待扣蟹开始寻食时再适当补充动物性饵料,促进蜕壳。养殖后期视田中水草、底栖动物等自然饵料剩余情况适当投饵。高密度养殖方式在扣蟹投放后即开始投饵。饵料的种类有动物性饵料的杂鱼、植物性饵料的水草和营养均匀的专用合成蟹料。三类饵料轮换投喂。投饵地点为沿田边距埝埂1米左右的水中。投饵量按估计田内的河蟹重量的5%(动物性饵料)、50%(植物性饵料)、3%(合成蟹料)计算,根据下次投喂前的残饵情况观察来调整,没有剩饵则增加,有剩饵就减少投饵量。成蟹养殖的后期尤其要注意增加含蛋白较多的动物性饵料,此为育肥阶段,保证河蟹的品质,储备足够的能力,为长途运输和冬储做好准备。

(2)水质管理。按种稻的水管理模式管理即可,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是水深应保持在10厘米以上,过浅会使成蟹无处躲避,其次是不能将受污染的水换入池中。

(3)养蟹稻田的肥与药的管理。与扣蟹养殖方法相同。

(4)蜕壳前后的管理。扣蟹在养殖过程中一般蜕壳5~6次,随着个体的增大,蜕壳间隔期加长。蜕壳期是河蟹生长的敏感期,须加强管理以提高成活率。一般扣蟹在蜕壳前摄食量减少,体色加深,少量施入生石灰(每亩10千克左右),会促进河蟹集中蜕壳,同时动物性饵料和新鲜水的刺激对蜕壳也有促进作用。河蟹在蜕壳后蟹壳较软,需要稳定的环境,一般栖息在水稻根须附近的泥中,几天内都不出来活动,此时不能施肥、换水,饵料的投喂量也要减少,以观察为准。待蟹壳变硬,体能恢复后出来大量活动,沿田边寻食,此时要加大投饵量。

(5)病害防治。扣蟹进入大田养殖后,最容易出现的就是花盖病、肠炎病和挂脏病,具体症状和危害请查阅病害防治的章节。需要说明的是,这几种病害多数是由水质的原因引起,我们应该设法改善养殖稻田的水质,如定期(每个月一次)泼洒石灰浆,每亩干生石灰的用量在10千克左右;发现花盖病后按说明的量施用百毒净;投入生态制剂等,这样可以有效地预防此类病害的发生。

(6)日常管理。扣蟹放入大面积稻田后每天要多次检查防逃墙、进排水口和堤坝有无漏洞,有无老鼠,河蟹的活动有无异常,水位、水温的变化等。

5.收获

与扣蟹养殖的收获方式不同,成蟹的收获主要靠在田边和稻码底下用手捕捉。秋季,当河蟹性成熟后,在夜晚就会大量爬上岸,此时即可根据市场的需要有选择地捕捉出售或集中到网箱和池塘中暂养,这种收获方式一直延续到水稻收割,收割后每天捕捉田中和环沟中的剩余河蟹,到捕净为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