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新型黄病毒病
2010年4月以来,我国主要蛋鸭养殖区陆续暴发了一种以产蛋率大幅下降为主要特征的疫病,传播较快,造成了严重损失。
图1-1 鸭新型黄病毒
病原为一种新型黄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图1-1),中国农业大学苏敬良等命名为BYD病毒。病毒对乙醚、去氧胆酸盐、酸、热、胰酶敏感。
本病可感染除番鸭外的所有品种蛋鸭。鸭从早春患病,可一直持续到秋季。蚊子可传播本病。产蛋鸡也可能被感染。
本病主要威胁蛋鸭,导致产蛋率骤减,减幅很大,有的超过90%或绝产。病鸭初期表现为不爱下水,产蛋率轻度下降,采食量突然下降,几天内降到原来的50%,甚至更多。逐步发展到高热,运动障碍,食欲废绝,产蛋率大幅下降,从高峰期的90%~95%下降到5%~10%,排绿色稀薄粪便,发病率最高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10%。流行早期病鸭一般不出现神经症状,流行后期则神经症状明显,表现瘫痪、翻个、行走不稳、共济失调。发病期间种蛋受精率降低10%左右。病程一个半月,可自行逐渐恢复,首先采食量恢复,绿色粪便逐渐减少,产蛋率缓慢上升,状况较好的鸭群可恢复到发病前水平。老鸭恢复缓慢且难以恢复到原来水平。种鸭恢复后期多数有一个明显的换羽过程。
商品肉鸭和育成期种鸭最早可在20日龄前发病,以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表现站立不稳、倒地不起、行走不稳(图1-2)。病鸭仍有食欲,但多数因饮水、采食困难在数日内衰竭死亡,死淘率10%~30%。
图1-2 病鸭站立不稳、倒地不起、行走不稳
病鸭肝脏肿大、淤血,表面有针尖状白色点状坏死。脾脏斑驳呈大理石样,有的极度肿大并破裂(图1-3)。卵泡充血、出血、萎缩、破裂、坏死或液化,输卵管有黏液(图1-4)。胰腺出血、坏死。有神经症状的病死鸭脑膜出血,脑组织水肿,呈树枝状出血(图1-5)。心肌外观苍白,有白色条纹状坏死,有的心肌外壁出血,多数心脏内膜出血(图1-6)。育成鸭还有腺胃乳头出血。
图1-3 脾脏肿大、出血斑,呈大理石样
图1-4 卵泡充血、坏死、出血
图1-5 脑膜出血
图1-6 心肌苍白,有白色条纹状坏死
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病毒分离阳性者再用RT-PCR诊断。本病易与鸭流感、鸭副黏病毒病、番鸭呼肠孤病毒病混淆,注意鉴别诊断。加强饲养管理,加强生物安全措施。注重用具和设备、车辆、种蛋的消毒及病死鸭的处理。发病期间做好封栋、封场工作。鸭场严格隔离,鸭舍、运动场定期消毒,鸭群定期驱虫。减少应激,特别在疫苗接种时要慎重,注意天气预报,及时采取防寒保温措施。鸭舍垫料在蛋鸭饲养期间切忌翻动或清理,以防环境突发应激及高浓度氨刺激而诱发本病。谨防饲料突换和霉败变质。确保有洁净及足量的饮用水及嬉戏水。
做好基础防疫非常关键。鸭新型黄病毒为新发现病毒,目前还没有合法的疫苗。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使用自家灭活苗会收到较好的预防效果。
该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抗病毒中药可抑杀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中药组方以轻泻肝火、健脾为主。发病鸭群可适当添加多维素及中药(如清温败毒散、黄芪多糖、双黄连等)对症治疗。临床用龙胆泻肝散、白术、水飞蓟素、仙人掌、白花蛇舌草等给鸭拌料,有一定的效果。为防止继发感染,适当选用抗生素药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