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番鸭细小最佳治疗方法

番鸭细小最佳治疗方法

时间:2023-11-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番鸭细小病毒病是由番鸭细小病毒引起,以腹泻、气喘和软脚为主要症状,主要侵害1~3周龄雏番鸭,俗称“三周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病原为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的番鸭细小病毒。雏番鸭是唯一自然感染发病的动物。病鸭的排泄物污染种蛋蛋壳,把病毒传给刚出壳的雏鸭,引起疫病暴发。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初步诊断。本病常与鸭病毒性肝炎和鸭疫里默杆菌病混合感染,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

番鸭细小病毒病

番鸭细小病毒病是由番鸭细小病毒引起,以腹泻、气喘和软脚为主要症状,主要侵害1~3周龄雏番鸭,俗称“三周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发病率和病死率高。

病原为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的番鸭细小病毒(图3-1)。病毒对乙醚、胰蛋白酶、酸有很强的抵抗力,对紫外线照射敏感。

img13

图3-1 番鸭细小病毒

雏番鸭是唯一自然感染发病的动物。麻鸭、半番鸭、北京鸭、樱桃谷鸭、鹅和鸡等即使与病鸭混养或人工接种病毒,也不表现临床症状。发病率、病死率与日龄密切相关,日龄越小发病率和病死率越高。一般4~5日龄开始发病,10日龄左右为发病高峰,以后逐渐减少,20日龄左右零星发生,成年番鸭不发病。本病无明显季节性,但在冬春季气温低,育雏室空气流通不畅,空气中氨和二氧化碳浓度较高时,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病鸭通过分泌物和排泄物排出大量病毒,污染饲料、水源、饲养工具、运输工具、饲养员和防疫人员等,易感番鸭被感染。病鸭的排泄物污染种蛋蛋壳,把病毒传给刚出壳的雏鸭,引起疫病暴发。

潜伏期4~9天,病程2~7天,病程长短与发病日龄密切相关。根据病程长短,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亚急性型。

(1)最急性型:多发生于6日龄左右的雏鸭。病势凶猛,病程很短,仅数小时,往往不见先兆症状而突然死亡。临死时有神经症状,头颈向一侧扭曲,两脚乱划,死亡率4%~6%。剖检病变不明显,仅出现急性卡他性肠炎或肠黏膜出血。

(2)急性型:主要见于7~21日龄雏番鸭,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泻,排出灰白或淡绿色稀粪,粪中有脓性物,并黏附于肛门周围。病鸭呼吸困难,喙端发绀,后期常蹲伏,张口呼吸。病程一般为2~4天,病鸭精神委顿,濒死前两脚麻痹而倒地,衰竭死亡。剖检全身各器官都有出血现象,特征性病变是小肠有1~2段膨大的肠节,有如“腊肠样”。剖开肠腔,可见一层由纤维素性渗出物和脱落的肠黏膜组成的灰白色假膜,包裹粪便(图3-2)。其他肠黏膜也出现水肿和充血。有的病鸭脑膜出血(图3-3)。

img14

图3-2 病鸭小肠中段肠管膨大,腔内充塞灰白色或淡黄色的栓状物

img15

图3-3 脑膜出血

(3)亚急性型:较少见,往往是急性病例不愈转化而来。表现为精神委顿,喜蹲伏,两脚无力,行走缓慢,排黄绿色或灰白色稀粪,并黏附于肛门周围。死亡率低。大部分病愈鸭生长发育受阻,成为僵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初步诊断。本病常与鸭病毒性肝炎和鸭疫里默杆菌病混合感染,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确诊必须依据病原学和血清学诊断。

加强饲养管理,种蛋、孵坊和育雏室严格消毒,改善育雏室通风,结合预防接种,可杜绝本病发生和流行。在本病流行地区,母鸭在开产前2周接种本病的灭活疫苗,对后代有保护力。给1日龄的雏鸭接种弱毒疫苗,保护率也很高。

本病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一旦暴发本病,立即将病雏隔离,场地进行彻底消毒,每羽肌肉注射高免蛋黄抗体1毫升,治愈率80%以上。为防止和减少继发细菌和真菌感染,适当应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