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鸭巴氏杆菌病

鸭巴氏杆菌病

时间:2023-11-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鸭巴氏杆菌病,又称鸭霍乱、鸭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急性败血症。该病呈世界性分布,给养鸭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以30日龄内的雏鸭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该病发病率可达90%以上,死亡率50%~75%。病鸭多呈急性经过,发病急、死亡快。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从内脏分离鸭巴氏杆菌即可确诊。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是单独肌肉注射链霉素和双氢链霉素。

鸭巴氏杆菌病

鸭巴氏杆菌病,又称鸭霍乱、鸭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PM)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急性败血症(图11-1)。该病呈世界性分布,给养鸭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气温较高、多雨潮湿、天气骤变、饲养管理不良等,都可诱发本病流行。以30日龄内的雏鸭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

img82

图11-1 巴氏杆菌

1~8周龄鸭易感,2~3周龄鸭最易感,8周龄以上鸭很少发病(但有增多的趋势)。该病发病率可达90%以上,死亡率50%~75%。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阴冷潮湿天气尤甚。饲养密度过大,空气不流通,卫生条件差,饮料中缺乏维生素、微量元素及蛋白质水平低,均易造成本病的流行。

病鸭多呈急性经过,发病急、死亡快。一般表现精神委顿,尾翅下垂,食欲废绝,口渴,呼吸困难,鼻和口中流出黏液。病鸭常摇头,想把积蓄在喉部的黏液排出来,所以又称“摇头瘟”。剧烈下痢,排绿色或白色稀粪,有时混有血液,恶臭。往往发生瘫痪,通常在1~2天内死亡。

剖检可见肌肉出血(图11-2),在心包内充满透明橙黄色渗出物,遇空气后不久即凝结成胶冻状。心冠状沟脂肪、心内膜及心肌充血和出血(图11-3);肠道充血和出血(图11-4、图11-5);肺呈多发性肺炎,间有气肿和出血。肝略肿大,有针尖状出血点和灰白色坏死点(图11-6、11-7)。肠道以小肠前段和大肠黏膜充血和出血最严重,小肠后段和盲肠较轻。雏鸭多表现为多发性关节炎,关节面粗糙,附着黄色的干酪样物质或红色的肉芽组织。关节囊增厚,内含有红色浆液或灰黄色、混浊的黏稠液体,肝脏发生脂肪变性和局部坏死。

img83

图11-2 胸部肌肉出血

img84

图11-3 心肌出血

img85

图11-4 肠道出血

img86

图11-5 出血性肠炎

img87

图11-6 肝脏肿大和白色坏死灶

img88

图11-7 肝脏出血,有弥漫性灰白色、针尖大坏死点

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从内脏分离鸭巴氏杆菌即可确诊。病原分离,无菌采取病死的心血、脑、肝、关节液及有病变的气囊材料,接种在巧克力琼脂平板上或鲜血琼脂平板上,放蜡烛缸内,于37℃温箱内培养48小时,挑选典型菌落(表面光滑、圆形、奶油状)进行纯培养,生化鉴定。

加强饲养管理,避免环境污染和应激。疫苗免疫,7~10日龄时注射1次,20~25日龄再注射1次,保护率可达90%以上。在每千克日粮中加入0.4克氯霉素或3克土霉素,或磺胺二甲基嘧啶5克喂服,连用4天,能很快控制疫情。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是单独肌肉注射链霉素和双氢链霉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