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海城镇武塬旱作节水生产示范

海城镇武塬旱作节水生产示范

时间:2023-11-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组织群众观摩学习、示范引领等形式,将综合技术应用成果进行普及,切实起到技术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海原县旱作农业发展。由于海原县的特殊地理及气候特征,干旱严重制约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积极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充分合理利用水资源对海原县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海城镇武塬旱作节水生产示范

武塬村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园区集成创新旱作节水农业技术,以提高旱作农业水资源利用率、水分生产效率为目标,以推广春、秋季覆膜,全膜覆盖,集雨补灌等旱作节水技术为核心,按照示范、展示、试验三个层次要求,调整种植模式和改进耕作制度,组装配套旱作节水农业综合技术体系,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的综合型旱作节水示范基地。

一、工作完成及进展情况

示范园区项目的实施,本着以调整传统种植结构、种植方式和改革旧的耕作制度为出发点,采用建设集雨设施、蓄集雨水、工程补灌措施,使有效的降水发挥最大的效益,同时改革传统的耕作制度,将传统耕作制度改变为免耕、少耕或一次耕作多年种的方式。

1.园区内完成试验内容

(1)旱地马铃薯全膜双垄覆盖集雨沟播技术效益研究。

(2)旱地玉米全膜双垄覆盖集雨沟播技术效益研究。

(3)旱地油葵全膜双垄覆盖集雨沟播技术效益研究。

(4)旱地玉米双垄全膜覆盖“一膜两季”免耕栽培模式效益研究(定位研究)。

(5)旱地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一膜两年用”免耕栽培模式效益研究(定位研究)。

(6)玉米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技术密度。

(7)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技术密度。

(8)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栽培条件下马铃薯品种比较。

(9)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栽培条件下玉米品种比较。

(10)马铃薯黑膜与白膜栽培产量对比。

(11)膜侧马铃薯种植。

(12)马铃薯不同种植方式产量效益比较试验。

(13)地膜谷子品种比较试验。

(14)旱地地膜覆盖食葵品种比较试验。

(15)马铃薯半膜不同起垄方式种植试验。

(16)膜侧马铃薯套种扁豆产量效益研究试验。

(17)玉米“三带两季”栽培。

(18)原原种种植试验。

2.完成示范、展示

(1)半膜覆盖(秋季、早春、播前)技术示范200亩,种植作物为马铃薯,品种以青薯168和冀张薯8号为主,种植密度3000~3500株/亩。

(2)全膜双垄沟播(秋季、早春、播前)技术示范500亩,种植作物为马铃薯,品种以青薯168和冀张薯8号为主,种植密度3000~ 3500株/亩。

(3)黑膜与白膜覆盖对比种植示范100亩,种植作物为马铃薯,品种为冀张薯8号,种植密度3000~3500株/亩。

(4)旱作节水技术模式综合展示100亩,地膜覆盖保墒节水技术模式、地膜覆盖+集雨补灌节水模式、微集水节水技术模式三种。作物为马铃薯,品种为冀张薯8号。

(5)不同覆膜方式比较展示20亩,即秋季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播期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早春(顶凌)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秋覆膜(半膜覆盖)、早春覆膜(3月上中旬半膜覆盖)、播期覆膜(半膜覆盖)、露地种植(对照),共7种覆膜方式,展示作物为马铃薯。

(6)全膜条件下在大垄中间带种其他作物展示200亩,在全膜覆盖条件下,小垄沟内种植马铃薯,大垄中间套种玉米、南瓜、大豆、豌豆、蚕豆、芸豆、油葵、甘蓝、萝卜、糯玉米、花生各2亩。小区宽6.6米,长15米。

二、已取得的效益

通过蓄集雨水、工程补灌等技术应用,使有效的降水发挥了最大的效益,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实现节本增效30%。通过组织群众观摩学习、示范引领等形式,将综合技术应用成果进行普及,切实起到技术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海原县旱作农业发展。

根据试验结果,土壤有机质收获后和播前比较,全膜覆盖增加2个百分点,半膜覆盖增加1个百分点以上;全氮收获后总体有所提高;收获后土壤速效氮总体有所提高,氮肥利用率秋季全膜覆盖达36%。氮肥利用率,秋季覆膜高于顶凌覆膜和播期覆膜,全膜覆盖高于半膜覆盖。

1.土壤水分含量

1米内土壤水分随深度的递增而减少,其中60~80厘米段成骤减趋势,各种覆膜方式0~10厘米土层含水量为:秋季全膜双垄>秋季半膜平铺>早春全膜双垄>早春半膜覆盖>播期全膜双垄>播期半膜覆盖,秋季全膜覆盖在10~40厘米,土层表现了明显的保水提墒作用。100~200厘米土层含水量长年稳定在7.2%~7.5%之间。

2.降水利用率

秋季覆膜显著高于早春覆膜和播期覆膜,秋季无论全膜还是半膜覆盖均高于其他时期覆膜,顶凌覆膜和播期覆膜,不论采用何种覆膜方式,水分利用率基本保持一个稳定水平。秋季全膜覆盖显著高于同期半膜覆盖和其他两个时期的覆膜。同期全膜覆盖水分利用率远高于半膜覆盖。

3.生育进程

秋季全膜覆盖种植马铃薯较秋季半膜种植马铃薯出苗提前2天,现蕾期、开花期、成熟期均提前3天,秋季全膜较其他覆膜方式出苗提前4天,现蕾期、开花期、成熟期提前4天。早春全膜、播期全膜、早春半膜、播前半膜覆盖生育期基本一致。

三、效益分析

1.节水效益

2010年,在武塬村建成旱作节水农业核心示范区面积5000亩,农田降水利用率平均提高8~10个百分点,达到53%~55%,在降水量不足300毫米地区,平均每亩增加水资源21.3~26.7立方米(减少土壤蒸发和有效降水利用率),增加有效水资源总量可达42.6万~53.4万立方米。相当于在300毫米降水条件下建成287.55万平方米集水场和1.065万个50平方米集水窖的效益。

2.经济效益

2010年,旱作节水农业核心示范区降水利用效率提高0.15千克/亩,亩新增农业综合生产能力60千克,5000亩每年可增产30万千克。按1元/千克(按鲜马铃薯)计算,新增产值约30万元。

3.社会效益

通过项目的实施,直接培训农民、基层农技和农机人员70人次以上,提高了旱作节水农业的技术普及和应用水平。同时,通过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工程建设,使干旱带农民看到了旱作农业的希望,重新回到了土地上进行农业生产,减少了土地的撂荒,对增加粮食安全生产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在稳定发展旱作区粮食生产的基础上,促进陡坡田退耕,使林果业、畜牧业、特色产业得到发展,形成若干旱作节水农业产业带,大大提升旱作区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质量,为生态环境建设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4.生态效益

通过全膜覆盖,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工程项目区河流断流问题,遏制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沙化,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有效防止沙尘暴,同时提高地力,减少化肥的投入量,降低不合理施用化肥带来的污染。

四、主要做法

1.积极争取领导重视与支持

由于海原县的特殊地理及气候特征,干旱严重制约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积极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充分合理利用水资源对海原县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自2009年以来,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争取农业部、自治区等上级政府和部门的支持,大力开展覆膜保墒栽培技术,发展节水旱作农业,认真实施好农业部旱作节水农业项目和农牧厅下达的旱作节水农业试验示范,以点带面,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发展旱作农业和示范推广应用节水农业技术。

2.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稳步发展

海原县本着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的方针,实行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合理规划,稳步发展。对发展旱作节水农业进行了合理总体规划,分区分片分年度建设实施,适时适地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抓好宏观调控和局部具体指导,讲求实效,实现了整体与局部、长远与当前,社会、生态与经济效益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发展旱作节水农业的路子。

3.周密部署,建立保障机制,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1)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把完成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建设任务作为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具体行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相应的组织,抽调精兵强将,明确工作职责,紧盯目标任务,强化措施落实,确保了任务的全面完成。以区农技推广总站为技术依托,成立了以主管农业副县长为组长,农牧局局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以主管农业副局长为组长,县农技中心主任为副组长的实施小组,抽调16名业务骨干组成技术业务组具体实施,并层层签订责任制,做到了包片、包试验、包具体子项目到人的措施,做到了人人头上有责任,人人肩上有担子。

(2)明确职责,搞好服务。项目实施组是项目建设的主体,抓好宣传动员、地块落实、项目实施、质量把关、进度保证等环节;抓好方案制订、规划落实、技术培训和指导、工程质量验收把关、茬口推荐、新品种引进筛选工作;抓好补助资金筹措及对付工作;抓好农膜的招标采购、管理和供应。

(3)加强督查,严格考核。由农牧局抽调相关人员组成督查组,加大对旱作节水农业示范点建设的督查力度,把旱作节水农业园区建设工作作为年终考核项目实施技术人员的主要内容,对完不成任务或工作迟缓、服务不到位的技术人员,制定了严格责任追究制,确保了海原县旱作节水农业建设示范区任务全面完成。

五、存在的问题

投入不足,建设发展受限制。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旱作节水农业基本条件仍然较差,与预期目标有一定的差距,集蓄水工程有待完善。

六、今后的打算

1.抓住有利时机,强力推进海原县旱作农业区覆膜保墒栽培技术,推行一膜两季技术改进,通过免耕技术应用,大幅降低覆膜及耕作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2.继续抓好不同区域作物品种、密度筛选工作,尽快选出适合不同地区的当家品种和播种密度。根据不同区域,选择地力较好的土地,大力推行大垄套种栽培模式,通过种植结构调整,实现农民增产增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