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吴渠旱作节水生产示范

吴渠旱作节水生产示范

时间:2023-11-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以集成创新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提高旱作农业区水资源利用率和综合生产能力为目的,因地制宜建设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园区,推广秋春季覆膜,集雨补灌等旱作节水技术,能够有效缓解旱作农业区的干旱问题,切实提高旱作区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旱作节水农业基本条件仍然较差,与预期目标有一定的差距,集蓄水工程有待完善、机械化应用、节水补灌设施等受资金限制发展不快。

甘城乡双井、吴渠旱作节水生产示范

以集成创新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提高旱作农业区水资源利用率和综合生产能力为目的,因地制宜建设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园区,推广秋春季覆膜,集雨补灌等旱作节水技术,能够有效缓解旱作农业区的干旱问题,切实提高旱作区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一、既定内容完成情况

在园区内新建集雨场80个,集雨窖80个,配套补灌设备80台套,并配套坐水点种20亩,分株点浇20亩,同时改革传统的耕作制度,将传统耕作制度改变为免耕、少耕或一次耕作多年种植的方式。

完成玉米地膜覆盖保墒节水技术模式、地膜覆盖+集雨补灌节水模式、微集水节水模式,展示面积70亩;完成不同方式不同时期覆膜的7项模式;完成了大垄套种蚕豆、南瓜、马铃薯、坐水点种20亩,每项展示均为10垄20行;完成玉米留膜留茬技术示范展示500亩,前作为玉米,后作为油葵。

在2个园区同时布设旱地玉米全膜双垄覆盖集雨沟播技术效益研究;旱地玉米双垄全膜覆盖“一膜两季”免耕栽培模式效益研究(定位研究);玉米双垄全膜覆盖沟播密度试验;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栽条件下玉米品种比较试验;全膜覆盖沟播栽培条件下玉米套种黄豆效益研究10项。

以节本增效和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在园区内开展种植业结构调整和耕作制度改革展示20亩。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带动当地农民改变种植和耕作制度观念,大面积推广旱作区保护性免耕技术改革。全膜双垄沟播种植玉米各5000亩。在全膜双垄覆盖沟播种植玉米的大垄上套种马铃薯、南瓜、大豆、豌豆、蚕豆、芸豆、甘蓝、萝卜、白菜、花生各2亩。“一膜两季”后作示范:示范展示玉米、向日葵、马铃薯,示范面积300亩。

二、已取得的效益

通过集雨设施、蓄集雨水,工程补灌等技术应用,使有效的降水发挥了最大的效益,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实现节本增效30%。通过组织群众观摩学习、示范引领等形式,将综合技术应用成果进行普及,切实起到技术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海原县旱作农业发展。根据试验结果,土壤有机质收获后和播前比较,全膜覆盖增加2个百分点,半膜覆盖增加1个百分点以上;全氮收获后总体有所提高;收获后土壤速效氮总体有所提高,氮肥利用率秋季全膜覆盖达96%。氮肥利用率,秋季覆膜高于顶凌覆膜和播期覆膜,全膜覆盖高于半膜覆盖。

1.土壤水分含量

1米内土壤水分随深度的递增而减少,其中60~80厘米段成骤减趋势,各种覆膜方式0~100厘米土层含水量为:秋季全膜双垄>秋季半膜平铺>早春全膜双垄>早春半膜覆盖>播期全膜双垄>播期半膜覆盖,秋季全膜覆盖在0~40厘米土层表现了明显的保水提墒作用。100~200厘米土层含水量长年稳定在7.2%~7.5%之间。

2.降水利用率

秋季覆膜显著高于早春覆膜和播期覆膜,秋季无论全膜还是半膜覆盖均高于其他时期覆膜;顶凌覆膜和播期覆膜,不论采用何种覆膜方式,水分利用率基本保持一个稳定水平,均在86%~87.8%之间。秋季全膜覆盖显著高于同期半膜覆盖和其他两个时期的覆膜。同期全膜覆盖水分利用率远高于半膜覆盖。

3.地温变化

播前地温秋季全膜覆盖高于其他覆膜方式0.4个百分点;出苗期秋季全膜覆盖高出其他覆膜方式1.2~1.6个百分点;拔节期秋季全膜覆盖高出其他覆膜方式1.8~2.5个百分点;大喇叭口期秋季全膜覆盖高出其他覆膜方式1.9~2.1个百分点;抽雄、灌浆、成熟时,各种覆膜方式的地温保持一个稳定值,不随覆膜方式改变而变化。

4.生育进程

秋季全膜覆盖种植玉米较秋季半膜种植玉米出苗提前2天,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灌浆期、成熟期均提前3天;秋季全膜较其他覆膜方式出苗提前4天,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灌浆期、成熟期提前7天。早春全膜、播期全膜、早春半膜、播前半膜覆盖生育期基本一致。

5.增产增收情况

秋季全膜覆盖玉米种植亩产达462.3千克/亩,较早春全膜覆盖种植342.1千克/亩、播期全膜覆盖种植313.5千克/亩、秋季半膜覆盖种植387.4千克/亩、顶凌半膜覆盖种植321.1千克/亩、播期半膜覆盖种植247.7千克/亩,分别增产35%、47%、19%、44%、87%。秋季全膜覆盖种植玉米亩纯收入1247.4元,较早春全膜覆盖种植玉米亩纯收入886.8元,增收360.6元,增收40.7%;较播期全膜覆盖种植玉米亩纯收入801元,增收446.4元,增收55.7%;较秋季半膜覆盖种植玉米亩纯收入1049.7元,增收197.7元,增收18.8%;较顶凌半膜覆盖种植玉米亩纯收入850.8元,增收396.3元,增收46.6%,较播期半膜覆盖种植玉米亩纯收入630.6元,增收616.8元,增收97.8%。

三、主要做法

1.领导支持,部门与乡镇通力协作

旱用节水示范工作发挥着展示最新旱作农业新技术成果、提升旱作农业生产水平的巨大作用,因此,各级领导对此工作十分重视,这也是做此项工作的保证。同时,农业部门和乡镇在地膜供应,农机具采购,技术指导等方面加强协作,保证此工作所需物资和技术服务及时到位。

2.精心组织,周密部署

以区农技推广总站为技术依托,成立了以主管农业副县长为组长,农牧局局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以主管农业副局长为组长,县农技中心主任为副组长的实施小组,抽调16名业务骨干组成技术业务组具体实施,并层层签订责任书,做到了人人头上有责任,人人肩上有担子。

项目实施组是项目建设的主体,抓好宣传动员、地块落实、项目实施、质量把关、进度保证等环节;抓好方案制订、规划落实、技术培训和指导、茬口推荐、新品种引进筛选工作。

3.加强督查,严格考核

由农牧局抽调相关人员组成督查组,加大对旱作节水农业示范点建设的督查力度,把旱作节水农业园区建设工作作为年终考核项目实施技术人员的主要内容,对完不成任务或工作迟缓、服务不到位的技术人员,制定了严格责任追究制,确保了海原县旱作节水农业建设示范区任务全面完成。

四、存在的问题

1.投入不足,建设发展受限制

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旱作节水农业基本条件仍然较差,与预期目标有一定的差距,集蓄水工程有待完善、机械化应用、节水补灌设施等受资金限制发展不快。

2.技术服务体系示范推广力量薄弱

旱作节水农业内容丰富,是集良种、良法、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于一体的综合性先进科学技术,需要大力增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五、今后的打算

1.抓住有利时机,强力推进海原县旱作农业区覆膜保墒栽培技术,推行一膜两季技术改进,通过免耕技术应用,大幅降低覆膜及耕作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2.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引导农民使用配方肥及计算机指导施肥,改变传统耕作制度,培肥地力,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3.继续抓好不同区域作物品种、密度筛选工作,尽快选出适合不同地区的当家品种和播种密度。

4.根据不同区域,选择地力较好的土地,大力推行大垄套种栽培模式,通过种植结构调整,实现增产增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