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小茴香产业工作

小茴香产业工作

时间:2023-11-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对海原县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小茴香种植属于节水型农业。小茴香的秸秆可为家畜提拱优质饲料,确保舍饲养殖,有利于退耕还林还草和封山禁牧的政策落实,维护生态平衡,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为农业生产的稳产、高产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有利于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小茴香虽然耐旱,抗盐碱,但是为了提高产量和品种,应该注重茬口的选择。若收获时遇雨,会使小茴香果实变色发黑、发霉,严

小茴香产业工作

一、基本情况

海原县小茴香种植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较早的种植历史、丰富的栽培经验,加上产地没有工业污染,其色泽鲜美、味纯、质优,是上等的调味品和中药材。已成功注册小茴香“天都山”牌商标,2008年11月获得宁夏回族自治区农牧厅“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被中卫市消费者协会授予“消费者信得过产品”。2009年11月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认证,产品远销四川、河南、重庆、上海、西安、湖北、广东、武汉等国内十多个省市,深受区内外客商和消费者亲睐。

西安镇园河流域一带地处山间盆地,大部分耕地较为平坦,便于机耕。该镇小茴香种植的时间最长,近几年来小茴香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辐射到附近的关桥、海城、史店、曹洼、树台、贾塘等乡镇。小茴香种植技术简单,便于管理,劳动强度小,肥料投入低,灌水次数少,病虫害很少发生。小茴香耐盐碱,能改良土壤。

近年来,海原县委、政府立足全县区位优势,把小茴香、马铃薯、硒砂瓜等优势特色产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结构的重要举措,着力在做大、做强、做特、做优上下工夫,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带动、科技示范、技术引领、资金扶持、市场拉动,使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种植效益明显提升,基本形成了“一乡一业、多乡一业、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格局,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和县域经济的发展。

二、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2010年种植面积12.06万亩,完成计划面积的100.5%,平均亩产量150千克,总产量1809.0万千克,平均亩产值600元,实现总产值7236万元,人均特色收入114元。

2.社会效益

资源合理利用,使种植区的光、热、水、土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挖掘区域资源优势,并使种植业内部结构趋于合理。对海原县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3.生态效益

(1)节水型农业。小茴香种植属于节水型农业。多雨年份旱地都可以种植,在旱作基本农田配合其他配套措施,沟坝地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有效地储蓄了天然降水,减少地表径流和地面蒸发,实现以肥调水、以水保肥协调机制,大大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抗旱节水农业生产水平。

(2)综合效益好。小茴香的秸秆可为家畜提拱优质饲料,确保舍饲养殖,有利于退耕还林还草和封山禁牧的政策落实,维护生态平衡,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为农业生产的稳产、高产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有利于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三、栽培管理技术措施

1.选地、整地

选土壤肥力中上、保水性较好的沙壤土或壤土种植。施足基肥,耕翻平整,浇足播前水,精细整地。每公顷施有机肥30吨、尿素150~225千克、磷酸二铵100~150千克、硫酸钾或复合肥75~120千克作基肥。耕翻深度22~25厘米。灌足播前底墒水,压碱洗盐。适墒整地达到墒、平、松、碎、净标准。播前每公顷用2.25~2.7千克33%施田补乳油(二甲戊乐灵),兑水450千克进行土壤封闭化学除草。小茴香虽然耐旱,抗盐碱,但是为了提高产量和品种,应该注重茬口的选择。以小麦茬最为适宜,麦收后及时耕翻,晒垡。“白露”前后二次耕翻,耙耱一次,利于保墒,做到土壤细绵、上虚下实。小茴香在海原县一般种植在水浇地,整地要求每畦地块要平整,避免半畦高半畦低,造成一半积水一半受旱,从而产量不均。

2.播种要求

品种选择:宜选择分枝能力强、丰产、抗倒伏且经提纯复壮、筛选过的子粒饱满小茴香。

播种时间:4月中旬~4月下旬。

播种方法:有条播和穴播两种。条播采用机械播种,下籽均匀,深浅一致,深3~5厘米,亩播量2~3千克;木耧播种的田块,播后一般不提倡耱地,以防板结,有利出苗,但墒情较差的沙壤土或畜力铁耧播种的田块,可进行耱地,不仅以利保墒,而且可增加覆土厚度,条播30厘米等行距、株距5~8厘米,条播每公顷保苗150万~180万株。穴播用于秋覆膜、春覆膜播种,穴播行距20~30厘米,穴距9~12厘米,穴播每公顷30万~50万穴,保苗140万~200万株。

3.田间管理

早春田管:以增温保墒为中心,苗前遇雨及时耙地,破除板结,以利保墒出苗早发。浅耙方向与播种方向垂直,耙深不大于2厘米,且带碎土镇压器。

苗期田管:以化调为主,辅以人工拔草和间定苗。茴香幼苗2~4叶期,喷施叶面肥1次(1%~2%的磷酸二氢钾+0.5%~1%尿素)。幼苗5~8叶期,降雨量少,土壤干旱需灌水一次。对生长过旺田块局部喷施0.15%~0.3%缩节胺,增强旺苗基部节间粗度,降低植株高度,防止后期倒伏。

花果期田管:以防积雨淹害为重点,养根保叶,促粒实,增粒重。小茴香较耐旱但不耐涝,7~8月份如遇降雨,田间积水超过8小时会形成淹害,造成植株死亡,甚至绝收。故遇中至大雨,及时排涝。茴香花果期虽对水肥要求不高,但重叠期较长。气候异常、土壤干旱会对开花、受精以及产量造成不利影响,再需灌水一次,可叶面喷施浓度为0.2%~0.4%的硼、锌微肥,提高结实率。茴香生长中后期,有脱肥早衰(叶色发黄)的点片,可喷施1.5%~3%尿素叶肥,提高植株根叶吸收养分的能力,促使果实正常成熟。对叶色浓绿、有贪青晚熟趋势的点片,可喷施0.2%~0.4%的磷酸二氢钾,提高千粒重,达到整体收获期一致。

4.病虫害防治

苗期有蚜虫和金针虫、蝼蛄等地下害虫危害时,可用2.5%溴氰菊酯乳油20毫升/亩,兑水30千克,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毫升/亩~50毫升/亩,兑水30千克;也可用毒饵诱杀,将50%马拉硫磷乳油4份或40%乐果乳油3份与200份糠麸混拌均匀,再加入适量的水,使之成豆腐渣状即可,亩投撒毒饵2~3千克。花期和结果期有盲蝽、蚜虫、螟虫等危害,可选用4.5%高效氯氰菊酯、50%辛硫磷、10%吡虫啉1000倍液或1.1%苦参碱、1.8%阿维菌素2000倍液喷雾防治。为了防止病害的发生,可于6月中、下旬亩喷施粉锈宁或百菌清或多霉威1次,每亩用药量40~50毫升。按照绿色栽培的要求,严禁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

5.适时收获

适期收获的形态标准:田间70%~80%茴香单株整体叶片呈橙黄,果皮微黄。过早收成熟不足,过晚则果实种子易落造成损失。收获通常采用人工拔除后集中晾晒,碾压后机械除杂质清选,装袋储藏,防止受潮。9月中旬开始收获,商品用小茴香以淡绿色为上等,所以除留种田块外,收获不能过迟,一般要在完熟前7~10天收获。收获时注意要选择晴天头、阴天尾,让小茴香收获后有一段晴好的天气及时风干。若收获时遇雨,会使小茴香果实变色发黑、发霉,严重影响其商品价值。收割后风干好的小茴香应尽快打碾,分级包装,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防止雨淋,以待销售。

四、存在的问题

1.今年春夏比较干旱且收获季节雨水过多,造成子实发霉变黑,严重影响了小茴香色泽及商品价值。

2.小茴香特色种植基地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如引水管、渠等灌溉设施等。

3.小茴香专业市场建成后配套设施不完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少,信息服务薄弱,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低。

五、今后的工作重点

为了实现小茴香特色种植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任务,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区、市项目和资金扶持,进一步推进小茴香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争取利用1~3年的时间,努力将海原县建成全国最大的小茴香种植基地。今后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认真抓好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工作

广泛组织乡村干部、农业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民切实搞好小茴香田间管理,重点抓好肥水和病虫害防治工作;农业部门全力以赴,扶持组建专业化防治组织,充分发挥专业化组织的作用,服务到村、到田间地头,在组织农民进行防治的同时,进行统防统治,确保小茴香特色种植业的健康发展,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2.切实做好小茴香特色农产品的产后服务工作

一要继续通过宁夏农业信息网、宁夏政府新闻网、中国农业信息网等信息网络,加大小茴香特色农产品的宣传,提高产品知名度,增加农民收入;二要加快组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挥专业合作组织的带动作用,对小茴香特色农产品进行促销,推动产业快速发展,加快了产品的流通销售,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三要确保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消费者信得过的产品认证,并在小茴香上市季节实行包装销售,提高特色种植业收入。

3.坚持不懈地抓好农业科技培训工作

结合“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坚持不懈地做好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培养一批农民技术员和科技示范户。积极引进新品种种植,优化品种结构,大力推广节水灌溉、覆膜保墒、配方施肥、机械化应用、风蜂授粉等新技术,建设标准化栽培示范区。充分利用设施拱棚发展采用小茴香苗,实现了产业发展模式的转变,提高小茴香种植效益。为全县抗旱救灾、农民增收提供科技支撑。

4.适期收获,提高商品率

根据小茴香的生长特性,采取分期多次收获,以提高产品商品率,增强市场竞争力。

5.做好化学药剂除草

由于小茴香田杂草多,劳动强度大,采用化学防治进行除草,不仅能够除草,而且能够抑制杂草再生,从而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