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马铃薯如何防虫害及施肥方法

马铃薯如何防虫害及施肥方法

时间:2023-11-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它决定着马铃薯贮藏保鲜期的长短。因此,要贮藏好马铃薯,必须了解它的贮藏特点、生理变化、贮藏条件,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达到安全贮藏的目的。马铃薯之所以较其他蔬菜耐贮藏,是因为它有一个新陈代谢过程显著减缓的休眠期。因此,作长期贮藏的马铃薯,应适期晚播或早收,选用幼嫩块茎贮藏。马铃薯贮藏的目的主要是保证食用、加工和种用品质。种用马铃薯可见散射光,保持良好的出芽繁殖能力是贮藏的主要目标。

第九章 马铃薯贮藏保鲜技术

一、马铃薯贮藏特性

马铃薯薯块是变态茎,茎上生有许多芽眼,收获后有一个明显的生理休眠期,通常为2~4个月。在此期间,即便外界条件合适,马铃薯的芽眼也不萌芽。但当生理休眠期结束后,如果温度、湿度条件合适,从芽眼就要长出新芽。如果外界条件不合适,马铃薯就可以继续处于休眠状态而不发芽,这就是马铃薯的被迫休眠期。它决定着马铃薯贮藏保鲜期的长短。

薯块在贮藏期间对周围的条件非常敏感,特别是对温、湿度要求非常严格,既怕低温,又怕高温,冷了容易受冻,热了容易发芽;湿度小,薯块容易失水发皱,湿度大,薯块容易腐烂变质。因此,安全贮藏是马铃薯全部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所谓安全贮藏,主要有两项指标,一是贮藏时间长,二是商品质量好,达到不烂薯、不发芽、不失水、不变软。因此,要贮藏好马铃薯,必须了解它的贮藏特点、生理变化、贮藏条件,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达到安全贮藏的目的。

(一)不同品种休眠期长短不同

马铃薯之所以较其他蔬菜耐贮藏,是因为它有一个新陈代谢过程显著减缓的休眠期。但是,不同的品种其休眠期长短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早熟品种的休眠期短,容易打破;晚熟品种的休眠期长,难以打破。作短期贮藏时,应选择休眠期短的早熟品种;作长期贮藏时,应选用休眠期长的晚熟品种。

(二)同一品种成熟度不同休眠期长短不同

同一品种,春播秋收的块茎休眠期较短,而夏播秋收的块茎休眠期较长,且块茎的休眠期将随着夏播时期的推迟而延长。即幼嫩块茎比成熟块茎休眠期长。因此,作长期贮藏的马铃薯,应适期晚播或早收,选用幼嫩块茎贮藏。

(三)块茎在贮藏期间容易失重罹病

新收获的块茎含水量高达75%~80%,薯皮薄嫩,组织脆弱,碰撞、挤压易擦伤破碎,所以在整个收获、运输和贮藏过程中,要尽量减少装运次数,避免机械损伤。

(四)新收获的块茎尚处在后熟阶段

此时块茎呼吸十分旺盛,放出大量水分、热量和二氧化碳,重量也随之减轻。如在温度15~20℃、氧气充足、散射光或黑暗条件下,经过5~7天,块茎损伤部分就会形成木栓质保护层,这样不仅能防止水分损耗,而且能阻碍氧气和各种病源菌侵入。

(五)块茎对贮藏条件十分敏感

在贮藏温、湿度过高时能促进呼吸旺盛,放出大量水分、热量和二氧化碳,使温湿度继续升高,促进块茎提早发芽和造成霉烂。块茎发芽不仅会消耗大量养分,降低种用价值;而且会引起质变,降低食用品质。温湿度过低,块茎容易受冻烂窖。

二、马铃薯贮藏方式

宁夏马铃薯,从9月下旬收获入窖,一直要贮藏到第二年4、5月才播种;食用薯贮藏时间更长,常常要贮藏到新薯下来才能清窖,需要度过漫长的冬春。所以,贮藏期既要注意严冬防寒保温,还要控制暖春窖温上升,不使薯块发芽。根据我区的实际情况,常采用的贮藏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井窖

适宜在土质坚实的地方采用。可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管理方便的地方挖窖。先挖一直径0.7~1米,深3~4米的窖筒,然后在筒壁下部两侧横向挖窖洞,高1.5~2米,宽1米,长3~4米,窖洞底部衬垫通气层,距地面高10~20厘米,顶部呈半圆形。窖筒的深浅和窖洞的大小,应根据气候条件和贮藏量的多少而定。一般来讲,窖筒愈深,窖温受气温变化的影响愈小,温湿度愈容易控制。窖洞的大小,主要决定于贮藏量的多少和薯块的堆放厚度,一般来讲,堆放厚度宜薄不宜厚,最厚不能超过窖容量的一半。

贮藏期间要注意检查和管理,入窖初期窖温较高,相对湿度大,可将窖口和通气孔全部打开。当窖温降到1℃左右时,只能在白天的中午通风。严寒期间要密封窖口和通气孔,防止薯块受冻。

(二)窑洞窖

选择山坡或土丘的地方挖窖,挖成高2~2.5米、宽1~1.5米,长6米左右的窑洞贮藏薯块,有的农户在窑洞的两侧再挖窖洞贮藏薯块,窑洞和窖洞的顶部均为半圆形,窖洞底部衬垫通气层,距地面高10~20厘米,窖洞的多少和大小根据贮藏量而定。窑洞窖系在山坡或土丘上建成,因此洞顶很难建造通气孔,只能借洞口通风,冬季要堵塞洞口并加盖草帘,以免冷空气侵入,遭受冻害。这种窖的优点是造价低,贮藏量大,出入方便。缺点是通风透气性差,每个窖洞存放量不能超过2/3。

(三)非字形窑窖

选择地势高燥的地方建窖,窖沟的深浅视当地气候条件而定,一般有地上式和地下式两种。具体做法是,先根据贮藏量的需要挖成“非”字形的沟,然后用砖、石砌成窑洞,窑洞的大小和数量按贮藏量的多少而定。为了保持适宜的贮藏温度,窑洞的顶部要进行盖土,厚度0.8~1.2米。在冬季严寒,冻土层深厚的地方,要适当增加盖土的厚度这种窖的优点是坚固耐用,通气设备好,容量大,出入方便,便于检查,适于大量贮藏。适合规模较大的加工厂、农场和种薯繁殖场长期贮藏应用。

窖藏马铃薯易在薯堆表面“出汗”(凝结水),在严寒季节可在薯堆表层铺放草帘,以转移出汗层,防止发芽与腐烂。马铃薯入窖后一般不用翻动,但在气温较高地区,因窖温也相对较高,可酌情翻动1~2次,去除病烂薯块,以防腐烂蔓延。

三、马铃薯收获与贮藏技术

(一)收获技术

马铃薯在生理成熟期收获产量最高,生理成熟的标志是:

1.叶色由绿逐渐变黄转枯,这时茎叶中养分基本停止向块茎输送;

2.块茎脐部与着生的匍匐茎容易脱离,不需用力拉即与匍匐茎分开;

3.块茎表皮韧性较大,皮层较厚,色泽正常。

一般商品薯生产应考虑这些情况,尽量争取最高产量。但实际上有的时候不一定在生理成熟期收获。如结薯早的品种,其生理成熟期需到出苗80天,但在60天内块茎已达到市场要求,即可根据市场需要进行早收,这是因品种而异的早收。另外,秋末早霜后,虽未达生理成熟期,但因霜后叶枯茎干,不得不收。有的地势较洼,雨季来临时为了避免涝灾,必须提前早收。遇到这些情况,都应灵活掌握收获期。

(二)贮藏技术

马铃薯贮藏的目的主要是保证食用、加工和种用品质。食用商品薯的贮藏,应尽量减少水分损失和营养物质的消耗,避免见光使薯皮变绿,食味变劣,使块茎始终保持新鲜状态。加工用薯的贮藏,应防止淀粉转化为糖。种用马铃薯可见散射光,保持良好的出芽繁殖能力是贮藏的主要目标。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才能避免块茎腐烂、发芽和病害蔓延,保持其商品和种用品质,降低贮藏期间的自然损耗。

马铃薯贮藏期间要经过后熟期、休眠期和萌发期三个生理阶段。

后熟期:收获后的马铃薯块茎还未充分成熟,生理年龄不完全相同,大约需要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才能达到成熟,称为后熟期。这一阶段块茎的呼吸强度由强逐渐变弱,表皮也木栓化,块茎内的含水量在这一期间下降迅速(大约下降5%),同时释放大量的热量。因此,刚收获的马铃薯要在背荫通风处摊开晾晒15天左右,使运输时破皮、挤伤、表皮擦伤的块茎进行伤口愈合,形成木栓层和伤口周皮并度过后熟阶段,然后再装袋入库或窖。

休眠期:后熟阶段完成后,块茎芽眼中幼芽处于稳定不萌发状态,块茎内的生理生化活动极微弱,有利于贮藏。0.5℃~2℃可显著延长贮藏期。

萌发期:马铃薯通过休眠期后,在适宜的温湿度下,幼芽开始萌动生长,块茎重量明显减轻。作为食用和加工的块茎要采取措施防止发芽,如喷抑芽剂等。马铃薯贮藏过程中,前后期要注意防热,中间要注意防冻。

四、马铃薯贮藏管理技术

马铃薯在贮藏期间块茎重量的自然损耗是不大的,伤热、受冻、腐烂所造成的损失是最主要的。因此要采用科学管理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贮藏期间的损失。总的来讲,较低的温度对马铃薯贮藏是有利的。马铃薯最适宜的贮藏温度为1~3℃,最高不宜超过5℃;最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为80%~85%。一般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贮藏,可以安全贮藏6~7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安全贮藏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根据贮藏期间生理变化和气候变化,应两头防热,中间防寒,控制贮藏窖的温湿度。具体做法是:入窖初期打开窖门和通气孔;当气温降到-5℃左右时关闭窖门,只开通气孔;当气温降到-10℃左右时,应关闭通气孔。气温升高后,不可随便打开窖门和气孔,以防热空气进入,只可短时间通风换气。

2.收获、运输和贮藏过程中,要尽量减少转运次数,避免机械损伤,以减少块茎损耗和腐烂。

3.入窖前要严格挑选薯块,凡是损伤、受冻、虫蛀、感病等薯块不能入窖,以免感染病菌(干腐和湿腐病)和烂薯。入选的薯块应先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摊晾几天,然后再入窖贮藏。

4.贮藏窖要具备防水、防冻、通风等条件,以利安全贮藏。窖址应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向阳背风的地方建窖。

5.食用薯块,必须在无光条件下贮藏。否则,见光后茄素含量增加,食味变麻,降低食用品质。种用薯块,在散光或无光条件下贮藏均可,不会影响种用价值。

五、马铃薯药剂保鲜技术

马铃薯保鲜剂是一种采后使用的抑芽、防病药剂,粉剂的使用剂量为药∶薯为1∶1000的比例,使用时将粉剂分层均匀撒入马铃薯堆中,上面扣上塑料薄膜或帆布等覆盖物,24~48小时后打开,经处理后的马铃薯在常温下也不会发芽,同时显著减轻病害的发生。此外用α-萘乙酸甲酯或α-萘乙酸乙酯处理马铃薯抑芽效果也很好,具体方法是:每10吨薯块用药量为0.4~0.5千克,使用时与15~30千克细土制成粉剂均匀地撒在薯堆中。应在休眠中期进行,不能过晚,否则会降低药效。MH克(青鲜素)对马铃薯也有抑芽作用,但需在薯块采收前3~4周进行田间喷洒,用药浓度为0.3%~0.5%,遇雨时应重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