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对做大做强固原市马铃薯产业的对策探讨

对做大做强固原市马铃薯产业的对策探讨

时间:2023-11-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马铃薯产业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战略性主导产业和固原市的支柱产业。马铃薯淀粉供不应求。目前,欧盟马铃薯种植面积的减少,国际市场的供应趋紧,是我国马铃薯淀粉行业开拓国际市场的较好的时机。商品薯销量逐年上升。我国是亚洲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和消费国,每年仅城市消费量达千万吨,且逐年上升

· 针对固原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分析了实现“十一五”期间马铃薯产业发展目标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提出了今后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一是抓基地,着力夯实马铃薯产业基础;二是抓龙头,着力提升马铃薯产业加工水平;三是抓投入,创建马铃薯产业建设多元投资的机制;四是抓服务,创造马铃薯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条件;五是抓科技,着力提高马铃薯产业科技支撑能力;六是抓品牌,提升固原马铃薯的产品知名度。

宁夏固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对做大做强固原市马铃薯产业的对策探讨

郭志乾

马铃薯产业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战略性主导产业和固原市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在区、市、县(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这一产业的种植、加工、销售规模已经显现,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十一五”期间,马铃薯种植面积将由现在的10万hm2,发展到17.33万hm2。针对这一发展目标,我们现在应着手认真研究固原马铃薯生产的优势和不足,着力解决产业发展最突出的瓶颈问题,扬长避短,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不断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强科学技术研究,积极开展与国内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提高马铃薯产业的科技含量。大力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乡土人才,引进技术,走产业化经营之路,以保证目标的实现。

一、实现“十一五”马铃薯产业发展目标的有利条件

多年的实践证明,我市土壤气候等资源条件有利于发展马铃薯种植。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35.4万hm2,农民人均0.26 hm2。目前,马铃薯种植面积10万hm2,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20.8%,由于马铃薯价格上涨平均达0.6元/kg~1.0元/kg,全年农民纯收入的25%来自马铃薯种植,因而农民的积极性较高。扩种马铃薯已成趋势,加工耕地面积较大,调整结构的空间也比较大。

(一)比较优势突出

在当地种植的各种作物中,马铃薯是水分利用率最高的作物。旱地马铃薯平均产量1.8万kg/hm2,产值6000元,同等条件下,春小麦产值2580元/hm2,豌豆1860元/hm2,莜麦1650元/hm2,胡麻1350元/hm2,马铃薯单位面积的产值分别是豌豆的3.2倍、莜麦的3.6倍、胡麻的4.4倍、春小麦的2.3倍。加工成淀粉后则是其他作物的4.5~8.8倍,农民家庭作坊式粗放加工的“三粉”,也是其他作物的2.9~5.6倍,马铃薯比较效益突出,是当地农民增收、扶贫开发的优势产业。

(二)技术成熟

一是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品种资源和技术人才资源。“十五”期间在自治区科技厅、农牧厅等部门的组织下,依托中国农科院,组建了由宁夏大学、自治区农科院、农技总站和固原市农科所及两县一区脱毒种薯繁育中心、大型加工企业共同参与的马铃薯科研开发队伍,集中了全区300多学有专长、素质高、经验丰富、长期从事马铃薯育种技术研发和推广的科技人员,从事马铃薯的技术推广和产业开发。近年,宁夏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就马铃薯产业发展已达成长期科技合作协议,举办了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高级论坛,西吉“中国马铃薯之乡”申请认定,培训了马铃薯种薯生产技术、病毒检测技术和育种人员。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与宁夏合作实施了马铃薯育种项目“马铃薯抗病毒病亲本育种价值评价和抗病品种选育”,国家863项目“马铃薯高效育种技术和优质抗病新品种选育”等重大课题。引进了79个优良组合的块茎家系共9870多个基因型,选出了约600个优良单株系,筛选了400多个优良无性系,这为建立宁夏马铃薯育种中心和育成高水平的马铃薯专用品种奠定了基础。现已建成西吉县、泾源县、原州区三个马铃薯脱毒快繁中心,培育、引进了近500份高产优质的专用马铃薯种质资源,筛选出适合当地生境条件的淀粉加工型、鲜食菜用型、食品加工型等优质专用品种20多个,并得到大面积示范推广。二是基本形成了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推广体系。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在西吉县、原州区、泾源县,建设了三个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中心,形成年生产微型薯1000万粒、原种2000 t、一级种2万t的生产规模,初步建立了有一定规模的脱毒种薯繁育体系。三是马铃薯“两化”(品种专用化和种薯脱毒化)生产初具规模。2004年脱毒薯种植面积达到2.2万hm2,建立以高淀粉品种为主的专用薯基地1.9万hm2,早熟菜用型品种0.2万hm2

(三)市场需求旺盛

马铃薯淀粉供不应求。目前,国际马铃薯淀粉年产量约600万t,欧共体的产量占85%,亚洲是马铃薯淀粉国际市场的重要销售地区,年进口70万~100万t。目前国内马铃薯淀粉年需求量超过70万t,每年向市场提供的一级以上产品的数量不足15万t,其中固原市每年生产优级马铃薯精淀粉2万t、一级精淀粉5万t,占国内实际年生产量的47%。年生产量约占国内需求总量的21%。国内通过各种渠道年进口约20万t,国内市场尚缺口35万t,而缺口部分主要由低档产品或其他产品替代。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马铃薯淀粉的进口税率降低到17%,马铃薯淀粉的口岸价为600美元/吨,而国产的价格仅为428美元/吨~500美元/吨。国产马铃薯淀粉产品,只要质量达标,适销对路,不论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目前,欧盟马铃薯种植面积的减少,国际市场的供应趋紧,是我国马铃薯淀粉行业开拓国际市场的较好的时机。

从国内淀粉行业利用结构上看,我国90%的马铃薯淀粉主要用于食品工业。随着轻纺工业产品的升级换代,食品工业以外的行业对马铃薯淀粉的使用将不断增加。加之东北马铃薯主产区大力发展玉米淀粉,马铃薯面积缩减,未来西部马铃薯淀粉市场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马铃薯淀粉在餐饮等行业也还有较大的需求空间,宾馆、饭店、小型火腿肠生产厂、罐头厂、粉丝厂等,均需要质量好、黏度大的马铃薯淀粉。据有关典型调查资料,东北省会城市日需求量在100 t以上,年平均在1200 t以上,即使考虑到南北方消费习惯的差异,全国200多个大中城市每年需要量也在10万t以上。

商品薯销量逐年上升。2001年全世界人均消费鲜薯28 kg,欧美发达国家人均消费均在60 kg以上,我国人均消费鲜薯14 kg,亚洲国家马铃薯年输入总量为50万t,其中东南亚几个主要马铃薯输入国年需马铃薯鲜薯25万~30万t。

我国是亚洲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和消费国,每年仅城市消费量达千万吨,且逐年上升。据预测,今后5年仅我国东部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以及大城市的3亿消费群体,每年将增加鲜薯消费量150亿kg。

二、实现“十一五”马铃薯产业发展目标的不利因素

(一)优质种薯资源不足

本区种薯市场:宁夏2005年马铃薯种植面积近20万hm2,需种薯30万t。目前较为稳定的种薯基地只有333.3 hm2,生产种薯0.5万~1.0万t,仅能满足本地0.33万~0.53万hm2的生产用种,种薯严重不足。随着农民对脱毒薯和专用薯认识的不断提高,需求量将会大幅度增加。

国内种薯市场:我国马铃薯实际种植面积近533.3万hm2,由于马铃薯喜冷凉,故中原二作区、南方冬作区及云南垂直分布区的部分地区均不宜就地繁种,全国每年需调节供应种薯300万t以上,是世界最大的种薯市场。

东南亚地区种薯市场:东南亚诸国地处亚热带,无法就地留种,因而,每年都需从荷兰等国家进口大量的种薯,我国云南等省每年都向东南亚国家输出种薯。据不完全统计,仅越南、泰国每年需进口种薯3万t。因此,只要固原种薯品种对路,质量达到国家标准,必将在东南亚地区占有一席之地。

(二)优质专用种薯的研发相对滞后

马铃薯原料基地建设滞后,原料薯供应不足。主要原因是新品种选育扩繁工作滞后,种薯“两化”水平和机械化作业水平低,种植品种单一,品种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单产水平还不理想,种植面积仍显偏小。目前,我市马铃薯生产中脱毒技术的应用非常成功,但种薯繁育体系不健全,运行机制不完善,龙头企业没有直接参与种薯繁育和基地建设,脱毒中心和种薯繁育体系缺乏市场化、有活力的运行机制。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对促进全市马铃薯生产起到关键性的支撑作用,但由于本地气候资源区域复杂,因而如食用型、加工型、专用淀粉型等优质专用品种的研究、选育工作相对滞后。

(三)马铃薯加工层次低

马铃薯加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设备差、管理粗放,加工层次低,加工制品结构单一;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滞后,服务环境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环境污染问题日趋加重。

(四)保鲜贮藏技术落后

马铃薯保鲜贮藏技术落后。表现在贮藏分散、规模小、烂窖损失大、易混杂,转运成本高,淀粉加工和外销商品薯供应时间短。缺乏强有力的产业研发队伍和市场中介力量,整个产业引资、融资困难,发展资金严重不足,贮藏基础设施条件改善速度慢。

三、实现“十一五”马铃薯产业发展目标的主要措施

(一)抓基地,着力夯实马铃薯产业基础

紧抓国家对马铃薯良种进行补助的政策机遇,扩大脱毒种薯生产规模,健全种薯质量控制体系和检测机构,确保种薯质量,加快脱毒种薯推广速度,使其覆盖度达到80%以上,最终实现马铃薯种薯脱毒化、品种专用化。在条件较好的乡村试验推广马铃薯专用薯,不断建立完善一批规模大、起点高的马铃薯专用薯生产基地。把基地建设与龙头企业培育结合起来,通过龙头企业的定向投入、定向服务、订单收购等形式,与农户建立稳固的马铃薯生产基地。

(二)抓龙头,着力提升马铃薯产业加工水平

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以北方淀粉改制和国联宁夏西海固马铃薯责任有限公司的组建为契机,积极引导民营淀粉企业联强靠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继续扶持、发展、引导好各类马铃薯加工企业。不断完善和建立“企业+基地+农户”的运行机制,进一步理顺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使农户和龙头企业真正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

(三)抓投入,创建马铃薯产业建设多元投资的机制

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加大政府、社会特别是企业对马铃薯产业的投入,推动企业成为马铃薯产业投入的主体。通过申报项目和招投标加大中央、地方财政的支持力度,设立中小企业、农民家庭式加工作坊创新基金,推动建立社会化资本风险投资公司,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健全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制,鼓励金融部门加大对马铃薯产业的投入,形成新的多层次、多渠道、投融资体系,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经济效益。

(四)抓服务,创造马铃薯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条件

按照“大生产、大流通、一体化”的要求,在充分扶持发挥现有马铃薯运销协会作用的同时,着力扶持和发展马铃薯产、加、销协会,培育建立一批马铃薯中介人才队伍,通过贩运大户把乡村收购点和大市场连接起来,使交易市场充分发挥农户与区内外大市场连接的桥梁作用。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服务作用,为马铃薯产业化经营搞好信息、指导服务。调整品种种植结构,大力开拓销售市场,切实解决生产、贮藏、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的问题,力争到2010年,全市实现外销鲜薯100万t。

(五)抓科技,着力提高马铃薯产业科技支撑能力

以市农科所和西吉马铃薯高科技示范园区为依托,进一步加强与中国农科院等区内外科研机构的技术合作与交流,以专用型马铃薯品种选育和脱毒种薯繁育等技术为重点,积极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研究和推广一些品种优、产量高、市场效益高的新品牌,按照“两化”(脱毒化、专用化)的目标,进一步完善种薯贮藏窖、日光温室、防虫网棚等配套设施。不断提高脱毒原原种、原种、及各级种薯繁育田生产规模,加快种薯繁育与推广,提高优质种薯普及率。充分发挥科技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加快马铃薯贮藏窖的改造和建设,进一步完善马铃薯综合增产增效技术体系,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等,切实提高全市马铃薯基地建设的科技含量。

(六)抓品牌,提升固原马铃薯产品知名度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互联网,积极宣传固原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前景、独特优势、投资环境、优惠政策等,为全市马铃薯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以西吉“中国马铃薯之乡”品牌为依托,争取“固原无公害商品薯”品牌的尽快认定、认证,切实作大作强“西海固”马铃薯产地这块金牌,使“西海固”这一产地品牌逐步成为国内著名、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进一步扩大固原市马铃薯的品牌优势与市场占有份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