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蜜蜂育种术语

蜜蜂育种术语

时间:2023-11-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Apis dorsata Fabricius,又称排蜂蜜蜂属中的一个种。蜂群失王后易发生工蜂产未受精卵。蜂王产卵量、群势和采蜜量均不如西方蜜蜂。由性等位基因纯合的受精卵发育而成的雄蜂。其精子的发生同样只进行有丝分裂,所产生的精子仍为二倍体精子。非洲塞内加尔蜂与欧洲蜜蜂杂交产生的杂种蜜蜂。借助器械将雄蜂精液注入蜂王输卵管内的技术。它是对蜜蜂进行遗传研究和良种选育的重要手段。

第四节 蜜蜂育种术语

1.安纳托利亚蜂(Anatolia bee)

Apismellifera anatolica Maa,西方蜜蜂的一个亚种。原产土耳其安纳托利亚高原。个体大小与塞浦路斯蜂相似。蜂王腹部前三节背板前区棕褐色,其余背板黑色。产卵力中等,但易受气候和蜜源条件影响,春季群势发展较慢,秋季蜂王停止产卵早。雄蜂和工蜂的几丁质黑色,绒毛灰色。肘脉指数2.56。喙长6.55mm。工蜂寿命长,采集力强,善于利用零星蜜源,节省饲料。性情温驯,喜采树胶,泌蜡力强,喜筑赘脾,易感染麻痹病和孢子虫病。

2.背板长度(length of slab)

工蜂腹部第三、四腹节背板长度(T3、T4)的总和。蜜蜂形态鉴定的指标之一。该指标可以反映工蜂腹部的大小,腹部大,其蜜囊体积也相应增大。

img139

7-4-1 工蜂背板

3.翅脉夹角(narrow angle between two veins)

蜜蜂形态鉴定的一个指标。工蜂前翅翅脉各交点连线所组成的角度。共有11个夹角。这一指标可反映蜂种的地理差异。

4.大蜜蜂(giant bee)

Apis dorsata Fabricius,又称排蜂蜜蜂属中的一个种。分布在泰国、印度尼西亚、印度、斯里兰卡和中国的海南岛、广西南部及云南南部等地。工蜂体长16~17mm,头、颜面被稀短灰白色毛;胸部小盾片及并胸腹节被黄色长毛;腹部第一至三节背板密被黄色短毛。足被黑色毛。翅黑褐色,具紫色光泽。肘脉指数9.57。翅钩数23.5。喙长6.4mm。第一对蜡镜面积4.79mm2。有迁移习性,5~8月多在高山离地面10 m以上的高大阔叶树的树枝分叉弯曲处营巢,9月以后迁往海拔较低的河谷浓密灌木丛中营巢,准备过冬。巢脾单一,与地面垂直。脾长0.5~1.02m以上,脾宽0.3~0.7m,脾厚40~200mm。雄蜂房与工蜂房无差别。王台筑在巢脾侧下方。每年每群可猎取25~40kg蜂蜜,是一种有价值的蜂种资源。

5.东方蜜蜂(eastern races of bees)

Apis cerana Fabricius,蜜蜂属的一个种。原产亚洲,分化有中华蜜蜂、印度蜜蜂等亚种。主要分布在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斯里兰卡、中国、越南、缅甸、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朝鲜、韩国、日本以及俄罗斯的远东地区。生存范围跨越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在野生状态下于洞穴中营巢。三型个体分化明显,蜂王和雄蜂的性引诱物质与西方蜜蜂相同,工蜂信息传递与西方蜜蜂相似。蜂王有棕色和黑色两类;雄蜂黑色,雄蜂蛹房房盖中央有小气孔。工蜂后翅中脉末端分叉,上唇基具三角形黄斑。工蜂在巢门口煽风时头部朝外,腹部朝向巢门。在进化上不如西方蜜蜂完善,分蜂性强,在缺蜜或遭受病、敌害侵袭时易逃亡。蜂群失王后易发生工蜂产未受精卵。蜂王产卵量、群势和采蜜量均不如西方蜜蜂。易受大、小蜡螟幼虫的危害,易感染囊状幼虫病,但抗蜂螨力强。善于采集零星蜜源,耐热抗寒,适应于广大山林地区的气候和蜜源条件。

6.二倍体雄蜂(diploid drone)

由性等位基因纯合的受精卵发育而成的雄蜂。在高度近亲交配下,蜂王将产生50%性等位基因纯合的受精卵。这种卵在蜂群里可孵化出二倍体雄性幼虫,但因其体表会分泌出同类相残(cannibalism)物质,使这种幼虫在孵化后数小时就被工蜂吞食,故在蜂群内看不到二倍体雄蜂成虫。二倍体雄性幼虫只有在人工培育下才能羽化出成虫。二倍体雄蜂外表与单倍体雄蜂相似,但其精巢体积比单倍体雄蜂小,产生的精液也少。其精子的发生同样只进行有丝分裂,所产生的精子仍为二倍体精子。

7.非洲化蜜蜂(Africanized bee)

非洲塞内加尔蜂与欧洲蜜蜂杂交产生的杂种蜜蜂。1956年巴西从南非引进了一批塞内加尔蜂(又称西非蜜蜂),设想用于改良当地原来饲养的欧洲蜜蜂。部分塞内加尔蜂从实验室飞逃。逃出蜂群产生的处女王与当地饲养的欧洲蜜蜂杂交产生的杂种蜜蜂,对当地气候与蜜源条件有良好的适应性,繁殖快,分蜂性极强,常形成强大的分蜂团。但性情凶暴,经常攻击人畜,有“杀人蜂”之称。此后,非洲化蜜蜂每年以100~200km的速度向外扩散,对南美各国的养蜂业影响很大。

8.蜂王麻醉室(anaesthesia-cell of queen bee)

固定和麻醉蜂王的器具。由固定管和通气活塞组成。蜂王人工授精时,先用诱王管将蜂王导入固定管,随即将通气活塞慢慢塞入固定管的2/3处,固定蜂王,再用胶皮导管将通气活塞和高压二氧化碳钢瓶相接,输入二氧化碳气体,使蜂王麻醉,便于对蜂王进行人工授精。

9.蜂王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 of queen bee)

借助器械将雄蜂精液注入蜂王输卵管内的技术。它是对蜜蜂进行遗传研究和良种选育的重要手段。由美国沃森(L.R.Watson,1927)发明了授精仪而获得成功。蜂王人工授精主要用于蜜蜂的原种保纯、纯系繁育、近交系培育和杂交组配等方面的人工控制交配。操作时,先将蜂王关入麻醉室,使蜂王露出后部三个腹节,用二氧化碳气体将蜂王麻醉,再用腹钩和蜜针钩将蜂王第7腹节的腹板和望针分别向左和向右拉开,使蜂王生殖腔中的阴道口展示在显微镜视野下。用阴道探针伸入阴道,将阴道褶瓣压向腹面一侧,再将装有雄蜂精液的注射针头顺阴道探针右背侧紧贴探针插入阴道,越过阴道褶瓣,然后退出阴道探针,推进注射器活塞柱,将注射器针头插入蜂王输卵管,随即进行注射,一次授精量不宜超过8~9ul。授精结束后,关闭二氧化碳导管,退出注射针头,松开腹钩和螫针钩,从麻醉室中放出蜂王,授精工作即告结束。蜂王人工授精应在无菌的条件下进行。

10.跗节指数(basitarsus index)

蜂种纯度鉴定的指标之一。指工蜂后足第一跗节宽度与长度的比率。用“宽/长”的百分数表示。

11.腹钩(ventral hook)

蜂王人工授精仪的一个附件,钩形。进行蜂王人工授精时,用它钩住蜂王第7腹板,并将腹板拉向左侧,以便将整针腔打开进行授精。

12.覆毛长度(covering hair length)

工蜂腹部第5腹节背板上绒毛的长度。通常将它分为长、中、短三级,长度等于1mm者为中级,长于1mm或短于1mm者分别为长、短级。是蜜蜂形态鉴定的一个指标。

13.高加索蜂(Caucasian bee)

Apismellifera caucasica Gorb.,西方蜜蜂的一个亚种。原产黑海、亚速海同里海之间的高加索地区。主要分布在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等地。蜂王黑色,产卵力强,春季群势发展较慢。雄蜂胸部绒毛黑色。工蜂个体大小与卡尼鄂拉蜂相似,腹部几丁质黑色,在第1腹节背上有棕色斑点,绒毛为浅灰色,肘脉指数中等(1.7~2.3),喙特别长(6.7~7.2mm)。分蜂性弱,能维持大群。耐寒,越冬性能好。不怕光,性温驯。能采集零星蜜源,节省饲料。泌蜡力强,喜筑赘脾。采树胶极多。定向力弱,易迷巢。盗蜂习性强。易感染孢子虫病。是世界四大优良蜂种之一。

14.海角蜜蜂(cape bee)

Apismellifera capensis Eschscholtz,西方蜜蜂的一个亚种。分布局限于非洲南端好望角地区。工蜂个体较小,体色偏黑,绒毛短。前翅长8.81mm,宽3.01mm,肘脉指数2.26。喙长5.98mm。第3、4腹节背板总长4.15mm。工蜂体内有较发达的卵巢管和受精球,但受精球里从未发现过精子。在无王群里,工蜂能很快产未受精卵,并且未受精卵能发育成雌性蜂的比例高达70%,这是区别于其他蜜蜂的最显著特性。性情温驯,分蜂性弱,可维持较大的群势,能很好地适应好望角地区的气候条件。

15.黑大蜜蜂(himalayagiant bee)

Aps Laboriosa Smith,又称喜马排蜂、大排蜂。蜜蜂属中的一个种。原产于亚洲南部,分布于印度东北部、缅甸、尼泊尔、不丹、中国西藏南部和云南省西南部等地。工蜂黑色,体长17~20 mm。触角窝间被一撮白毛;颊、颅顶密被褐黄色毛,腹部黑色,腹部第l~5节背板基部被极密的白色毛带。足被褐黄色毛。肘脉指数15.75。翅钩数26.25个。喙长6.4~6.6mm。第1对蜡镜面积8.35~10.08mm2。常在海拔1000~3500m地带的岩洞(或岩隙)中营巢。巢脾单一,脾长0.8~1.5m,脾宽0.5~0.95m,脾厚40~160mm。常有数群至十数群同栖在一个岩洞中。有随季节迁移习性:夏季在高山凉爽地带生活,冬季迁至低海拔地带。每年秋末冬初,每群可猎取30~40kg蜂蜜。是一种有价值的野生蜂种资源。

16.黑小蜜蜂(black little bee)

Apis andreniformis Smith,蜜蜂属的一个种。在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及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沧源、耿马等地均有分布。工蜂栗黑色,体长8~9mm。胸部和腹部绒毛灰白色,腹部第3~5节背板基部被白色毛带。两后单眼间的距离几乎等于后单眼至复眼的距离。上颚顶端黄色。胸部小质片红褐色。肘脉指数5.67。喙长2.41mm。多在1000m以下热带、亚热带地区的稀树草坡离地面高2.5~3.5m的小灌木枝上筑巢。巢脾单一,巢脾近圆形,下部尖凸,巢脾面积177~334cm2。三型蜂巢房已分化。抗逆性强,是一种优良的授粉昆虫。

17.喙长(length of proboscis)

又称吻长。蜜蜂口器的后颏、前额和中唇舌的总长度。是蜂种经济性状鉴定的指标之一。不同蜂种的蜜蜂,喙的长短不同。喙的长短与采集力有关,喙长的蜂种能更好地采集深花管蜜源植物的花蜜。

img140

7-4-2 工蜂喙长

18.交尾场(mating station)

又称交配场。供蜜蜂处女王与雄蜂交配活动的空间隔离区。处女王和雄蜂在空中婚飞范围很大,在山区,处女王和雄蜂在相距5~7km或在平原区相距18.5km,仍能相遇交配。因此,为保证配种质量,选择和设置好交尾场是蜜蜂育种的重要工作之一。交尾场宜设置在背风向阳、前方开阔的地方。山区交尾场,要求其半径10~12km的范围内不能有其他蜂场;在平原区,与其他蜂场的隔离半径宜在20km以上。也可选择离陆地12 nmile(1 nmile=1852m)以上、又无其他蜂场的岛屿作交尾场。交尾场周围还应具有蜜源较充足、天敌少、无大面积水面和交通方便等条件。

19.交尾群(mating nucleus)

由工蜂、处女王或成熟王台组成,供处女王在交配期间(即从处女王出房、交配直至开始产卵的一段时间)生活的小蜂群,又称小核群。

在专业育王场中,通常采用郎氏巢框的1/4或1/6框型的交尾箱组织交尾群,这类交尾群又称小型交尾群。生产性蜂场为了更换蜂王或增加新蜂群,多采用郎氏巢箱间隔成2~4室作为交尾箱或用郎氏巢框的1/2型交尾箱等组织交尾群。交尾群在组织之前,应事先将与交尾箱大小相适宜的巢脾放入大群,让蜜蜂贮以蜂蜜、花粉成为蜜粉脾;让蜂王产卵,并让其发育为成熟的蛹。通常在处女王出房前组织交尾群。组织时可从各个大群里取出已准备好的蜜脾、粉脾和成熟蛹以及其上所附的工蜂,分别分配到各交尾箱里,通常是在交尾箱的每个小室里放入1框蜜、粉脾和一框蛹脾及其所附的工蜂。郎氏箱型和1/2型的交尾群因为蜂数较多,为避免诱入的王台被破坏,组织后应让其一天时间无王,并破坏它们自己改造的王台后才能诱入成熟王台或处女王。1/4和1/6型的小交尾群蜂数少,不致破坏王台,所以在组织交尾群时可以同时诱入王台。

专业育王场组织的交尾群宜运到隔离的交尾场摆放,生产性蜂场组织的交尾群可以就地另行摆放。

20.卡尼鄂拉蜂(Carniolan bee)

Apismellifera carnica Pollmann,旧称喀尼阿兰蜂。西方蜜蜂的一个亚种。原产于奥地利阿尔卑斯山南部和巴尔干北部。主要分布在马其顿和整个多瑙河流域,包括奥地利南部、南斯拉夫、匈牙利、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等地。蜂王黑色或灰褐色,产卵力较弱,在春夏蜜源丰富季节繁殖快,在粉源缺乏时繁殖即受限制,秋季蜂群繁殖下降快,蜂王停止产卵早。雄蜂绒毛灰色至灰褐色。工蜂个体大小与意大利蜂相似,腹部细长,几丁质黑色,腹部第2至第3腹节背板具棕色斑,绒毛灰色短密。喙长6.4~6.8mm。肘脉指数较高(2.4~3.0)。性情温驯,采集力强。耐寒,越冬性能好。盗蜂习性弱。定向力强,不易迷巢。分蜂性强。采树胶少。抗幼虫病能力强,是世界四大优良蜂种之一。

21.蜜蜂闭锁繁育(method of honeybeesclosed-populationbreeding)

蜜蜂良种保存与繁育的一种育种方法。由美国蜜蜂遗传育种专家莱德劳(H.H.Laidlaw,1981)、佩奇(R.E.Page,1982)等人提出。根据蜜蜂群体有效含量,选用数量足够、无亲缘关系的优良蜂群,组成种群组。种群组内的所有蜂群既作父群又作母群,使培育出来的处女王和雄蜂在严格隔离条件下进行随机自然交配,或用混合精液作人工授精,或采取顶交等三种交配方式,以防止渗入混杂外来基因。种群组愈大,愈能避免原有基因的丢失。种群组继代蜂王的选择方法,视种群组的大小,可采用母女顶替或择优选留。这种育种方法能够有效地降低种群组内原有基因丢失的速度,达到长期有效地保存和繁殖蜜蜂良种的目的。

22.蜜蜂性基因平衡假说(bee hypothesis of sex-gene balance)

蜜蜂性别决定机制的一种解释。由巴西遗传学家达古纳(Da.Cunha)和克尔(Ken,1957)提出。该假说认为蜜蜂性别是雄性基因m和雌性基因f之间的平衡状况决定的。雄蜂基因m无累加效应,半合子的m和纯合子的mm的效应相同,二者均设为M。雌性基因f的效应是累加的,半合子的f为F,纯合子的ff为2F,在单倍体中M>F,为雄性,在二倍体中2F>M,则为雌性。随着该项研究工作的深入,发现雄性基因m也有微小的累加效应。巴西肖代—内托(Chaud、Netto,1975)将该假说修改为:蜜蜂性别决定可以看作是无累加(或极少累加)效应的雄性决定基因与全部(或几乎全部)有累加效应的雌性决定基因的平衡结果。

23.蜜蜂性位点假说(hypothesis of sexlocus)

蜜蜂性别决定机制的一种解释。由美国遗传学家怀廷(P.W.hiting,1943)在发现膜翅目昆虫寄生小茧蜂(Bracon hebetor)属中复等位基因决定性别后提出的。认为在性位点(x)上有复等位基因xa、xb、xc……蜜蜂性别是由一对性等位基因决定的。当这一对性等位基因为杂合时,即发育成雌性蜂;当这一对等位基因为纯合时,则发育成雄蜂。通常在未受精卵(单倍体)中只有一个性等位基因,也是纯合的,所以也发育成雄蜂;受精卵(二倍体)的性等位基因为杂合时发育成雌蜂,反之,则发育雄蜂。

24.蜜蜂亚种(bee subspecies)

旧称蜜蜂品种。在蜜蜂属中,具有相同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并占据一定分布区域和要求一定生态条件的个体类群。西方蜜蜂的各亚种,按其原产地可分为欧洲、非洲和中东等三大类群。如意大利蜜蜂、卡尼鄂拉蜜蜂、高加索蜜蜂和欧洲黑蜂等都是西方蜜蜂欧洲类群的不同亚种。东方蜜蜂各亚种按其地理分布可分为南亚、海岛和东亚三大类群。中华蜜蜂、日本蜜蜂是东方蜜蜂东亚类群的不同亚种。这些亚种(或称地理亚种)是在长期自然选择下形成的产物。一个地理亚种可能存在有若干个分别适应于某一特殊生态环境的生态型(如马其顿蜂和喀尔巴吁蜂就是卡尼鄂拉蜂的两个不同的生态型)。这些亚种及其生态型可以在生产上饲养,但它们在经济性状上往往不符合现代养蜂生产上的要求。可将其作为蜜蜂育种素材,加以改良利用。

25.蜜蜂属(honey bees;Apis)

昆虫纲,膜翅目,蜜蜂总科的一个属。其共同的生物学特性是营群体社会性生活,能为人类提供蜂蜜、蜂蜡、蜂王浆、蜂胶、蜂毒和蜂花粉。由瑞典博物学家林奈于1758年命名。其种类依体型大小可分为3种:大型(16~18mm)、中型(10~13mm),小型(7~8mm)。体黑色,有的种类腹部基部背板红或红褐色,有的种类腹部背板端缘有黄色至褐色环带。亚触角沟指向触角窝内缘。前翅具3个亚缘室,缘室等宽,抵达翅顶角,顶端圆,第2亚室上部比基部窄。工蜂后足胫节端部扁而宽,外侧中间凹陷,两侧及端缘具有微向内侧、具长而弯曲的刚毛,形成花粉筐。后足基跗节内侧具9~10排横向排列的刚毛组成花刷。蜂王和雄蜂采粉器官均已退化,雄蜂复眼发达。多食性,口器发达,中唇舌较长。巢内个体包括蜂王、雄蜂和占多数的工蜂。三型个体在形态、生理和职能上均有区别:蜂王体大,专司产卵;雄蜂较蜂王小,专司交配,交配后即死亡;工蜂体小,专司泌蜡筑巢、采集饲料、哺育幼虫、饲喂蜂王、调节巢内温湿度、清理和守卫蜂巢等。巢脾大小不一,巢房六角形。蜜蜂属蜂类自然分布于欧洲、亚洲和非洲三个大陆。已发现属下的种类有6个种:即小蜜蜂(Apis florea)、黑小蜜蜂(Apis andreniformis)、大蜜蜂(Apis dorsata)、黑大蜜蜂(Apis laboriosa)、东方蜜蜂(Apis cerana)和西方蜜蜂(Apismellifera)。

26.欧洲黑蜂(black bee)

Apismelliferamellifera L.,西方蜜蜂的一个亚种。原产于阿尔卑斯山以北和以西的欧洲地区。主要分布于法国、西班牙、瑞典和德国等西欧和西北欧的国家和地区。蜂王黑色,产卵力较意大利蜜蜂弱,春季繁殖慢,群势中等。雄蜂胸部绒毛棕黑色。工蜂个体较意大利蜜蜂大,腹部宽,几丁质黑色,少数个体在第2~3腹节背板上有棕黄色小斑,但不具黄色环带。第5腹节背板上的覆毛长(0.46mm),第4腹节背板上的绒毛区窄而疏。肘脉指数1.5~1.7。喙长5.7~6.4mm,采集勤奋,能利用零星蜜源,节省饲料。越冬性能好;分蜂性弱,定向力强,不易迷巢。畏光易骚动,性较凶暴。易感染幼虫病,易遭受蜡螟危害。与高加索蜂等其他蜂种杂交,易产生杂种优势,是世界四大优良蜂种之一。

27.人工育王(rearing queen)

人为诱导蜂群培育新蜂王的技术。将1日龄以内的工蜂幼虫或受精卵,移植到育王框的台基内,然后再将育王框放入育王群中让工蜂哺育,直至蜂王羽化出房之前再提出育王框,将成熟王台分配给交尾群。人工育王必须在外界气候温暖、蜜粉源丰富的季节进行。

28.绒毛指数(tomentum index)

工蜂腹部第四背板上绒毛带宽度(R)与其后部光滑部分宽度(T)之间的比值,用R/T表示。通常分三级,即R>T,R=T,R<T。是蜂种纯度鉴定的一个重要指标。

img141

7-4-3 工蜂绒毛

29.塞内加尔蜂(Senegl bee)

Apismellifera adansonii Latreille,又称西非蜜蜂。西方蜜蜂的一个亚种。分布于塞内加尔以及西部非洲的广大地区。工蜂黄色,个体较小,绒毛极短。前翅长8.502mm、宽2.95mm,肘脉指数2.24。喙长6.24mm。腹部第三、四腹节背板总长4.14mm,分蜂性极强,经常形成大的分蜂团,性凶暴,喜迁飞。调节巢内温度能力较差,适应于炎热干燥的气候条件。

30.塞浦路斯蜂(Cyprian bee)

Apismellifera cypria Pollmann,西方蜜蜂的一个亚种。原产地中海的塞浦路斯岛。蜂王腹部浅黄色,每一腹节背板上均有一条呈新月形黑环。产卵力强。工蜂外形似意大利蜂,但比意大利蜂小。腹部第二至四腹节背板为明显的橙黄色,其上各有一条窄的黑色环带,后三节背板黑色;腹部腹板除最后两节外,其余均呈橙黄色。绒毛浅黄色。分蜂性弱,能维持大群。善于采集零星蜜源,喜采树胶。工蜂寿命长,但性情凶暴。

31.沙巴蜂(Saban honeybee)

Apis koschevnikovi Buttel Reepen,发现于马来西亚沙巴州和斯里兰卡的一种淡红色蜜蜂。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省、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州和文莱国的文莱等地也有分布。一般认为它是蜜蜂属的一个种,但尚未最后定论。在洞穴内筑巢,蜂巢由多个垂直的巢脾组成,以舞蹈方式传递信息。雄蜂蛹房有两层突起的封盖,内盖中央有小气孔,蛹成熟时露出内盖。雄蜂后足胫节和基跗节着生浓密长毛,内阳茎构造特殊,婚飞时间与其他蜜蜂不同。工蜂淡红色,下唇琥珀色。在巢门煽风时头朝外腹部朝向巢门。工蜂前翅长8.3~8.8mm,翅宽3.01mm,肘脉指数4.5~9.0,翅钩17.6个。盗性强,但卫巢力差。是一种蜜蜂种质资源。

32.西方蜜蜂(western races of bees)

Apismellifera L.,原产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按地理分布可分为欧洲蜜蜂、非洲蜜蜂和中东蜜蜂3个类群。三型个体分化明显。蜂王、雄蜂和工蜂的个体发育期(从卵、幼虫、蛹到成虫羽化出房)分别为16d、24d和21d。工蜂腹部第6腹节背板无绒毛带。前翅长8~9.5mm,后翅中脉末端无分叉。肘脉指数1.3~5.0mm。喙长5.54~7.2mm。工蜂体色变化较大,从深灰色至黄色。工蜂在巢门口煽风时头部朝向巢门。信息传递方式较完善。雄蜂封盖蛹房中央无气孔。其中,欧洲类群在进化上是西方蜜蜂中最高级的一类。西方蜜蜂的分布范围随着移民和商业交流,已从原产地扩展到除南极洲以外的世界各大洲,特别是欧洲类群中的意大利蜂、卡尼鄂拉蜂、高加索蜂和欧洲黑蜂等4个亚种是经济价值最高的蜂种,对现代养蜂业的形成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已成为世界性饲养的蜂种,被誉为世界四大优良蜂种。

33.细度指数(index of slenderness)

衡量工蜂腹部粗细的一个指标。即工蜂腹部第6腹节腹板长度(L6)与宽度(T6)的比率,用百分数表示。

img142

7-4-4 工蜂腹部

34.小蜜蜂(little bee)

Apis florea Fabricius,俗称小草蜂。蜜蜂属中的一个种。在东南亚、南亚各国和中国云南南部及广西龙州等地区均有分布。工蜂体长7~8mm,头部略宽于胸部,上颚顶端红褐色。头部颜面绒毛灰白色。胸部绒毛黄色。腹部第l~2节背板红褐色,腹部第3~6节背板黑色。胸部小盾片黑色。腹部腹面绒毛灰白色。两后单眼间的距离大于后单眼至复眼的距离。肘脉指数3.65。喙长2.86mm。多在1900m以下的次生灌木枝条或杂草丛中离地面0.2~3m高处筑巢。巢脾单一,巢脾面积194.8~432cm2。工蜂巢房直径2.7~3.1mm,三型蜂巢房已分化。王台筑在巢脾下边沿。抗逆性强,是一种优良的授粉昆虫。

35.雄蜂聚集区(drone congregation area)

雄蜂婚飞时经常聚集的特定空间区域。多在蜂场周围地平线最低点的上空。距离蜂场50m至5km,离地面高170m左右,直径30~200m。处女王在一次婚飞中,如进入雄蜂聚集区,在很短时间内往往可先后同数只雄蜂交配。

36.意大利蜂(Italian bee)

Apismellifera ligustica Spinola,西方蜜蜂的一个亚种,简称意蜂。原产于意大利。蜂王黄色,产卵力高,春季群势发展平缓。雄蜂黄色。工蜂个体比欧洲黑蜂小,腹部细长,腹板几丁质黄色,第2至第4腹节背板前部具黄色环带。环带的宽窄与色泽深浅变化较大,以两个黄色环带的居多。体色较浅的意蜂,胸部具黄色小盾片,特浅色类型的具有5个金黄色环带,仅在腹部末端有黑色小斑,俗称黄金种。肘脉指数中等或偏高(2.0~2.7),喙长6.3~6.6mm。性温驯,不怕光。工蜂哺育力强,蜂群从春至秋,能保持大面积子脾。分蜂性弱,能维持大群,适于采集大宗蜜源,饲料消耗多。喜采树胶。对欧洲和美洲幼虫病、泡子虫病、壁虱病和蜂螨等抵抗力差。盗性强,定向力差,易迷巢,越冬性能差。在温暖潮湿、冬季短和流蜜期长而夏季干旱的气候条件下,能表现出优越的高产性能,是世界四大优良蜂种之一。

37.阴道探针(vaginal press needle)

蜂王人工授精的一个附件。为一弯形针,在进行蜂王人工授精时,用它插入蜂王阴道,将阴道榴瓣压向腹面一侧,使注射针头顺利越过阴道褶瓣,将雄蜂精液注射入输卵管里。

38.阴道褶瓣(valve fold of vagina)

旧称阴道突起。蜂王阴道腹面近生殖孔处的一个舌状突起。像一活门盖住生殖孔,在处女王与雄蜂交配后能阻止处女王生殖道中的雄蜂精液外溢。在施行人工授精时会阻碍精液注入蜂王的输卵管。所以在进行人工授精时,要先用阴道探针将其压向腹面一侧,使注射针头越过阴道褶瓣,才能将雄蜂精液注入蜂王的输卵管里。

39.印度蜜蜂(Indian bee)

Apis cerana indica Fabricius,东方蜜蜂的一个亚种。原产喜马拉雅山以南的南亚次大陆。主要分布在印度、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缅甸和中国云南省南部地区。蜂王棕黑色,体长14~16mm,雄蜂黑色。工蜂体长9~12mm,肘脉指数4.12,喙长4.46~5.3mm。腹部前3个腹节背板黄色,第4腹节之后渐偏黑色。分为平原型、山地型和克什米尔型:平原型个体最小,主要生活在印度大吉岭以南地区和斯里兰卡;山地型主要生活在喜马拉雅山南麓,包括大吉岭北部、缅甸北部和中国云南省南端广大山区;克什米尔型主要在克什米尔和巴基斯坦北部。印度蜜蜂耐热性能好,能适应南亚的热带、亚热带气候和蜜源条件。每群蜂年产蜜量15~25kg。印度等国对该蜂种的选育和推广颇为重视,使其生产性能得到很大提高。

40.育王群(queen~rearing colony)

用于培育蜂王的蜂群。依承担蜂王幼虫不同发育阶段的哺育任务不同,在专业性育王场,育王群一般分为始工群、哺育群和完成群。始工群是接受并哺育王台中最初24h的蜂王幼虫的无王群;哺育群承担哺育从始工群转移来的王台中蜂王幼虫,直至蜂王幼虫发育到6日龄、王台口封盖为止的有王群;完成群是有王群或无王群,承担从各个哺育群转移来的封盖王台,进行集中保温,使王台内蜂王幼虫继续生长、完成蛹期发育,直至新蜂王羽化出房为止。生产性蜂场育王时多将三者合为一体。育王群应具备遗传性状好、群势强大、适龄哺育蜂多、饲料充足等条件,并应在接受育王任务前一天组成。每次完成育王任务后都需重新调整,以利再用。

41.中华蜜蜂(Chinese bee)

Apis cerana cerana Fabricius,简称中蜂。东方蜜蜂的一个亚种。分布在除新疆以外的中国各省区,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和华南各省山区。在不同生态条件下存在的主要类型有:东部中蜂、海南中蜂和阿坝中蜂。蜂王有黑色和棕色两种,体长14~19mm。雄蜂黑色,绒毛灰色,雄蜂蛹房房盖中央有小气孔。工蜂后翅中脉末端分叉。翅长4.5~5.6mm。在巢门口煽风时头部朝外,腹部朝向巢门。工蜂体色变化较大。生活在高纬度或高海拔山区者,腹部背、腹板偏黑色,生活在低纬度、低山和平原区者则偏黄色。除部分被人工饲养于蜂箱外,野生中蜂多在阳坡干燥地段的土洞、坟洞、树洞或墙洞中营巢,巢脾的形状和大小随所处空间状况而改变。蜂王、工蜂和雄蜂的个体发育期分别为16d、19d和22d。抗寒耐热,抗蜂螨能力强,能躲避胡蜂和蜻蜓等敌害的捕杀。泌蜡力强,易受大小蜡螟幼虫的危害。分蜂性强,一般能维持1.5~3.5kg的群势。嗅觉灵敏,善于利用零星蜜源,采集勤奋,适于广大山区定地饲养,是中国优良的蜂种资源之一。

42.肘脉指数(cubital index)

工蜂前翅第二中脉向上的分支(反曲翅脉),将第三脉室分为长短不等的a、b两部分的比值。通常用a/b(或用b/a的百分数)表示。是蜂种鉴定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蜂种鉴定时,工蜂和雄蜂都要测定这一数值。

img143

7-4-5 工蜂肘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