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谈老瓜头蜜源在西北地区养蜂业中的地位

谈老瓜头蜜源在西北地区养蜂业中的地位

时间:2024-11-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因其具有很好的防风固沙作用而受到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保护而不致被人为破坏,其分布面积也得以逐年扩大,使其在西北地区养蜂业生产中有其重要的位置,它就像油菜蜜源一样,没有别的植物能够取代它。调查结果表明,在我国西北毛乌素沙漠及其周围广大地区15万km2的荒漠流沙区都有老瓜头分布,集中分布区约6.6万km2,可供放蜂利用面积80万hm2左右。老瓜头蜜源是我国西北地区高产且较稳产的优良夏季蜜源之一。

十三、谈老瓜头蜜源在西北地区养蜂业中的地位

(刊登于《养蜂科技》2001年第5期)

在我国广袤无垠的大西北生长着一种生命力极强的植物—老瓜头。这种植物植株有毒,因此不会遭到牛羊等食草家畜的践踏和破坏,因此在其生长区域每年都能生长得茁壮而茂盛;个别年份偶尔会受到虫害。但这种植物的花蜜却是无毒的,因此又很受养蜂者的青睐,而且因其流蜜涌、花期长、生产出来的蜂蜜质量好,其生长区域被誉为“西北蜜库”。同时,因其具有很好的防风固沙作用而受到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保护而不致被人为破坏,其分布面积也得以逐年扩大,使其在西北地区养蜂业生产中有其重要的位置,它就像油菜蜜源一样,没有别的植物能够取代它。

1.老瓜头蜜源浅述

老瓜头为萝摩科鹅绒藤属多年生半灌木沙生植物。1975年就被个别养蜂者发现,但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开发研究尚为空白。1981年中农科院蜜蜂研究所在有关省、自治区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西北蜜源调查协作组,开始了对野生老瓜头蜜源的调查和开发利用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在我国西北毛乌素沙漠及其周围广大地区15万km2的荒漠流沙区都有老瓜头分布,集中分布区约6.6万km2,可供放蜂利用面积80万hm2左右。其中内蒙古分布最多,约为4万km2,占老瓜头分布总面积的60.6%左右;宁夏的盐池、吴忠、灵武、同心、中卫、中宁等县分布2万多km2,约占总面积的30.3%;陕西北部的定边、靖边榆林、神木、府谷等县分布约5000km2,约占总面积的7.5%;另外在甘肃东北部、河北省北部等地也有少量分散分布,面积约占1.6%。在老瓜头分布集中地区,因其贮蜜量大、泌蜜比较稳定、群单产高,每年最少吸引15万群以上的蜜蜂投入采集,年产老瓜头蜜4000吨左右,约占西北地区蜂蜜总产量的20%。

1.1老瓜头蜜源的形态特征

老瓜头具有主根和须根,主根呈圆柱形,直径为1~1.5cm,长可达1.5m左右,能够扎入土壤深层吸收水分;须根较短且数量多,分布于土壤上层便于吸收土壤浅表层水分和营养。茎直立从生,每丛由若干枝条组成,高30~60cm,深绿色,圆柱形,无毛;基部常紫红色,埋入土中的当年幼茎色浅,光滑无毛;多数不分枝,少数在上部分枝。叶革质,呈深绿或暗绿色,肥厚,叶片对生,少数轮生,无毛;茎枝中上部叶片较宽大,上部叶片小而狭窄,常呈披针形或近条形;基部的叶片常小而阔;叶全缘,端尖,基部楔形;叶主脉在背面稍有隆起,而侧脉不明显。伞形聚伞花序,每个枝条都有10个以上花序,每个伞形花序有10朵小花;总花梗长约4~8mm,每个花梗长3~5mm;花萼5数,深裂,近卵形,先端尖锐而两面无毛;花冠紫红,呈辐射状,5数深裂;副花冠紫黑色,肉质,5数深裂,与合蕊柱等长;花粉块每药室1数,椭圆形,下垂;子房坛状,柱头扁平。img148果单生,纺锤状。种子扁平,椭圆或矩圆形,棕褐色;种缨白色;种子附着长约2cm白色绢毛,可随风飘摇而不被流沙淹埋,便于种子适地繁殖。

1.2老瓜头蜜源的生境及生物学特性

老瓜头是一种沙生、旱生植物,生长于半沙漠地带、荒漠草原、荒漠地带的半固定沙丘、沙质平原、干枯河床、河边沙草地及荒山坡等处。它能大量散生或形成比较大的群落,尤其是年降雨稀少、多风沙、夏季干旱酷热、冬季严寒的环境条件下,能形成大面积的植物群落,成为该环境中的优势植种。老瓜头因其累代生长在干旱多风沙的沙荒漠地带,故而形成了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现简述如下。

1.2.1抗旱性:老瓜头根系非常发达,可以吮吸到土壤深层的水分,大量的须根分布在土壤浅表层且能吸收浅表水分;叶片革质化,叶肉肥厚,表皮结构细密,能有效减少叶面水分蒸腾。因此,在年降水仅为175~265mm的干旱年份,最低相对湿度为零,许多植物出现萎蔫的情况下,老瓜头却仍是枝壮叶茂,生机勃勃,且能正常开花。甚至在100mm以下雨量条件下仍能存活。

1.2.2抗热性:老瓜头热不死,极耐高温,在夏季干燥的沙漠上,地面最高气温可达67.5℃~68.8℃,而老瓜头枝叶不会出现萎蔫,生长正常。

1.2.3向阳性:老瓜头属于强阳性植物,特别喜欢阳光,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吸收大量太阳能,制造出丰富的营养,长得枝壮叶肥;而生长在阳光照射不充分的阴坡的老瓜头,不但数量较少,且瘦弱,缺乏生机,分泌花蜜的量也就少一些。

1.2.4耐寒性:老瓜头对严寒具有极强的抗御性。在毛乌素沙漠老瓜头生长区,极端温度一般为-29.3℃到-36℃之间,地表最低温度都在-30℃,在10cm左右的积雪情况下,老瓜头仍能凭借薄层流沙覆盖着的地下茎维持生命,渡过漫长冬季,而不至于冻死。

1.2.5抗风沙:在老瓜头生长区,沙漠茫茫,几乎全年都是大风天气,沙随风走,最大风速可达18~20.3m/s。如内蒙古的乌兰一带,全年有40多天大风,而枝条丛生且矮小的老瓜头不会被吹折,整个植株也不会受到损伤,以其柔软和坚韧表现出对恶劣气候环境极强的适应力,而就是在这样的气候和环境条件下,仍能正常生长、开花、泌蜜。

1.2.6对土壤的要求比较严格:老瓜头尤喜在PH=7.5-8的疏松沙质土壤中生长,在排水良好的坡地和被薄层流沙覆盖的土壤条件下长势旺盛,花蕾孕育多,花期长且泌蜜量大。

1.2.7繁殖力强:老瓜头具有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繁殖方式,其有性繁殖能够使种子随风传播适地繁殖,以扩大物种的生长范围;无性繁殖能使其形成丛株群落,更好地适应不良的气候和环境。

1.2.8自我保护能力强:老瓜头整个植株含有一种叫做7-脱甲氧娃儿藤碱的物质,该物质对动物中枢神经具有不可逆转的毒性,且能散发出一种异味,各种草食哺乳动物和绝大多数昆虫都不喜欢取食它,因此得以形成较为巨大的老瓜头群落。值得一提的是,老瓜头在秋季干枯后,生物碱不再制造积存,并且大量挥发,其干枝、落叶又可作为牛、羊饲草,且不会出现中毒。

1.3老瓜头蜜源的泌蜜特点

老瓜头是无限花序,由下向上逐渐开放,每个花序有10余朵小花,由外缘向中间开放,边开花边结果。整个花期从五月下旬开始,至七月下旬结束,历时60余天;多数地区盛花期在六月上旬到七月中旬,约30~35d。花期迟早与长短受气候因素制约,在春夏低温多雨的年份,花期会推迟并延长5~10d,而在春夏高温干旱的年份,往往提前并缩短5~10d。

老瓜头蜜源是我国西北地区高产且较稳产的优良夏季蜜源之一。其花冠为开放式,蜜腺裸露,泌蜜丰富,蜜蜂采集非常容易。丰年强群单产可达100kg以上,一般年份群均单产50kg左右。一般绽放2~3d的花朵泌蜜量最大。一天当中,上午10:20~11:30h泌蜜最涌,单花一次泌蜜可达5.1μl;中午12时至下午1时泌蜜减少,下午3时后又有所增加,但远不如上午的泌蜜量大。

老瓜头蜜品质优良,浅琥珀色,浓度多在波美41度以上,气味芳香,味道纯正,略有饴糖味,结晶暗黄色,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占70.82%,16种氨基酸含量大多高于油菜蜜,矿物质含量相当丰富,是我国高浓度优质商品蜜,近年出口看涨,市场前景好。(蜂蜜成分详见表1)

表1 老瓜头蜜成分表

img149

2.老瓜头蜜源放蜂场地的选择及花期蜂群管理要点

2.1场地选择

老瓜头蜜源场地的选择对于夺取老瓜头蜜的大丰收至关重要。由于老瓜头蜜源花期缺少花粉,因此在进入老瓜头场地之前除备足封盖子脾外,还要备上足够一个月供蜂群繁殖用的花粉脾。另外,还要尽可能兼顾有其它蜜源尤其是粉源植物的地方,比如选择靠近农业区的场地,一般有紫花苜蓿、向日葵、茴香、芸芥等栽培蜜源;生长在河边、山丘、坡地的老瓜头,其附近常会有一些地椒、蓼子朴、大戟甘草、棘豆、苦豆子、骆驼蓬、柽柳、刺儿菜等野生辅助蜜源。有了这个条件,蜂群进场后既能生产又能繁殖,也利于强群的保持。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水源问题和交通问题,进入老瓜头场地的蜂群,必须尽可能选择有水源或临近水源且交通比较便利的场地,这样既有利于人、蜂用水,又利于产品出售和及时退出场地。

2.2蜂群管理要点

2.2.1组织强群采蜜。要赶老瓜头蜜源,最好有15框以上的群势,才有望获得好收成。

2.2.2要注意繁殖。赶老瓜头蜜源一定不可忽视蜂群的繁殖,因为老瓜头蜜源期间常会遭到高温、干旱、风沙等恶劣天气,加之粉源不足,花期伤蜂严重。因此在抓好蜂蜜、王浆生产的同时,一定要做好繁殖工作。

2.2.3遮阴喂水。由于老瓜头生长区风沙大、空气干燥、光照强烈,中午有时地面温度高达60℃~70℃,因此,蜂群一定要摆置在避风沙处或有树木、灌木遮阴的地方;如果蜂场离水源较远,还要注意采取人工喂水,其中若能添加一些甘草汁(或水)则对于蜂群解暑解毒是十分有利的。

2.2.4预防中毒。中华萝摩叶甲在危害老瓜头蜜源时,其排泄物会污染花蜜,蜜蜂采集被中华萝摩叶甲危害的老瓜头,会引起蜜蜂中毒。因此,选场时应尽量避开虫害,如果发现有这种虫害发生,应及时转场,此所谓“取两头,弃中间”。

3.老瓜头蜜源的开发、利用及保护

老瓜头蜜源是我们国家开发利用比较晚的蜜源品种,但在我国养蜂业中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生产潜力巨大。目前仅是公路沿线、村镇附近等交通条件比较好的地方的老瓜头得到了利用,尚有80%以上的部分因交通条件、人蜂用水一时无法解决而未能被开发利用。因此,西北各地林、牧、交通等部门应结合生态环境建设,有组织、有计划地建设老瓜头生态区,修筑公路,合理安排放蜂场地,并设立老瓜头蜜收购点,向进入老瓜头蜜源场地的蜂场拉运生活用水,安排好养蜂人员的生活,这样做很有利于资源的开发利用,同时对当地生态建设也会通过蜜蜂授粉而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另外,老瓜头还是防风固沙的优良植种,其生态效益不可低估。一丛老瓜头平均可固沙0.057m3,就整个鄂尔多斯高原来说,凭老瓜头固沙不下7000万m3,生态效益是十分明显的。由此可见,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是离不开老瓜头的,当然种树种草也是与之相互促进的,且极利于老瓜头的保护。其实在老瓜头混交群落中其它牧草的生长是不受影响的,但在鄂尔多斯草原上却被误认为是毒草、害草曾一度被列为消灭对象,老瓜头也因此命运不济,人为地砍伐一定程度上只能造成草原沙化更加严重。

只要实地考察就会发现,纯粹的老瓜头群落只生长在沙化严重的退化草场,一般只能使老瓜头——破坏——沙化——草场退化——再生老瓜头;而多年有蜂群进入的老瓜头场地,结算率提高30%~40%,且植株丛壮肥大,由于蜜蜂授粉的结果,这种场地产蜜量是比较高的,同时固沙的作用更加明显。因此,在西北地区提倡人类——养蜂——老瓜头保护——沙漠生态这种综合效益显著的生态建设模式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当然,认识方面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宣传、引导、教育和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们逐渐认识保护老瓜头的重要性。

4.老瓜头分布区的划分和几点说明

据宁夏固原地区养蜂试验站对老瓜头的生境、海拔、气象等因素综合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把老瓜头蜜源划分为三个类型的分布(见表2)。

表2 老瓜头蜜源分布区

img150

说明:一区主要包括宁夏黄灌区周围低海拔地区,面积占2/5,该区条件比较优越,较稳产,但破坏严重,数量较少;二区为荒漠草地老瓜头中心区,占总面积的2/5,该区条件较差,但数量多,面积大,天然植被保护完整;三区为干旱高原高海拔区,面积占总面积的1/5,该区地势较高,降雨量较多,但温度较低。各地要赶老瓜头蜜源的养蜂者,必须掌握蜜源区的气候情况、虫害情况、降雨情况等,正确选择区类放蜂,避免盲目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