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关于西北地区蜂蜜价格居高不下成因的分析报告

关于西北地区蜂蜜价格居高不下成因的分析报告

时间:2024-11-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前半年降雨量偏少,持续高温不下,使西北广大地区干旱严重,大多数蜜源植物长势差,碳水化合物积累不足,花蜜分泌稀薄,大多数蜂群只能保证饲料自足,减产幅度明显。西北地区蜜源除了老瓜头可耐60℃~70℃高温之外,大多数蜜源如荞麦、向日葵、野藿香、苏子、沙枣等等都不能超越其阈值,否则就会使泌蜜终止,更不利于蜜蜂采集。

二十二、关于西北地区蜂蜜价格居高不下成因的分析报告

(刊登于《养蜂科技》2006年第4期)

2006年前半年,我国南涝北旱现象尤为严重,这种气候现象对养蜂生产是极为不利的。南方由于低温(较过去几年偏低3℃~5℃)、多雨,植物花期普遍推迟5~10d,泌蜜量减少,致使养蜂生产形势处于低迷偏上态势。前半年,我国南方油菜蜜总产3万吨左右,接近常年水平,但收购价格却上涨幅度达到30%,油菜蜜进厂价达到3800~4100元/吨。在西北地区,因前半年大范围持续干旱和后期持续高温,使得蜜源植物长势差,泌蜜稀薄,造成养蜂生产处于平年偏低水平,蜂农大部分收入平平,但蜂蜜价格则是一涨再涨,苜蓿等白色蜜收购价达到8100~8200元/吨,就连等外蜜荞花蜜也收到7000~7300元/吨,形成了典型的“僧多粥少”、供不应求现象。现就形成这种局面的成因浅析如下:

1.西北蜜源基地在全国养蜂生产中的地位

西北地区地域辽阔,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和内蒙古西部300多万km2的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该地区地貌类型呈多样性分布,有高原、平川、丘陵、盆地、沙漠、戈壁滩等,在多种生态环境下蕴藏着种类繁多、丰富多彩的蜜粉源植物。而且因该地区年降雨少,晴天多,日照长,温差大,极有利于蜜源植物开花泌蜜和蜜蜂采集利用,同时由于地理纬度、坡向和海拔高度分布上的差异,使得蜜源植物地域分布相对集中,花期衔接紧密,持续时间长,泌蜜稳定,属全国单产最高的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蜜生产基地之一。年均在该地区投入采集的蜂群达120~130万群左右,年产蜂蜜3~3.26万吨,占全国蜂蜜总产的15%~16.3%左右,占有近1/5的市场份额。因此可以说,西北蜜源基地在我国养蜂生产中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

2.综合因素浅析

2.1气候因素

2.1.1降水。降水量是影响蜜源植物泌蜜的重要因素,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如雨量正常、植物生长良好,则花期分泌的花蜜就多。由于前半年降雨量偏少,持续高温不下,使西北广大地区干旱严重,大多数蜜源植物长势差,碳水化合物积累不足,花蜜分泌稀薄,大多数蜂群只能保证饲料自足,减产幅度明显。仅有个别地方因小气候和局部降雨稍适,使得一小部分蜂群取到2~3次蜜,但产量明显低于常年。

2.1.2气温。植物分泌花蜜受气温影响非常明显,最适宜植物分泌花蜜的温度是16℃~25℃,当温度低于或高于这个阈值的时候,往往就会影响其泌蜜。西北地区蜜源除了老瓜头可耐60℃~70℃高温之外,大多数蜜源如荞麦、向日葵、野藿香、苏子、沙枣等等都不能超越其阈值,否则就会使泌蜜终止,更不利于蜜蜂采集。当然,采集老瓜头蜜源就必须做好蜂群的遮阴和清洁水的补充,要不然“伤蜂”是非常严重的。

2.1.3空气湿度。适合植物泌蜜的空气湿度一般为60%~80%,如荞麦、沙枣等植物的蜜腺裸露,就需要较高的湿度才能正常分泌花蜜,湿度越高泌蜜越多。如果遇到大雨冲刷,也是不利于蜜蜂采集的,湿度过低、温度过高,花蜜浓度增高也会影响采集。

2.1.4风力。包括风向和风速,西北地区常年风力都比较大,对于大多数蜜源植物来说影响不是很大,但对于个别蜜源植物来说其影响却是直接的。如荞麦,在东北一些地方若吹1-2级东南风,其泌蜜则较多,若吹4级以上西北风,则泌蜜减少或终止;在西北一些地方如宁夏南部山区,荞麦花期如果东南风频繁,其泌蜜量就会大大减少或终止。

2.2耕作因素

2.2.1野生蜜源植物与耕作频率。在西北地区有比较著名的野生蜜源植物如百里香、野藿香等,这些植物在撂荒地生长良好,但在耕地生长就会由于耕作频率的提高而受到影响,不但长势差,而且泌蜜少。当然,最近几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行退耕还草、舍饲养殖,使大面积的野生蜜源植物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这对于当地畜牧业的发展和西北蜜源基地的建设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2.2栽培蜜源植物与刈割制度。对于栽培粮食作物如芸芥、荞麦、白芸豆等,刈割都是在作物成熟后,不会影响植物的开花泌蜜和蜜蜂的采集利用。但对于栽培牧草类蜜源植物如紫花苜蓿,刈割制度将直接影响到植物的开花、泌蜜和蜜蜂采集。虽然近年来西北各地响应国家退耕还林草、大力发展舍饲养殖,使以紫花苜蓿为主的多年生牧草的栽培面积在逐年扩大,仅宁夏固原市的栽培面积现已达到350万亩,但是能被蜜蜂采集利用的面积并不大。因为作为牧草利用,紫花苜蓿最适宜的刈割期就是其初花期,而作为蜜源利用,最适宜的是其盛花期。现在能被蜜蜂采集和利用的紫花苜蓿,主要是部分群众为了生产种子而保留下来的不到1/3的面积。

2.2.3木本蜜源植物与天气系统和病虫害。大多数木本蜜源植物的开花泌蜜都与天气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寒流、霜冻、雨水、大风等等,都会影响其昱年花蕾的形成和泌蜜。也有不少木本蜜源植物都有明显的大小年现象,如东北的椴树、南方的荔枝、龙眼和乌桕等。同时,森林、林木病虫害的发生也会严重影响其开花和泌蜜,比如在西北地区作为行道树的国槐,因其花期长,栽培广泛,而成为该地区又一很有利用价值的蜜源植物,但是它的病虫害发生却很普遍,使其开花泌蜜受到了严重影响。

2.3种植结构调整因素

2.3.1结构调整与栽培蜜源植物分布区的变迁。近年来,西北地区各省区都在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兴马铃薯产业、草畜产业、特色经济产业和劳务产业,对于养蜂生产来讲,影响最大的当属马铃薯产业。仅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一五”期间,计划将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到300万亩以上,这样一来,就会使大面积的耕地被马铃薯所占有,而作为西北多年来良好的蜜源植物如荞麦、芸芥等的种植面积就会大大减少。再如宁夏西吉县,多年来每年投入采集的蜂群都在9600~12000群左右,吸引全国各地养蜂者竞相携蜂前来该地的主要原因是,这里的紫花苜蓿、百里香、芸芥、荞麦等优良蜜源植物不仅面积大,而且流蜜稳定,产量高。但近三年来,由于该地马铃薯产业方兴未艾,种植面积已经扩大到80万亩,使得原来种植荞麦、芸芥等蜜源作物的耕地面积大大减少,分布区也在不知不觉地缩小。据不完全统计,现在每年进入该地的蜂群已下降到4800~5000群,不足过去几年平均数的一半。笔者认为,由于进入的蜂群少,那么对当地农作物和牧草以及瓜果蔬菜授粉的蜜蜂数量也将大大减少,这样的结果必定将严重地影响到需要蜜蜂授粉才能开花结实的大多数作物的坐果率、产量和品质。这种恶性的结果所影响的不仅仅是经济效应,更可怕的是生态效应,应当引起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

2.3.2结构调整与养蜂策略的吻合性。结构调整是一个时下比较热门的话题,各地政府部门都在大做特做这篇文章。但是,作为农业“翅膀”的养蜂业发展和安全,也应该尽早地纳入到政府的决策中来,同时作为养蜂者,也应该及早地认识到这一点,也应该考虑到结构调整后养蜂生产策略的相应调整,要使得养蜂生产与目前各地被炒得如火如荼的所谓“结构调整”相吻合,适时调整转地放蜂路线,适时调整产品生产方向。只有这样,才不会被陷入“结构调整”的泥坑,才不会陷入盲目。

2.4饮食结构变化与消费因素

2.4.1饮食因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已不再停留在过去以温饱为主的饮食方式上,其饮食结构正在从肉、蛋、奶等高蛋白方面悄悄地转向以纯天然、无公害和绿色食品为代表的全新的现代生活方式,还有许许多多追求时尚理念的人们正在极力寻求保健、美容以及长寿方面近乎全价的营养品,因此,完全来自大自然的蜂产品就很自然地成为人们的首选消费方向,而且正是因为蜂产品所具有的、人们所必需的、完全的营养物质,而使国内的消费群体迅速扩大,内销市场越来越被一些商家看好。

2.4.2消费因素。在西北地区大多数地方,人们都十分珍视传统节日中秋节”(也称团圆节)的到来,每当“中秋节”到来之际,许多地方的人们都要把品尝以蜂蜜为主的美食佳肴作为这一节日的代表食品。因此,像荞花蜜尤其是自产的“土蜂蜜”(由土法饲养的中华蜜蜂通过传统的旧式取蜜方法获得),在西北地区有着非常可观的消费人群,如宁夏西吉县是一个城市人口不足5万的小县城,仅“中秋节”就消费蜂蜜8-10吨,加上农村(38万人,按一半食用计)节日消费,最保守不下50吨。鉴于目前情况,今年估计荞花蜜的零售价格将在11000~12000元/吨左右,远远超过国家出口一级蜜洋槐蜜的价格,市场潜力和赢利空间非常巨大。

2.5国内外蜂蜜产量与市场需求因素

2.5.1产量因素。据《中国蜂产品报》载,根据日本和欧洲有关进口商报道:今年南美洲在蜂蜜生产季节,天气情况不好,蜂蜜等主要蜂产品较大幅度减产,特别是我国蜂蜜在国际市场最大的竞争对手阿根廷的蜂蜜产量大幅度减产,预计年产量为7万吨左右,较去年减产2.8万吨,因此今年我国蜂蜜将在出口方面有较大的动作,这就形成了较大的市场空间。

2.5.2需求因素。由于今年一月份我国出口蜂蜜几乎卖空,各加工出口单位库存很少,特别是浓缩有机蜜和非浓缩浅色有机蜜这两个品种到二月份所有工厂都没有货源,加之国际市场由于中国蜂蜜无货可供,价格相对有所上升,造成很多收购单位抢购货源的局面,使得后期价格不断攀升。这恐怕是今年蜂蜜价格超过以往任何价格指数的最关键的影响因素。

2.6其他行业需求因素

2.6.1食品行业。在外销、内销形势都在看涨而产量并不乐观的关键时期,一些营养补剂厂、食品加工厂等也将不再沉默,他们也将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伸手与众多商家分一杯羹。

2.6.2制药行业。在眼下蜂产品行情没有任何好转迹象的前提下,制药企业也同食品行业一样,会伸手与众多商家分羹。

综上所述,今年造成蜂蜜价格居高不下、形成抢购风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既有减产方面的,也有外销和内销方面的,还有价格方面的等等。为此,笔者要告诉业内人士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建议供商榷。

3.几点建议

3.1应及时调整养蜂策略。这里所指的主要是养蜂生产者,应该全面思考和开展广泛地调查工作,本人觉得最危险的是不开阔眼界,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继续沿着以往的“老路线”走下去。广大养蜂者要积极调整自己的养蜂策略,以更好地应对眼下比较复杂的新形势,只有这样,才能使养蜂生产不管处于怎样的境地,都能应对自如,立于不败之地。

3.2蜜源基地建设与保护利用。这里泛指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应以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国家粮食安全为己任,大力开展蜜源基地的建设工作,对现有的蜜粉源植物资源应采取积极措施加以保护,在防风固沙、治理水土流失、美化环境等工作中,有意识地栽培一些既可以达到预期目的,又可以为蜜蜂提供生息繁衍的蜜粉源植物(木本的、草本的),岂不更好!

3.3行业自律。这里所指的是两方面的,一是养蜂者自己不生产低浓度蜜(波美38度以下),二是收购单位不收购低浓度蜜甚至假蜜,形成一种良好的行业自律氛围。

3.4应采取积极的宏观调控措施

3.4.1建立贮备,调剂余缺。这条建议是给国家农业部、国家医药保健公司和国家食品土畜产进出口商会的,应该根据国际、国内市场的分析和预测,建立一定的产品贮备,不能一销而空,应当考虑到在产品不足时有调节余缺的能力和准备,以占有和稳定市场。

3.4.2建立风险应对机制。应该以积极的姿态,尽快建立风险储备基金,一方面应对来自国际市场方面的不利因素,二一方面应对国内由于各种自然灾害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尽可能地平衡经济杠杆,发挥好宏观调控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