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腥黑穗病菌孢子中含有什么毒素

腥黑穗病菌孢子中含有什么毒素

时间:2023-11-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又称腥乌麦、黑麦、黑疸。2009年,在宁夏引黄灌区冬小麦上发生,局地危害严重,影响到小麦的生产。在宁夏发生的只有普通腥黑穗病,包括光腥黑穗病和网腥黑穗病。光腥黑穗病菌,孢子堆同上。从芽鞘侵入麦苗并到达生长点,后以菌丝体形态随小麦生长发育而发育,到孕穗期,侵入子房,破坏花器,抽穗时在麦粒内形成菌瘿,即病原菌的厚垣孢子。

小麦腥黑穗病

又称腥乌麦、黑麦、黑疸。属世界性小麦病害,曾广泛发生于各国产麦区,严重影响生产。20世纪60~70年代,在宁夏南部山区冬麦上大面积发生,经过十多年的连续拌种,控制了危害。80年代以来一直发生较轻。近年来随着冬麦种植北移,此病在引黄灌区春麦上有逐年加重的趋势。2009年,在宁夏引黄灌区冬小麦上发生,局地危害严重,影响到小麦的生产。

一、症状

img25

健康麦粒与腥黑穗病麦粒

img26

腥黑穗病病穗

有普通腥黑穗病、矮腥黑穗病和印度腥黑穗病等三种类型。在宁夏发生的只有普通腥黑穗病,包括光腥黑穗病和网腥黑穗病。病症主要表现在穗部,一般病株较矮,分蘖较多,病穗稍短且直,颜色较深,初为灰绿,后为灰黄,颖壳麦芒外张,露出部分病粒(菌瘿)。病粒较健粒短粗,初为暗绿,后变灰黑,外包一层灰包膜,内部充满黑色粉末(病菌厚垣孢子),破裂散出含有三甲胺鱼腥味的气体,故称腥黑穗病。

二、病原

病原菌一种是网腥黑穗病菌,另一种是光腥黑穗病菌。均属担子菌亚门真菌。网腥黑穗病菌孢子堆生在子房内,外包果皮,与种子同大,内部充满黑紫色粉状孢子,具腥味。孢子球形至近球形,浅灰褐色至深红褐色,大小14~20微米,具网状花纹,网眼宽2~4微米。光腥黑穗病菌,孢子堆同上。孢子球形或椭圆形,有的长圆形至多角形,浅灰色至暗榄褐色,大小15~25微米,表面平滑,也具腥味。

img27

小麦腥黑穗病病原
1.光腥黑穗病菌冬孢子
2.网腥黑穗病菌冬孢子
3.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担孢子结合
4.结合担孢子产生小孢子

三、传播侵染途径

腥黑穗病属幼苗侵入系统侵染性病害。病菌以厚垣孢子附在种子外表或混入粪肥、土壤中越夏或越冬。当种子发芽时,厚垣孢子也随即萌发。厚垣孢子先产生先菌丝,其顶端生6~8个线状担孢子,不同性别担孢子在先菌丝上呈“H”状结合,然后萌发为较细的双核侵染线。从芽鞘侵入麦苗并到达生长点,后以菌丝体形态随小麦生长发育而发育,到孕穗期,侵入子房,破坏花器,抽穗时在麦粒内形成菌瘿,即病原菌的厚垣孢子。

四、发病条件

种子带菌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也是无病地区的初侵染来源。一般土温在5℃~15℃间有利于光腥和网腥的侵染,5℃~ 10℃更适宜。因较低的温度利于孢子萌发,而不利于小麦种子萌发,冬麦晚播,春麦早播,发病较重。病菌能在10%~24%土壤温度范围内发生侵染,但其萌发率仍决定于湿度的差异,病菌孢子不仅需要水分,还需要氧气,因此过干过湿均不利其萌发侵入。此外发生轻重还与播种深度有关,播种较深者或覆土较厚者,发病较重。

五、防治方法

1.对发病区域进行5年以上的轮作,减少病源积累。

2.发病小麦不能留作种子。

3.做好病源物的处理。对发病的小麦残茬要进行焚烧后深翻埋压,减少田间菌源。

4.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药剂可用2%戊唑醇,每100千克种子用戊唑醇100~150克拌种,或3%苯醚甲环唑种衣剂,或2.5%咯菌腈悬浮剂,每100千克小麦种子用100~200毫升包衣或拌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