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黑木耳生物学特性

黑木耳生物学特性

时间:2024-11-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黑木耳也能利用木材中的蛋白质和其他含氮物,这也正是人们长期利用段木栽培黑木耳的原因之一。黑木耳属中温型恒温结实性菌类,对温度反应相当敏感,所以温度是影响黑木耳生长及子实体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水分是黑木耳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生活条件之一,培养料含水量以55%~60%为宜。黑木耳是好气性真菌。因此,选择黑木耳出耳场地,必须考虑光照这一生态因子。因此,在配制黑木耳培养料时,pH值应调至7~8之间。

第一节 黑木耳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黑木耳是一种胶质腐生菌,是由菌丝体和子实体组成。

(一)菌丝体

无色透明,由许多粗细不匀,具有横隔和分支的管状菌丝组成,是黑木耳的营养器官。

(二)子实体

子实体黑褐色,干后色泽更深,呈胶质片状,初生时如杯状,逐渐长大如耳状或不规则状,许多耳片连在一起呈菌花状。新鲜时为半透明,胶质,有弹性,直径一般为4~10厘米,大的可达到18厘米,干燥时强烈收缩,硬而脆,吸水后仍可恢复原状。子实体分背腹两面,背面有皱纹。腹面有子实层,长有担孢子。担孢子呈肾形,大小为9微米~17.5微米×5微米~7.5微米,无色透明。黑木耳干燥收缩时,许多担孢子聚集在一起,好像是落上了一层白霜。上图是袋栽黑木耳的子实体形态。

img24

图6-1 黑木耳

二、生活条件

(一)营养

黑木耳是一种木质腐生菌,对营养的要求以碳源和氮源物质为主。碳源主要有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氮源有蛋白质氨基酸蛋白胨等。此外还需少量维生素和无机盐,如维生素B、钙、磷、钾、铁、镁等。黑木耳菌丝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能分泌许多种酶,对木材有很强的分解能力,能充分利用木材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因此木材的碳源基本能满足黑木耳对碳源的需求。黑木耳也能利用木材中的蛋白质和其他含氮物,这也正是人们长期利用段木栽培黑木耳的原因之一。当人们认识到黑木耳对营养的物质的需求后,便开始采用锯木屑、棉子壳、玉米芯、农作物秸秆等作主料,添加适量的麦麸、米糠、石膏粉、碳酸钙等辅料,进行黑木耳代料栽培。

(二)温度

黑木耳属中温型恒温结实性菌类,对温度反应相当敏感,所以温度是影响黑木耳生长及子实体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菌丝体在5℃~36℃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温度为22℃~28℃,低于14℃生长缓慢,高于28℃时生长快,但易衰老,高于36℃则不能生长。子实体在15℃~30℃范围内都能分化和生长,最适温度20℃~25℃,低于15℃子实体不易形成或生长不良,高于30℃子实体停止生长或自溶。在5℃~15℃时子实体能产生孢子,在22℃~32℃时能产生大量孢子,高于36℃孢子不再形成。

(三)湿度

水分是黑木耳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生活条件之一,培养料含水量以55%~60%为宜(料水比为1∶1.3~1∶1.4)。含水量过多,则通气不良,使菌丝生长受到抑制。菌丝体生长阶段,要求培养室空气相对湿度60%~70%,子实体生长阶段要求空气相对湿度在80%~90%,若湿度太低,已经形成的幼小子实体,会因水分不足而干缩,若湿度太高,容易产生流耳,感染杂菌。

(四)空气

黑木耳是好气性真菌。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果不注意通风换气,菌丝体的生长发育和子实体的分化、生长都会受到影响。在制作黑木耳原种和培养菌袋时,棉花塞不能塞得太紧,以利于换气,满足菌丝对氧气的需求,这样才能使菌丝健壮生长。在出耳期间,耳房内需要经常通风换气,不断补充新鲜空气,排除过多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以满足黑木耳新陈代谢中对氧气的需要,保证子实体正常的生长发育。

(五)光照

黑木耳菌丝体生长阶段一般不需要光照,宜在黑暗环境中生长发育。但给予一定的微弱光,对菌丝体的发育有促进作用。在发菌阶段如果光线太强,则对发菌不利,不但会使菌丝提早老化,而且过早进入生殖生长,菌丝还未吃透培养料就产生菌蕾,影响丰产。在菌丝长满后,出耳之前应增强光照,以诱导原基的形成和分化。黑木耳子实体的形成不仅需要大量的散射光,而且还需要一定量的直射光。因为黑木耳有胶质保护,在太阳下能照常生长,在直射光下也不会被晒死。但在黑暗环境下,黑木耳子实体难以形成,微弱光的环境下,子实体发育不良、色淡质薄、产量低。因此,选择黑木耳出耳场地,必须考虑光照这一生态因子。

(六)酸碱度

黑木耳适宜微酸性环境,菌丝体在pH值为4~7的范围内都能生长,但pH以5~6.5为最适宜。段木栽培时很少考虑这一因素,因为耳木经过架晒后会呈微酸性,适宜黑木耳的生长发育。在代料栽培时,必须将pH值调整适宜,一般培养料经高温灭菌后,pH值会有所下降。因此,在配制黑木耳培养料时,pH值应调至7~8之间。另外,为了防止培养料pH大幅变化,在配料时可加入1%的石膏粉或碳酸钙,对pH的变化有缓冲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