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食用菌干制加工

食用菌干制加工

时间:2024-11-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食用菌干制是我国传统的加工方法。通过干制加工,菇品可长期保藏,周年供应,运输方便。干品也是食用菌出口的主要产品,干制加工仍然是重要的加工方法,而且有的食用菌如香菇、草菇经干制后风味比鲜菇好,但也有的食用干制后不如鲜菇,平菇干制后风味会大减,质地发硬。因此,食用菌干制只能将菇体内的水分排除到一定的程度,一般菇品内还有12%左右的水分。适宜干制加工的食用菌主要有香菇、黑木耳,还有蘑菇。

第五节 食用菌干制加工

食用菌干制是我国传统的加工方法。通过干制加工,菇品可长期保藏,周年供应,运输方便。干品也是食用菌出口的主要产品,干制加工仍然是重要的加工方法,而且有的食用菌如香菇、草菇经干制后风味比鲜菇好,但也有的食用干制后不如鲜菇,平菇干制后风味会大减,质地发硬。

干制加工就是使菇体脱水变干,便于长期保藏的加工方法。

一、干制加工原理

当菇体脱水变干后,菇体内的酶活性受到抑制,无法进行新陈代谢,菇体也就失去了活性,同时微生物也难以繁殖浸染,从而使菇品在适宜的环境中得以长期保存。

(一)菇体内的水分

鲜菇的含水量通常在65%~95%,多数在85%左右,菇体内的水有3种形式。

1.游离水 指菇体表面水分及菇体细胞间隙中的水分,这种水流动性大,易被排出。

2.结合水 指菇体内与胶体结合的水分,这种水比游离水稳定,一般情况下不易蒸发,只有当游离水蒸发完后才有部分蒸发。

3.化合水 在菇体内以化合形态存在,在干制中不能排除,这部分水一旦失去,则菇体变成不能食用的碳和氮的氧化物。因此,食用菌干制只能将菇体内的水分排除到一定的程度,一般菇品内还有12%左右的水分。

(二)脱水原理

利用干燥的介质热空气把热传递给菇体,使菇体内的水分向外移动,干制初期主要使菇体游离水排出,即水分的外扩散。当菇体表面的游离水蒸发后,造成了菇体内外的水分梯度,使菇体内的水分向表面移动,即水分的内扩散。

脱水的快慢取决于干燥空气的温度和该温度下空气的饱和差。若空气不流动,则菇体附近的空气会因菇体蒸发而很快饱和,这样即使空气温度再高,也达不到干制的目的,只能被闷熟。因此只有当干燥空气快速流动带走饱和的空气,补充带来未饱和的热空气,才能使菇体水分不断散失,达到干燥的目的。

二、干制加工方法

(一)自然干制(晒干)

是利用太阳光热能使菇体脱水干燥的方法,该法简单易行,可节约能源,但干燥速度慢,并且受天气影响大。摊晒时要勤翻动,抢时间,并小心操作,以防破碎。晒干后装入塑料代内密封保存。

(二)人工干制(烘干)

是利用人工提供的干热空气环境,使菇体脱水干制的方法。可采用烘箱、烘笼或烘房进行。该法脱水快、质量好,但成本大,适宜于规模化生产加工,此法不受天气状况影响。

脱水干制是一个复杂的工艺过程,也是菇体发生物理、化学变化的过程。不但要达到脱水的目的,而且要保证菇品的外观及色、香、味、营养俱佳,我国出口的干香菇价格仅为日本的1/3~1/2,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的脱干技术还有一定的差距。

食用菌脱干(烘烤)技术要点如下。

1.鲜菇的整理摆放 摆放应按菇的大小、厚薄及干湿状况分别放置。

2.烘房预热 进料前烘房要先预热到40℃~45℃,当大量进料后,烘房温度降到30℃~35℃。

3.控制好温度及湿度 当菇体装于烘房的烘架上后,提高温度,使烘房温度逐渐达到60℃~65℃,并防止温度大幅波动。在烘干的初期水分大量蒸发,烘房内湿度很快增大,此时必须加强通风排湿工作,但每次通风排湿时间不能过长,以10~15分钟为宜。在干制的中期,要将烘筛上下掉换位置,并翻动菇体,使脱水均匀。另外在干制过程中,温度不能太高,否则外扩散太快,而内部水分来不及外移,就已经造成菇体表皮硬化,反而阻止了内部水分外移,影响干制效果,但也不能长时间温度太低,以免造成菇体腐败。

通风排湿的要求是:开始排气口全开,4~5小时后排气口关闭1/3,8小时以后关闭1/2,最后1小时烘房温度60℃~65℃全部关闭。要求烘干后的菇品含水量降到13%以下。

适宜干制加工的食用菌主要有香菇、黑木耳,还有蘑菇。经干制的菇品应装于塑料袋内密封,以防返潮,并贮藏于低温干燥处。

另外,还有微波干制、远红外干制、冷冻干制等加工方法,还有人们研制的各种干燥机,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干制的效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