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日光温室芹菜栽培技术
芹菜是伞形科中形成肥嫩叶柄的二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芹、旱芹、药芹菜等。每100克鲜重含水分约94克、碳水化合物2克、蛋白质约2.2克和矿物盐及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还含芹菜油,具芳香气味,有降低血压、健脑和清肠利便的作用。
一、生育周期
(一)发芽期
从种子萌动子叶展开至第一片真叶显露,需10~15天。种子小,外皮革质,透水性差,发芽困难,播种前要浸种催芽,精细整地。
(二)幼苗期
从第一片真叶显露到4~5片真叶,历时45~60天。幼苗能耐30℃的高温和4℃~5℃的低温,幼苗生长缓慢。生产上要及时除草灭虫。
(三)外叶生长期(叶丛生长初期)
从幼苗4~5叶到8~9叶,历时30~40天。产生大量的新根,分化新叶,短缩的茎不断增粗,叶色加深,叶丛生长缓慢,到叶丛生长初期末,株高30~40厘米,根系布满耕层,遇5℃~ 10℃低温10天以上,抽薹,此阶段一般为定植后的缓苗、蹲苗时期。定植后老叶黄化,新叶呈倾斜状态生长,这是外叶生长期的最显著特征。
(四)心叶肥大期(叶丛旺盛生长期)
心叶直立生长称为立心,标志着叶片开始旺盛生长,历时25~30天,主要是叶面积的扩大和叶柄的伸长,叶柄中的薄壁组织增生,营养物质大量积累。芹菜营养生长阶段可长出12~15片叶,收获时保留5~6片叶。
(五)休眠期
采种株在低温下越冬,被迫休眠。
(六)开花结籽期
越冬芹菜在2℃~5℃低温下感受低温,通过春化,营养苗端变为生殖苗端。春季在长日照和高温(20℃)下抽薹,开成花蕾,开花结实。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一)温度
芹菜是喜冷凉蔬菜,生长适宜的温度为15℃~20℃。叶片生长的适宜昼温为23℃,夜温为18℃,地昼温为18℃。低温下有利于芹菜通过春化阶段,易导致叶柄空心,26℃时生长受阻。
(二)光照
芹菜是喜弱光照的作物,光照过强植株老化,不利生长。适宜生长的光照强度为3万~5万勒克斯。弱光下直株直立生长,芹菜心叶之所以直立生长与外叶彼此遮阳、光照强度低有关。
(三)水分
芹菜起源于地中海沿岸的沼泽地,湿度大时,芹菜也能适应,其根系中空,有通气组织,适于湿生状态生长。水分供应充足,芹菜生长健壮,土壤相对湿度80%时芹菜生长发育良好。
(四)土壤和养分
在中性至微酸性土壤上生长良好,pH值5.6~6.8最适宜芹菜生长,富含有机质的壤土和黏土有利于芹菜生长。每形成1000千克产品需从土壤中吸收氮2千克、磷0.93千克、钾3.88千克。钙不足时容易发生心腐病,缺硼叶柄易开裂。
三、品种的选择和育苗定植
(一)选择实心、耐低温、耐弱光品种
常种的品种有意大利冬芹、美国实芹、玻璃脆芹菜。一般在7月下旬播种,9月下旬定植,苗龄60天左右,10月中下旬进行保护设施覆盖,10~11月为其产品器官形成期。保护设施覆盖过早,温度过高,芹菜产量低,易衰老,品质差。每667平方米用种子80克。
壮苗
(二)壮苗的标准
苗高15~20厘米,5~6片真叶,苗龄50~60天,根系发达。
(三)种子处理
经过精选的种子用48℃恒温水,在不断搅拌的情况下浸种30分钟进行消毒,然后取出放在凉水中浸种24小时,出水后再搓洗干净,拌上种子体积5倍的细沙,装入清洁的瓦盆中,放在15℃~18℃见光的地方,每天翻动淘洗1~2次,保持细沙湿润状态。当有80%的种子露白即可播种。用新种子播种时,最好用5ppm的赤霉素液浸种12小时,或0.1%的硫酸脲液浸种10~12小时,以打破种子的休眠。
(四)苗期管理
1.播种 播出后至出苗用遮阳网覆盖,苗齐逐步撤掉遮阳网,防止高温、积水烂根烂苗,小水勤浇,保持土壤湿润。
2.出苗 2~3片真叶前,每隔2~3天浇一次水,早晚为宜,5~6片叶适当控水。
3.弱苗 3~4片真叶时喷施0.1%尿素溶液或0.2%磷酸二氢钾溶液,幼苗1~2片真叶时进行1~2次间苗除草。
4.间苗 第一片真叶展开时进行第一次间苗,苗距1~2厘米,2~3片真叶时进行第二次间苗,苗距3厘米,间去丛苗、小苗、弱苗。
(五)适期定植
定植前667平方米施优质农家肥50000~6000千克、二铵100千克,草木灰100千克、尿素20千克,深翻20~30厘米。苗高15~20厘米、有6~7片叶时,即可定植。定植选择阴天或午后定植。西芹:行距25厘米,株距10厘米,667平方米定植2.7万株。本芹:行距15厘米,株距10厘米,667平方米定植4.5万株。定植前一天将苗床适量灌水,第二天带根带土起苗,同时,淘汰病虫危害苗和弱苗,定植深度以幼苗深不淤心浅不露根为标准,栽完后浇定植水,遮阴以利缓苗。
(六)定植管理
1.扣膜前管理 定植后3~5天,地皮略干,浇一次缓苗水,促进缓苗。生长期间容易滋生杂草,中耕除草宜浅不宜深。
2.扣膜时间 霜冻后,白天气温降到10℃左右,夜间气温低于5℃时扣棚。
3.扣膜后管理 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6℃~20℃,空气湿度80%,土壤湿度80%~90%。肥水管理上,全生育期如果外界环境气温适宜,浇水原则为多次少量。追肥灌水同步进行。
四、浇水施肥
芹菜缺氮植株生长受阻,叶片细小,叶柄易发生空心;前期缺磷、后期缺钾对芹菜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芹菜对硼肥的反应非常敏感,缺硼时会出现裂茎症;缺钙发生心腐病;追施尿素易使芹菜植株老化,纤维增多,还会使芹菜产生苦味。芹菜追施氮肥应以碳酸氢铵或氨水为好,追施后可使植株细嫩,纤维减少,品质提高,且有防治地下害虫的功效。
(一)苗期
当芹菜芽顶土时,轻浇1次水,1~2天苗可出齐。以后保持土壤湿润,少量勤浇。浇水量过大,幼苗容易出现徒长或发生烂秧现象。苗高近10厘米时,可随水追肥1~2次。
(二)定植蹲苗
定植到缓苗要勤浇、轻浇保持土壤湿润。缓苗后,植株开始生长,应控制水量并进行中耕,促使根部下扎,心叶分化加速。若水分过大会引起外叶徒长,叶心不发达,易发生病害。
(三)蹲苗结束后
植株开始加速生长,应立即追施速效氮肥,碳铵30千克,分期追施1~2次钾肥,每次硫酸钾10千克。一般每隔3~4天浇1次水,灌水量可少些,以免地温过低不利于叶柄肥大。
(四)后期喷施
0.2%磷酸二氢钾溶液,采收前半个月喷30~50毫克/千克赤霉素1~2次,增产效果显著。
(五)缺硼症
如发现缺硼症可用0.3%~0.5%的硼砂水溶液进行叶面喷施。
五、收获
在塑料大棚或日光温室内栽培的秋冬或冬春茬芹菜采取劈叶收获的办法,比用常规收获法栽培的秋冬芹菜和冬春芹菜两茬的产量增加40%,从而大大地提高了保护地设施栽培的经济效益。
(一)适时劈叶
劈叶一般从12月初开始,当植株长到70~80厘米高时即可进行。一次劈外叶1~3片,留2~3片成叶。注意一次劈叶不能过多,劈叶时不要损伤留下的叶片,以免影响芹菜的正常生长,就一株而言,一般15~20天劈1次,就整田而言,可连续不断地劈叶上市。整个收获期,每株芹菜可劈叶3~5次,采收期长达100天左右,2月底到3月初不再劈收时,则可一次性挖收整株。
(二)劈叶后的管理
管理的核心是控制花薹生长,促进营养生长。劈叶后,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施1次,防止病菌从伤口侵入;劈叶后7天左右,棚室内的温度要提高5℃~8℃,并浇水1次,促进伤口愈合和根系再生;然后每677平方米追施稀薄粪水1000千克或用磷酸二铵10千克兑水1000千克浇施,以满足芹菜快速生长对养分的需求。如果菜地土质好、基肥足、植株长势旺,也可以不追肥,待第二次劈叶后再追肥。
六、芹菜主要病害
(一)芹菜斑枯病(见图36)
1.症状识别 病原为芹菜的壳针孢菌,又称叶枯病、晚疫病,俗称“火龙”。主要为害叶,也可为害茎及叶柄。我国有大斑型和小斑型两种。大斑型:初发病时病斑呈褐色油渍状小斑,后逐渐扩大成中央褐色,外缘深褐色,大小多为3~10毫米,散生小黑点的散生小斑点。小斑型:大小0.5~2毫米,很少超过3毫米,常多个病斑融合,边缘明显,红褐色至黄褐色,内部黄白色或灰白色,边缘聚生很多小黑点,且四周常现黄色晕圈。叶柄及茎上病斑长圆形稍凹陷,中部密生黑色小点。
2.发生及防治 该病在冷凉和高湿条件下易发生,气温20℃~25℃和湿度大的条件下病害发生重。
(1)温汤浸种。48℃~49℃温水浸种30分钟,边浸边搅拌,后移入冷水中冷却,晾干后播种。
(2)保护地注意降温排湿,白天控温在15℃~20℃,高于20℃要及时放风,夜间控温在10℃~15℃,缩小日夜温差,减少结露,切忌大水漫灌。
(3)熏蒸。保护地在苗高3厘米后有可能发病时,用45%的百菌清烟剂或扑海因烟剂熏棚,200~250克/667平方米,分散5~6处点燃,熏蒸一夜。
(4)喷雾。7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7~10天1次,连续2~3次。
(二)芹菜叶斑病(见图37)
1.症状识别 病原为半知菌的芹菜尾孢菌,又称芹菜早疫病,主要为害叶片。叶片初为黄绿色水渍状小点,后扩展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为4~10毫米,灰褐色坏死斑,边缘不明显;茎部病斑稍凹陷,灰褐色。严重时引起芹菜叶片枯死,植株倒伏。高湿时,病部产生灰白色霉层。
2.发生及防治 发病适温为25℃~30℃,夜间长时间结露,易发病。
防治:参照芹菜斑枯病。
(三)芹菜病毒病
1.症状识别 染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褪绿色花斑(见图38),逐渐发展成黄绿相间的斑驳或黄色斑块(见图39),后期变成褐色枯死斑。严重时叶片卷曲皱缩,心叶扭曲畸形,植株黄化(见图40)、矮化。
2.发生及防治 病原主要为芹菜花叶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主要通过蚜虫传播,也可通过人工操作接触摩擦传毒,期管理条件差,高温干旱,发病就重。
(1)防止苗期染病,重病苗要及时拔除,减少感染源。
(2)蚜虫防治,减少传毒。
(3)种子消毒。先将种子用冷水浸种6~10小时,再于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20分钟,捞出冲干净后再催芽播种;或可用植病灵1000倍液浸种10分钟后直接播种。
(4)喷雾。1%抗毒剂1号水剂200~30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加病毒A600倍液,或鲜豆浆1∶20倍液或高锰酸钾1000倍液或硫酸锌1000倍液。
(四)芹菜菌核病(见图41)
1.症状识别 病原为子囊菌亚门的核盘菌。为害芹菜靠近地面的叶柄基部和根茎部。受害部初呈褐色水浸状,湿度大时形成软腐,表面生白色菌丝,后形成鼠粪状黑色菌核。
2.发生及防治 最适温度为15℃,相对湿度为85%,利于病害发生和流行。
(1)盐水选种。10%盐水选种,除去菌核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播种。
(2)采用地膜覆盖阻挡子囊盘出土,减轻发病。
(3)熏蒸。10%速克灵烟剂200~250克/667平方米。
(4)喷雾。50%农利灵、50%扑海因、50%速克灵、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