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日光温室小白菜栽培技术
小白菜是十字花科芸薹属芸薹种白菜亚种的一个变种,南方称作青菜,北方称作油菜,以绿叶为产品。根据植物学性状分为直立种或称普通白菜、塌地种、菜薹。
一、生长发育周期
(一)发芽期
种子萌动子叶完全展开。
(二)幼苗期
子叶展开长出一个叶环。
固原农校日光温室小白菜
(三)莲座期
植株再长出1~2个叶环,是产量形成的主要时期,是产品采收时期。
(四)抽薹和开花结果期
是生殖生长阶段。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一)温度
小白菜喜冷凉,是比较耐寒的蔬菜。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8℃~20℃,能耐-2℃~4℃的低温,发芽适宜温度为20℃~25℃,25℃以上时生长不良,品质下降。在2℃~10℃的条件下,经15~ 30天可完成春化阶段。小白菜在发芽、幼苗、莲座各期内均可接受低温完成春化阶段。
(二)光照
小白菜属中光性蔬菜,产品形成要求较强的光照。光照不足,易徒长。每天12~14小时的光照,20℃~30℃的条件下,易于小白菜完成光照阶段,有利于植株抽薹、开花、结实。
(三)水分
小白菜根系浅,叶片蒸腾作用强,一生需水较多。
(四)土壤和营养
小白菜对土壤的适应性比较强,但以砂壤土为最好。土壤中氮肥充足,植株生长旺盛,产量高,品质好。
三、品种选择
常种的有二月慢、三月慢、四月慢、五月慢、高脚白、青岛青帮油菜。日光温室油菜一年四季均可种植。
四、种植与管理
(一)整地
667平方米施优质农家肥5000千克,磷酸二铵20千克,耕翻后将地整平,细碎,浇足底水。
(二)播种
每667平方米地用种子约为1500克,用锄开沟,深1~3厘米,行距10厘米,将种子均匀地撒在沟内。
(三)出苗前温度
保持20℃~25℃,保持土壤湿度;出苗后白天保持15℃~ 20℃,夜间5℃~10℃,苗期不旱不浇水。
(四)定植
2~3片真叶时间苗,以株距4~5厘米为宜。
(五)肥水管理
播后30~40天,3~4片真叶时浇水,每667平方米追尿素20千克,后期叶片微黄时可喷施0.2%的尿素溶液和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
五、收获
株高15~20厘米,7~8片真叶时,商品价值高,为适宜的收获期。
六、小白菜主要病害
(一)小白菜软腐病
1.症状识别 病原为胡萝卜软腐欧氏菌胡萝卜软腐致病型。主要为害茎基部及叶柄基部。病害自患部伤口开始,初呈水渍状或水浸半透明病斑,逐渐扩大终致全株软腐枯死,病部渗出鼻涕状黏液,并散发恶臭味(见图48)。
2.发生及防治 该病菌主要以自然伤口、虫伤、病痕及机械损伤造成的伤口为侵染的主要途径,在地表积水、土壤缺氧、连作或播种过早的情况下,加之白帮系统发病重。
(1)拌种。用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或50%敌可松可湿性粉剂,或10%浸丰灵(二硫氰基甲烷)乳油按种子重量0.3%拌种,或采用农抗751,按种子量的1%~1.5%拌种。
(2)喷雾。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12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50倍液,或25%的络氨铜·锌水剂5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二)小白菜霜霉病
1.症状识别 病原为鞭毛菌亚门的卵菌中的寄生霜霉。主要为害叶片,叶面初呈边缘不明显的褪绿色斑点,后扩大为受叶脉限制的不规则形块状黄褐色枯斑,相应的叶背出现稀疏白霉病征(孢囊梗与孢子囊),严重时病斑连合为大小不等的斑块,致叶片干枯(见图49)。
2.发生及防治 在气温16℃、相对湿度高于70%、有连续的阴雨天、田间有黑腐病发生时,此病发生严重。
3.药剂防治
(1)69%的翠冠(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700倍液,或25%的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乙膦铝可湿性粉剂250倍液,或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0%琥·乙膦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72.2%普力克(霜霉威)水剂600倍液喷雾。
(2)45%百菌清烟雾剂200~250克/667平方米,将药均匀分布在设施内,烟雾剂用暗火点,关闭棚室,翌日清晨放风。
(三)小白菜黑腐病(见图50)
1.症状识别 病原为细菌类油菜黄单胞菌油菜致病变种或甘蓝黑腐病黄单胞菌引起。主要侵害小白菜叶片,被害叶片多数从叶缘开始出现由外向内扩展的黄色楔状斑,外缘组织淡黄色,与健部不明显,黄斑内的网状叶脉呈褐色至紫褐色病变,病征表现为菌脓,但一般不明显(见图51),如切取黄斑病组织镜检,则可见切口涌出大量雾状的混浊液,据此可确诊为黑腐病。该病腐烂时不臭,别于软腐病。
2.发生及防治 病原细菌在种子上或采种株上或随病残体遗落在土壤中越冬,从伤口侵入。叶面结露,叶缘吐水,肥水管理不当,植株徒长或早衰,有利于发病。
(1)拌种。用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4%拌种,此外也可用农抗751杀菌剂100倍15毫升浸拌200克种子,吸附后阴干;或每千克种子用漂白粉10~20克(有效成分)加少量水,将种子拌匀,后放入容器内封存16小时。
(2)喷雾。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或新植霉素30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氯溴异氰尿酸水溶性粉剂12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2%的松脂酸酮乳油6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