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不同栽培方式试验初报
宁夏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马金虎
吴忠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马自清 杨建功
杨自军 王 霞 张文娟
为了探讨冬小麦新品种明丰5088在引黄灌区土壤气候条件下适宜的栽培种植方式,及各种不同的栽培种植方式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从而总结其高产栽培经验,特进行此试验,以期为今后大面积生产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1.试验设计及方法
试验设4个处理,冬小麦栽培种植方式分别为:垄床、膜侧、沟播和平种。采用大区对比,不设重复,每处理小区面积120m2,品种为明丰5088。播量确定为:垄床、沟播和平种为18kg/亩,膜侧为15kg/亩。9月28日播种,垄床采用人工起垄,每垄种3行小麦,沟播采用膜侧冬麦的种植规格(不覆膜)。其他田间管理措施同普通大田。
试验地设在吴忠市马莲渠乡柴桥村9队,土壤肥力中上,前茬为麦套玉米。
2.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栽培方式产量结果分析
将各处理小区单收单打的产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如表1),结果表明:各处理亩产量以膜侧种植最高为481.34kg,其次是垄床种植为479.56kg,再次是沟播种植为442.45kg,分别比对照处理平种增产47.78kg,46kg和8.89kg,增产幅度分别为11.0%、10.6%和2.1%。由产量结果可看出,膜侧和垄床种植产量较为理想。
表1 不同栽培种植方式产量结果
2.2 不同栽培种植方式单株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由室内考种结果(表2)可知,就单株性状来讲,垄床种植表现最好;膜侧种植除穗子较长外,在株高、穗长、小穗数、结实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上均与沟播种植差异不大;平种植株最矮,但穗长较短为7.3cm,且穗粒数最低为33.3粒。分析各处理的产量构成因素,亩穗数膜侧栽培种植最高为2.47万/hm2,其次为垄床种植和平种,分别为2.31万/hm2和2.3万/hm2;穗粒数垄床种植最高,平种最低;千粒重各处理间差异不大,但综合计算其理论产量,膜侧栽培最高为604.72kg,其次为垄床种植591.95kg,沟播和平种均较低。
表2 不同栽培方式的单株性状及产量构成
由此可以看出垄床种植单株性状表现好,收获穗数适宜每穗粒数、千粒重较高;膜侧栽培收获穗数高,每穗粒数和千粒重适宜,因此二种栽培方式产量因子协调,群体与个体生长协调,理论产量和实产均能获得较高的数值。
2.3 不同栽培种植方式群体动态分析
由表3可以看出,基本苗、越冬前总茎数平种和垄床种植较高,分别为1.74、2.09万/hm2和1.26、2.37万/hm2;最高总茎数平种最高4.57万/hm2,其次为垄床种植4.42万/hm2;收获穗数则膜侧栽培最高2.41万/ hm2,其次为垄床种植和平种,沟播最低2.01万/hm2;越冬存活率膜侧最高92.1%,其次为垄床种植89.3%,沟播最低83.1%;分蘖成穗率膜侧最高50.8%,其次是沟播46.1%,平种最低18.8%。
表3 不同栽培方式群体动态
由此可知,4种栽培种植方式中,垄床和膜侧种植有利于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沟播虽分蘖成穗率较高,但基本苗低,越冬存活率低,最终收获穗数难以确保;平种则相对于其他处理群体过大,个体与群体不能协调生长,造成分蘖成穗较低,收获穗数一般。
3.结论
综合以上的试验分析结果,我们得出:冬小麦品种明丰5088,在我区土壤气候条件下以垄床种植和膜侧栽培这两种栽培方式种植产量较高。此二种栽培种植方式小麦单株性状好,产量因子协调,且有利于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个体发育良好,群体与个体生长协调,最终能获取高产。而且垄床和膜侧栽培具有一定的节水效应,这在我区目前农业用水紧张的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