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半干旱山区经济林营造模式

半干旱山区经济林营造模式

时间:2023-11-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这一地区林牧、林农矛盾突出,因此采取先封后造的办法。林种以经济林为主,实行乔灌结合,针阔混交。为此,因根据不同的地形和不同的栽植形式,采取集水、集土、集肥的“三集”治理措施,把坡耕地建成微型群体坡坝地,这是干旱半干旱山区经济林低投高效的重要治理途径,现将几种主要治理模式介绍如下。

第五节 半干旱山区经济林营造模式

一、半干旱土石质山区经济林营造模式

(一)立地条件

宁夏土石质山区位于六盘山主脉两侧,是黄土高原中崛起的石质山地。土壤以山地草甸土、山地棕壤、山地棕褐土、黑垆土、沟谷草甸土为主。平均海拔1844~2508米,最高达2700米。属东亚季风边缘,是暖温带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过渡的边缘地带,降雨量550~650毫米。夏季受东南亚季风影响,冬季受蒙古冷高压控制,形成四季分明,年温差和日温差较大,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春季升温快,秋季降温迅速。

(二)主要造林模式

荒山梁峁造林模式在海拔2600米以上的梁顶,气温低,湿度相对比较大,基本上属高山草甸,很少有乔木分布。灌木只有蔷薇、山柳等零星分布,而草本植物生长茂密。该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山顶柠条、沙棘、山桃;山腰丁香、山杏、花椒;川台地及退耕坡地栽植仁用杏、大接杏、刺五加,黄花菜地埂保护,沙棘沟沿锁边,柠条、山桃、紫穗护坡,实现土不下山,水不出沟的生态目标。

阳坡荒坡地造林模式在海拔2600米以下的阳坡荒坡地,一般坡度普遍在25°以上,温度高,蒸发强,水分条件较差,该类型属本区复林难度最大的类型区,也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方。该模式主要乔木树种有山李、山杏、酸梨、山桃等树种;灌木有沙棘、丁香、蔷薇、忍冬、甘肃山楂、甘肃海棠等树种。

阴坡荒坡地造林模式此类型比同海拔高度的阳坡荒坡地条件优越,主要是水分条件较好,土壤含水量在15%以上,土层厚,是造林条件比较好的地区。该模式主要造林树种乔木有花椒、辽东栎、白蜡、水曲柳等;灌木有沙棘、胡颓子、刺五加、忍冬、甘肃山楂等。

沟间滩地水源涵养林营造模式沟间滩地沿河谷两边分布,一般海拔比较低,滩地宽度不定,一般在50~100米,土壤以山地棕褐土、黑垆土、沟谷草甸土为主。属东亚季风边缘,是暖温带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过渡的边缘地带,具有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平均海拔1800~2300米,年降雨量550~650毫米,其特点是水分条件比较好,地势平坦,土层薄,石块多,喜水植物较多,有草莓、高山蓼、水芹菜、水毛茛、香蒲草、沙草等;灌木有山柳、沙棘、粗毛忍冬、蓝靛果忍冬、卫矛、天目琼花、蔷薇等。该类型造林条件好,适宜营造经济价值高的林分。该模式主要造林树种乔木有杏树、扁桃、山桃、桑等;灌木有沙棘、山荆子、甘肃山楂、珍珠梅、绣线菊、蔷薇、丁香、忍冬等。

(三)技术路线

由于这一地区林牧、林农矛盾突出,因此采取先封后造的办法。在造林时需要提前整地,挡蓄径流,蓄水保墒,以提高造林成活率。林种以经济林为主,实行乔灌结合,针阔混交。以小流域为单元,通过人工造林,建立高水准、高效益、多功能、抗逆性强,能持久稳定地发挥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经济林体系。

(四)主要技术措施

造林树种的选择该区造林应选择喜光、抗旱、抗寒、耐瘠薄、根系萌生能力强的树种。

造林季节以春季(3月下旬~4月底)和秋季(10月中、下旬~11月中旬)植苗造林为主,容器育苗可采用雨季造林。

造林方式以植苗造林为主,辽东栎可用直播造林。造林苗木要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根系完好的优质苗木,随起随运随栽植,长途运苗要泥浆蘸根,袋装或包扎湿草,防止日晒失水。

整地方法整地要在造林前一年的雨季或秋季进行。除山地陡坡、水蚀和风蚀严重地带采用穴状和鱼鳞坑整地外,其他地段采用带状整地。带状整地带宽0.8~1米,带深0.4~0.5米,带面向里倾斜3°~5°;穴状和鱼鳞坑直径0.5~0.6米,坑深0.4米。

育苗方法通常采用早春播育苗。播种前必须对种子进行温水浸种或层积催芽处理,播种深度不超过5厘米。

苗木规格2年生山杏、仁用杏、扁桃、毛桃、酸梨、核桃、桑等苗木,高1.0~1.5米;沙棘等灌木用1~2年生,高30厘米以上苗木。

抚育管理在造林后的雨季(7~8月份),进行松土除草1~2次,一般连续进行三年。对当年成活率低的地块应在当年或翌年春季进行补植。造林结束后,要及时封育管护,并加强病、虫、鼠害的防治和林木防火工作。

(五)适宜推广地区

该模式适宜在海拔2000~2600米,平均坡度25℃~30℃,年平均气温4℃~5℃,降雨量500~600毫米的土石山区进行推广。

二、半干旱山区经济林“三集”水土治理模式

本地区经济林,特别是进人盛果期及老的红枣、核桃、仁用杏林地,80%是坡耕地,90%是“三跑”田,由于水土的严重流失和耕作与管理措施的不当,不仅土层瘠薄,而且有的树根裸露于地面。带状式栽植的经济林,因不及时清淤和不留树木生长区及过度的侵蚀耕作,使水平沟的内径淤平,外坡被毁,树木“悬根”生长在埂塄畔上,严重地影响了正常生长。

如何治理好这部分林园,是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因根据不同的地形和不同的栽植形式,采取集水、集土、集肥的“三集”治理措施,把坡耕地建成微型群体坡坝地,这是干旱半干旱山区经济林低投高效的重要治理途径,现将几种主要治理模式介绍如下。

(一)坡耕地“满天星”栽植的经济林的治理

对于坡耕地“满天星”栽植的经济林,应采取边围“三集”堰、腰扎“三集”带、树挖“三集”坑的三道防线,把“三跑”变成“三集”(图5-10)。“边围堰”就是在每块地的地边或地畔,修筑坚实的拦泥蓄水“三集”堰,即150厘米宽的“三集”沟,80厘米高的“三集”梯形堰,50厘米宽的顶堰。在堰内每隔200~500厘米留一段40厘米宽、50厘米高的隔水墙,以控制径流汇集。

img55

图5-10 堰、带、坑三道防线“三集图”

1.边围“三集”堰  2.腰扎“三集”带

3.树挖“三集”坑  4.沟沿线或地埂

通过逐年淤积和加高外堰,田面不断提高,使其形成一条肥沃的坡耕地淤泥坝。“腰扎带”就是在林地的坡面,由上而下每隔8米左右,挖1条“三集”水平带,把林地内的径流拦截起来。即沟宽100厘米,沟深60厘米,土翻外坡,筑成梯形“三集”埂,埂的顶宽40厘米(图5-11)。在“三集”水平带内,每隔5米左右留一段30厘米宽、50厘米高的隔水墙,控制径流汇集。在筑带过程中,一定要保护好树木,凡在带中、带上或带下遇到树木,挖带会影响树木生长时,应把树空开,只在树下挖“三集”坑即可。“树挖三集坑”就是在每株树的上方距树1米处,挖一个月牙形的“三集”坑,坑的大小依树冠而定,即投影面有多大,坑就挖多长。如树冠为2米,即坑长2米,宽1米,深60厘米,顶宽30厘米。为保证集流效能,要在坑的上方两边各修一条引水道,并在坑堰的一边硬基上,开一个排清口,以便把多余的清水排走,防止冲垮“三集”外堰(图5-12、图5-13)。

img56

图5-11 “边围堰”剖面

1.“三集沟”内经  2.“三集”梯形埂堰

3.顶堰  4.原耕地坡面线  5.地埂畔塄

img57

图5-12 “腰扎三集带”剖面

1.沟宽  2.沟深  3.顶宽  4.原林地坡面线

img58

图5-13 “树挖三集坑”正面

1.树  2.月牙形“三集”坑内  3.“三集”坑外坡

4.“三集”坑顶宽  5.田面引水道  6.淤泥排清口

img59

图5-14 “树挖三集坑”剖面

1.“三集”坑内径  2.梯形“三集”坑深

3.“三集”坑顶宽  4.树  5.园林地坡面线

img60

图5-15 “一清、二切、三定线”剖面示意

1.清淤处  2.里切外垫处  3.选定“禁耕线”处

(二)坡耕地带状式栽植的经济林治理

因多数是用隔坡水平沟整地方式栽植的,故应采取“一清、二切、三定线”(图5-14、图5-15)的办法,运用“两种模式”进行“三集”水土治理。

“一清”就是要把“三集”沟内,淤积满的泥土及时地进行清理。清除出来的泥土,要翻在“三集”沟的顶堰和外坡。

“二切”,就是在“三集”沟的里坡,采取里切外垫的办法,逐年加宽“三集”沟的容积量,加厚“三集”沟外坡的活土层。

“三定线”,就是要按坡度的大小和采用的治理模式,选定好禁耕线。要以线为界,线上为树木生长区,线下为可耕作区,随着逐年的人为耕作和水土的自然流失,必将原来的坡耕地变成上下分离的两块条田地。因此,定好“禁耕线”关系到树木将来生长的部位,是中部、中间偏外部,还是地塄畔。实践证明,生长在中部或中间偏外部最好。生长在地塄畔,不仅遇到天旱不利于树木生长,而且还会因塄畔坍塌使根系裸露、悬空或倒伏。

“两种模式”即“三集”沟部位的保持式和提高式。所谓“保持式”就是以现在的“三集”沟底水平面为准,基本上保持不变。树在“三集”沟内生长,逐年清淤和里切外垫的泥土,全部堆放在“三集”埂的顶堰和外坡(图5-16)。所谓“提高式”就是沟内淤积的泥土基本上少清或不清,主要采用里切外垫的办法,使“三集”沟不断地提高部位并向里移,树的生长部位将逐步由“三集”沟内,变为“三集”沟里坡、埂顶和外坡(图5-17、图5-18)。这两种模式的选定,取决于经济林园的坡度,凡坡度在25°以下者,应采用保持式;凡坡度在26°以上者,应采用提高式,否则,清淤和里切外垫的泥土,就无法处理,“三集”沟的台阶也难以扩宽。

img61

图5-16 清淤、里切、定线后剖面

1.加宽后的“三集”沟  2.清淤、里切翻出的活土层  3.选留“禁耕线”处

img62

图5-17 保持式“三集”治理模式

(图为23°坡面,6米行距,治理结果)

1.原耕地坡面线  2.选留“禁耕线”处  3.清淤和里切外垫活土层  4.原水平沟整地“三保”埂  5.“三集”沟水平阶  6.新坡面“三集”区

img63

图5-18 提高式“三集”治理模式

(图为30°坡面,8米行距治理结果)

1.原耕地坡面线  2.“禁耕线”处  3.里切外垫翻出的活土层  4.原水平沟整地“三保”埂  5.“三集”沟水平阶  6.新的“三集”面

总之,不论采取那种模式,都应达到“三集”沟要越来越宽,集流淤泥量要越来越大,树木生长区的沃土层要越来越厚,林木的生长要越来越旺的目的。

(三)梯田地、坪地栽植的经济林治理

对这一类型的林园应采取“围边、戴帽、修池、挖槽、铺膜”的办法,进行“三集”管理。“围边、戴帽”,就是在坪地的地塄畔围边,在梯田地的地埂畔戴帽。围边、戴帽的规格,应视田面的大小和流水量的多少而定。一般围边底宽80cm,堰高50厘米,顶宽30厘米左右;戴帽底宽40厘米,埂高30厘米,顶宽20厘米左右为宜(图5-19、图5-20)。“修池、挖槽、铺膜”,就是在株行距不分的“满天星”栽植的林地内,每株树下修一个“倒扣碟”式的集流池;在带状式栽植的林地内,沿树带开挖一条集流槽,土放树下和池、槽外,使坪地形成集流坡面(图5-21)。因坪地径流量小,还可采用在集流池和集流槽坡面铺膜来集水,以保证树木用水。

img64

图5-19 垣头、小块坪地围边筑堰平面

1.埂畔围边处  2.隔水墙流坡面  3.地埂

img65

图5-20 “满天星”栽植集流

1.俯视图  2.剖面图

img66

图5-21 带状式栽植集流槽

1.原梯田地平面  2.集流槽产流坡面  3.梯田“三保”埂

由于采取了以上集水、集土、集肥的三集水土治理措施,有效地控制了本区丘陵山地经济林园的水土流失,较好地解决了干旱缺雨问题,同时增厚了树木生长区的土层,提高了土壤肥力,大大地提高经济林园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三、黄土丘陵沟壑区经济林营造模式

(一)立地条件

黄土丘陵沟壑区主要位于宁夏南部,包括彭阳、固原、西吉、海原、同心、盐池等县。土壤以黑垆土、浅黑垆土为主。天然植被分布主要有山桃、扁核木、柠条、沙棘、狼牙刺、丁香、达乌里胡枝子、百里香、大针茅、冰草、翻白草等。区内平均海拔1300~2300米,年平均气温6℃~8℃,年降水量300~430毫米。本地区地形变化较大,以黄土丘陵沟壑为主要地貌,地表支离破碎,沟壑纵横。土壤侵蚀模数为5000~10000吨/平方公里·年,局部地区高达20000吨/平方公里·年。本区气候干旱,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生态平衡严重失调,给山区群众生产、生活带来许多困难。

(二)主要造林模式

1.沟坝川水地,石砾河滩地造林模式

沟坝川水地和石砾河滩地一般部位低,地势平坦,水分条件比较好,但由于河流的侵蚀作用非常强烈,冲刷严重,致使河道两岸塌陷十分剧烈,所以应营造一些根系密集、发达的树种,进行固岸护堤,稳定河床,是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该模式主要造林树种:乔木有仁用杏、山杏、山桃、扁桃、核桃等;灌木有沙棘、花椒、杞柳、紫穗槐等。

2.黄土台塬旱地(包括黄土峁间低地)造林模式

台塬旱地、黄土峁间低地,虽为旱地,但水热条件相对比较好,塬面平坦,由于塬边沟蚀严重,一旦降大雨,水土流失严重,从而成为本立地类型最大的限制因素,因此加强塬边防护林的建设,以保持水土、减少土壤侵蚀,沿塬边营造防护林与塬面防护林构成防护林网,发展一定规模的经济林,力争成为北方黄土区主要干鲜果品基地和森林资源培育基地。该模式主要造林树种:乔木有刺槐、杏、桃、核桃、桑等;灌木有沙棘、花椒、文冠果、杞柳、紫穗槐等。

3.黄土梁峁阴坡造林模式

以低、中山为主的阴坡,坡度25°以上,属中温带半干旱区,土壤以黑垆土为主。该立地类型造林条件好。应以营造水土保持林为主,兼以水源涵养林。主要造林树种:乔木有油松、华北落叶松、河北杨、臭椿、杜仲、刺槐、旱柳、白榆、山桃、山杏等;灌木有杞柳、沙棘、杜梨等。

4.黄土梁峁顶造林模式

一般部位为黄土丘陵沟壑区,每个山的顶部,地形如馒头状,梁峁顶较平缓,水分条件中等。同一山体的不同部位,阳向沟坡土壤含水量为8.31%;阳向梁峁坡为8.98%;梁峁顶为8.52%;阴向梁峁坡为10.0%。本区的地带性土壤为黑垆土,长期而强烈的水土流失,使大部分只残存于梁峁顶和分水鞍部等平缓侵蚀轻微的部位。植被有百里香、翻白草、草莓、达乌里胡枝子等一些矮小植物,覆盖度30%左右。该模式主要造林树种:乔木有山杏、山桃、扁桃、核桃、桑等;灌木有沙棘、毛条、柠条等。

5.黄土梁峁阳坡造林模式

本造林地立地条件在气候、土壤等诸因素与黄土梁峁阴坡基本相同,因是同一山体,以梁峁为界,形成坡向的差异,主要差别是光照和温度,导致土壤水分的不同。梁峁阳坡是土壤水分比较差的立地条件类型,植被也比阴坡少,以中生型、旱生型为主,有达乌里胡枝子、骆驼蓬、阿尔泰紫菀、狼毒、翻白草等,应以营造护坡为主的水土保持林。该模式造林树种主要用耐阳性为主的乔灌木,如刺槐、山杏、山桃、杜梨、毛条、柠条、文冠果、沙棘、沙柳等。

(三)技术路线

由于本区地形复杂,地表支离破碎,沟壑纵横,山的坡向、坡位的光照和温度不同,导致土壤水分的不同,造林、种草时,应以小流域为单元,宜林则林,宜草则草,通过营造以乔、灌、草相结合的水土保持林,达到“土不下山,水不出沟”的治理目标,实现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

(四)主要技术措施

1.树种选择

该区造林应该选择喜光、抗旱、抗寒、耐瘠薄、根系萌生力强的树种。

2.造林季节

春季(3~4月底)、雨季(6~7月)和秋季(10月中、下旬~11月中旬)三季造林。

3.造林方法

以植苗造林为主,柠条也可在雨季抢墒直播造林,紫花苜蓿在6月初进行播种。造林苗木要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根系完好的优质苗木,随起随运随栽植。长途运苗要泥浆蘸根,袋装包扎湿草,防止日晒失水。

4.混交方式

带状、块状或行中株间混交造林。带状混交:带宽3~5行,株行距2米×2米,2米×2.5米,每亩造林株数140~160株;块状混交每块面积为20米×20米。

5.混交比例

针叶树种占20%、阔叶树种占30%、灌木树种占50%,或阔叶树种和灌木树种各占50%。阴坡可适当加大针、阔叶树种的比例,阳坡适当加大灌木树种的比例。

6.整地方法

为了拦蓄径流,蓄水保墒,提高造林成活率,一般在造林的前一年雨季或秋季进行整地。沿水平方向进行“88542”水平阶整地或进行穴状和鱼鳞坑整地。水平阶整地随地形而定,宽0.8米,深0.8米;穴状整地0.5米×0.5米×0.4米,鱼鳞坑1.0米×0.6米×0.4米“品”字形结构配置。

7.育苗方法

春季采用播种和插条育苗。

8.苗木规格

油松、侧柏用4~5年生,高50厘米以上苗木;河北杨、旱柳用2年生,高2.0米以上苗木;刺槐、白榆、臭椿用3年生,高2.0米以上苗木;山杏、山桃用1~2年生,高50厘米以上苗木;沙棘、花椒、文冠果、柠条、紫穗等灌木树种用1~2年生,高30厘米以上苗木。

(五)适宜推广地区

该模式适宜在黄土丘陵的大部分地区或自然条件相近的地区进行推广。

四、沙质荒漠化地区经济林营造模式

(一)立地条件

本区为宁夏河东沙地,主要包括盐池、陶乐、灵武以及同心、中宁县的部分地区。本区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干旱少雨,年平均降雨量多在250毫米左右。植被稀疏,风大沙多,沙尘天气25天/年左右。水资源贫乏,生态环境脆弱。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人口压力大,过垦、过牧、滥挖中药材现象严重,使得植被衰退,土地沙化强烈。

(二)造林模式

1.干旱治沙造林模式

在无灌溉条件的半干旱沙区,利用机械开沟,并在沟内植苗造林的一套植物治沙措施。造林树要选择抗逆性强、生长快的优良树种,如沙枣、刺槐、沙棘、梭梭、白刺、沙柳。

2.固沙型灌木饲料林营造模式

为防治草地土壤沙化,提高土地生产力,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营造的多用途防护林模式。造林树种要选择耐旱、耐瘠薄、抗风蚀、耐沙埋、耐啃食、萌蘖力强、适口性好的优良灌木树种,如柠条、毛条、沙柳、白刺、梭梭等。

3.乔灌草结合综合治沙造林模式

在年降雨量250毫米的干旱沙区,由流动,半流动与固定沙丘组成的沙化土地上,因地制宜地采用多树种,多形式的治沙措施。本区的树种应以灌木为主,辅以乔木。平缓沙地可以选用柠条、毛条等进行带状或块状造林;水分条件较好的丘间低地,可选用枣、核桃、桃、杏、沙果(花红)、海棠、杜梨、梨等树种,或在经济林行间套种紫花苜蓿、沙打旺、苦豆子、红豆草等豆科作物。通过对沙丘的前挡后拉,层层设防,乔、灌、草结合,使流动、半流动沙丘趋于固定。

4.中药材人工栽植模式

在干旱、半干旱固定沙区,平均降水量250毫米左右,有一定补给水条件的沙地进行人工种植中药材,达到植物治沙,提高效益的目的。

(三)技术路线

在流动、半流动沙化土地上,采取多林种、多树种、多形式的治沙措施,建立乔、灌、草相结合的防风固沙林体系,尽快增加沙区林草覆盖度,防止土地沙漠化。

(四)主要技术措施

树种选择根据沙地类型,沙丘部位等立地条件,因地制宜地确定造林树种。

造林季节和方法根据造林树种,采取不同的造林时间和造林方式。经济林多采用春季植苗造林,也可打孔深栽造林;榆树、沙枣、刺槐、旱柳以春季植苗造林为主;毛条、柠条、花棒、杨柴可春季植苗造林,也可雨季抢墒直播或撒播造林;沙柳采用春季插条造林。栽植密度:流动、半流动沙地每亩110~130株;固定沙地乔木每亩33~66株,灌木每亩110~130株。

育苗方法春季采用播种和扦插育苗。

整地方法固定沙地一般采用带状整地,带宽2~3米,防护林带4~6米。流动、半流动沙地不需提前整地,春季随挖坑随栽树。

封造结合在大面积流动、半流动沙地混合分布区,多采用人工造林、封沙育林、育草和飞播造林相接合的治沙措施。在沙地外围营造防风林带;在沙区内部营造固沙林和经济林;在灌草稀疏分布的半流动沙地,采取封育措施促进灌草自然繁衍。

管护措施造林种草后要及时封育,并设专人管护,严禁放牧。封山时间一般为5年,有条件的可进行围栏封育。加强鼠、兔害的防治工作,做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林木防火工作。

适宜推广地宁夏毛乌素沙地包括盐池、灵武、陶乐等市(县、镇),均可推广应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