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

时间:2024-11-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隆德县的生态林业建设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该县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全县的林业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近年来,随着隆德县林业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森林资源迅速增加。强化执法监督,依法打击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强化林地林权管理,严格禁止林地逆转和非法流失。四是及时查处各类毁林案件,对重大毁林案件依法严惩。

第七章 环境影响评价

一、生态环境现状

隆德县的生态林业建设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该县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全县的林业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截至2006年年底,全县林业用地总面积已达到44 253.7公顷。在林业用地面积中,有林地面积15 040.0公顷,灌木林3 724.8公顷,未成林造林20 845.0公顷,(其中退耕地造林16 400公顷),宜林地4 605.5公顷,苗圃地面积为38.4公顷。全县活立木蓄积量36.3万立方米,四旁植树总数1 603.3万株,森林覆盖率25.6%。

二、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一)项目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项目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是在施工期间对土壤、植被的破坏。项目区部分地区土层较薄,工程整地时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土壤疏松,从而引发局部的水土流失。人为活动的增加对现有植被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工程实施期间会造成一定的浮尘。

(二)项目建设对环境的有利影响

1.滞尘效应森林能降低大气中的粉尘量,一方面由于森林能降低风速,在林缘处随着风速的降低,空气中携带的大粒粉尘降落;另一方面由于林冠的作用,能从上方吸附飘尘。树体蒙尘后,经雨淋洗滴落林地,又恢复滞尘的能力。

2.吸收有害气体树木具有一定的吸收有毒气体的能力,从而可发挥净化空气、改善环境的作用。树木的这种作用是通过两种途径实现的。一方面树木通过叶片吸收大气中的有毒物质,降低大气中毒物的浓度;另一方面树木能使某些毒物在体内分解,转化为无毒物质后代谢利用。

3.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林木根系可使土壤的内聚力增加约1.0~2.0千帕,从而提高山坡地的稳定性,减少泥石流和山体滑坡危害,减少河流泥沙来源,并对来自上游集水区的泥沙、养分元素和水溶性污染物起到过滤作用。

4.杀菌作用森林的滞尘作用,减少了细菌载体,使细菌不能在空气中单独存在和传播,从而使林内空气中细菌减少。另外由于森林植物能分泌出挥发性油能杀死结核菌和肺炎菌,有人认为,2公斤的植物杀菌素已够中等城市空气的一次消毒。

三、环境保护措施

(一)森林防火主要措施

近年来,随着隆德县林业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森林资源迅速增加。为更好的管好森林资源,充分发挥林业的三大效益,必须搞好森林防火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原则,进一步加大森林防火工作力度。配合规划建设项目的实施,在森林防火工作方面,一是加快林区道路建设,为森林防火提供便捷。二是建立了望塔,配置防火设施。三是实行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做到组织健全,责任明确,措施落实,奖罚分明,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二)有害生物防治主要措施

在幼林阶段,危害林业建设的有害生物主要是甘肃鼢鼠。随着林地面积的逐年增加,鼠害危害范围也随之扩大。其危害结果常常导致缺苗断行,造成年年补栽,年年缺苗,增加了造林成本,也严重影响林木的生长和成材。在鼠害防治上,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建立捕鼠专业队,积极培训防治人员。在鼠害季节,及时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人工捕打,同时,也可采用捕鼠笼、下鼠夹等方法进行防治。

(三)森林管护主要措施

林木管护既是林业工作的难点,也是重点。要坚持“三分造、七分管”的原则,对林木管护常抓不懈,做到四落实:即护林组织落实,护林队伍落实,管护制度落实,护林员报酬落实。做好6件事:一是深入宣传《森林法》等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全民的法律观念,逐步建立以相关法律为基础,各种行政法规相配合的法律体系。强化执法监督,依法打击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二是按照《国务院关于保护森林资源制止毁林开垦乱占林地的紧急通知》的精神,采取有力措施,坚决制止新的毁林开荒及滥占林地的违法行为。强化林地林权管理,严格禁止林地逆转和非法流失。三是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实行分类指导,严禁采伐公益林,确保森林资源永续利用。四是及时查处各类毁林案件,对重大毁林案件依法严惩。五是加强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强化执法力度和执法监督工作。六是加快森林资源管理、监督和保护体系建设,强化森林、林木、林地消长变化动态的监测与评价工作。

四、环境影响评价

规划建设项目的实施,为农业生产、农民增收提供了良好条件,增加了项目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加了植被覆盖率,改善了生物多样性,遏制了项目区内的资源退化,使项目区内的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

项目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粉尘对环境有短期的不利影响,但通过一系列的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可使项目区域内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项目建设主要是对珍贵树种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科学合理的保护、改良和开发利用,对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失调进行强化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不仅有益于环境保护,而且会促进环境的建设与改良,改善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使当地人民尽快脱贫致富。项目建设过程中,农药的使用量将有一定的增加,但无论是种类选择、使用数量或是使用方式,都将控制在不足以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范围内,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危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