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设施无花果栽培技术
无花果为桑科多年生木本果树,别名优昙钵、蜜果、映日果、奶浆果、底珍树、天仙果、天生子、文仙果、品仙果、明目果等。无花果与葡萄、海枣、油橄榄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四大古老树种之一,其栽培史4500年以上。它原生于阿拉伯南部干燥而肥沃的亚热带,逐渐北移到叙利亚和小亚西亚,继而传到地中海诸岛和沿岸各国,向亚洲东部和非洲南部的传播较慢,随着美洲新大陆的发现,无花果又在美洲的热带、亚热带及温带地区广泛栽培。唐朝时无花果就开始传入我国,首先在新疆南部阿图什地区种植。我国除东北地区外,其余各地皆有无花果分布,呈零星分布状态。
无花果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是果药兼用果树。它的果实香甜软糯,口感独特,可食率高,鲜果含糖量达10%~20%,是易为人体吸收的果糖和葡萄糖,无花果每10g鲜果中含能量247千焦,蛋白质1.5g,脂肪0.1g,碳水化合物13g,胡萝卜素0.3mg,10.03mg的维生素B,20.02mg的维生素B,尼克酸0.1mg,2mg维生素C,212mg钾,5.5mg钠,67mg钙,17mg镁,17mg铁。此外,还含有阿拉伯半乳塘等多糖成分。无花果还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尤以天门冬氨酸含量突出,约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0%,该氨基酸具有消除疲劳和健脑提神作用。无花果中的营养物质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水果,鲜果中含有丰富的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具有助消化作用。无花果的果胶和粗纤维含量较高,有良好的清肠作用。所以,它是老少皆宜的果中珍品和人们喜爱的健身、美容果品。
无花果是传统中药。无花果的果实、根、叶均可入药。果实秋季采收,采后晒干,贮于干燥处。果实味甘,性平,具有健胃清肠、消肿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肠炎、痢疾、便秘、喉痛、痈疮等。无花果叶夏秋采收,味微甘,性平,能去湿热,解疮毒。无花果根秋后采收,能治疗筋骨疼痛、风湿麻木、喉痒、颈淋巴结结核等。无花果具有降血压、止哮喘等作用,对于治疗心血管病及皮肤病亦有良好的疗效。无花果用于癌症的防治,在地中海地区古已有之,我国亦有以无花果果实入方用于治疗胃幽门癌、食道癌、皮肤癌和膀胱癌的记载。无花果中含有苯甲醛、补骨脂素和佛手柑内酣以及较多的镁、锌、硒等微量元素,有明显的抗癌作用,并能降低化疗引起的毒副作用。无花果所含丰富的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及天门冬氨酸,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及延缓衰老的作用。同时,无花果还是提取高级美容化妆品的重要原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