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我国胡麻育种研究概述
多年来,我国胡麻育种工作在全国育种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新品种选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品种的综合优良性逐步改善,品质不断提高,抗逆性与适应性不断增强,尤以选用高抗枯萎病、丰产性好的新品种,及时推荐生产,基本控制了我国胡麻枯萎病的蔓延,推动了全国胡麻生产的稳定发展。自1978年以来,我国内蒙、甘肃、新疆、宁夏、山西、河北等省区共18个农科院(校、所、站),先后开展了品种资源、引种鉴定、杂交育种、雄性不育系遗传与抗病育种等方面研究。以抗病、丰产、优质三大主要性状为主要目标,对选育的新品种(系),通过全国胡麻品种区域试验进行丰产性、抗逆性、适应性与品质鉴定及综合评价,推动了我国胡麻育种工作的深入开展,对稳定发展胡麻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种质资源研究
胡麻的种质资源征集、整理工作集中在1951年~1970年,全国编入《中国亚麻资源目录》的品种资源共531份。其中,国内品种408份,从日本、瑞士、匈牙利与前苏联等15个国家引入126份。20世纪80年代,补充征集胡麻新品种约1000份,河北农林科学院从美国引进2300份。目前,我国的胡麻种质资源已增加到3800多份。经鉴定,有油用型、纤用型、油纤兼用型、半野生型与不育类型;从形态分,有直立型、匍匐型、莲座型、松散型。经测定株高17厘米~100厘米,千粒重3克~12克,含油率36%~45%。生育期70天~ 120天。经抗病性鉴定,表现高抗枯萎病的有德国1号、红木65、美国亚麻等28个品种。以上种质资源材料为我国开展高油分、抗病育种提供了丰富的遗传资源。
二、胡麻雄性不育系研究
胡麻为自花授粉作物,自然异交率很低。20世纪70年代,内蒙古农科院发现核不育亚麻。经鉴定,它是由一个显性雄性不育基因控制的天然突变体,具有异交或常异交习性,为开展杂交育种与品种改良提供了极好的材料。
胡麻不育株特点是花为淡紫色,种皮近似白色,标志性状明显,利用方便。其遗传特点是:套袋自交不结实,人工杂交F1代则产生育性分离;不育株与可育株比例接近1∶1。育性没有中间类型,由不育株分离出来的可育株自交后代育性不再分离。这一遗传特点在育种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这对于我国深入开展胡麻杂交育种,轮回选择,改造老品种,培育综合性强的新品种或特优材料,拓建核不育基因库,推动我国胡麻科研和生产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三、品种选育
通过系统选育、杂交与辐射育种,选育了一批优良品种。20世纪50年代,山西首先从波兰品种(郭托威斯基)中选出了雁农1号,结束了我国长期使用地方品种的局面。60年代,以引种为主又选出了匈牙利3号、塞盖地、维尔1650等品种。这些品种多为油用型,其特点是秆矮分枝多,丰产性好,但在无霜期较长、水肥较好的条件下,易贪青倒伏。70年代,育种家们开展了杂交育种,配置了雁农1号×尚义大桃、永宁二混子×尚义大桃、尚义大桃×张掖胡麻、(雁农1号×尚义大桃)×雁农1号、内蒙大头×雁农1号、匈牙利3号×雁农1号等杂交组合,分别选育出雁杂10号、宁亚5号、甘亚4号、定亚1号、天亚2号、晋亚3号等品种,并从杂交后代雁杂10号群体中选出晋亚1号、晋亚2号、蒙亚1号、内亚2号、坝亚3号。雁杂10号经辐射处理,选出宁亚10号。这批品种具有高产、高油的特性,但抗病性弱,尤其不抗枯萎病。80年代,开展了高产、高油、抗病育种。配置了(定亚10号×伊卡44-45)×(匈牙利15号×美国高油)、(天亚1号×德国1号)×天亚3号、天亚2号×(天亚4号×坝59-208E)、Redwood65×陇亚5号、维尔1650×红木或77(774)-10等杂交组合,分别选育出定亚17号、天亚5号、天亚6号、陇亚5号、伊犁79073与79124等抗枯萎病、丰产性好、适应性广的优良品种(系)。
20世纪80年代以前,育成品种含油率多数在40%以下,而80年代以后,重视了高油品种选育,在杂交育种中注意选用高油资源作亲本,结果在35个育成品种中,含油率42%以上的有新亚1号、蒙亚1号、定亚17号等3个品种,占育成品种总数的8.6%。含油率40%~42%的品种有内亚2号、定亚10号、宁亚10号等18个,占育成品种的51.4%。油分40%以下的品种有天亚2号、天亚5号、天亚6号等14个,占育成品种的40%。
四、良种推广和效益
20世纪80年代中期,恢复胡麻品种区域试验后,对育成品种进行比较鉴定和综合评价。从1984年~1993年,向生产推荐抗逆性强、丰产性好、适应性广的优良品种共12个,其中80年代中期推荐的有雁杂10号、宁亚10号、天亚2号、蒙亚1号、49-99、新亚1号、喀什134等,推广面积达85.0×104/公顷。80年代末期,推荐生产的有高抗枯萎病、丰产性好的陇亚7号、天亚5号、定亚17号、宁亚14号等品种。这些品种在甘肃、宁夏、山西、河北、内蒙等省区示范,表现为抗病、丰产。到1992年,累计推广面积达50×104/公顷以上,比当地推广种增产15%以上,甚至成倍增产。
20世纪90年代初,通过全国区试,进一步筛选出高抗枯萎病、丰产性强的新品种天亚6号、宁亚15号、79124、8628等,在甘肃、宁夏、山西、河北、内蒙、新疆等省区示范推广,增产显著。1991~1993年,累计推广面积30.0×104公顷,比当地推广种增产10%以上,已成为我国胡麻品种更新换代与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接班品种。
1984~1993年,我国先后选育的胡麻良种,经推荐生产后,累计推广面积150.2×104公顷,年均推广面积15.02×104公顷,增产效益达1226.5万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