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糜子在干旱区的稳产性

糜子在干旱区的稳产性

时间:2024-11-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糜子面积和产量的变异系数约为粮食作物总变异系数的1.5倍,说明糜子生产是不稳定的。

第二节 糜子在干旱区的稳产性

以宁夏南部山区为例,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比较稳定,而糜子播种面积则变动较大,其变异系数分别为10.79%和17.7%。糜子产量的变异幅度也较粮食总产量的变异幅度大,其变异系数分别为32%和22.5%。糜子面积和产量的变异系数约为粮食作物总变异系数的1.5倍,说明糜子生产是不稳定的。进一步分析,粮食总产量的变异系数为粮食总面积变异系数的2.2倍,而糜子总产量的变异系数则为糜子总面积变异系数的1.8倍,说明糜子本身产量要比粮食作物总产量稳定。

对陕北定边、清涧县和宁南原州区、海原县各种作物的产量变动规律进行分析,也得出类似的结论。在这些地区,粮食作物的产量水平依次为:薯类>糜子>谷子>杂豆>小麦>夏杂粮,而变异系数大小次序正好相反,夏粮的平均变异系数为55.0%~74.7%,而秋粮平均变异系数为36.0%~62.7%。秋粮作物,特别是薯类、糜谷、杂豆等小杂粮作物较夏粮表现出明显的高产、稳产特征,充分说明了其生态适应性的优劣。需要说明的是,水浇地上很少种糜子,如果不计算水地,糜子在旱地粮食生产中的高产、稳产系数可能还要大些。

上述分析表明:糜子在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部分地区在个别年份起着主导作用;糜子产量和面积变异系数之间的比例较小,说明糜子比较稳产;糜子产量和面积的变异系数大于粮食作物的变异系数,说明糜子在生产上只起一种补偿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起着一种救灾作用。它以自身面积的不稳定,保证了粮食生产的相对稳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