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茎的形态结构

茎的形态结构

时间:2024-11-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分蘖茎由分蘖节上的腋芽发育而成。地下有3~5个茎节,节间非常密集,为分蘖节,地上有5~11个茎节。糜子茎秆着生的茸毛多少对糜子抗旱性、抗风沙能力及抗病虫能力非常重要,是糜子抗性强弱的重要性状。解剖发现,糜子的茎由表皮、基本薄壁组织、维管束和髓部等几部分构成。糜子茎的输导组织特别发达,维管束排列为四圈,因此,对大气干旱和土壤干旱有更好的适应性。

第二节 茎的形态结构

糜子的茎分为主茎、分蘖茎和分枝茎,由胚芽发育而成。一般情况下有1个主茎和1~3个分蘖茎。分蘖茎由分蘖节上的腋芽发育而成。一些早熟品种,还能在地上茎节上产生分枝茎。

糜子分蘖茎和分枝茎多少与品种类型、土壤水分、肥力及种植密度有关。一般植株可产生1~5个分蘖,在干旱稀植的条件下,最多可达20个以上,但一般只有1~3个分蘖可以发育成穗。分枝是在主茎圆锥花序出现后才形成的,一般早熟品种分枝较多,晚熟品种分枝较少。同一植株上的分枝成熟很不一致,籽粒不饱满,结实率低,因此在生产上要适当控制分蘖和分枝,防止无籽穗和秕粒。

糜子为直立茎,茎高因品种、土壤、水分、气候和栽培条件不同而有很大差异。矮秆类型品种株高只有30~40厘米;高秆类型品种株高可达200厘米以上,茎粗5~7毫米,茎壁厚1.5毫米或更厚。茎秆由若干节与节间组成,每个节上生长一片叶子,茎节数与叶片数在7~16节(片)范围内变化。地下有3~5个茎节,节间非常密集,为分蘖节,地上有5~11个茎节。节间数目的多少与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和播种早晚有关。茎色分绿色和紫色两种,多数茎秆表面都着生着大量的茸毛。糜子茎秆着生的茸毛多少对糜子抗旱性、抗风沙能力及抗病虫能力非常重要,是糜子抗性强弱的重要性状。

拔节前,糜子幼苗的茎是实心的,由密集的茎节组成,成熟后大部分茎变为空心。解剖发现,糜子的茎由表皮、基本薄壁组织、维管束和髓部等几部分构成。糜子茎的输导组织特别发达,维管束排列为四圈,因此,对大气干旱和土壤干旱有更好的适应性。

糜子成熟茎的维管束为外韧性维管束,有一圈由较小细胞组成的鞘,两个大的后生导管形成“V”字形两臂,其尖部为2~3个大型原生导管,已出现空腔,维管束两端无厚壁组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