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黄瓜蔓枯病

黄瓜蔓枯病

时间:2024-11-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引起病斑以上局部叶片发黄、坏死,病株维管束正常不变色,根部正常。病菌喜温暖、高湿的环境条件,温度20~25℃,最高35℃,最低5℃,相对湿度85%以上时发病较重。保护地栽培通风不良,种植密度大,光照不足,空气湿度高时发病重。种子在播种前用40%福尔马林100倍液浸种30分钟,用清水冲洗后催芽播种,也可用种子重量0.3%的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后播种,或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按种子重量的0.5%拌种。

黄瓜蔓枯病

img13

黄瓜蔓枯病心叶发病症状

img14

黄瓜蔓枯病叶片发病症状

症  状 本病主要为害茎蔓、叶片。叶片上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10~35毫米,少数更大;有的自叶缘向内呈“V”形,淡褐色,后期病斑易破碎,常龟裂,干枯后呈黄褐色至红褐色,病斑轮纹不明显,上生许多黑色小点。病叶自下而上枯黄,不脱落,严重时只剩顶部1~2片叶,蔓上病斑椭圆形至梭形,油浸状,白色,有时溢出琥珀色的树脂胶状物。病害严重时,茎节变黑,腐烂、易折断。引起病斑以上局部叶片发黄、坏死,病株维管束正常不变色,根部正常。

img15

黄瓜蔓枯病植株发病症状

img16

黄瓜蔓枯病茎蔓发病症状

病  原 甜瓜球腔菌(Mycosphaerella melonis),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发生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或子囊壳随病残体在土中,或附在种子、架杆、温室、大棚棚架上越冬。翌年通过风雨及灌溉水传播,从气孔、水孔或伤口侵入。病菌喜温暖、高湿的环境条件,温度20~25℃,最高35℃,最低5℃,相对湿度85%以上时发病较重。保护地栽培通风不良,种植密度大,光照不足,空气湿度高时发病重。露地栽培时,北方夏、秋季流行,南方春、夏季流行。连作地、平畦栽培、排水不良、密度过大、肥料不足、植株生长衰弱或徒长,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施足充分腐熟有机肥。收获后及时彻底清除病残体烧毁或深埋。

(2)种子处理。种子在播种前用40%福尔马林100倍液浸种30分钟,用清水冲洗后催芽播种,也可用种子重量0.3%的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后播种,或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按种子重量的0.5%拌种。

(3)药剂防治。发病前至发病初期,可采用40%氟硅唑乳油3 000~5 0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40%双胍辛烷苯基磺酸盐可湿性粉剂700~1 0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000~1 500倍液+70%敌磺钠可溶性粉剂500~800倍液,或25%咪鲜胺乳油800~1 000倍液+70%代森联干悬浮剂700倍液,或40%双胍辛胺可湿性粉剂1 000~2 000倍液+50%敌菌丹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防治,视病情7~10天喷1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