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黄瓜菌核病治疗方法

黄瓜菌核病治疗方法

时间:2024-11-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为害严重时,植株枯萎死亡。黄瓜菌核病只要土壤湿润,平均气温5~30℃,相对湿度85%以上,均可发病。温度20℃左右,相时湿度98%以上发病重。保护地黄瓜放风不及时,灌水不适时、不适量,均容易诱发此病。菌核在水中泡30天即死亡。北方春大棚黄瓜定植后,一般于4月中旬越冬菌核开始萌发,子囊盘出土由5月下旬持续到6月下旬,6月上旬至中旬为出土盛期。

黄瓜菌核病

症  状 塑料大棚、日光温室及露地黄瓜均可发病,深秋至早春日光温室黄瓜受害重,但以塑料大棚黄瓜受害重,从苗期至成株期均可被侵染。主要为害叶柄、叶、幼果、茎基部等组织;茎基部受害,茎表皮纵裂,但木质部不腐败,故植株不表现萎蔫,病部以上叶、蔓凋萎枯死。茎蔓染病初在近地面的茎部或主侧枝分杈处,产生褪色水浸状斑,后逐渐扩大呈淡褐色病斑。高温高湿条件下,病茎软腐,长出白色绵毛状菌丝;茎纵裂干枯,病部以上茎叶萎蔫枯死,在茎内长有黑色菌核。果实染病多在残花部位,先呈水浸状腐烂,并长出白色菌丝,最后菌丝扭结形成黑色菌核。为害严重时,植株枯萎死亡

img25

黄瓜菌核病茎蔓发病症状

img26

黄瓜菌核病幼瓜发病初期症状

病  原 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img27

黄瓜菌核病幼瓜发病后期症状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核随病残体遗落在土壤中,或混杂在种子中越冬。翌年遇适宜条件,萌发出子囊盘,待子囊孢子成熟后由子囊喷雾释放,成为当年的初侵染源。萌发的子囊孢子多从寄主下部衰老的叶和花瓣侵染,使其腐烂、脱落。黄瓜菌核病只要土壤湿润,平均气温5~30℃,相对湿度85%以上,均可发病。温度20℃左右,相时湿度98%以上发病重。保护地黄瓜放风不及时,灌水不适时、不适量,均容易诱发此病。菌核在水中泡30天即死亡。北方春大棚黄瓜定植后,一般于4月中旬越冬菌核开始萌发,子囊盘出土由5月下旬持续到6月下旬,6月上旬至中旬为出土盛期。5月底至6月初始见病株,6月中下旬病株率增加最快。大棚通风早,放风大,病害轻;反之病害加重。覆盖地膜的病轻;反之病重。连作时间长的发病重。

防治方法

(1)有条件的实行与水生作物轮作,或夏季把发病田灌水浸泡半个月,或收获后及时深翻,深度要求达到20厘米以上,将菌核埋入深层,抑制子囊盘出土。

(2)种子处理。用52℃温水浸种30分钟,把菌核烫死,然后移入温水中浸种,或用10%盐水漂洗种子2~3次,可除掉混杂在种子里的菌核。

(3)土壤处理。定植前可用2.5%咯菌腈悬浮剂5毫升/米2混匀后均匀撒在育苗床上,也可选用40%福尔马林每平方米用药20~30毫升加水2.5~3升,均匀喷洒于土面上,充分拌匀后堆置,用潮湿的草帘或薄膜覆盖,闷2~3天,充分杀灭病菌,然后揭开覆盖物,把土壤摊开,晾15~20天待药气散发后,再进行播种。

(4)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采用25%菌核净悬浮剂500~1 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0~1 000倍液,或50%乙烯菌核利干悬浮剂800~1 000倍液+70%代森联干悬浮剂800~1 0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50%灭菌丹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700~1 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防治,视病情间隔7~10天喷1次。

保护地栽培,可用10%百菌清烟剂每100立方米空间用药25~40克,或10%腐霉利烟剂每100立方米空间用药25~40克,或15%百菌清·腐霉利烟剂每100立方米用药25~40克熏烟,也可用5%百菌清粉尘剂1千克/亩喷粉防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