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黄瓜苗床幼苗病虫防治用药图谱

黄瓜苗床幼苗病虫防治用药图谱

时间:2023-11-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发生规律 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黄瓜炭疽病多在保护地栽培中发生,发病盛期在5~6月和9~10月。越冬后的病菌产生大量分生孢子,成为初侵染源。高温、高湿是该病发生流行的主要因素。24℃左右发病最重,28℃以上病轻。黄瓜炭疽病属于高温高湿病害,加强棚室温湿度管理,露地定植后至结瓜期控制浇水;保护地采用生态防治,尤其要注意温湿度管理,提高棚室温度,及时放风降低湿度,减少结露时间,抑制病菌萌发和侵入。

黄瓜炭疽病

症  状 黄瓜苗期、成株期均可被害。本病主要为害叶片,但也能为害叶柄、茎、瓜条。子叶被害,产生半圆形或圆形褐色病斑,上有淡红色黏稠物,严重时,茎基部呈淡褐色,渐渐萎缩,造成幼苗折倒死亡。真叶被害,病斑呈近圆形或圆形,初为水渍状,后变为黄褐色,边缘有黄色晕圈。严重时,病斑相互连接成不规则的大病斑,致使叶片干枯,潮湿时,病部分泌出粉红色的黏稠物。叶柄、茎部被害,产生稍凹陷呈淡黄褐色的长圆形病斑,严重时病斑连接环绕茎部,致使上面或整株枯死,潮湿时,表面生粉红色的黏质物或有许多小黑点。瓜条被害,开始产生水渍状浅绿色的病斑,后变为黑褐色稍凹陷的圆形或近圆形病斑,上生有粉红色黏质物。

病  原 葫芦科刺盘孢(Colletotrichum lagenarium),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img39

黄瓜炭疽病子叶发病症状

img40

黄瓜炭疽病叶片发病初期症状

img41

黄瓜炭疽病叶片发病后期症状

发生规律 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黄瓜炭疽病多在保护地栽培中发生,发病盛期在5~6月和9~10月。病菌主要以菌丝体附着在种子上,或随病残株在土壤中越冬,亦可在温室或塑料大棚的骨架上存活。越冬后的病菌产生大量分生孢子,成为初侵染源。通过雨水、灌溉、气流传播,也可以由害虫携带传播或田间工作人员操作时传播。高温、高湿是该病发生流行的主要因素。在适宜温度范围内,空气湿度大,易发病。相对湿度80%~98%,温度在10~30℃都可以发病。24℃左右发病最重,28℃以上病轻。早春塑料棚温度低,湿度高,叶面结有大量水珠或吐水,病害易流行。氮肥过多、大水漫灌、通风不良,植株衰弱发病重。

防治方法

(1)黄瓜炭疽病属于高温高湿病害,加强棚室温湿度管理,露地定植后至结瓜期控制浇水;保护地采用生态防治,尤其要注意温湿度管理,提高棚室温度,及时放风降低湿度,减少结露时间,抑制病菌萌发和侵入。

(2)种子处理。用50%代森铵水剂500倍液浸种1小时,或福尔马林100倍液浸种30分钟,或用冰醋酸100倍液浸种20~30分钟,清水冲洗干净后催芽。

(3)药剂防治。发病前,可采用25%嘧菌酯悬浮剂1 500~2 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1 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1 000倍液,或68.75% img42 唑菌酮·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或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防治,视田间生长情况和病情间隔7~10天喷1次。

发病初期,可用50%福美双·异菌脲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66.8%丙森锌·异丙菌胺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25%咪鲜胺乳油1 000~2 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5%溴菌腈可湿性粉剂600~1 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喷雾防治,视病情间隔7~10天喷1次。

发病普遍时,可用5%亚胺唑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70%代森联干悬浮剂8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 000~6 000倍液+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视病情间隔7~10天喷1次。如能混入喷施宝或植宝素7 500倍液,可有药肥兼收之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