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黑星病
症 状 本病主要为害幼嫩部位。幼苗染病,在子叶上产生黄白色圆形或近圆形病斑,发病后期引致全叶干枯;嫩茎染病,初期出现水渍状暗绿色梭形病斑,后期变成暗色,凹陷龟裂,湿度较大时病斑上长出灰黑色霉层;生长点染病,经2~3天烂掉形成秃顶,而生长点侧叶缓慢伸长并带卷曲,初看好像病毒病的症状,容易被误诊,使黄瓜黑星病不能及时防治,造成黄瓜苗秃顶拔园。真叶片染病,叶尖、叶缘最为常见,初期为绿色近圆形斑点,穿孔后,孔的边缘不整齐略皱缩,具有黄晕,病健交界处为黄色,病部以水烫状或干枯变黑,受害处叶片常不平整,潮湿时病部容易产生榄绿色霉状物。瓜条受害,初期流胶,逐渐扩大为暗绿色凹陷斑,表面长出灰黑色霉层,致病部呈疮痂状,病部停止生长,形成畸形瓜。
黄瓜黑星病叶片发病症状
黄瓜黑星病幼瓜发病症状
病 原 瓜枝孢霉(Cladosporium cucumerinum),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残体内于田间土壤中或附着于架材、大棚支架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也可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或以菌丝潜伏在种皮内越冬。发病的最适温度为17℃,相对湿度为90%,但温度9~30℃、相对湿度85%以上都可发病。早春大棚栽培温度低、湿度高、结露时间长,最易发病。植株郁闭,阴雨寡照,病势发展快。加温温室,往往是在停止加温后迅速蔓延。
防治方法
(1)保护地栽培,尽可能采用生态防治,尤其要注意温湿度管理,采用放风排湿,控制灌水等措施降低棚内湿度,减少叶面结露,抑制病菌萌发和侵入,白天控温28~30℃,夜间15℃,相对湿度低于90%,或控制大棚湿度高于90%不超过8小时,可减轻发病。
(2)种子处理。用冰乙酸100倍液浸种30分钟后冲净再催芽。
(3)药剂防治。田间发现病情应及时进行防治,发病初期,可采用5%酰胺唑可湿性粉剂1 000~2 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40%氟硅唑乳油3 000~5 000倍液+80%敌菌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2.25%腈菌唑·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0~1 000倍液喷雾防治,视病情间隔7~10天喷1次,上述药剂应轮换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